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肺曲菌球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曲菌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分析2001-2005年武汉市结核病院收治的40例肺曲菌球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 结果 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7~61岁,平均37.7岁.40例中支气管扩张症和空洞型肺结核37例,肺囊肿2例,空洞型肺癌1例;咯血33例,反复间断小量咯血(<20 ml/次)27例,大咯血6例;咳嗽、咳痰5例次;发热、盗汗3例次.40例患者均无基础疾病及长期使用抗生素史.术前、术后曲菌球的诊断符合率为60%(24例),原发病的诊断符合率为40%(16例).手术切除肺叶39例,全肺切除1例.死亡1例.随访1年,仅1例抗曲霉治疗6个月,余均未按要求服药.除2例大咯血患者复发外,余均痊愈. 结论 肺曲菌球多见于支气管扩张症及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多数患者可出现反复小量咯血.术前曲菌球和原发病诊断较困难.可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是否应首选手术或预防性手术有待商榷.出院后的抗曲霉治疗似乎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2.
肺结核伴曲菌球病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菌病 (aspergillosis)是曲菌属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肺曲菌球是其中的特殊类型 ,多发生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等 ,特别是多发于上述疾病又伴有空洞性病变者 ,其中以肺结核多见。 1995~ 2 0 0 2年我们共收治 13例肺结核伴曲菌球患者 ,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3例患者 ,男性 9例 ,女性 4例 ,年龄 35~ 5 8岁 ,肺结核病史 1个月至 2 0年 ,其中 10例经病理诊断 ,3例根据临床症状、典型X线及肺CT检查确诊。临床症状除肺结核表现外 ,突出症状为反复、顽固性咯血。其中 5例为少量咯血 ,8例为大咯血 (…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照病理改变探索肺曲菌病X线影像形成的机制?方法对51例肺曲菌病的X线所见,与28例病理标本对照分析?结果过敏性及侵袭性各1例,寄生性49例?X线影象在寄生性中最具特点,在基础性病变形成的空洞/空腔中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菌块,形成游离于空洞内的球体,洞内球周为具有特征的半月征及晕征?是寄生性肺曲菌病的主要诊断依据?结论1.肺结核是寄生性肺曲菌病的最多见的基础病?2.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曲菌病咯血的病理基础是支气管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2014.10年收治63例病理确诊肺曲菌球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HCT37%24例,血清前白蛋白(PA)200 mg/L20例,LY1.5×10~9/L 19例;肺结核空洞22例,支气管扩张症19例,6例无明确基础疾病;咳嗽46例,咯血59例,大咯血29例。典型影像学表现48例,误诊4例,漏诊11例;可见纵隔淋巴结23例,短径小于1 cm,淋巴结活检提示反应性增生。病灶位于左肺上叶17例,右肺上叶29例。肺功能检查:总弥散量低于比弥散量(t=-9.422,P0.001);均行外科手术治疗;58例随访影像学未见复发;大咯血与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肺结核空洞OR=6.113,P=0.008,空洞或空腔内长径OR=2.410,P=0.004。结论肺曲菌球病咯血和咳嗽为主要症状;病灶多位于双肺上叶,影像学特征典型,大咯血患者的曲菌球长径、空洞或空腔长内径长于非大咯血患者;弥散功能有一定特征性;首选手术治疗;肺结核空洞和空洞或空腔内长径是大咯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球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24例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者术前确诊率为37.5%(9/24)。行肺叶切除术20例,全肺切除术4例,19例同时行肥厚胸膜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8例(33.3%),分别为胸腔出血1例,支气管胸膜瘘3例,包裹性液气胸2例,肺不张2例。术后随访22例,患者无肺曲菌球病复发。结论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球病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切除病变肺叶及肥厚胸膜是治疗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曲菌球与肺结核的关系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3年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7例肺结核合并曲菌球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31例,占66.0%,病程>5年27例。咯血症状突出,41例,占87.2%。47例肺结核合并曲菌球中,术前明确诊断32例,占68.1%,漏误诊率31.8%。45例治愈,占95.7%,死亡2例,占4.2%。术后并发症10例,分别为胸腔感染、支气管胸膜瘘、肺炎、肺不张、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和失血性休克。结论 肺曲菌球病见于肺结核空洞患者,在长期规律抗结核治疗后仍反复咯血,漏诊率较高,手术治疗为首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纵隔畸胎瘤在纵隔肿瘤中并不少见,但溃烛至肺部则少见。临床误诊肺结核8年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右后纵隔畸胎瘤,现报告如下: 男患,38岁。间歇性咳嗽、血痰、咯血8年。起病后无盗汗、低热,1974年7月在某医院三次胸透结果均为“右肺结核球钙化”。曾经抗结核和中药治疗。4月后经本院门诊X线摄片,证实为“右肺中叶不张”。查体:胸廊偏平,听诊呼吸音右侧低,心(-),肝脾(-)。ESR20mm/h,痰浓缩未找到抗酸杆菌。支气管镜检查:中叶肺不张合并感染,两侧弥漫性支气管炎。初步诊断:右肺中叶综合征。经外科会诊后于1982年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右肺中叶已萎缩成饼状,10×8×8cm,质  相似文献   

