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计算HOMA—IR和HOMA—β评价球和胰岛素分泌情况。结果39例中28例(71.79%)停用Glargine治疗,平均31个月不用任何降糖药,血糖仍然正常。HOMA-IR下降(P〈0.002),HOMA-β明显增加(P〈0.001)。结论初诊T2DM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可以产生“蜜月期”,显示胰岛素分泌功能。尽早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是可能唤醒被抑制的胰岛β细胞功能,这种逆转存在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  相似文献   

2.
比较新诊断T2DM患者中,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出现"蜜月现象"的52例及未出现的58例患者。结果:年龄、体重指数、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家族史、良好生活方式干预、DN、DR在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年龄轻、体重指数大、血糖达标时间短、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小、无家族史、微血管并发症少、能积极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更易诱出"蜜月期"。  相似文献   

3.
90例初诊TE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磺脲组,分别为50例和40例,观察血糖达标时间远期疗效。结果胰岛素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远期疗效好,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可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后,30例出现"蜜月期"与35例未出现"蜜月期"的初诊T2DM患者的BMI、HbA1c、FPG、h2PGT、FENS、TC、TG、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使用剂量以及患者是否有家族史、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体重指数、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使用剂量、家族史、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其余指标在两组之间无差别。结论对BMI大、血糖达标时间短及胰岛素使用剂量小、微血管并发症少、无家族史、能够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更易进入"蜜月期",对此类患者应该更积极的控制血糖,以期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42例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胰岛素强化治疗加罗格列酮4mg,qd;对照组18例,单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PG及HbA1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甘油三脂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甘油三脂。  相似文献   

6.
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NPH组和IG组,予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6周,比较两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结果:两组血糖及HbA1c较前明显下降(P0.01),C肽分泌改善。IG组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明显少于NPH组(P0.01)。结论:IG联合格列美脲能较好地控制T2DM人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是T2DM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选取70例初发T2DM患者分成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口服格列美脲治疗组,比较治疗3个月及2年后疗效。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达标时间缩短,空腹血糖(FPG)及HbA1c情况均好于口服格列美脲治疗组。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使相当一部分初发2型糖尿病人的病程得以逆转。  相似文献   

8.
分析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初诊T2DM36例,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T2DM47例为对照。按初诊时空腹血糖(FBG)浓度分为A组FBG〈13.9mmol/L,B组FBG13.9-15.6mmol/L,C组FBG〉15.6mmol/L。观察2~3月后各组FBG、P2hBG、HbA1c变化情况。结果:B组和C组胰岛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BG≥13.9mmol/L有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9.
80名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治疗(甲)组、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乙)组,治疗3个月后。结果:两组HbA1c、FA明显下降(P〈0.05),F—CP体重明显增加(P〈0.01);但甲组体重增加更明显。HbA1c、FA、F—CP、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胰岛素日用量明显多于乙组(P〈0.01)。两组HbA1c、F—CP变化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体重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乙组患者(P〈0.01)。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初诊T2DM患者HbA1c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但门冬胰岛素30患者胰岛索日用量、体重增加幅度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多于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患者。  相似文献   

10.
利用胰岛素泵对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FPG及2hPG水平。计算HOMR一IR和HOMA—B,评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情况。结果79例中34例(43.04%)停用胰岛素治疗后平均27月不用任何降糖药,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血糖仍然能达标。HOMA—IR下降(P〈0.002),HOMA—B明显增加(P〈0.001)。结论:新诊断的T2DM早期应用胰岛素泵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产生“蜜月期”,提示胰岛素分泌功能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1.
30例门诊初诊T2DM患者分别单独应用胰岛素(16例)和联合应用格列美脲(14例)进行血糖控制。结果:治疗3月后,两种治疗方法在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独应用胰岛素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比联合应用胰岛素和格列美脲组短(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每日胰岛素剂量和体重的增加以及HOMA-IR指数均低于胰岛素组(P0.01或P0.05)。结论:对于门诊初诊的T2DM患者,联合应用胰岛素和格列美脲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对口服降糖药(OAD)治疗3月以上或已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但空腹血糖(FPG)仍〉8mmol/L的28例T2DM患者,采用在OAD基础上加用来得时或短效胰岛素加用来得适结果来得适治疗后血糖能平稳达标,夜间无明显低血糖事件。结论来得适使空腹血糖达标更好,且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少。  相似文献   

13.
对新诊断、未曾治疗过的T2DM患者给予1—3个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随访观察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及对血糖长期控制的影响。结果β细胞功能获得显著改善(P〈0.01);停药后血糖维持稳定3月-3年不等。结论对新诊断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6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30)采用每晚8点注射来得时,当某餐餐后血糖控制不良时,即加用诺和锐。强化治疗组(n=30)采用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R,每晚10点注射诺和灵N。目标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餐后2h血糖≤10.0mmol/L。结果治疗后两组FBG、P2BG均较前明显下降,P2BG及血糖达标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甘精胰岛素组FBG低于强化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强化治疗组,每日注射4次胰岛素患者明显少于强化组,且患者坚持用药时间明显长于强化治疗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餐时超短效胰岛素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对53例新发的采用诺和锐30一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结果:新发的2型糖尿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在较短时间内清除“高血糖的毒性”。结论:新发的2型糖尿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患者不同程度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初发的60例T2DM患者检查记录和结果分析。结果:强化治疗使FPG,2hPG,HbA1c均较前明显下降,空腹及30min6、0min、120min、180min胰岛素及C肽较前明显升高。结论: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的改善,改善胰岛素分泌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62例初发T2DM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瑞格列奈治疗组和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者的FPG、2hPG、空腹C肽、HbA1c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 or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率甘精胰岛素组高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甘精胰岛素组低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有效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高,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少。  相似文献   

18.
将46例新诊断T2DM分为孚来迪组和孚来迪联合甘精胰岛素组,治疗12周,观察FBG、2hPG、HBA1c变化以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组FBG、2hPG、HBA1c均优于孚来迪组,且血糖达标时间缩短。结论:对T2DM病患者,孚来迪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选取新诊断的T2DM患者40例,给予甘精胰岛素每天1次皮下注射,调整剂量使空腹血糖控制于5.0~6.5mmol/L。同时联合那格列奈,调整剂量使餐后2h血糖控制于7.0—9.0mmol/L。治疗3个月,结果FPG,h2P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有较好疗效,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68例伴明显高血糖(空腹血糖≥13mmol/L)的新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Glarlgine组和NPH组,睡前皮下注射Glarlgine或NPH,三餐前注射普通胰岛素,结果强化治疗2周后,两组FPG、HbA1C、HOMA-IR、HOMA-B较治疗前均显著性改善(P〈0.05),但组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NPH组相比,Glarlgine组日间血糖波动更小(P〈0.05),低血糖发生率更低(P〈0.05),血糖达标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药物,Glarlgine更有效、安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