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甘春梅  董杏娟 《内科》2014,(3):304-305,366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T-PDT)治疗肛周-肛管尖锐湿疣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光动力治疗,治疗前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治疗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治疗后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并做好随访工作。结果经1~4次ALT-PDT治疗后,36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疣体完全脱落,4例同时联合CO2激光治疗,随访6个月,治疗后均无复发;6例复发,复发率为16.67%。结论 ALT-PDT是治疗肛周-肛管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法,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自凝刀射频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肛管内巨大或多发性尖锐湿疣(CA)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BBT妇科多功能治疗仪去除肛管内巨大或多发的CA后,联合艾拉光动力(ALA—PDT)治疗并定期随访。结果25例病人经治疗后全部痊愈,随访12个月均未复发。结论自凝刀射频联合艾拉光动力治疗肛管内巨大或多发性CA,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栾红  刘文慧  王英杰 《山东医药》2011,51(47):50-51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联合卡介苗多糖核酸局部注射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将60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ALA光动力疗法联合卡介苗多糖核酸局部注射,对照组单纯行卡介苗多糖核酸局部注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3、个月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ALA光动力疗法用于宫颈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36例尿道口尖锐湿疣患者情况,并评价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接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的136例尿道口尖锐湿疣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并总结疗效。结果 136例尿道口尖锐湿疣中HPV DNA分型以6型和11型为主;20~40岁男性患者占绝大多数;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患者接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结束后疣体完全消退,随访6个月复发率为4.4%,随访12个月后未见复发患者,治愈率100%。主要不良反应为照射部位水肿、疼痛及红斑。结论尿道口尖锐湿疣主要由性传播引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小,可作为尿道口尖锐湿疣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使用ALA治疗127例尖锐湿疣患者(试验组),采用液氮冷冻治疗47例尖锐湿疣患者(对照组)。结果入组的174例尖锐湿疣患者中,经过ALA-PDT治疗和液氮冷冻治疗,1周后痊愈率分别为73.23%和53.19%;治疗2周后,二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5.83%和63.83%(P〈0.01);治疗3周后,二组的痊愈率分别为93.70%和70.21%(P〈0.01)。试验组的总复发率为10.17%(6/59),明显低于对照组45.45%(15/33)的总复发率。结论外用ALA-PDT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诊断(ALA-PDD)在尖锐湿疣随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0例无疣体尖锐湿疣患者先后分别给予醋酸白试验和ALA-PDD检查,即分为醋酸白组和ALA组,12周后放大镜肉眼观察40例患者复发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诊断随访中尖锐湿疣的相关变量,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诊断效能。结果 ALA组有28例发砖红色荧光,醋酸白组有9例变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0,P0.05)。12周后随访40例患者中有27例出现疣体。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A-PDD是诊断随访中尖锐湿疣的独立因素(P0.05)。并采用ROC曲线分析,ALA-PDD的诊断效能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其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84.6%。结论 ALA-PDD对尖锐湿疣亚临床潜伏感染有一定意义,在随访观察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封包方法对局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老年Bowen病ALA透皮吸收情况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以迷你猪动物作为模型,在有无预先使用角质软化剂处理、不同封包温度、不同溶剂、不同pH值等条件下避光封包ALA,采用荧光法检测ALA透皮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探索局部外用ALA的最佳方法.将此条件用于治疗老年Bowen病作为优化组,目前常规封包方法治疗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 37℃,pH4.0的ALA制剂透皮吸收和转化效率在封包12 h时达到最大吸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溶剂和角质软化剂的使用无显著差异.优化组3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皮损消退,有效率100%,均未留明显瘢痕,随访6个月无复发;传统组3例患者中两例患者皮损消退,一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留有明显瘢痕且复发,复发率为33.3%(1/3).结论 分析找出局部ALA外用的最佳方法,并选取最佳方式用于临床治疗老年Bowen病,其复发率低,效果更显著,可为ALA-PDT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尖锐湿疣属于性传播疾病,临床极为常见,诱发因素为人乳头瘤病毒(HPV),多发于尿道、肛周等部位。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令人满意,尤其是肛周尖锐湿疣,治疗后极易复发~([1])。本研究采用CO_2激光联合中药贞芪合剂治疗80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效果令人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酮戊酸外用散(ALA)光动力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艾滋病(AIDS)合并肛管尖锐湿疣患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ALA光动力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ALA光动力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2例均为皮肤科门诊及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门诊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基础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100%(21/21),对照组有效率95.23%(20/2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14.3%,对照组复发率42.9%,治疗组复发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ALA光动力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艾滋病合并肛管尖锐湿疣患者,其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优于单纯ALA光动力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卡介苗(BCG)和聚肌胞局部联合治疗尖锐湿疣(ACA)的疗效。