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质细胞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目前,主要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其治疗手段,然而其五年生存率还很低。临床上,即使是相同病理类型和级别的胶质瘤,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我科于2004年以来对30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即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替莫唑胺(TMZ)化疗药物进行化疗、联合放疗,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崔群建  周叶  杨柳三 《医学信息》2008,21(8):1448-1448
胶质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目前,主要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其治疗手段,然而其五年生存率还很低。临床上,即使是相同病理类型和级别的胶质瘤,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我科于2004年以来对35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即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替莫唑胺(TMZ)化疗药物进行化疗、联合放疗,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各种神经胶质细胞中数目最多、分布最广的星形细胞担负了神经胶质细胞的大部分功能。根据对两种神经组织标志物─GFAP、A-2B-5抗体的反应不同,将星形细胞分为1型(GFAP+A-2B-5-)和2型(GFAP+、A-2B-5+)。研究指出两型星细胞来源于不同祖细胞,而存在两个谱系,星形细胞胶质瘤与星形细胞具有同样的谱系源。对小胶质细胞在星形细胞发生和分化中的作用亦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NK细胞转输治疗恶性复发性脑胶质细胞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免疫细胞转输对一例WHO—II级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进行报告,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过继细胞转输治疗恶性、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术后11个月复发的脑胶质瘤患者20ml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在KRA培养环境下诱导产生NK细胞。用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增殖和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CD3^+、CD16^+和CD56^+,在体外得到不少于10亿个NK细胞。每28d一次通过静脉回输给患者,观察疗效及依据脸谱观察判定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5次静脉回输NK细胞治疗,MRI影像学上颅内复发脑胶质瘤消失,并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NK细胞转输对本例恶性复发脑胶质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神经胶质瘤的核素治疗(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胶质瘤是来源于神经上皮的肿瘤 ,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 ,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 4 0~ 5 0 % [1] ,是一种恶性度极高 ,侵袭性极强的肿瘤 ,临床上治疗起来极为困难。手术治疗一般只能做到次全或部分切除 ,且术后易复发 ,恶性度越高 ,肿瘤复发间隙期越短。由于中枢神经系统 (CNC)存在血脑屏障(BB)和血脑脊液屏障 (BCSFB) ,为胶质瘤病人进行化学治疗的临床实践证明 ,绝大部分化疗药物是很难进入这一系统的[2 ] 。放射性治疗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放疗既可作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 ,也可对不能手术的脑胶质瘤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深入认识中枢神经细胞瘤,以期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科2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22例均手术治疗,术后11例全切除病例中4例联合放射治疗,8例次全切除病例中3例联合放射治疗、1例化疗,3例部分切除病例中1例联合放射治疗、1例化疗。死亡7例,失访6例,其余9例随访2和月至35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再长。结论 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手术风险较大,死亡率较高;运用显微神经外科及术中导航技术切除肿瘤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联合术后放疗可减少本病复发;化疗的疗效有待评价。表1图1参9。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重组小鼠质粒pEGFP-NGB并研究其在培养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从小鼠脑组织总RNA中扩增出该基因的全序列cDNA,并克隆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NGB表达载体。采用GeneJamer转染试剂和pEGFP-NGB重组子混合后转染至培养神经胶质细胞中,观察NGB在培养神经胶质细胞中mRNA以及蛋白表达。结果:阳性克隆测序结果显示所测序列与Genbank序列一致。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转染重组质粒pEGFP-NGB培养神经胶质细胞NGB mRNA和蛋白均有较高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 培养神经胶质细胞中有较多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1)成功构建pEGFP- NGB重组子;(2)构建的pEGFP-NGB重组子可在培养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咪喹莫特(IMQ)对脑胶质细胞瘤U87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U87细胞分为对照组、1mmol/L IMQ组、5mmol/L IMQ组、1 mmol/L IMQ+STAT3抑制剂(inhibitor)(STAT3-IN)组和5 mmol/L IMQ+STAT3-IN组。