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综合征家族性耳聋线粒体DNA1555A→G点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的非综合征家族性耳聋是否存在线粒体DNA1555A→G点突变。方法以PCR-RFLP的方法对3个非综合征耳聋家系进行线粒体DNA1555A→G点突变筛查。结果一个非综合征耳聋家系中5人中4人产生该突变。结论线粒体DNA1555A→G点突变是部分非综合征耳聋的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例Rett综合征患儿多种组织的线粒体DNA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炬  包新华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2):656-657
一例Ret综合征患儿多种组织的线粒体DNA突变分析唐炬包新华戚豫吴希如作者单位:100034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Ret综合征(Retsyndrome)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精神、运动发育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既往有关该病的遗传学研究多集中在X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DNA突变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DNA在人体内分布十分广阔和在疟疾监测它的突变与人类疾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西方论述了线粒体DNA的结构特点及其突变引起的主要疾病和临床表现,并比较了人类常见疾病和线粒体DNA突变位点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探讨了线粒体DNA突变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由脱氧鸟苷激酶(DGUOK)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MDS)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经二代测序确诊MD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6天男性婴儿,因低血糖、腹胀就诊,有肝功能异常、低血糖、乳酸增高。二代基因检测发现患儿DGUOK基因存在2个新发现突变,c.169dupT及c.630dupG,父母各携带1个突变,均为移码突变;产生截短蛋白。应用SWISS-MODE进行蛋白结构预测,对DGUOK结构造成影响,均未有文献报道。患儿住院治疗无好转,死亡。结论 DGUOK基因突变导致的MDS病情严重,预后极差。早期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5.
耳聋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致残性疾病,遗传性因素在新生儿耳聋发病因素中占很大比例。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耳聋分子遗传学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前沿领域。分子诊断技术作为查找致病原因、协助临床诊断以及开展产前诊断的主要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就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常见的基因突变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Leigh综合征患儿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人Leigh综合征患儿的发病机制,并对已知的部分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对1992-2006年收集的来自我国28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145例Leigh综合征患儿进行病因学分析。在排除SURF1基因和线粒体基因T8993G、T8993C、A8344G、A3243G四个位点突变后,对80例患儿的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基因(PDHA1)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9个线粒体DNA突变位点(G13513A、A13084T、T10158C、C11777A、T10191C、T14487C、T12706C、9537insC和T9176G)进行突变筛查。另对23例A3243G线粒体DNA突变阳性的患儿进行SURF1基因的分析。结果80例患儿中仅1例携带PDHA1基因突变,为214位点C〉T转换,导致PDHA1蛋白第27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而64例患儿其他9个线粒体DNA突变位点筛查均为阴性。在23例携带线粒体DNAA3243G突变的患儿中,6例携带SURF1基因G604C杂合性变异。结论由于Leigh综合征病因复杂多样,使突变分析难于获得阳性结果。为缩小突变筛查的范围,明确Leigh综合征患儿的病因,亟待建立适用于临床检测应用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该文患儿为4月龄男婴,主要临床表现为迁延性黄疸和肝脏肿大。多次生化检测结果均提示肝功能异常,伴甲胎蛋白和乳酸增高。遗传学分析结果证实患儿为DGUOK基因c.589C > T(p.Gln197Ter)和c.687G > C(p.Trp229Cys)突变,两者均为新突变类型,根据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及ACMG标准预测分别为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突变,从而确诊为DGUOK相关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文献复习发现,该病患儿以婴儿期起病的肝脏疾病表现为主要临床特征,部分患儿有神经系统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血乳酸、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增高,以及低血糖。患儿DGUOK基因突变的异质性明显,其中错义突变最常见。该病预后不良,79.6%的患儿在3岁前死亡。  相似文献   

8.
该文报道1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DGUOK基因突变特点。患儿女,婴儿期起病,表现为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眼球震颤和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等。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标本,采用外显子组捕获测序技术检测致病突变,并对检测到的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患儿为DGUOK基因突变c.679GA和c.817del T的复合杂合子,前一个突变来自于母亲,为已报道致病性突变;后者来自于父亲,是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突变。该研究扩展了DGOUK基因突变谱,为患儿病因诊断及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9.
