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D~u型产生抗-D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床上因Rh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一般多见于Rh_0(D)阴性的受血者.本文报告1例患者红细胞为D~u型,由于多次输Rh_0(D)阳性血液,使其血清中产生一种专一性的类似抗D的抗体.该抗体能与所有D抗原阳性的试剂红细胞呈阳性反应,而不凝集自身红细胞;该抗体并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极少见到因Lewis抗体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本例患者因全身多处辗压伤;失血性休克等入院,输红细胞悬液3 000 ml,此次配血相合输入血液约100 ml时出现酱油色尿.血型血清学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存在IgM性质的抗-Lea.由于本例抗-Lea在盐水和凝聚胺介质中反应需较长的时间,致使造成假阴性配血结果输血,导致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Jka免疫性抗体相起的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方法通过临床资料分析,红细胞血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血清抗体筛查、抗体鉴定、抗体效价测定、抗人球蛋白试验等血型血清学检测,探讨抗-JKa致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抗-Jka较易漏检并可引起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抗-Jka效价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至消失,因此输血科有必要将抗体鉴定结果在及时通知临床医生的同时也应告知患者,方便其就诊时能及时提供输血前的依据,有助于医务人员在配血时积极查找Jka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的血液输注,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Rh抗原系统包含有40多个抗原,涉及临床的有5个抗原.即D,C,E,c和e,但最主要的是D抗原,通常人们称红细胞上有D抗原的人为Rh阳性,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的人是Rh阴性.其中Rh阴性者在人群比例极少,在汉族中仅占0.34 %.临床上通过输血和妊娠,可受D抗原红细胞免疫而产生抗-D.一般在初次免疫后2~6个月内出现.对RhO(D)初次免疫的人,经再次免疫后,在3周内,抗体浓度可达最高峰而出现严重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流产或死胎、该文报道1例因抗-D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罕见Rh,Kidd血型系统复合抗体引起的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血清学特征,调查其在输血医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例已进行5次9 U红细胞输注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的血样,分别在盐水介质、间接抗球蛋白介质中分析其抗体的特异性;并用血清学与PCR-SSP基因分型法鉴定其Rh与Kidd血型;运用微柱凝胶法(MGT)与抗球蛋白试管法(IAT)进行患者与捐血者相容性试验.结果 患者为RhE抗原阴性,Kidd血型为罕见Jk(a-b-)型,患者体内含有IgM抗E与IgG抗Jkb抗体,患者血清与28个E抗原阴性的捐血者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相合,抗球蛋白试验法只有4个捐血者相合.结论 罕见Rh,Kidd血型系统复合抗体在临床引起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MGT法漏检Jkb抗体,对临床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IgG抗-Le~a引起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输血治疗过程中,由于血型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屡可见到,但IgG抗-Lea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较为少见.本院1名因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输血时,发生了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后经检查证实由抗-Lea引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病例发生的原因和不规则抗体导致的输血反应.方法 2种谱细胞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5 816名患者的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红细胞抗体吸收释放试验诊断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125例(其中5例为速发性输血反应).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抗-IgG+ C3d凝胶柱卡式法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试管法做输血前相容性配血试验用于分析临床输血反应的实验室原因.结果 120例迟发性输血反应中,由患者抗-E与供者E抗原阳性红细胞相容性配血假阴性导致输血反应的病例占94.4%,其次为抗-C和抗-e引起.患者红细胞同种免疫性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以抗-E为主,占68%,明显多于其他特异性抗体(P<0.05).用多种方法做输血配血相容性试验发现:在患者抗-E血清与供者E/e抗原配血反应中,单一方法均存在不符合与不确定性.结论 抗-E是输血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的主要因素.相当数量的E抗原和抗-E反应强度不一致的个体,显示存在E抗原变异体的多样性,也降低了交叉配血的准确性,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临床输血工作的健全,Rh血型系统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一直为临床安全输血的重点,笔者在输血反应调查中,发现由抗-E、抗-cE和抗-cE E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6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标本 均系本市及县医院因输血发生严重反应或出现血红蛋白尿后送检,症状以发热,寒战,胸闷,血红蛋白(Hb)下降或血红蛋白尿为主。1.2 血清学检查1.2.1 血型鉴定和抗体检查:用盐水、木瓜酶及抗球蛋白(AHG)介质进行〔1〕,试剂红细胞(RRBC)和抗血清系上海血液中心出售或自制。1.2.2 抗-cE抗体鉴定:患者血清经ccDE,CCDE…  相似文献   

