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研究随着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已逐步从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甚至基因水平,并确立了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主导作用,其中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举足轻重,大量研究证实其与CH病死率密切相关。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不但可减轻心力衰竭症状,更重要的是可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病死率、再住院率。本文从生理、病理生理等方面对交感神经系统在心力衰竭(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交感神经 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变化特征及美托洛尔对其影响。方法 对 96例心功能分级 (NYHA)Ⅱ~Ⅳ级患者和 4 0名健康人采用放射性配基 (3 H DHA)结合分析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 β受体密度 (βmax) ;放免法测定血淋巴细胞内环核苷酸 (cAMP)含量 ;高效液相 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对 6 8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在美托洛尔 (12 .5~ 5 0mg)治疗 12周后 ,再次测定上述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心功能Ⅱ、Ⅲ、Ⅳ级组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 ,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 密度、cAMP含量依次降低 ,血浆NE浓度依次增加。美托洛尔治疗 12周后外周血淋巴细胞 β受体密度、cAMP含量上调 ,血浆NE浓度降低。结论 交感神经 β肾上腺素能系统参与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 ,美托洛尔能改善心肌细胞的信息传导 ,有助于心肌细胞生物学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包括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胰岛素抵抗和交感神经活性亢进等,并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其中,交感神经的异常激活可通过免疫系统、体液代谢等途径介导血压升高及相关靶器官损害,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探究高血压与交感神经之间的关系、阐述与交感神经有关的新疗法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临界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超声观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通过高分辨力超声,观测临界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是否受到损伤。方法 对照组及临界高血压患者各10例,通过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临界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5.49±3.78vs10.11±2.70,P<0.05),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无明显变化(14.86±4.73vs18.36±2.39,P>0.05),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年龄、血糖、血脂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高分辨力超声可以早期观测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四组,分别服用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将用药前后血脂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普萘洛尔组治疗后TG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组治疗后TG、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比索洛尔组治疗后Tc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高血压选择治疗方案时要考虑到β受体阻滞剂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应定期复查血脂,若高血压病伴严重高血脂症慎用此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比索洛尔、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福辛普利对90例中青年舒张压高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2月初至2009年2月中旬的门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90例.将患者分为比索洛尔、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福辛普利组,每组30例患者.分别给予比索洛尔(康忻)5 mg、苯磺酸氨氯地平(安内真)5 mg或福辛普利(蒙诺)10mg每日1次口服.干预(14±1)d后检测患者血压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基线资料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男/女),比索洛尔组24/6,苯磺酸氨氯地平组25/5,福辛普利组25/5;年龄,比索洛尔组(38±3.9)岁,苯磺酸氨氯地平组(38±3.9)岁,福辛普利组(38±3.8)岁;基线收缩压,比索洛尔组(137±9.1)mmHg,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37±9.6)mmHg,福辛普利组(137±8.6)mmHg;基线舒张压,比索洛尔组(96±5.8)mmHg,苯磺酸氨氯地平组(96±4.9)mmHg,福辛普利组(96±5.7)mmHg;基础心率,比索洛尔组(84±7.5)次/min,苯磺酸氨氯地平组(84±6.7)次/min,福辛普利组(84±7.1)次/min.各组间降压效果与心率比较结果:收缩压,比索洛尔组(135±6.2)mmHg,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30±7.6)mmHg,福辛普利组(134±7.1)mmHg,降压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组为佳(P<0.05),比索洛尔和福辛普利组相近.舒张压降低方面,比索洛尔组[(88±4.1)mmHg]显著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92±5.2)mmHg]和福辛普利组[(91±4.5)mmHg,P<0.05].比索洛尔控制舒张压基本可达到正常.心率方面,比索洛尔[(71±5.5)次/min]较低(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83±5.6)次/min]和福辛普利组[(82±6.1)次/min]较快,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各组发生率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比索洛尔在降低舒张压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7.
交感神经活性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以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为代表的交感神经系统在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例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6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30~60岁,作为高血压组.12例血压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每例患者分别于透析前后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同时记录每例患者透析前后平均动脉压(MAP).结果高血压组的平均动脉压透析前后无改变.高血压组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后无明显变化.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MAP或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无相关关系.结论以儿茶酚胺含量变化表示的交感神经活性参于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对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功能的敏感性,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与分析。方法 选择2004—10/2005—0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应用KEYPOINT 4000型诱发电位仪记录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的潜伏期和波幅,并与5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例受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潜伏期:糖尿病组长于正常对照组[上肢:(1.79&;#177;0.38),(1.44&;#177;0.09)ms;下肢:(2.59&;#177;0.38),(2.09&;#177;0.18)ms;P〈0.01]。②波幅:无论上下肢,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糖尿病组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异常率为40%(12/30),明显高于临床症状体征阳性率20%(6/30)。结论 ①糖尿病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的潜伏期延长。②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对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亚临床病变有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高血压是以血压难以控制、并发症多、预后差为特点,是高血压治疗领域的难点。肾动脉消融(renaldenervation)旨在通过消融肾脏交感神经来尝试降压。现就其临床试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应用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SSR)的方法来动态的、客观的判定糖尿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门诊或住院的(按WHO1985年诊断标准)临床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30名(除外严重的心、肾功能障碍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者,除外伴有颈椎病及酒精中毒者),其中男18名,女12名,年龄为18~67岁(平均年龄57-82岁),病程为5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61年),晨起空腹血糖为8~18-9mmol/L(平均血糖为11-17mmol/L)…  相似文献   

12.
