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肾脏透析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透患者 ,于透析前 1h、透析开始后 1h、透后 1h、透后 3d分别行静脉血测定 :血小板计数 (PC)、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组织纤溶酶原活物 (t PA)、D 二聚体 (D D)。结果 :透析开始后PC下降 (P <0 0 5 ) ,PT延长 (P <0 0 5 ) ,APTT显著延长 (P <0 0 1) ,透后恢复 ;透析后t PA和D D增高(P <0 0 5 )。结论 :肾脏透析可启动患者内源性凝血途径和继发性纤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Ⅰ(PAI-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FIB、D-D、PAI-Ⅰ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浆PC、FPS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PCT、MPV明显升高(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血浆PT、TT、APTT明显缩短(P<0.01),血浆FIB、D-D含量降低(P<0.05或P<0.01)、PAI-Ⅰ含量升高(P<0.01),PC、FPS含量降低(P<0.05),PLT、PCT、MPV下降(P<0.01);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前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各项指标明显不同于正常人,总体处于高凝、抗凝功能降低、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下,化疗可进一步加剧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82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产后出血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少量出血组26例,出血量500~1 000 ml;大量出血组32例,出血量>1 000 ml;对照组24例,为正常孕产妇,出血量<500 ml。定量检测三组产时及产后48 h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少量出血组PT、APTT、TT、D-D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FIB、HGB、PLT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少量出血组比较,大量出血组PT、APTT、TT、D-D均明显升高(P<0.01),而FIB、HGB、PLT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产后及时监测常规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对于了解产妇机体凝血功能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从而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Ⅰ(PAI-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FIB、D-D、PAI-Ⅰ含量明显升高 (P<0.05或P<0.01),血浆PC、FPS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PCT、MPV明显升高(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血浆PT、TT、APTT明显缩短(P<0.01),血浆FIB、D-D含量降低(P<0.05或P<0.01)、PAI-Ⅰ含量升高(P<0.01),PC、FPS含量降低(P<0.05),PLT、PCT、MPV下降(P<0.01);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前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各项指标明显不同于正常人,总体处于高凝、抗凝功能降低、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下,化疗可进一步加剧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急进高原人群不同时相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的基本规律.方法对从平原地区急进3 650 m高原前、急进高原后第3 d、第7 d第15 d及第30 d的30名健康青年血浆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含量(DD)进行检测,并与30名世居者作对照.结果健康青年急进高原3 d后其PT、APTT出现延长,t-PA活性增高,而PAI、Fg含量降低,与平原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7~30 d,其PT、APTT随移居时间延长而逐渐缩短,t-PA活性则逐渐降低,PAI、Fg逐渐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急进高原30 d后,与平原人及世居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原环境下,急进高原青年凝血系统出现紊乱,表现为早期凝血与纤溶被激活,而后出现继发性纤溶受抑,凝血及纤溶的平衡被破坏,而使血液呈现高凝和继发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132例重度烧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自原(Fbg)水平;用迈瑞BC-5800无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重度烧伤患者PLT、PT、TT、APTT、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程度越重,差异越明显。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存在的凝血系统障碍、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是严重烧伤后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重要因素,临床医生应当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血小板计数(PLT)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5月收治的110例肺癌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1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CEA、NSE、CYFRA211、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水平,统计6个月后肺癌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试验组CEA、NSE、CYFRA211、PLT、INR及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Ⅲ~Ⅳ期及CEA、NSE、CYFRA211、PLT、INR、PT、APTT、D-D水平异常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CEA、NSE、CYFRA211、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可用于评估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肺癌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189例为试验组,男111例,女78例,年龄45~86岁,平均(66.8±5.2)岁;正常对照组63例,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40~70岁,平均(55.8±6.2)岁.试验组于术前及术后检测凝血、纤溶、血常规及生化等系列指标,包括P-选择素(P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Ⅷ(FⅧ)及凝血因子X(FX),观察凝血/纤溶功能及酸碱失衡的变化,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凝血/纤溶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 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前PT、APTT、Tr、Ps、vWF、uPA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Ⅶ、FⅧ、FX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后PT、APTT、TT、Pss、vWF、uPA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Ⅶ、FⅧ、FX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T、APTr、TT、Ps、vWF、uPA均降低(P<0.05);FⅦ、FⅧ均升高(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纤溶功能亢进,经介入治疗后减轻,但未恢复正常,出凝血指标可能作为评价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复苏液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犬失血性休克模型,从胫骨骨髓腔输注小剂量7.5%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HSH)、生理盐水(NS)两种复苏液,测定复苏各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失血性休克后,实验组PT、APTT延长,与对照(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 h,HSH组PT、APTT明显延长,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48 h实验组PT、APTT降至正常,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骨髓腔通路输注小剂量HSH复苏失血性休克,对凝血功能影响轻微,未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复苏方案。  相似文献   

10.
