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碘海醇脑病的各项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相关原因及治疗预后。方法报道1例用碘海醇行脑血管造影(DSA)术,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为碘海醇脑病并随访2年的病例,综合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碘海醇致碘海醇脑病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脊液(CSF)正常或轻度异常;脑电图示不同程度弥漫性或局灶性慢波;脑核磁共振(MRI)双倾4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区、基底节区、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长或略长T1信号、长T2信号;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明显;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碘海醇致碘海醇脑病呈单相病程,临床表现多变,脑部病灶分布散在而广泛,头颅MRI检查对于明确诊断较为重要,激素治疗疗效佳,随访无复发,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107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分别予Ioversol 320(Ioversol 320组,n=55)和Iohexol 350(Iohexol 350组,n=52),以4.0 mL/s团注速率进行成像,以回顾性心电门控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重建。分别测定各个感兴趣区增强后的CT值。按美国心脏学会的15段分类法对冠状动脉进行血管分段,并根据图像质量评分。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在主动脉根部和降主动脉所测CT值和4支冠状动脉起始段所测平均CT值,Iohexol 350组均显著高于Ioversol 320组(P<0.05)。两组间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及可分析和诊断的冠脉节段比例比较,Iohexol 350组均显著优于Ioversol 320组(P<0.01)。结论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使用较高碘浓度的对比剂能够获得更佳的冠状动脉显影,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别使用硫酸钡混悬液及碘海醇造影剂进行吞咽造影检查,观察比较二者的结果。方法选择60例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其中30例使用60%的硫酸钡混悬液作为造影剂(硫酸钡组),30例使用350mgI/ml的碘海醇作为造影剂(碘海醇组),分别进行吞咽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渗透及误吸的发生率。结果硫酸钡与碘海醇两种造影剂轻度渗透、重度渗透及误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造影剂1ml液体与10ml液体食团吞咽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半固体与固体食团吞咽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碘海醇可以作为吞咽造影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00例腰椎穿刺注入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后行颈脊髓造影CT(CTM)检查,共分4组:组1、组2为注入Amipaque后的60min或120min行颈椎CTM扫描;组3、组4为注入Omnipaque后的60min或120min行颈椎CTM扫描。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后提出:上述两种造影剂在颈椎CTM扫描中显影效果相同,但Omnipaque所产生的副作用明显少于Amipaque。  相似文献   

5.
用新型非离子水溶性造影剂 Iohexol(Omnipaque)对21例患者作23次脊髓造影,取得了良好的造影效果,仅4例患者发生轻度头痛、头晕,无重大副反应发生。用 Ioheol 作脊髓造影有使用方便、副反应少而轻、造影质量佳等优点。本文就因用含碘造影剂作脊髓造影而发生副反应的原因作了讨论,并对如何正确使用 Iohexol 作脊髓造影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行冠脉介入诊疗、使用造影剂为碘海醇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06例,根据服用厄贝沙坦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冠脉介入组,观察组为冠脉介入加厄贝沙坦组;冠脉介入前测定血清肌酐水平,术后72h复查血清肌酐,比较手术前后血清肌酐的水平差异,并观察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常规水化治疗。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肌酐水平的差异在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照组CIN发生率为1.47%,观察组CIN发生率为1.4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1.000)。结论接受冠脉介入诊疗时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厄贝沙坦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氧化应激在碘海醇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宁  吴华  李天慧  赵班  陈欢  李湛 《北京医学》2010,32(5):396-399
目的观察碘海醇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及氧化应激所起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碘海醇组(100mgI/ml);③N-乙酰半胱氨酸(NAC 10mmol/L)组;④共作用组:NAC10mmol/L预处理1h+碘海醇100mgI/ml。各组以相应药物孵育6h。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核染色、流式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DCFH-DA荧光结合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IF、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结果碘海醇降低HK-2细胞存活率至(63±5%)(P〈0.01),细胞凋亡率升至24.41%(对照组0.9%,P〈0.05),细胞内活性氧升高至对照组的1.3倍(P〈0.05)。NAC预处理与碘海醇共作用后,HK-2细胞存活率比碘海醇组明显增高(118%vs.63%,P〈0.05),凋亡率比碘海醇组明显降低(13.46%vs.24.41%,P〈0.05),活性氧降为对照组的0.93倍,比碘海醇组(1.3倍)明显降低(P〈0.05)。碘海醇作用于HK-2细胞,引起p53磷酸化,上调凋亡相关蛋白(Bax),下调Bcl-2的表达,促进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CytC)释放到胞质,进而引起Caspase-3活化,导致细胞凋亡。