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例1:患者,女,33岁,已婚.因反复下腹痛7月余,加重1天收入院,患者自2002年4月份起,月经第24天出现下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经期延长至6天(平时约3天),经量无改变,伴有血块,有下腹及肛门附胀感,且疼痛逐渐加剧.  相似文献   

2.
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腺癌内转移性直肠神经内分泌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7岁.发现盆腔包块半月余.妇科检查:宫体萎缩,无压痛,盆腔触及一囊性包块,超新生儿头大小,无压痛,活动良好,双附件未触及.B超示下腹部14.2 cm×12.5 cm×9.8 cm大小的囊性肿物,内可见分隔.血检查:CA125 60.53 u/ml,CA199 285.50u/ml.临床诊断:卵巢囊肿.  相似文献   

3.
杜秀兰 《临床医学》2003,23(9):62-62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多发生于老年妇女 ,而 40岁以下患者很少见 ,合并足月妊娠者更属罕见 ,现报告一例。患者 ,2 8岁 ,G1 P0 ,既往健康 ,月经正常 ,无痛经史 ,末次月经 2 0 0 1年 12月 2 2日 ,预产期 2 0 0 2年 9月 2 9日 ,停经后无自觉不适 ,孕 4个月做B超胎儿发育正常 ,双侧附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所在部位癌变比较少见,但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与癌共存或一个长期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人,以后发生恶性肿瘤并不罕见。 Cormer等报道90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3例癌症肯定起源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占0.33%。Scully等报道9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8例癌症来自子宫内膜异位症,占0.84%,国内王友芳等报道2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有3例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卵巢癌症,占1.1%。据观察,在各种卵巢癌中,约 8%并发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多类型的卵巢恶性肿瘤可合并有子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CT特点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术前CT表现。结果 23例中,7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1例合并子宫内膜单纯增生,5例合并子宫内膜癌。肿瘤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的囊实性或实性病变,囊内分隔厚薄不均,伴有囊壁及结节样、乳头样及片状不规则实性区。增强后肿物实性部分强化不均匀,强化程度等或略高于肌肉。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辅助诊断,但最终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并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超声表现及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由病理证实45例OEC患者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结果 45例OEC患者平均年龄48.0岁,多以腹部包块、阴道出血、腹痛腹胀就诊。其中37例CA125水平升高,29例CA19-9水平升高。经病理证实21例合并子宫内膜癌,23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51%)。声像图表现:39例单侧,6例双侧,25个单房囊肿有实性成分;17个多房囊肿有实性成分;3个多房囊肿无实性成分;6个实性。实性部分及隔上彩色血流评分多为2~3分,阻力指数(RI)平均0.46,腹水少见。结论 OEC声像图有一定特征,但是缺乏特异度,结合临床表现、患者年龄、CA125及CA19-9水平可以提高OEC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与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MRI特征,为两者的术前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1月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OEC和49例HGSC患者,术前已行MRI影像检查并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比较其临床特征及MRI特征并总结分析。结果:2种癌症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有无贫血、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种癌症的患者发病年龄、FIGO分期、单双侧发病、边界、实性部分最大径、肿瘤囊实性分布特点、囊性T1WI信号、实性部分强化特点、实性成分DWI高b值信号特点、大量腹水发生率、淋巴结转移及腹膜种植转移、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OEC典型表现为大单囊伴“梳妆”乳头样偏心附壁肿块为主、囊内伴或不伴纤维分隔;HGSC表现以实性占比为主的多房囊实性肿块伴多发纤维分隔并可能双侧癌。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27例卵巢内膜样癌进行分析,探讨其组织发生。方法:收集27例卵巢内膜样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27例卵巢内膜样癌中见到内膜异位灶的有8例,其中1例可见到良性上皮和恶性上皮的过渡;4例内膜样腺癌中合并有浆液性或粘液性病变。结论:本癌组织发生有两种可能:①来自卵巢内早已存在的子宫内膜异位灶;②来自卵巢表面生发上皮向子宫内膜样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双癌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异常子宫出血。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腺癌4例,腺鳞癌1例,卵巢子宫样癌3例,腺鳞癌1例,浆液性囊腺癌1例。临床分期子宫内膜癌Ⅰ期3例,Ⅱ期2例,卵巢癌Ⅰ期4例,Ⅱ期1例。治疗方法:手术 放疗或化疗。预后:5例患4例健在。结论 临床应该重视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诊断,减少术前误诊,与Ⅲ期子宫内膜癌和Ⅱ期卵巢癌相区别。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通常被称为子宫体癌,是来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1],其中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是子宫内膜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近年EC发病率逐渐上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2].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人,另...  相似文献   

12.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9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卵巢恶性肿瘤的少见病理类型,占卵巢肿瘤总数的2%左右,占卵巢恶性肿瘤的6.4%[1].因临床病理特点有一定独特性,现通过组织学对其进行病理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HBG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患者各60患者和子宫内膜正常者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SHBG水平,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内膜组织中SHBG的表达。试验组与对照组直接血清SHBG水平采用成组t检验,内膜组织中SHBG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水平分别为(36.41±20.26)ng/L、(59.28±23.69)ng/L及(82.84±19.51)ng/L,两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75、2.364,均P<0.05)。三组内膜组织中SHBG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8.33%、43.33%及61.67%,两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47、4.04,均P<0.05)。随着病变加重血清及组织中SHBG逐渐下降。结论血清及组织中SHBG表达的异常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可能有密切的关系,SHBG可能成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早期诊断的新型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OEC患者的CT或MRI及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和临床特点。结果 21例OEC患者共26个病灶,其中单侧16例,双侧5例,伴子宫内膜癌9例。26个病灶均呈囊实性,其中9个(9/26,34.62%)呈囊内结节型,17个(17/26,65.38%)呈囊壁增厚型,实性部分平扫CT值24~50 HU,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13个病灶囊内液呈水样改变,4个呈巧克力囊肿样改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其中11个(11/17,64.71%)病灶呈“梳状”强化。伴和不伴子宫内膜癌OEC的病灶大小、形态及影像表现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OEC在CT、MR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1病例资料52岁,牧民。因左下腹隐痛1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左下腹隐痛,后转为持续性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1周,收住入院。查体: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下腹可触及13.0 cm×11.0 cm大小肿块,伴压痛,无反跳痛。腹部CT示:盆腔内可见12.6 cm×11.7 cm×12.0 cm大小形状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在临床工作中对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要点。通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在临床工作中对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要点.通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伴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子宫内膜小细胞癌伴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及临床病理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伴发内膜样腺癌非常罕见,瘤细胞小,呈巢状、索状或团状排列,易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恶性淋巴瘤混淆,免疫组化显示小细胞突触素、嗜铬粒素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子宫内膜小细胞癌伴内膜样腺癌恶性度高、预后差,病人多于1年内死于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9.
20.
目前,约15%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ndometriosis-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EAOC)可被早期诊断.探寻更敏感、有效的诊断方法已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影像学、金属生物学和基因检测等新型诊断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使EAOC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许多潜在治疗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