邵洁  李雯  史惠强 《人民军医》2012,(2):144-14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脓毒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脓毒性休克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按照脓毒性休克国际治疗指南进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检测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并比较两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病率与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同一时段比较,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观察组PLT显著增高,PT、APTT、D-D、FIB显著或非常显著降低(P<0.05,P<0.01);观察组MODS发生率15.6%,病死率6.25%,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脓毒性休克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老年脓毒性休克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飞行条件下飞行员飞行训练前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以了解飞行训练对其凝血和纤溶平衡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活性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40名飞行员飞行训练前后的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和D-二聚体(D-dimer,D-D)。依不同飞行强度(1次飞行和两次飞行)、不同飞行场次(昼航和跨昼夜飞行)、不同飞行载荷(+3Gz和+5Gz)、不同飞行高度(3km和5km)分别各分为两组。另设30名场站地勤人员为对照组。比较自身飞行训练前后,及不同组间凝血善F溶指标的差异。结果飞行前飞行员组与对照组凝血一纤溶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飞行训练后PT、TT、APTT缩短、Fg、D-D升高,分别与飞行前自身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5-6.908,P〈0.01)。完成各飞行课目后分别与飞行前比较,PT、TT、APTT缩短,Fg、D-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8.717,P%0.01或P〈0.05)。第1次飞行后与第2次飞行后、昼航与跨昼夜飞行后、3km与5km飞行后比较,凝血-纤溶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Gz飞行后与+3Gz飞行后比较,TT缩短、F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5、5.772,P=0.013、0.000);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飞行员飞行训练后凝血与纤溶指标可发生改变,属于机体应激状态下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包括4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7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4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5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的血样及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并行PLT、MPV、PT、TT、APTT、FIB、D-D、AT-Ⅲ测定.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年龄、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T、APTT、FIB下降(P〈0.05);TT增加(P〈 0.05).②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年龄、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LT、PT、APTT、AT-Ⅲ、FIB降低(P〈0.05或P〈0.01),TT、D-D、MPV升高(P〈0.05或P〈0.01).③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降低(P〈0.01),PLT、PT、APTT、AT-Ⅲ、FIB明显降低(P〈0.01),TT、D-D、MPV明显升高(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呈病理性高凝状态,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张颖  任惠彦  郑燕蓉 《武警医学》2016,27(4):353-355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对受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5-05首钢医院收治的85例需大量输血患者(≥1200 ml)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 天及第3天对受血者的血细胞计数值(HGB、HCT、PLT等)、血凝指标值(FIB、APTT、PT等)进行测量,观察各数值变化,以分析大量输血对受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受血者的PLT值明显降低,且术后第3天仍未恢复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受血者的HCT值、HGB值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受血者的HCT、HGB值较术前水平高。术后第1天,患者的FIB值明显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患者的FIB值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天受血者的PT、TT、APTT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受血者的PT、TT、APTT值较术后第1天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输血后,受血者血小板显著减少,凝血功能大幅度下降,应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可能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疗程高压氧(HBO)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期住院进行HBO治疗的27例患者,对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了凝血功能指标的化验检查。其中16例患者在3个疗程结束时,14例患者在5个疗程结束时,9例患者在7个疗程结束时,13例患者在8个疗程结束时,16例患者在10个疗程结束时进行了凝血功能指标的化验检查。结果HBO治疗3个疗程时,PLT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个疗程结束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与治疗前比较,只有5个疗程结束时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的FIB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趋势,但只有3个疗程结束时(P〈0.01)和10个疗程结束时(P〈0.05)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O治疗结束,各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和APTT两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疗程HBO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并没有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例DIC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酶原时间(K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Dimer试验(D—D)和血小板(PLT)计数和临床表现,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指标(APACHEII)评分,脏器衰竭数目评定,提出治疗对策。治疗原发病,支持脏器功能,补充凝血因子,早期使用小分子肝素是治疗的关键。结果:20例DIC中,成活14例,死亡6例。20例患者在第一天均出现D1C指标的异常,每个病人脏器衰竭的数目都在2个以上,两组差别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活组APACHEII评分为(26.1±8.48)分,死亡组为(26.5±8.56)分,两组差别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病人经过治疗7天后,死亡组患者DIC指标明显恶化,6例患者均出现PLT明显下降,D—Dimer明显升高,同时FBG明显降低,PT、APTT继续延长,而成活组仅有5例上述指标异常,两组比较差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成活组APACHEII评分下降为(17.6±5.7)分,而死亡组为(28.6±6.1)分,两组比较差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器官衰竭数目均达到4个以上,而成活组存在3个器官衰竭的仅5例,两组比较差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易并发DIC,尤其在高海拔地区,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受损器官的监测与支持,并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会明显提高抢救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比胃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胃癌手术(腔镜组)及开腹手术(开腹组)患者各35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及术后24h,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采用INR法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结束及术后24hAPTT及INR较术前无显著差异,而FIB及D-D于手术结束及术后24h均显著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T于术后24h亦明显降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及开腹手术均可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且腹腔镜胃癌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大,应在围术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磷脂酶A2(PLA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重型颅脑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急诊科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急诊抢救的同时检测其血小板计数(PL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LPS、IL-6、PLA2、PAF;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PLT减少(t=3.892,P<0.01),APTT、PT、D-D、LPS、IL-6、PLA2、PAF均升高(t=3.971、3.904、6.532、4.028、4.115、4.274、5.037,P<0.01);观察组PLT与LPS、IL-6、PLA2、PAF之间相关系数(r)均≤-0.9319,呈显著负相关;APTT、PT、D-D与LPS、IL-6、PLA2、PAF之间r值均≥0.909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LPS、IL-6、PLA2、PAF参与了重型颅脑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过程,对LPS、IL-6、PLA2、PAF进行早期干预,可减轻患者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