NAC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浓度,下调Bax、上调Bcl-2、减少Caspase-3活化,从而减轻细胞损伤。结论碘海醇引起的氧化应激在其诱导的HK-2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针对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低中危人群选择性使用价格相对便宜的低渗造影剂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了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CU病房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226例,根据Mehran R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低中危组、高危组,低中危的患者随机使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A亚组)或低渗造影剂碘海醇(B亚组),高危组使用碘克沙醇,采集患者基础、造影剂接触后24 h、48 h、72 h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并随访3年,分析两种造影剂对的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9±11)岁,低中危组占63%,A亚组71人中3人发生CIN(4.2%)、B亚组73人中2人发生CIN(2.7%),A、B两亚组CIN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危组CIN发生率为3.5%(5/144);高危组发生率为9.8%(8/82),总的CIN发生率5.8%低于文献报道。结论根据危险程度有选择地使用造影剂可降低急诊PCI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针对低中危人群有选择性地使用价格相对便宜的低渗造影剂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等渗与低渗碘造影剂对慢性肾脏患者的肾毒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Direct、ISI Web of Knowledg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等渗与低渗碘造影剂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安全性评价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0月,将符合标准的文献纳入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计14个RCT,3079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渗造影剂(Indixanol)比低渗造影剂(Iohexol、Iopromide、Iopamidol、loversol、Ioxaglate、Iomeprol)发生造影剂肾病的风险更小,两组CIN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 =0.60,95% CI:0.41 ~0.87,P=0.007),其中对Indixanol与Iohexol、Indixanol与lopromide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18,95% CI:0.06~0.50,P=0.001;RR=0.47,95% CI:0.23 ~0.99,P=0.050),但对Indixanol与Iopamidol、Indixanol与Ioversol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5,95% CI:0.72 ~1.83,P=0.56;RR =0.82,95% CI:0.55 ~1.22,P=0.330).结论 与LOCM相比,IOCM具有更低的CIN发生率,肾损伤的风险更小,但等渗造影剂的相对安全性可能因低渗造影剂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舌癌的早期转移颈淋巴结在CT间接淋巴造影中的特点。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法分成3组,颈淋巴结正常组、增生组及早期转移组各6只;分别于注射前及在舌腹黏膜下注射0.5 mL欧乃派克后1、5、15、20 min行轴位CT扫描,观察3组淋巴结在间接淋巴造影时的不同特点。结果:所有动物在造影整个过程中颌下淋巴结及颈浅淋巴结均未显影,而只有颈深淋巴结在所有动物中均显影,整个显影过程中未见有明显的血管显影。在CT上转移组淋巴结的平均直径为(0.73±0.08)cm,增生组为(0.75±0.10)cm,而正常组为(0.47±0.05)cm,正常组淋巴结大小分别与转移组和增生组淋巴结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移组淋巴结内造影剂消退缓慢,而增生组及正常组淋巴结内造影剂消退较快;转移组淋巴结表现为充盈缺损、周边凹凸不平、质地不均、毛糙,而增生组及正常组淋巴结质地均匀,周边光滑,无充盈缺损。结论:CT间接淋巴造影对舌癌颈淋巴结早期转移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这些特异性有可能作为诊断早期转移淋巴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龚瑞富 《吉林医学》2014,(4):727-729
目的:探讨用30%碘海醇做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妇科和计划生育科检查后并要求做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用碘海醇做造影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使用碘海醇造影时间短有治疗作用、DR片影像效果好,检查后出现的过敏、呕吐、腹痛、呛咳方便程度明显优于碘化油。结论:此造影法安全性高,造影效果好,辐射剂量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Iohexol myelography was performed in 25 cases of suspected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Out of these, 24 cases gave optimally informative myelogram, while one case showed quasi-informative myelogram. Myelographic efficacy regarding the level of lesion was correct in all cases. On final evaluation 15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extradural lesions, 9 cases as intradural extramedullary type and one case as diastematomyelia. Only single case which was diagnosed as intramedullary lesion on myelography was, in fact, an extradural lesion. There were only minor side-effects in the form of headache and paraesthesia in the lower limb. It was concluded that iohexol is a safe contrast medium with high efficacy and minimal side-effects for the total examination of spinal canal.  相似文献   

13.
