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魏红  谭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328-4328
我科对脑卒中患采取系统化运动训练康复,收到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补糖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德苹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125-127
目的:总结糖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以及补糖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资料来源:应用网络http://www.ehkd,enki.net/index.htm/,http://www.highwire.ors/,检索1994/2006有关糖与运动相关的论文。英文检索词:Exercise;Sugar;Exercise ability,中文检索词:糖;运动;运动能力。另外手工查找糖与运动有关的的资料和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糖和运动相关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择的文献为研究原著,排除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68篇糖与运动的文章,在选择、分析的基础上,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最终提炼出19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资料综合:糖在能量代谢中占主导地位。在进行大强度的耐力性运动项目中,补充糖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文章主要论述了糖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和在运动前、运动后及运动中的不同阶段补充糖的作用。旨在促进体育科学工作者对糖了解、研究和应用。结论:在运动的各个阶段,糖的补充对运动过程的能量产生和能量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掌握和运用糖的补充。积极的发挥运动员的潜能,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背景:改善患者的静态或者动态平衡,保持姿势的调节功能和肌收缩力以及肌耐力是使患者恢复步行能力的前题。减重步行训练,在减重吊带的保护下使患者站立、步行时重心分布对称,步行稳定性提高,可提高步态训练的效果。目的:探讨减重支持训练系统对脑梗死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意义。设计:非随机同期对照观察。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对象:2000-02/2001-12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82例,纳入标准:符合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相关标准;均经头CT或M RI证实,病程<7d,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减重步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其Fugl-Meyer评分、FAC分级及Barthel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骨盆运动能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以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步行辅助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骨盆运动评估、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测试、移动能力评定(TUGT)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估。 结果 治疗后, 2组患者的侧向位移、高度位移、旋转、侧倾角度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WS、TUGT、FAC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MWS和TUGT分别为(38.7±5.2)m/min和(21.5±10.7)s,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骨盆控制能力和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为65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而康复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变化。结果:康复组的明显改良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功能恢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顺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09-330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从患者入院第1天开始即设计良好的肢体位置,进行患肢按摩和肢体的被动活动。对照组按传统的脑血管病治疗护理方法,患者肢体处功能位,急性期卧床静养限制活动。结果两组患者经1个月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侧上下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介入能明显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认知功能训练对患有结构性失用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1997-01/2001-12期间患有结构性失用的偏瘫患者59例,利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综合的物理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和肢体功能、翻身、体位转移和坐位和站位平衡功能训练),及作业治疗(包括跨越中线的作业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观察组除了上述治疗外,还进行视-空间知觉认知训练(包括几何图形临摹、火柴拼图、拼搭积木等训练)。疗程为6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用简式Fugl-Meyer进行评估、平衡功能则用Fugl-Meyer平衡量表、结构性失用用几何图形临摹法进行评估,结果分4等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分型、患侧、病程、Fugal-Meyer运动量表下肢积分、Fugal-Meyer平衡量表及几何图形临摹法评定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6周后两组患者下肢Fugl-meyer积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8.47±2.17比7.62±2.05,t=1.27,P=0.48),而在几何图形临摹法评定(3.13±0.78比1.90±0.82,t=8.47,P=0.00)、Fugl-Meyer平衡量表方面(7.17±2.07比3.52±1.33,t=8.93,P=0.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空间认知训练对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补充肌酸对运动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肌酸是一种肌力增强剂,探讨补充肌酸提高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并介绍补充肌酸的方法和安全性。 资料来源:应用网络http://www.chkd.cnki.net/index.htm/.http://www.highwire.org/,检索1994/2006有关肌酸相关的论文,英文检索词为“creatine”,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中文检索词为“肌酸”,并限定语种为中文;另外手工查找肌酸有关的资料和书籍。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肌酸相关的文献,所选择的文献为研究原著,排除重复研究和综述类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8篇补充肌酸的文献,在选择、分析的基础上,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最终提炼出23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 资料综合:①补充肌酸可以提高肌肉肌酸储备,促进肌肉收缩后磷酸肌酸和ATP的再合成,从而保证肌肉高强度反复收缩时的能量供应,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能力。②影响肌酸吸收的因素较多。如身体的机能状况、精神状态、训练水平、饮食搭配、睡眠质量、补充肌酸的方法等都会对肌酸的吸收产生一定的影响。(3)运动员口服肌酸分两个阶段补充:冲击期和维持期。冲击期的量每天按0.3g/kg体质量服用,共持续5-7d;之后使用维持量,每天0.03g/kg体质量。(4)大多数研究认为肌酸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营养补充品,但也有报道肌酸可引起体质量增加、肌肉发紧伴有酸涨感等副作用,不过经减量等处理后会自然消失。 结论:肌酸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营养补充品。补充肌酸可以提高肌肉肌酸储备,促进肌肉收缩后磷酸肌酸和ATP的再合成,从而保证肌肉高强度反复收缩时的能量供应,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能力。但是,补充肌酸也有增加体质量和肌肉伴有酸胀感的副作用,因此,对于控制体质量和技巧的运动项目补充肌酸的应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干预组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针对性制定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计划;对照组当病情稳定后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出院时的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评分( FMA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的 FMA、FIM 评分分别为(76.52±1.87),(83.22±1.65)分,优于对照组的(71.26±1.53),(78.37±2.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6.97,21.11;P<0.01);干预组的FMA、FIM评分增加量分别为(40.68±1.02),(45.36±1.11)分,优于对照组的(35.52&#177;0.87),(30.33±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47.14,124.88;P<0.01)。结论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CIMT对下肢功能进行强化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连续治疗8周。采用Berg平衡量表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用“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UGT)及最大步行速度(MWS)分别测定起立行走和10m最大步行速度来评价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经“CIMT”治疗后,试验组Berg平衡量表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UGT的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MWS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MT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早期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朝民  傅佳 《中国康复》1997,12(4):164-165
为探讨早期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对68例病后1月内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临床观察。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后加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结果表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在病后3月内的步行功能恢复(包括独立和需人帮助行走)为94.12%,其中康复组的独立行走恢复率为52.9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  相似文献   

13.
