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组无术中需转体外循环,无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无死亡病例。术后心绞痛全部缓解,住院天数12~21d,平均14.53d。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治疗重症冠心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42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0.30的重症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其中男性36例,女性6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LVRF在0.18~0.30,平均(0.26±0.03)之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52~76(61.3±4.2)mm.观察手术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早期的心功能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为(3.5±1.3)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6例;住院死亡2例;术后2周、3个月的LVEF、LVDD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 重症冠心病患者(EF<0.30)实施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能避免缺血损害,能完全再血管化,降低手术风险,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备体外循环的湿备模式进行改良,以达到即满足临床需要,又节省医疗资源的预期。采用储血器、微栓滤器、接头和管道连接并预充排气的湿备模式,术中根据需要再连接氧合器。23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中因血压偏低转为体外循环辅助下冠脉搭桥共7例,平均用时约2~3 min。此种改良湿备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冠状动脉搭桥术备体外循环的需要,并可节约大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4.
黄浩  高伟  冯新海  席耀民 《医学信息》2010,23(15):2865-2866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0.30的重症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其中男性36例,女性6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LVEF在0.18~0.30,平均(0.26&#177;0.03)之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52~76(61.3&#177;4.2)mm。观察手术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早期的心功能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为(3.5&#177;1.3)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6例;住院死亡2例;术后2周、3个月的LVEF、LVDD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重症冠心病患者(EF〈0.30)实施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能避免缺血损害,能完全再血管化,降低手术风险,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并讨论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使用心脏稳定器 ,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本组 6例手术效果良好 ,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ICU时间 12h~ 4 8h ,住院时间 10d~ 12d。术后随访心绞痛消失 ,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死亡率低 ,住院时间、出血及输血量较常规CABG明显减少。尤其对搭桥高危病例手术优越性显著 ,随着手术指征的扩大 ,可适合大多数冠心病例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及术后认知功能。方法40例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男性患者,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20例。在术前、术后6、12、18和24h采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NSE浓度。在术前1天和术后7~10天进行神经心理测试。结果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6h血浆NSE浓度比术前显著升高,同时高于非体外循环组;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各时点无差别。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在数字广度测验(逆向)、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改正反应和阻塞反应的结果显著优于体外循环组患者。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6hNSE水平与连线测验A型相关,术后12hNSE浓度与数字广度测验(顺向)、连线测验A型、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时间分项相关。结论心脏手术后血浆NSE浓度的升高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但在具体应用时应考虑NSE的组织多源性及体外循环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食道超声和漂浮导管比较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CABG)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n-pump-CABG)患者的心脏功能状况和肺动脉压,以探知何种冠脉搭桥术式术中的心脏功能状况更优。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36例患者按照计算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A组为off-pump-CABG术组(n=18),B组为on-pump-CABG术组(n=18)。检测时间点设定为全部手术操作完成后、患者出手术室前,使用食道超声和漂浮导管测量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压。结果 2组超声心动图与漂浮导管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与漂浮导管的测量结果均显示A组的肺动脉舒张压低于B组(P0.05),A组的冠脉搭桥术中心脏功能状况诸指标优于B组(P0.05)。结论 off-pump-CABG和on-pump-CABG术中施行超声心动图与漂浮导管的监测,其效果基本一致;off-pump-CABG术的冠脉搭桥术中心脏功能状况诸指标优于on-pump-CABG术,其原因可能与off-pump-CABG更少的血流动力学扰动和没有血液直接接触非生理管道诱发的细胞因子瀑布有关。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突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心内科治疗的手段不断完善,但严重多支的冠心病仍需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缺血、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有效方法。冠状动脉搭桥术通常是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有学者曾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低温体外循环对心肌保护存在诸多不利作用,低温使心肌酶活性降低,从而使心肌细胞内钠离子、钙离子潴留,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心肌氧释放减少,导致有氧代谢大幅度下降,体内各脏器均  相似文献   