凌蓉 《四川医学》2012,33(7):1328-1329
目的探讨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通过对300例增强扫描患者的观察,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其所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00例造影患者发生局部渗漏9例,轻度不良反应21例,中度不良反应2例,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扎实的理论基础,迅速的判断能力可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家兔碘气吸入双能CT肺通气碘图显像的可行性。 方法 本研究将18只家兔随机抽签分组,每组6只,吸入碘海醇(300 mgI/ml)和生理盐水比例分别为1∶3(实验组1)、1∶2(实验组2)、2∶3(实验组3)的压缩雾化碘气。用15%水合氯醛按1.0 ml/kg在家兔空腹下先行腹腔麻醉,然后开辟耳缘静脉,用速眠新Ⅱ按0.5 ml/kg追加静脉麻醉,使麻醉达到理想状态。在麻醉状态下分别雾化吸入不同比例碘水,利用双源CT (DSCT)双能量扫描,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取碘图,进行图像主客观评价分析。 结果 3名医师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86)。各组总体评分:实验组1(3.25±0.50)分、实验组2(4.40±0.44)分、实验组3(4.20±0.40)分。总体及各部位主观评分比较,实验组2评分最高;客观评价的实验组1与实验组2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3与实验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1/2比例碘海醇加生理盐水)是本实验最佳显像效果的雾化浓度。碘气雾化吸入后150、210、270 s为本实验最佳时相。实验组家兔肺通气后肺泡内碘分布总体上较均匀,图像评分均在3分以上。 结论 通过碘气吸入双能量CT在家兔肺通气碘图的初步研究能证明,碘肺通气显像是可行的,并且能较好掌握雾化浓度及扫描时间。   相似文献   

15.
对17例女性会阴、下肢多汗症患者,在CT引导下经第2、3腰椎(L2-3)间隙穿刺,直至针尖抵达L2或L3椎体前外侧、腰大肌前方,注入含造影剂碘海醇的1%利多卡因液3ml,观察药液分布在腰大肌与椎体之间,15min后每侧注入无水酒精5ml,5min后脚趾末梢灌注指数上升了(5.9±1.4)倍、双脚掌温上升了(4.16±0.89)℃。术后会阴下肢多汗现象消失,半年内均有效,一年内复发1例,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提示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调制治疗女性会阴、下肢多汗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iemens Definition Flash CT扫描增强对比剂的不同浓度和流速对肾脏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部增强CT扫描检查的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浓度(300mgI/mL、350mgI/mL)和不同流速(3mL/s、5mL/s)碘海醇增强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浓度相同流速增强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比较,左肾动脉开口处腹主动脉、肾脏动脉、肾脏静脉血管显影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皮质、肾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不同流速增强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差异各部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较高碘海醇使用浓度和较快的注射流速可能对肾脏血流显影具有更好的帮助,推测使用更浓度的碘海醇和较快的注射流速可能会增强增强扫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碘海醇清除率评估慢性肾脏病儿童肾小球滤过率的准确性,评估单次采血法和干血滤纸片法在碘海醇清除率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纳入慢性肾脏病儿童45例,同时进行锝99m-二乙烯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血浆清除率与碘海醇血浆清除率测定,评价两种方法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碘海醇单次取血法及干血滤纸片法与碘海醇双次采血法的一致性。结果 45例患儿均完成碘海醇血浆清除率测定。其中36例患儿同时完成99mTcDTPA血浆清除率测定,13例患儿完成干血滤纸片碘海醇清除率测定。碘海醇血浆清除率与99mTc-DTPA血浆清除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r=0.941,P<0.01),两者结果的差值较小,为(6.53±11.6)ml/(min·1.73 m2)。碘海醇单次取血法和干血滤纸片法测定的清除率与碘海醇双次取血血浆清除率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58,r=0.950),差值分别为(4.26±9.06)ml/(min·1.73 m2)和(0.48±10.89)ml/(min·1.73 m2)。