8.
曲菌球病 (Aspergillosis)是曲菌属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肺曲菌球是其中的特有类型。 1995~ 2 0 0 2年我院收治 13例肺结核伴曲菌球病患者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3例中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35~ 5 8岁。肺结核病史 1个月~ 2 0年。其中 10例经病理诊断 ,3例根据临床症状、胸片及CT检查确诊。临床突出表现为反复、顽固性咯血。其中 5例为少量咯血 ,8例为大咯血 (每次咯血量 >30 0 ml)。2 . X线检查9例表现为肺结核空洞 ,其中 7例可见空洞内曲菌球形成 ,球体上方呈典型的新月形透光区或球周围有透光环 ;3例表现为肺结核伴肺不…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28岁。于1979年9月14日因突然咯血200ml伴胸闷气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咳嗽、咳痰及咯血史。胸部检查右肺呼吸音减弱。X线胸片示:右下肺纹理模糊,呈小片状改变。做肺断层摄片右下叶背段可见3.5×4.5cm片状阴影,中心见有多个小透光区。纤支镜检查发现右下叶背段支气管开口粘膜充血水肿。痰涂片多次找到结核杆菌。入院后  相似文献   

10.
许金云  王颜  董安国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70-1471
目的探索肺曲菌球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和手术确诊的86例肺曲菌球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CT),纤支镜检查和手术检查结果。结果86例中主要症状为咯血和咳嗽。特点为反复、迁延、咯血量多少不一。X线提示曲菌球典型征象者占40.7%,不典型者59.3%;而CT不但可自X线典型征像中得到初诊依据,而且能从其不典型征像中获得“月晕征”“浮莲征”等有关曲菌球的诊断线索。44例行纤支镜检查者中28例阳性,39例行活组织检查者中16例证实为曲菌球。全部病例最后均经手术证实,其中42例为直接手术确诊(占48.7%)。结论曲菌球缺乏全身表现,胸部X线(cT)表现不典型者,不能排除肺曲菌球,CT对诊断有一定价值。纤支镜可以确诊,但需注意选择病例和掌握适应征。确诊主要依靠手术,对反复咯血、X线(CT)提示肺部单发病变治疗无效者,应怀疑曲菌球而及时行纤支镜和手术检查。  相似文献   

11.
例一:男性,27岁,于1950年首次咯血,1953年第二次咯血住院.经诊断为两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并有空洞形成,痰结核菌阳性.1953至1957年12月止共服用異菸肼162克.对氨柳酸钠3,200克,链霉素42克.其间曾返复大量咯血十数次,又行人工气腹治疗两年余.1957年12月转入本院。入院检查.左胸微下陷,左肺可闻多数中小水泡.痰结菌阳性.X线照片显示两肺散在多数斑点大小指似不甚规则之阴影.左肺第一肋间与右肺门有1.8×2.2和1.2×1.5厘米之椭圆形空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男,50岁。慢性咳嗽、咳痰、肺部反复感染2年余,近半年症状加重并伴间断咯血。X 线胸片右下肺见18.5×14×9cm 椭圆形致密阴影、边缘清楚、分叶内有不规则斑点钙化。支气管镜检,见右肺下、中叶支气管外压性狭窄。术前诊断右下肺畸胎瘤。1991年6月21日行右侧开胸探查,术中见肿物来自右下肺叶,包膜完整:肿物与前、后、侧胸壁及横膈广泛粘连,取出肿物重3.25kg。病理诊断:右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伦敦Brompton医院85例肺曲菌瘤患者(1956~1980年),男53例、女32例。确诊时年龄16~73岁(平均45岁)。其诊断包括胸部平片或体层摄影、肺空洞内见不透光的球形阴影,对曲菌浸液有血清沉淀素存在者。本病在每侧肺的发生率相等。多发生在上叶。最大直径2~10cm(平均4.5cm),19例呈多发性,12例于双肺。全组41例死亡。通过统计存活率方法,测其5、10、15年死亡率分别为31%(±5%SE),56%(±7%),66%(±8%)。36例内科治疗者,8例死于咯血,死因与本病无关者9例,尚不能确定者5例。7例在术后死亡(肺切除3例,肺空洞造口术4例),肺切除的死亡率7%(3/41例)。另71例死于呼吸系疾病,均与本病无直接关系。病程中66例(78%)曾有咯血,根据咯血史分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误诊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 ,14岁。以反复左胸疼痛伴咯血 1年 ,咳嗽气急 1个月为主诉入院。自幼有活动后心悸气促、咳嗽 ,未予重视。查体 :呼吸 2 2 /min ,肺左前上可闻及细湿口罗音及哮鸣音 ,有杵状指。实验室检查 :RBC 4 76× 10 12 /L ,Hb 140g/L ,WBC 5 6× 10 9/L ,N 0 72 ,L 0 2 8,痰涂片未见抗酸杆菌 ,心电图、肺通气功能正常 ,X线胸片示左肺上野浸润型肺结核。给予雷米封、利福平口服 ,链霉素肌注等治疗 2周 ,上述症状无改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左右总支气管正常 ,两侧肺各叶段开口均通畅。CT报告 :左上肺叶后段示密度增高 …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58岁.2010年1月4日因咳嗽、咯痰、发热、盗汗2个多月在我所门诊检查.痰检抗酸菌++,X线胸片显示左上肺斑片状影,其内可见无液透亮区,诊断为左上肺结核并空洞,转诊至我市自井区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接受免费肺结核治疗,抗结核3个多月,咳嗽加重伴咯血,于2010年5月4日到我所就诊,门诊体检:体温37.2℃;呼吸18次/min;血压118/71 mm Hg(1 mm Hg=0.133 kPa);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左上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哕音,双肺未闻及干鸣音;心脏、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正常,痰检抗酸菌++,诊断继发性肺结核(左上)涂阳复治,给予肺结核复治方案:2DLZES/6DLE(强化期2个月/巩固期6个月),强化期给予力克菲蒺(D)、利福喷丁(Rft)、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链霉素(S)治疗,巩固期给予力克菲蒺(D)、利福喷丁(Rft)、乙胺丁醇(E)治疗,同时进行对症、止血治疗,并做痰分枝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86岁,主因发现左上肺阴影14个月左臀部包块2d入院。缘于2003年12月体检胸片示左上肺淡薄片絮影,当时未行治疗,于2004年8月5日开始出现咳嗽,痰中带鲜红及暗红色血块,2004年8月27日肺CT示左上肺阴影增大明显,大小为3 .5 cm×4 .0 cm左右,并有空洞形成(图1)。2004年9月3日来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病理结果回报为低分化腺癌。由于当时已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未行手术,行X刀放疗,共放疗60Gy,咯血症状完全缓解,复查胸部CT肿瘤明显缩小。2005年2月6日患者自觉左臀部疼痛,发现左臀部外上可触及一鸡蛋大小包块,质硬,有…  相似文献   