Wang YF  Ding J  Wang F  Bu DF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8):589-594
目的 分析COL4A5基因不同点突变后的蛋白结构,探讨基因突变对编码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及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以临床确诊的2例X连锁遗传型Alport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他们的基因突变类型均为点突变导致的甘氨酸替代:患者1,其家系为症状较重的青少年型,基因检测确定为COL4A5中的g.3246G>T导致p.G1015V;患者2,其家系为症状较轻的成年型,基因检测确定为COL4A5中的g.3290G>A导致p.G1030S。应用E.coli分别表达患者α5(Ⅳ)链的含有突变位点的结构域及对照α5(Ⅳ)链的同一结构域,圆二色谱检测并比较它们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相比,患者1重组蛋白的圆二色谱最低峰所在的波长由200 nm,变为近220 nm处,而且峰度降低。患者2重组蛋白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相比改变较轻微,最低峰所在的波长不变,但峰度增加。二级结构分析显示,来自对照的重组蛋白主要以β折叠和无规卷曲为主,无α螺旋结构。与对照蛋白相比,来自患者1的重组蛋白中出现了约占八分之一的α螺旋结构;来自患者2的重组蛋白仍然以β折叠和无规卷曲为主,但是β折叠的比例下降而无规卷曲增多。结论位于α5(Ⅳ)链同一结构域的两个不同位置的甘氨酸被不同的氨基酸替代,它们的临床表型截然不同,α5(Ⅳ)链的二级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二级结构的改变程度与相应  相似文献   

10.
Leigh综合征是由于线粒体呼吸链能量代谢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呼吸链酶复合物I缺陷是导致Leigh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研究通过线粒体基因13513G>A突变分析首次确诊了1例中国人Leigh综合征患者。患儿为第一胎,12岁时出现抽搐,13岁时先后出现双眼视力下降,13岁来院就诊左眼颞侧视野缺损,痉挛步态,血液乳酸、丙酮酸增高,腓肠肌活检肌纤维内脂滴轻度增多;心电图检查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脑MRI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损害,符合Leigh综合征诊断,合并继发性癫癎。经基因分析证实患者存在线粒体基因13513G>A突变,导致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I活性下降。治疗以多种维生素为主,补充左旋肉碱、辅酶Q10,同时给予卡马西平、苯巴比妥、丙戊酸等抗癫癎治疗。现在患儿16岁,休学,智力无明显倒退,体力、体重显著减退。Leigh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该患儿以抽搐起病,合并视力减退,经基因分析明确了病因,有助于相关家庭的遗传咨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5):333-336]  相似文献   

11.
26例不典型Rett综合征MECP2基因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Li MR  Pan H  Bao XH  Zhang YZ  Jiang SL  Wu XR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4):285-288
目的 了解不典型Rett综合征患儿MECP2基因的突变频率、突变类型、是否存在突变热点,寻找基因型和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取26例不典型Rett综合征患儿外周静脉抗凝血,采用Miller’s蛋白酶K氯化钠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MECP2基因的外显子及结合区,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目的PCR产物,然后进行DNA直接测序。DNA测序结果与人基因组序列(GeneBank AF030876)比较。结果26例不典型Rett综合征患儿中有12例存在突变。突变类型包括错义突变,由于单个碱基缺失导致的移码突变和剪切位点的突变,其中错义突变为最常见类型。c.397C〉T为3例,c.473C〉T、c.916C〉T、c.806delG各为2例,c.397A〉G、c.1005G〉A、c.IVS2-2A〉T各为1例。结论不典型Rett综合征患儿存在MECP2基因突变,R133C、T158M和R306C为其热点突变。基因突变类型和表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MeCP2基因热点突变分析在Rett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eCP2基因常估变是否对Rett综合征临床诊断有帮助,方法:对23例Rett综合征患儿,部分患儿家长和4名正常女性分别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MeCP2基因第3外显子nt22643-nt23022片段,限制性内切酶Hph I和NlaⅢ酶切分析T158M和R168X突变,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检验酶切结果,突变点经DNA直接测序证实,结果:23例Rett综合征患儿中4例有T158M突变,21例患儿中2例有R168X突变,在患儿双亲及正常女性对照均未发现以上2种突变,结论:T158M和R168X2个突变在Rett综合征均较多发。PCR产物的限制酶分析,方法简便,快捷,有助于Rett综合征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语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GJB2基因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分析中国人语前非综合征性耳聋(NSHI)患者GJB2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方法 采取来自浙江地区43个独立家系的43例语前NSHI患者(包括隐性遗传和散发性)血样,用3对引物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JB2基因,产物依次部分重叠覆盖全部编码区1~681bp片段;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进行突变筛选,部分异常带型的PCR产物经T克隆、DNA测序以明确突变方式;对有GJB2基因突变的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受体2基因(poliovirus receptor-related 2, PVRL2) rs2075642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随机抽取维吾尔族NSCL/P病例120例, 正常对照100名, 运用Snapshot分型法测定PVRL2基因rs2075642多态性。