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和MTT实验检测各组U87细胞EdU标记的细胞数目或增殖吸光度值;Real-time PCR、ELISA检测各组U87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及其蛋白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U87细胞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核因子(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蛋白表达。 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1mmol/L IMQ组和5mmol/L IMQ组U87细胞的EdU标记细胞数目和吸光度值依次降低,并呈现剂量依赖性(P<0.01, n=10),IMQ+STAT3-IN组和5 mmol/L IMQ+STAT3-IN组EdU标记的U87细胞数目、吸光度值均降低。1mmol/L IMQ组和5mmol/L IMQ组U87细胞STAT3、p-STAT3、NF-κB、p-NF-κB或IL-6、TNF-α蛋白均比对照组低表达(P<0.01, n=10),1 mmol/L IMQ+STAT3-IN组和5 mmol/L IMQ+STAT3-IN组上述蛋白持续低表达(P<0.01, n=10)。 结论 咪喹莫特通过下调STAT3/NF-κB通路降低IL-6、TNF-α含量,进而抑制U87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遗传分子表型、病理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51例(对)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和外周血进行DNA的提取,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DNA测序检测抑癌基因TP53、PTEN/MMAC1和p18突变;多重PCR检测EGFR扩增、p16/CDKN2A和p18缺失;多因素分析预后和生存期。结果 2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中TP53和p18突变各1例;未发现PTEN/MMAC1突变;19.2%EGFR扩增;27%p16/CDKN2A缺失。25例GBMO中TP53,p18和PTEN/MMAC1突变分别是24%、0和20%。44%EGFR扩增,48%p16/CDKN2A缺失。所有肿瘤均未见p18同源性缺失。结论 缺乏TP53和PTEN/MMAC1突变是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独特的分子特性。其恶化进展和生存期短与EGFR扩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5例单侧后肢背根全切动物模型(切断一侧L1~S2背根),电镜下观察、计量比较了术后4个月和10个月猫脊髓L3节段两侧背核树突和神经胶质的形态。结果表明:在可塑性变化过程中树突既无数量也无粗细的改变,但一些树突内却出现形态不同、大小不等的大泡;神经胶质有一系列代偿性变化,如胶质细胞面数密度增大,胶质丝增多,并见合小泡的胶质突起伸入到某些开口与表面的树突大泡内。这表明。去大部分传入,背核内除有一部分神经元通过侧支出芽方式实现可塑性外,另有一部分神经元的树突去传入后出现了退行性变,而神经胶质则有一定的代偿性变化,可能影响神经元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1.
马丽香  王劼 《解剖学研究》2004,26(3):237-239
随着显微镜和现代数码及荧光染料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联合应用多重荧光标记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新型研究方法,并且结合现代数码摄影技术使之变得简单易行。多重荧光标记法比传统的单荧光标记法结果可靠,获得信息多,图像清晰,灵敏度高等优点。传统上这种多重荧光标记需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多个激发激光,所以价格昂贵。本文通过联合应用FITC、CY3及DAPI等荧光染料来观察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骨架蛋白TUBUIJN、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推行使用普通荧光显微镜和数码照相相结合的多重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神经胶质细胞(MG)移植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光化学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动物模型,运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经锁骨下动脉移植入MG对梗死周边区的影响。并通过免疫荧光双标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G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 脑梗死灶的周围发现大量FITC绿色荧光标记的移植而来的MG;MG移植明显减小脑梗死灶体积、减少神经元凋亡;移植而来的MG中NGF和IL-10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MG能够通过血脑屏障(BBB)并游走至损伤部位,并通过分泌NGF和IL-10对脑血栓脑梗死灶的周围区产生保护作用,提示MG移植可能用于脑血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与嗜铬细胞瘤的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与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北京协和医院14例节细胞神经瘤及3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节细胞神经瘤组男8例,女6例;年龄16~63岁;肿瘤直径2·5~15cm。嗜铬细胞瘤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19~74岁;肿瘤直径2~16cm。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并经病理证实。结果节细胞神经瘤患者多无临床症状,查体时偶然发现肾上腺区占位;CT多表现为形态规则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光滑,质地均一,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24h尿儿茶酚胺在正常水平;131I-MIBG检测大部分阴性。嗜铬细胞瘤患者就诊时多有典型的阵发或持续性高血压症状;CT表现多为形态欠规则的实性、囊实性或单纯囊性占位,密度不均,增强后呈不规则明显强化;嗜铬细胞瘤内分泌功能活跃,24h尿儿茶酚胺检查显著升高;131I-MIBG检测大部分呈阳性,浓聚区域与占位病变位置相同。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与嗜铬细胞瘤在临床表现、影像学、内分泌检查和131I-MIBG等均有显著差异。通过仔细询问病史,正确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术前基本能鉴别诊断。