李玉华  李进禧 《新医学》1991,22(2):86-88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对减少高血压并发症,例如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脏病变是有效的,但是未能降低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某些降压药物治疗中的危险因素往往超过本身治疗的价值,尤其是与冠心病相关的因素。高血压病阶梯疗法中第一梯级药物噻嗪类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在长程治疗中能引起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的升高。所以从抗高血压治疗的整体策略来说,合理的降压治疗应该减低冠心病的所有危险因素。由于降低体循环的血管阻力(SVR),纠正高血  相似文献   

13.
张晓萌 《临床医学》2005,25(5):27-28
目的 观察拉贝洛尔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倍他乐克作为对照,对85 例EH患者进行为期8 周的服药观察。经2 周安慰剂冲洗期后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拉贝洛尔10mg,bid,服药2周末血压下降未达有效标准者增加至20mg,bid,疗程共8 周。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25mg,bid,服药2周末血压下降未达有效标准者增加至50mg,bid,疗程共8周。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两组用药后2~8周的血压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拉贝洛尔降压总有效率80 .1%,显效率61 .4%;对照组总有效率76. 3%,显效率53. 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拉贝洛尔服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均明显改变(P<0.05),不良反应轻,心动过缓、头晕、乏力各1例。结论 拉贝洛尔治疗轻、中度EH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钙通道阻滞剂(CCB)对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治疗的8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基础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基础组给予CCB类药物氨氯地平治疗,联合组在基础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基础组及联合组患者经药物治疗14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改善,联合组总有效人数为38例(92.68%),基础组为33例(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基础组和联合组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血压均下降,联合组用药4周、用药6周及用药14周时SBP、DBP均下降,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基础组和联合组白细胞介素1β、超敏C反应蛋白及干扰素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14周后,上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效果更佳(P<0.05).治疗前,2组总抗氧化、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性谷胱甘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14周后,2组丙二醛均降低,剩余指标升高(P<0.05),联合组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及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B类药物治疗高血压联合美托洛尔降压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血清应激及炎症,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高血压药钙拮抗剂、β1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53例高血压病Ⅰ级、Ⅱ级患者,随机接受尼群地平或倍他乐克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经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表达率并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尼群地平组治疗后GPⅡb/Ⅲa受体表达率显著降低,部他乐克组治疗前后血小板Ⅱb/Ⅲa受体有达率无显著变化。结论:尼群地平有拮抗血小板功能作用,倍他乐克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郝玉明  李星海 《临床荟萃》1992,7(7):293-295
1948年Ahlguist提出了β肾上腺受体的概念,以后Lands等又把β受体分为β_1和β_2两个亚型。在Ahlguist提出β受体概念十年后,由于二氯异丙肾上腺的应用使得药物阻断β受体成为可能。将近30年前,Black医生发现了β受体阻滞剂,并因此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奖。以后许多类型的具有不同性质的β受体阻滞剂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17.
在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抽选58例和妊娠正常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高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正常妊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简称PT)、凝血酶时间(简称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较对照组来说结果明显降低,同时纤维活蛋白(简称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症患者血液明显存在高凝状态,妊高症患者的凝血功能的检测对于并发症的预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 RH)是指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应用可耐受的足够剂量且合理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一种噻嗪类利尿剂)治疗至少4周后, 诊室和诊室外(包括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值仍在目标水平之上, 或至少需要4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去肾交感神经术(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RDN)作为RH的一种治疗手段, 在病理生理机制上已被基础实验证实。早期Ⅰ代RDN的临床试验结果并不统一, Ⅱ代RDN改进了消融技术并在最近的高血压临床试验应用中得到了阳性结论, 同时RDN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临床试验也产生了阳性结果。但由于目前尚无对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具体评估方法, 无法准确筛选出适宜行RDN的人群, 故其临床应用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9.
谭松波  陈志周 《临床荟萃》1994,9(13):608-609
康可(Concor)亦称比索洛尔(Bisoprolol),化学名(±)-〔[2-(2-异丙氧基乙氧基)对甲苯基]氧〕-3-异丙胺基-2-丙醇富马酸盐,是德国默克药厂生产的具高度β_1受体选择性及较长半衰期的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高血压是一种综合征,具有一系列代谢异常,能引起心、脑、肾动脉硬化血管症,包括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高脂血症,左室肥厚(LVH)及血管顺应性下降等,或称Reaven综合征。因此,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该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能纠正一系列代谢异常,减少靶器官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多年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一直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梯级治疗方案,Ⅰ级: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任何一种;Ⅱ级:利尿剂+β受体阻滞或利血平或可乐定或甲基多巴;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