χ2检验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 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资料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 PVRL2基因rs2075642位点的GA基因型、 等位基因A频率在维吾尔族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5.829; P<0.05和χ2=5.642; P<0.05)。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NSCL/P的发生与PVRL2 基因rs2075642位点多态性相关; 人群携带杂合突变型 GA和等位基因A可能降低NSCL/P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NKH)是由甘氨酸裂解系统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分经典型和非经典型,而非经典型表现复杂多样,诊断较为困难。该文报道1个NKH家系,父母表型正常,兄妹均非新生儿期起病,哥哥表现为难治性癫癎、严重的双侧痉挛性瘫痪和智力低下,血和脑脊液的甘氨酸浓度增高,尿甘氨酸与肌酐的比值增高,脑脊液与血甘氨酸浓度的比增高;妹妹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共济失调、舞蹈病和发热诱发的精神行为异常和肌张力减退,脑脊液甘氨酸浓度增高、脑脊液与血甘氨酸浓度比增高。高通量测序提示兄妹均存在GLDC基因母源c.3006CG(p.C1002W)错义突变和父源c.1256CG(p.S419X)无义突变,生物学软件预测均提示致病突变。转染两种突变体GLDC基因的H293T细胞甘氨酸脱羧酶活性均有下调。NKH表型多样,二代高通量测序有利于疑似病例的确认,非经典NKH与基因突变导致的甘氨酸脱羧酶活性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1例临床确诊为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先证者及其3代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探讨该FH患儿发病的分子病理基础.方法 收集FH先证者家系3代共29例血标本及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心电图和超声检查.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改良苯酚-氯仿法提取患儿及家系成员基因组DNA并鉴定,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 ,检测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全部18个外显子和启动子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R3500Q位点,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与GenBank比对寻找突变.结果 1.血管超声示先证者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中段内-中膜轻度增厚,右侧颈总动脉中段后壁多发小钙化斑,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2.该家系排除ApoB100基因R3500Q突变;3.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先证者及其父亲、祖父和叔叔等6人LDLR基因第10外显子发生W462X杂合突变,为色氨酸改变为终止密码子,使终止密码子在第462位提前出现;先证者及母亲和外祖母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发生A606T杂合突变,为第1 879位G→A碱基置换,导致丙氨酸改变为苏氨酸.结论 该FH先证者LDLR基因存在W462X/A606T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源于父系及母系遗传.这种复合杂合突变患者具有与FH纯合子相同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7.
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NKH)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该文报道1例GLDC基因突变所致NKH的中国患儿,就其临床经过、基因缺陷进行研究。患儿以早发性代谢性脑病以及大田原综合征起病,血、尿串联质谱分析均未见异常,颅脑MRI提示胼胝体发育欠佳,脑电图提示爆发抑制。目标基因捕获下代测序结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发现,患儿存在GLDC基因的母源外显子15 c.1786 CT(p.R596X)杂合无义突变及父源外显子4-15大片段杂合缺失,均为明确致病突变,确诊为NKH。经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托吡酯、右美沙芬治疗后,患儿病情无好转,4月龄死亡。NKH临床表型复杂,可通过代谢筛查以及分子遗传学分析获得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1例临床确诊为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儿及其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探讨该家系可能存在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 于先证者家中收集该家系3代共47例血标本及临床资料.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和心电图检查;酚氯仿法提取患者基因组DNA并鉴定,PCR扩增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及扩增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检测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的全部18个外显子和启动、载脂蛋白B(ApoB100)R3500Q位点、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全部12个外显子有无点突变;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MLPA)检测先证者有无LDL-R基因的长片段的缺失或插入突变;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与Gen Bank比对寻找突变.结果 先证者临床确诊为纯合子FH.根据血脂和临床表现,先证者家系47例中16例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其中临床确诊1例纯合子FH,6例杂合子FH;系谱分析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先证者核苷酸序列分析排除LDL-R、ApoB100、PCSK9基因点突变;MLPA法排除了先证者LDL-R基因的长片段缺失.结论 该家系为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通过对该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和家系分析排除了已知的致FH基因突变,认为先证者的FH样表型可能是一种未知的基因突变,尚需采用进一步的全基因扫描方法寻找其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