9.
秦中喜 《医学信息》2006,19(7):1259-1260
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称搭桥术(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ff pump CABG)现在已成为国内外冠心病搭桥术中的一种常用选择。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手术2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左房容积指数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术后房颤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接受OPCABG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房颤分为房颤组(n=15)和非...  相似文献   

11.
亓玉莲 《医学信息》2010,23(5):1397-1398
我们对2005年12月~2009年10月,30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心脏不停跳与停跳下行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情况,来探讨心脏不停跳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不停跳组(50例)和停跳组(40例)进行麻醉处理,观察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心肌缺血时间的差异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心脏停跳组的心肌缺血时间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913,P〉0.05);心脏停跳组的体外循环时间显著长于心脏不停跳组(t=5.335,P〈0.01),且预后较心脏不停跳组差(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脏不停跳下麻醉处理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停跳组。  相似文献   

13.
练敏  唐翠明  李献凤 《医学信息》2007,20(6):1038-1039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时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对58例64岁以上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和充分准备,术中采取合理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结果全组有1例死亡,余57例均能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且愈后良好。结论高龄患者行心脏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需根据其患病特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严谨合理的体外循环管理,为成功进行老年心脏疾患手术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方法及管理经验,为心脏大血管手术顺利完成提供保障。方法我中心从2002年5月至2010年12月行各类心脏大血管手术101例,根据不同病变位置、程度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同的体外循环插管和转流方法。结果体外循环转流平均时间(196.7±51.2)min,阻断主动脉平均时间(136.5±58.8)min,深低温停循环平均时间(45.3±16.9)min。术中或术毕使用人工肾进行超滤92例,滤出液体370~2 900 mL。死亡11例(10.9%),包括低心排出量7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凝血障碍1例,心跳骤停1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无神经、精神功能障碍与体外循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正确的体外循环转流方法和插管位置是心脏大血管手术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术中重要脏器的保护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动静脉插管的选择方法及对体外循环灌注过程的影响。方法 205例心脏病手术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118例;年龄3~46岁,平均年龄16.2岁;体质量13~84kg,平均体质量38.2kg。对其采用胸腔镜建立体外循环,分析股动脉、股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型号与患者体质量关系及插管型号对体外循环灌注过程中灌注流量及动脉灌注管阻力的影响。结果 114患者例采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91例采用股动脉、股静脉/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205例患者中有15例在高于2.2L/min流量灌注过程中动脉灌注管阻力高于40kPa(300mmHg),其他患者灌注流量与动脉灌注管阻力均能达到临床要求。结论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脏手术选择合适的股动静脉插管可以保证体外循环灌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8月,共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3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43~71岁,平均57.5岁。临床上均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合并高血压病25例,糖尿病者12例,高血脂17例。心功能II~III级32例,其中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和分析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125例患者分为3组:M组(冠脉病变及二尖瓣病变)75例,A组(冠脉病变及主动脉瓣病变)34例,D组(冠脉病变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16例.心肌保护采用4:1冷含血停搏液,应用单纯顺灌、顺灌逆灌结合、顺灌桥灌结合、顺逆灌和桥灌结合技术.结果 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手术死亡.结论 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和合理的体外循环灌注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延续干预模式在心脏搭桥术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2月在本院行心脏搭桥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模式)和观察组(常规干预+延续性干预模式),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前1天及出院后3个月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出院后3个...  相似文献   

19.
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性的变化。选择在低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40例,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在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后。10min、肝素化后10min、转机后30min(或切皮后2h)、中和肝素前和术终各时点及术后每3h抽血1次持续到术后24h。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皮质醇的浓度。两组病人术中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而在术后24h明显升高;非体外循环组病人在诱导后和术终时点皮质醇水平高于体外循环组。在术后24h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分别有3例和7例病人的皮质醇分泌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其余病人则无昼夜节律性分泌。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多数病人皮质醇昼夜节律性分泌紊乱,但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病人术后早期有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性的病例数多于体外循环组,提示体外循环有可能干扰了围术期皮质醇的分泌节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比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