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痰瘀互结型眩晕案例探讨张伯礼教授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眩晕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痰瘀互结型眩晕时单纯祛痰一法往往难以奏效,张伯礼教授对痰瘀互结型眩晕的治疗见解独到,他认为痰瘀互结型眩晕的发病与"痰湿"之邪关系密切,是湿邪弥漫致血行"瘀滞"的状态引发眩晕发作,在祛除痰湿的同时往往兼以活血、清热等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内耳眩晕症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奇 《四川中医》2002,20(3):12-13
内耳眩晕症,风,火,痰,湿,瘀均可致之,临床犹以痰湿为患者为多见,作者从痰湿分型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老年眩晕是临床常见病 ,病机复杂 ,病情多变 ,以往笔者多从风、火、痰、虚等方面来辨治 ,虽能见效 ,但总不如意。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 ,细心体会 ,发现老年眩晕病人中大多有血瘀征象 ,乃在治疗中加入化瘀之法 ,其后临床收效较为满意。现谈点体会如下。1 痰湿眩晕痰湿眩晕患者多由嗜食肥甘 ,伤损脾胃 ,健运失司 ,以致水谷不化精微 ,聚湿生痰 ,痰湿中阻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痰湿蒙闭清窍而致眩晕。所以老年眩晕由痰湿所致者 ,治当调理运化功能。但因痰湿之邪易粘滞血分 ,痰瘀往往互结 ,故须加用活血化瘀药 ,使经络畅通 ,升降功能恢复 ,则湿…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临床多显示高血压病、梅尼埃病、脑梗死、颈椎病、副鼻窦炎等疾病.中医辨证与痰、湿、风邪有关者十之五六.湿邪重浊黏腻与脾失健运互为因果,痰湿上蒙清窍,致眩晕者尤为多见.笔者自2000年起采用半夏白术天麻加减治疗眩晕9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头为诸阳之会,易受阴邪侵袭,水湿不循其道停聚成痰,继而上蒙清窍,可致眩晕病的发生。刘中勇紧扣眩晕病痰湿为主的基本病机,以五苓散为主方化裁治疗眩晕病,每获良效,其经验可为临床治疗眩晕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眩晕"是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中医理论方面认为是有"痰、风、火、瘀、虚"五个方面的致病因素,而痰湿内阻症型则是比较多见的.  相似文献   

7.
宫洪涛教授从肝郁脾陷论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丽  牛磊  宫洪涛 《光明中医》2009,24(2):232-232
眩晕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宫洪涛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眩晕的治疗上不拘泥于肝阳上亢、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的辨证分型,其认为肝郁脾陷的证型在临床中亦较为常见,自拟"开郁定眩汤"。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痰湿中阻型眩晕症患者的颈椎X线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痰湿中阻型眩晕症患者的颈椎五位X线影像学征象。结果:痰湿中阻型眩晕症患者颈椎五位X线表现有共同点,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结论:痰湿中阻型眩晕症患者颈椎五位X线表现有一定规律性,可以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从痰论治肥胖症验案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症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健运失职,痰湿内生而成.若痰湿犯肺,则见咳嗽痰多;痰湿阻胸膈,气机不畅,致胸闷痞满不舒;痰湿停于中焦,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痰浊凝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头目眩晕或胀痛;痰上凌于心,则见心悸;痰湿外溢肌腠,则见周身肿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对痰湿中阻,肝肾不足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眩晕宁片;对照组口服地芬尼多片及维生素B1.四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宁片治疗眩晕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温胆汤为祛湿化痰的重要代表方剂,临床应用广泛,多用于心悸、胸闷、呕吐、恶心、眩晕、头痛、不寐等痰湿中阻或痰热扰神的内科疾病.根据"异病同治"理论,温胆汤亦可用于许多妇科疾病的治疗.复发性流产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且病因复杂,中医药治疗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具有独特优势.陈瑞雪教授在治疗痰湿中阻、气血不足型复发性流产时擅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病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痰湿中阻型眩晕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有效率等相关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病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永春 《河南中医》2013,33(1):132-133
温胆汤主治痰湿内热,胆胃不和所致虚烦不眠,呕吐,呃逆等多属痰湿、痰热之证,临床亦可用于治疗眩晕、不寐、中风等脑科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引起眩晕的原因很多,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美尼尔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心病、糖尿病等[1]。中药治疗眩晕疗效显著,笔者跟随导师治疗痰湿内阻型眩晕4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门诊患者,确诊为痰湿内阻型眩晕。其中女27例,男13例;年龄20  相似文献   

15.
"高粱之疾"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所载"高粱之疾"颇似今之代谢综合征,痰湿中阻,脾失健运为"高粱之疾"主要病机,痰湿中阻,脾失健运亦为"消瘅"、"胸痹心痛"、"眩晕"等病证之因,也有医家认为"高粱之疾"及其相关病变与肝失条达、痰湿瘀血内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从痰论治眩晕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谨 《光明中医》2010,25(4):685-685
本文总结王宝亮教授对眩晕从"痰"辨证论治和灵活遣方的经验。王宝亮教授认为痰浊在眩晕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痰热、痰火、风痰、痰郁、痰瘀、痰湿、虚痰方面辨证,创立治眩晕五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兼加虚实之不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17.
嗜睡、眩晕、口干三案,病虽不同,但病理因素都责之湿。或阳虚阴盛,痰湿阻滞,清阳不升,脑窍失充,心神失养导致嗜睡;或痰湿阻滞,郁久化火,木郁风动,肝风挟痰火上扰清窍而致眩晕;或脾阳虚衰,水湿内生,津不上承导致口干。崔应麟教授紧扣病机,皆从湿论治,分别给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以温补心阳,燥湿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温化痰湿,镇肝熄风;五苓散加减以温阳健脾化湿。辨证准确,选方得当,效如桴鼓,值得临床学习。  相似文献   

18.
眩晕既是病名,又是多种疾病存在的一种症状,可因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等原因发生。本案所治是痰湿中阻引起的眩晕,即西医称为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眩晕呕吐症,也是《丹溪心法·头眩》中"无痰不作眩"的眩晕,是眩晕的一种,是因为脾肾亏虚,运化水湿能力下降,痰湿中阻,沿着脾胃肾经上行,使内耳位觉神经水肿导致的。患者感觉天旋地转,头晕头痛,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甚则呕吐不止,伴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滑等症。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天旋地转、头重脚轻等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了较严重的危害。当前在对这类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其主要方法为西医疗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够取得较好疗效,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出现恶化。因此中医疗法开始得到了较多关注。而半夏白术天麻汤即为这样的药物。半夏白术天麻汤有着化痰熄风和健脾祛湿的效果,对眩晕头痛等疾病均能够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即分析了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型眩晕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总结栗锦迁教授从痰论治眩晕的临床经验。栗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多与痰湿有关,临床采用辨证论治,用苓桂术甘合泽泻汤加减治疗痰湿上蒙型眩晕,用当归芍药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瘀互阻型眩晕,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上扰型眩晕,皆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苓桂术甘汤为《伤寒论》方,该方为治疗痰饮病的主方,根据“无痰不作眩”的论述,认识到痰湿的为患,虽然临床有多种表现,但由痰湿病因引起的各种眩晕,皆为湿邪蒙蔽清阳所致,故用苓桂术甘汤为主治疗眩晕症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