9.
HLA抗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贫血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而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并不高。以往 ,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大多与红细胞血型抗体有关[1] ,目前 ,由于聚凝胺方法简便、时间短、结果明显 ,用于不完全抗体的测定与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血清学试验已在国内迅速推广[2 ] 。因此 ,由红细胞血型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已很少见到。由于多次输注含有白细胞、血小板的血液 ,产生的HLA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国内未见报道。笔者发现 1例胃癌患者 ,因多次输血发生了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后经一系列检查 ,认为可能属于HLA抗体引起 ,现报告…  相似文献   

10.
抗-At(a)是在黑人中发现的一种罕见的红细胞同种抗体,曾报道引起一例轻度的新生儿溶血病,但尚不清楚是否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病例报告:黑人女性病人,60岁。生育史:三胎均顺产,无输血史。入院时直接、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均阴性,总胆红素(T-bili)0.5mg/dl,乳酸脱氢酶(LDH)224 IU/L。在施结肠切除术中输注9单位配合的红细胞。 术后第6天血红蛋白(Hb)升高并稳定在12.6g/dl。术后第10天Hb降至6.8g/dl,T-Bili和LDH分别升至此1.4mg/dl和783IU/L,直接、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均阳性(3 ),疑有温抗体存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上海市血液中心进修期间接收1例抗cE抗体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标本,患者既往有多次输血史,对患者标本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特异性鉴定;采用酸放散试验鉴定红细胞表面致敏抗体;采用毛细管离心技术分离患者自身和输入的红细胞。经检测患者的Rh血型为CC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呈阳性,血清及放散液中检出抗cE抗体,远心端细胞c抗原和E抗原阳性。表明该患者体内存在抗cE抗体,因输入cE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引起了迟发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首例因抗-f(抗-ce)同种抗体导致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此名患者为男性,30岁。16岁时因脾破裂,曾行脾切除术,并输入全血12单位。此次因黑便和吐血1天而入院。入院时,红细胞比积41%,36小时后降至28%,胃镜发现  相似文献   

13.
多次、大量输血及妊娠均可使机体产生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引起不良输血反应、血型鉴定困难及交叉配血不合。我们于200901/200906通过抗体筛选试验和交叉配血检出5例抗-E抗体,筛选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输注,无一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IgG型抗E抗体引起配血不合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防止由免疫性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在输血工作中,我们采用聚凝胺法交叉配血,发现IgG型抗E抗体引起配血不合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1,男,70岁,AB型血。因直肠癌入院手术,术后临床申请输“AB”型红细胞悬液2U,用聚凝胺法配血时主侧呈(++)凝集,怀疑有不规则抗体。?..  相似文献   

15.
红细胞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型血清学检测红细胞同种抗体对避免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非常重要.笔者用盐水法、酶法、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GT)、手工凝聚胺法(MPT)和柱凝集技术(CAT)对5种Rh抗体、41份阴性血清、5份病人Rh抗血清和部分IgM抗体进行检测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溶血性输血反应 ,是输血后红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可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两类。1 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1 1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可以是免疫性的 ,也可以是非免疫性的。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输入的ABO血型不配合的红细胞 ,在血管内被受血者的抗A抗B破坏所致。因红细胞溶解 ,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膜释入循环 ,形成高血红蛋白血症 ,出现血红蛋白尿 ,引起肾动脉痉挛、肾小管阻塞、坏死、出现少尿、尿闭、肾功能衰竭或DIC、休克 ,危及生命。此外 ,认为…  相似文献   

17.
林凤茹  任金海 《临床荟萃》1995,10(20):943-944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是患者体内的变性红细胞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了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从而使红细胞破坏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自身抗体分温型与冷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antiglobulin test,DAT)阳性为诊断温抗体型AIHA必备条件。但实际上,临床也可见到一类DAT阴性的  相似文献   

18.
D~u型人产生抗-D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市首次发现一患者红细胞为D~u型,由于多次输Rho(D)型血液,使其血清中产生一种专一性的类似抗D的抗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该抗体能与所有的Rho(D)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而不与Hro(d)型及自身红细胞呈现凝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输血反应和HLA 输血引起的免疫学付作用大致分为溶血性反应和非溶血性反应。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一般认为并非因相应红细胞同种抗原的抗体所致,  相似文献   

20.
背景 体外研究表明溶血性输血反应会产生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介质。通过对一例严重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的临床和实验室分析证实了该发现在体内的存在的证据。病例报告 一例67岁患者,血型为O,D阴性,因动脉出血,输血前抗体筛查为阴性,输用了大量血液(第1天)。由于供应不上.被迫输了O,D阳性红细胞浓缩物。在第10天患者产生了脓毒血症症状和溶血指征的DHTR,并接受了置换输血。在DHTR发生和置换输血期间,监测了血清学标志以及炎症原和抗炎症介质。结果 在第10天,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为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