方法 将123例ACA随机分成两组。A组用BCG和聚肌胞治疗,B组用5-氟脲嘧啶(5-Fu)和α-干扰素局部联合治疗。结果 治愈后随访1~6个月,A组42例,复发1例,复发率为2.3%;B组81例,复发16例,复发率为19.8%。结论 BCG和聚肌胞能提高ACA疗效并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路径,可以规范肝病科护士健康教育工作并提高了护理质量。方法将106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3例。实验组由责任组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健康教育路径表统一放置病房内,并按健康教育路径表时间顺序逐步落实,打勾,且根据护士和患者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完善。对照组采用传统入院宣教,疾病知识宣教,出院指导等健康教育方法。结果实验组中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慢性肝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提高护理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护理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派特灵联合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平行试验的方法,将143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派特灵组、单用艾拉-光动力组及派特灵和艾拉-光动力联合用药组,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临床痊愈率为91.67%(44/48),单用派特灵组为70.00%(35/50),单用艾拉-光动力组为66.67%(30/45);联合用药组复发率为6.25%(3/48),单用派特灵组为24.00%(12/50),单用艾拉-光动力组为22.22%(10/45),3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派特灵联合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药,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程度等临床指标比较总有效率差异,并通过调查问卷评分统计在技术质量安全、服务及时、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服务态度、出入院教育等方面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0%,差异均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调查评分统计显示干预组在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脑卒中后患者生存质量和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脑卒中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在此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和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SDS以及SA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以及Bra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等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男性肛周尖锐湿疣病人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STD)/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对其性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2月,对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性病科门诊及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的共82例男性肛周尖锐湿疣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 82例男性肛周尖锐湿疣病人中,HIV感染9例,占10.98%;合并感染梅毒6例,占7.32%;4例合并感染衣原体,占4.88%。男性肛周尖锐湿疣病人合并HIV/其他STD呈低龄化趋势;过去一年内同性性伴人数与男性肛周尖锐湿疣病人合并HIV和其他STD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0.01〈P〈0.05);与同性认识到发生性行为的时间与男性肛周尖锐湿疣病人合并HIV和其他STD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1,0.01〈P〈0.05);无保护性行为的肛周尖锐湿疣病人合并HIV(χ2=8.45,P〈0.05)或/及梅毒(χ2=13.47,P〈0.05)的感染率较高。结论无保护的危险性行为导致STD/HIV的传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且易为该人群接受的防治措施加以干预,并通过对性病的控制来遏制艾滋病向青少年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关系。方法随访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间在我院行单次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术后门诊定期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选取ACE基因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g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tSNPs)对房颤患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成功随访150例行房颤消融术的患者(年龄:63.73±11.01岁,24.67%非阵发性房颤),其中复发61例(40.67%),中位随访期为57.50个月。rs4353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有统计学差异,其中T等位基因频率在复发组中明显低于未复发组(8.33%vs.19.10%,P=0.003)。CC、TC、TT三组基因型房颤患者复发率分别为54.10%(33/61),33.33%(22/66),22.73%(5/22)(Ptrend=0.003)。rs4353位点T等位基因的加性模型时,每增加一个拷贝的T等位基因,风险是增加前的0.473倍(95%CI:0.284-0.788,P=0.004,P校正=0.012)。进一步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和饮酒因素后,T等位基因仍然显著降低房颤复发风险(OR=0.483,95%CI:0.282-0.837,P=0.009,P校正=0.027)。结论 ACE基因rs4353可能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PSD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3、6个月时的服药依从性、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入院时两组服药依从性、ITAQ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服药依从性、ITAQ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改善PS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利于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