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成功的护理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以自体足趾为供体,急诊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8例9指,围手术期间实施系统、严谨的整体护理。结果本组8例9指急诊移植再造手术全部存活,再造手指外形佳,具有伸屈及捏握功能,能恢复原感觉功能,效果满意。结论自体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手术一期完成,围手术期实施系统科学的整体护理是再造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游离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的临床经验,探讨游离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收治外伤性拇手指缺损患者122例,清创后急诊再造者98例,择期再造者24例,采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102例,双侧第二足趾移植同时再造拇食指20例。结果再造拇手指122例中119例成活,无一例感染,经0.5—2年随访,所有再造拇手指血运丰富,感觉恢复良好,对指和对掌灵活。结论对于外伤性拇手指缺损,经过彻底清创,精细设计,采用游离足趾移植再造,可以获得满意的再造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拇指缺损对整个手的功能影响极大,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是将患者自己的足趾经过一次手术移植于手上以替代手指。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手术难度大,如发生血管危象处理不当就可造成手术失败,而且还会损失一个足趾,给患者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对36例患者实施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并给予精心手术配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再造拇指成活率为100%,患者手足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和积极的术后观察护理是再造手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董叶会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54-3255
目的:讨论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指的治疗及术后功能恢复.方法:我科进行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14例,通过常规的动脉-动脉,静脉-静脉吻合,术后“三抗”治疗,严密护理及观察.结果:全部成活,除1例近期手术正在康复外,外观功能均良好.结论:游离足趾移植需术前制定合理方案,术中精心操作,术后细致观察和护理,适时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用拇趾腓侧皮瓣修饰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新方法。方法 对 13例手指缺如病人利用第一跖背动脉、第一跖底动脉与趾底固有动脉之间存在的相互吻合 ,在切取第二足趾的同时携带拇趾腓侧皮瓣 ,并将其嵌入第二足趾跖侧 ,消除第二足趾中段狭细的形态。结果  13例 14个再造的拇、手指及携带的皮瓣全部成活 ,再造拇手、指外形非常满意 ,感觉恢复良好。结论 该方法是游离足趾移植再造形态更佳的手指的良好方法 ,且对拇趾供区的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由各种原因造成手指的缺如,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躯体上的残疾或缺陷,而且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的开展与成功,不仅使患者恢复了手部功能,而且增强了患者生活的自信心。2008-01~2011-08笔者所在科收治手指严重毁损伤同时行游离双足第二趾再造手指患者12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自1966年世界首例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以来[1],足趾移植经历了40年的发展,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向精细方面发展。随着手术被越来越多的手指缺损患者所接受,目前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42例拇手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独第2趾移植的患者13例,第2、3趾同时移植的患者8例,第2趾伴各种皮瓣移植的患者10例,第2、3趾近节趾骨移植3例,拇甲瓣伴2、3趾移植的患者8例,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足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再造趾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40例患者移植成活,2例失败,有效率为95.24%,术后发生血管危象2例,静脉危象3例,动脉危象3例,均进行及时处理,未造成不良预后。随访1年后,患者足部功能满足率为84.21%~91.30%,再造趾感觉功能优良率为100%,再造趾运动功能优良率为90.48%。结论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分析组合游离组织组合移植手再造的临床应用及术后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行游离组织组合进行手部再造的患者21例,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结果 再造指,移植各皮瓣均成活,再造手外观良好,手指屈伸,手掌功能等功能均得到较全面的恢复,患者对手术及护理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 组合游离组织组合移植对手部再造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护理对手术治疗的有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为167例患者施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 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二足趾关节移植修复手指关节缺损,评价其疗效及临床可行性。方法 2015~2017年期间,本院手足外科选取符合条件的手指指间关节缺损患者60例,应用吻合血管的第二足趾关节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关节缺损。术后患者均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半年后参照中华医学会关于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关节主观和客观功能评分。结果移植的第二足趾关节均成活,术后关节的功能和外观较术前改善。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通过游离移植第二足趾关节修复患者伤指关节缺损,术后伤指功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关节活动可满足日常生活或工作需求,可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手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手指缺失后再造的方法越来越多,我科自1978年9月以来,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前臂含桡骨片皮瓣岛状转移等6种术式再造8例10指,报道如下。临床资料8例手指再造方法及结果见下表。本组8例均为Ⅳ型或Ⅴ型手指缺失。效果评价优:再造指外形逼真,有感觉,对掌等大部分功能恢复。良:再造指外形近似,恢复捏指等部分功能。差:再造指外形差,常有溃破,无功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机械化工业及五金家私等手工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手外伤日益增多,其中手指的毁损伤是最为严重的类型,它直接使病人丧失劳动力,致残率高,在无再造技术之前,都是以残端修正治疗。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特别是自体足趾游离移植再造缺失手指发明以来,极大的降低了致残率,使病人肢体重新获得良好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第二足趾游离移植进行拇指再造是目前修复拇指缺损的主要方法 ,手术成功取决于患者自身条件、医师的手术技术、术后护理等,但术中的护理配合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结合笔者所在医院行拇指再造260例总结护理体会如  相似文献   

16.
总结1986年以来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吻合血管的组织移植53例,其中各种皮瓣14例,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28例34指,趾甲皮瓣修复拇、指末节6例,趾关节移植修复指间关节2例,空肠及结肠移植重建咽食道3例。结果:1例皮瓣坏死,余均成活,效果良好。有可供吻合之血管的游离组织均可通过吻合血管而移植成活。因此,临床可根据不同病情设计多种多样的移植组织,使修复与再造效果越趋完美。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儿显微技术也越来越多。小儿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有其特殊性,再造手指随年龄增长会呈比例的增大,与正常的手指相协调。手指再造不单是让手从外观上美观,更重要的是恢复手的功能,帮助患者重新返回家庭、社会。再造手指的成活与医师的精湛医术和护理人员的观察密不可分。笔者所在医院于2001~2006年利用显微外科手术对42例小儿进行了再造手指术,现将护理体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来,我们对40例实施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32例,女8例,18~56岁,平均33.5岁,机器挤伤26例,纹车绞伤10例,车祸伤4例。单纯拇指缺失29例,合并其他手指外伤或缺损8例,合并前臂骨折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跖骨头楔形截骨以改善再造手指功能方法的疗效。方法携带跖趾关节的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手指16例20指,术中将跖骨头囊内楔形截骨并沿矢状面由背侧向跖侧旋转90度,最大限度地改善再造的掌指关节的外形和功能。结果16例20指均成活,术后随访8~36个月,外形有明显改善。再造掌指关节伸直位到掌侧被动活动范围最大85,°最小70,°平均75;°主动活动最大80,°最小55,°平均65°。X线片复查,骨质愈合良好。结论囊内跖骨头楔形截骨的第二足趾移指再造手指,是一种值得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患者的心理变化,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应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分别于足趾再造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查。结果患者术前焦虑,恐惧和抑郁三项因子分,术后其躯体化,强迫,焦虑和敌对四项因子分与国内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施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再造指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