17.
曹××男性 50岁干部住院号6376 病人于1957年发现肺结核,曾间断用过INH、SM。1985年11月18日因肺结核复发住院。体检:体温36℃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0/70 mmHg体重58公斤。X线检查:双上肺小片结节状影,左上肺断层有蜂窝状小透明区。入院痰集菌三次阴性,培养阴性。于1985年11月21日采用INH0.3、RFP0.6、EMB 1.0、SM1.0四药,每日一次用。经用65天后,病人反映双眼轻度视物膜糊测视力为OD0.2,OS0.2,带镜OD0.7,OS0.8。眼科考虑“球后视神经炎(药物性)”。1986年元月27日停用EMB加用维生素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 ,70岁。因发作性胸闷、心悸、左胸部疼痛伴全身乏力近 1个月 ,于 2 0 0 0年 12月 14日入院。患者无咳嗽、咯痰、咯血症状 ,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 ,有长期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 :血压 15 0 / 90mmHg (1mmHg =0 .133kPa) ,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卧位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X线胸片提示左上肺占位性病变。CT检查显示左上肺尖后段块状密度增高阴影 ,约 6cm× 5cm ,边缘呈分叶状 ,并见短毛刺块影与左上胸后胸壁紧密相连。诊断为左上肺叶尖后段占位性病变。 2 0 0 0年 12月 2 2日在全麻下行左肺上叶切除术加肺门淋…  相似文献   

19.
咯血诊治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咯血系指咯出血液而言,其程度重至咯出净血、明显血痰,轻者仅痰中带血。一般认为48小时内咯血量>600ml 者谓之大量咯血。一、病因咯血是肺、心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据统计占胸科门诊患者7~15%。现将常见的咯血病因列于表1,供临床诊断时参考。必须指出,慢性炎症肺疾病,特别是伴有肺组织破坏时,如空洞型肺结核、慢性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及曲菌球等是导致大量咯血的原因。然而,近年来随着肺结核防治工作普遍地开展,结核病的发病率已显著降低,因此肺结核已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 ,5 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 1年余 ,加重伴午后发热、盗汗 1周 ,于 1999年 11月 13日入院。查体 :体温 38 2℃ ,左上肺叩诊浊音 ,左上肺呼吸音减弱。白细胞 4 79×10 9/L ,分叶核细胞 0 6 1,淋巴细胞 0 2 2 ,单核细胞 0 13,嗜酸细胞 0 0 4。红细胞沉降率 (ESR) 92mm/ 1h。痰细胞学查见肺粪圆线虫及虫卵。痰抗酸杆菌阳性。胸片 :左肺阻塞性肺炎及肺膨张不全。 11月 17日及 2 0日两次电子纤维镜示左主支气管变形狭窄 ,闭塞。闭塞处病理活检示肺组织慢性炎症 ,刷检见线虫及虫卵。诊断 :(1)支气管内膜结核 ;(2 )肺粪圆线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