结论碘海醇血浆清除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评估慢性肾脏病儿童肾功能的方法,单次取血法与干血滤纸片法使碘海醇清除率测定更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低对比剂低张胃充气造影多层螺旋CT (MSCT)诊断胃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拟患有胃肿瘤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将患者按就医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固定毫安的方式进行检查,实验组使用低剂量低对比剂低张胃充气的方式进行检查,观察组同样使用该方法但在噪声指数中标准差方面有所不同,其中实验组SD为12,观察组为15,造影剂均使用碘海醇。对三组患者的MSCT图像质量和剂量加权指数降低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胃壁情况、脏器间情况及脏器显示方面图像均较为清晰,而观察组在胃壁情况、脏器间情况及脏器显示方面,图像质量均相对较差,但并未影响定性诊断;对照组与实验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0分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与观察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剂量加权指数降低率分别为12.7%、35.7%、78.6%,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对比剂及使用智能毫安调节的方式进行MSCT能减少人体受到的辐射量,提高安全性,同时有效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低剂量低对比剂低张胃充气可有效提高胃肿瘤的MSCT诊断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建立犬椎间盘脱出模型,观察造模前后脊髓微循环与组织学变化,为研究椎间盘病脊髓的病理和治疗机理积累资料。方法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半椎板切除术暴露L1段脊髓后,将6Fr硅胶双腔导尿管球囊放置在T12-T13脊髓左下方处,向导管内注入约0.5 mL的碘海醇使球囊内膨胀压迫脊髓,模拟由于髓核脱出引起的椎间盘脱出症;利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压迫前后L1段脊髓血流量(spinal cord blood flow,SCBF)变化;术后14 d观察压迫部位脊髓组织学形态。结果模型组两侧后肢运动机能极显著下降(P0.01),L1段脊髓血流量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脊髓白质出现空泡化,灰质腹角正常神经元数量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球囊压迫法可成功建立犬椎间盘脱出瘫痪模型,并观察到脊髓局部微循环障碍和形态学变化,可作为评价针灸等治疗效果和机理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原发性手汗症患者行胸交感神经调制手术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评估胸交感神经调制术对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11月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接受胸交感神经调制术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28例(P组)和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2例(C组)。P组患者均在CT引导下经皮T3~4椎间隙穿刺,直至针尖抵达第4肋骨小头上缘。注入含造影剂碘海醇的1%利多卡因2 ml,患者双手小指末梢灌注指数(PI)上升5倍以上和双手手掌温度上升3℃以上,即于20 min后每侧注入含造影剂碘海醇的无水乙醇2.5 ml。P组分别于术前(T0)、术后10 min (T1)、24 h (T2)时刻,C组在T0时刻检测HRV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功率频段(TP)、LF的标准化值(LFnu)、HF的标准化值(HFnu)和低频/高频(LF/HF)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28例患者T1时刻双手末梢灌注指数上升了(7.79±0.85)倍,双手温度平均上升了(5.03±0.85)℃,且双手多汗症状完全消失。电话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疗效均能持续3个月以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P组T0时刻比较,T1、T2时刻和C组T0时刻TP、HF、HFnu升高,LF、LFnu、LF/H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0时刻与P组T1、T2时刻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交感神经调制可安全、有效的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并可降低患者术后交感神经系统的张力,增高迷走神经系统的张力,改善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