将12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针刺易化技术组37例,单纯针刺组30例,易化技术组32例,药物组29例。应用易化技术及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结果早期针刺及易化技术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单纯易化技术组和对照组(P<0.01),单纯针刺组与易化技术组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性的膝关节分离运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5例能步行但无膝关节分离运动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进行常规训练,强化组22例进行膝关节分离运动强化训练。训练前和训练2个月后评估Fugl-Meyer评价法中下肢项,6min步行距离和10m步行时间。结果:患者FMA评分(下肢项)对照组训练前为15.46分,训练后为17.51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强化组训练前为16.28分,训练后为25.63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步行能力强化组训练前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亦具显著性意义(P<0.05),但训练后强化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个月后出现膝关节分离运动患者对照组为13%(3/23),强化组为55%(12/22),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对性的膝关节分离运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步行机器人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机器人组,每组20例。研究过程中,机器人组因陪护原因没有完成初始干预而脱落2例,其余患者均完成了初始2周治疗;2组患者中有23例患者完成全部4周的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治疗师徒手步行训练,机器人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步行机器人(Exowalk)训练,每日训练60 min,每周5 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BBS)、6 min步行测试(6MWT)、10 m步行测试(10MWT)、Rivermead移动指数(RMI)、运动指数(MI)对2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FAC、BBS、6MWT、10MWT等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机器人组的BBS由(33.92±20.83)分增长到(37.92±18.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组间对比,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机器人组的FAC由(3.69±1.43)分增长到(4.15±1.34)分,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对照组FAC的在治疗2周后无明显变化。 结论 步行机器人能持续改善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悬吊运动训练(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的理念应用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治疗,已成为康复治疗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同时SET模式仍然具有治疗关节活动障碍、肌力降低、耐力减小及涉及骨骼肌感觉运动控制失调的潜力。近几年也已用于脑卒中患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1]。Wolf等进行了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  相似文献   

17.
将24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两组在用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实行一般护理,观察组由责任护士指导并对其具体实施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两组均于住院30d后对瘫痪肢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肢体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效果良好且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围产期高危儿智能和运动发育指标影响。方法:58例在医院救治并存活围产期高危患儿接受了早期护理干预,以感知和动作训练为主,住院期间直接示教,出院后定期在诊室指导。6月、12月和24月龄时评估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早期护理干预患儿6月、12月和24月龄时MDI和PDI等智测成绩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均0.01~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可明显改善围产期高危儿智能和运动发育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负荷控制下的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1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运用Pro-Kin训练系统进行控制负荷的本体感觉训练,两组患者均进行8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简式Fugl-Meyer评价量表,FMA-L)、平衡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10m最大步行速度(MWS)及Barthel指数(BI)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8周康复训练后的两组患者,治疗组的FMA-L、BBS、MWS、BI,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为:20.9±4.9、28.0±3.3;33.4±6.9、52.1±3.2;32.4±22.7、71.7±42.4;21.2±13.4、62.8±11.2;对照组的FMA-L、BBS、MWS、BI,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为:21.9±2.7、24.5±2.3;32.2±6.1、39.3±3.6;31.2±23.4、58.5±39.6;20.8±14.1、43.2±12.7;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控制下的本体感觉训练对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有积极作用,从而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银杏叶片有活血化瘀、通脉疏络之功能,可减少脑动脉痉挛,增加心、脑血液循环,有抗缺血、缺氧的作用,在心脑血管病治疗方面应用多年,并取得了很好疗效。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加康复训练对脑栓塞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分析。单位: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医务部。对象:选自本院2001-01/2003-01收治的脑栓塞患者54例。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均神志清楚,语言表达能力良好。54例均为男性,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服银杏叶片治疗加康复训练组和单纯康复训练组各半,两组各项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