行开放或腹腔镜手术切除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分化为成熟细胞表型的干细胞样细胞,对肿瘤发生、增殖、侵袭起关键作用。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方法。 方法:采用直接培养法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参照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增殖、分化并进行巢蛋白、CD133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O4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结果与结论:培养7-10 d,可形成大量悬浮生长巢蛋白及CD133免疫阳性的神经球,经诱导分化后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O4免疫阳性。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存在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的肿瘤干细胞。CD133和巢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重要的表面标记,可以用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度脊柱侧凸手术治疗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Cobb角大于80°的脊柱侧凸患者71例。术前侧凸角平均96.6°(80°~135°),31例患者同时有脊柱后凸,平均后凸角83.0°(52°~145°)。行后路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14例,后路顶锥楔形截骨21例,分期手术3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2例。术中应用SEP和唤醒试验双向临测61例,单独唤醒试验10例。结果 术后平均侧凸角39.6°(矫正率59.2%),平均后凸角31.9°(校正率61.6%)。39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51个月(5~81个月),其中33例患者植骨融合良好,矫正丢失率平均2.1%,2例因内固定断裂再次手术。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8例患者中,除4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3例完全恢复,1例大部分恢复。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5例,4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结论 头颅骨盆环和脊椎截骨技术是提高重度脊柱侧凸矫正率、降低神经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术中唤醒试验配合SEP监测能较早提示神经那系统损伤;对出现神经功能系统损伤患者,术后早期使用脱水药和激素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参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神经生物电刺激对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大鼠P物质(Substance P,SP)的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非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3组。实验组给予股部皮下注射已烯雌酚,每天一次,连续10d,第1天0.8mg·只~(-1),第2-9天0.4mg·只~(-1),第10天0.8mg·只~(-1);第11天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1);对实验组大鼠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并在1h、3h和7h后采用扭体评分进行运动评价。模型对照组只注射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已烯雌酚与缩宫素,不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其余操作不变。非模型对照组不注射已烯雌酚与缩宫素,不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其余操作不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后角中SP的定位及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探究SP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脊髓后角的共定位情况。结果:扭体评分显示实验组大鼠运动增加幅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SP主要分布于脊髓后角Ⅱ板层,所有时间点实验组SP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在3h表达差异最大(P0.05)。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显示SP和BDNF在脊髓后角共表达。结论:神经生物电刺激能抑制SP的表达,影响原发性痛经,其机制可能与SP及BDNF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恶性嗜铬细胞瘤及其转移病灶对常规的化疗及体外放疗的效果不佳,131I-MIBG(131I-间位碘代苄胍)是抗神经元的阻断剂,能被具有神经分泌颗粒的所有肿瘤如嗜铬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及其转移灶所摄取,并能浓集于甲状腺髓样癌组织内,使131I-MIBG在肿瘤的放射性活度是肝的680倍。  相似文献   

19.
杨崇格  冯丽娟 《医学信息》2005,18(5):530-530
瘢痕疙瘩是以持续增生并渐向周围皮肤侵蚀,切除后易复发为特征的皮肤纤维化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对30例瘢痕疙瘩患者在手术切除后分别采用康宁克通局部注射,弹力绷带持续加压包扎综合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宫内缺氧对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红  凌树才 《解剖科学进展》2007,13(4):365-367,371
宫内缺氧引起程序性脑细胞调亡、神经元退行性变、神经元丢失、神经递质含量改变、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髓鞘形成减少等。宫内缺氧也引起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素-3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减少。上述变化可能与宫内缺氧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