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并无"六经"的提法,自朱肱<活人书>把<伤寒论>三阴病三阳病解释成经络病,首创"六经"之说,至张景岳、汪琥等推广开来,历代医家多有习惯地称三阴病三阳病为"六经病"者,并从不同角度对"六经病"进行解释.就<伤寒论>六经病的治法而言,通常认为<伤寒论>已涵盖八法,汗法如麻黄汤等,吐法如瓜蒂散等,下法如承气汤等,和法如小柴胡汤等,温法如四逆汤等,清法如白虎汤等,消法如五苓散、抵挡汤等,补法如小建中汤等.但笔者认为,这只是从方药作用功效归纳的治法,是普通的治法.依六经病的病机病势而确立的治法才是<伤寒论>治法的精神实质.兹予阐述于下,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正> 中西病名对照中出现的一些情况1.同病同名:中西医同病同名者见于少数病如雀斑、酒皶鼻、胼胝等。2.异病同名:如中西医均有“牛皮癣”之名,西医牛皮癣(银屑病)中医称白疕风;中医牛皮癣相当于西医神经性皮炎中肥厚如牛  相似文献   

3.
论百合狐惑阴阳毒为立克次体病毒的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伟大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述的百合、狐惑、阴阳毒三病,究为现代医学中的什么病?迄今未有定论.作者经多年研究,提出如下看法.一、百合病应为百日病(Q热)的探讨1.百合病特征的分析为便于论说,兹将有关条文摘引如下."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  相似文献   

4.
1.以脉象揭示某一病证 《痉湿暍病篇》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疟病篇》:“疟脉自弦……。”《水气病篇》:“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等均为以脉示病,辨证的典型。指出紧如弦的脉主痉病;弦脉主疟病;沉脉或沉小脉主水。再如“腹满脉微弦”,“寒疝脉弦紧”等亦是以脉象揭示病证的。 2.以脉象鉴别病证异同 (1)辨病名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肺痿、肺痈的病变部位虽均在肺,但肺痿是肺的津液过度耗损,  相似文献   

5.
1 对老年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 导致老年眩晕的原因很多,如: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累过度以及年老久病等均为致病因素.病机也较繁杂,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本病病机归结为风、火、痰、瘀、虚.  相似文献   

6.
在四肢手足辨证上予人以准绳.下面试就此有关问题作一试述.一、详辨微,阐明病机仲师的手足辨证在病机上包括病位、病性、脉象变化、治疗过程等诸多方面:(一)确定病位:辨因明机,首要确定邪之部位.《伤寒论》如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本为脾阳素虚,又感外邪.  相似文献   

7.
止痛如神汤出自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功效为清热祛风,行气化湿,活血止痛,主治湿热肠燥、气血失和类型的痔核肿胀疼痛.根据疾病病因病机侧重点不同,适当调整药物剂量、炮制及临证加减,可以扩大此方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范围,具体包括痔病、肛裂、肛周脓肿、盆底失弛缓及各种肛门直肠术后并发疼痛等.临证以疼痛为第一主诉,病性为实证,病机属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者,均可以本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8.
心系病在临床上表现较为复杂,温通心阳法是治疗心系病的重要方法,在临床上常作为主要方法运用于治疗心悸、怔忡、胸痹等心内科病证,包括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如心绞痛、心肌缺血、ST-T改变;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颤等等.  相似文献   

9.
伤寒温疫第二十二 (四)太阴病一、太阴病是指人体各种衰弱或衰弱性疾病的症候,这类症候的发生,可以由于人体在病因作用之下直接发生,如伤寒论原文:“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也可以由于急性疾病治疗不当转变而来,如伤寒论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二、太阴病的主要症候是腹满腹疼,食欲减退,呕吐腹泻,脉弱,如伤寒论原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太阴为病,脉弱,其人读自便利……”. 三、太阴病的治疗方法,以“温法”为主法,以四逆汤、理中汤为主方,如伤寒论原文:“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  相似文献   

10.
关于病证、证候的概念,迄今未有共识,兹以有关文献为据,稍事探讨。1 “病证”之名始于《伤寒论》由“病”字构成的词组,《内经》已屡见不鲜。如病形、病机、病能(态)等。但“证”字在《内经》中极为少见,故当时尚无“病证”之名。“病证”一词首见于《伤寒论》,凡五见:1.“变为他病者,当以后坏病证而治之。”2.“如服一剂,病证犹在,故当复作本汤服之。”3.服一剂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