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各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包被培养板,培养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 小室和粘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及粘附能力.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减少(31.8±7.7 vs 59.5±10.6 EPCs/×200视野,P<0.05),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的粘附能力和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也明显受损.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急性脑梗死及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CD133和KDR双阳性细胞作为EPC标记,用流式细胞仪对1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118例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危险因素组)和9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EPC数量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和危险因素组EPC数量明显减少(均P〈0.01),脑梗死组EPC数量较危险因素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8)。脑梗死组和危险因素组EPC数量均与收缩压、舒张压、HbA1c、CHO、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与H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年龄、TG水平无关(均P〉0.05);循环EPC数量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循环EPC数量与脑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其数量减少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脑梗死可能会有限增加EPC的动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二组,第一组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组,另一组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单纯药物组,均在入院时、术后6个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D34+/KDR+单个核细胞的水平;采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2周,FITC-UEA-1和DiI-acLDL免疫荧光染色双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分别观察其集落形成、增殖及迁移能力;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实验组FMD有明显改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功能亦有明显增加(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CI术后FMD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r=0.759)。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内皮功能及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在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及对照组增加,说明冠脉介入治疗通过内皮祖细胞的动员有助于改善动脉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冠心病患者(G1组,n=20)和10例非冠心病患者(G2组,n=10),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 的分离培养,于第10天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评估外周血EPCs水平.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心血管的各个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整体危险性(用Framingham危险积分定量评估)的关系.结果:G1组外周血EPCs数量较G2组明显减少(10.3±2.5 vs 17.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高血压、血清LDL、hsCR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并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降糖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寻求新措施。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接收诊治的47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降糖治疗组,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DiI-ac-LDL和FITC-UEA-I免疫荧光双染法和MTT比色法等进行鉴定计数、增殖功能、黏附功能和迁移功能检测,比较两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功能的差别,并且比较降糖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功能的变化。结果降糖治疗组治疗前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增殖、黏附和迁移功能均低于对照组,降糖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4、CD133、VEGFR2、vWF、CD34/CD133细胞数量增加,增殖、迁移功能增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及增殖、黏附和迁移功能的缺失,降糖治疗对体内受损的内皮祖细胞具有改善作用,有利于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循环内皮祖细胞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前和术后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形态、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在PCI手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4 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用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初步鉴定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I双染色阳性细胞为EP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和KDR;相差显微镜下分析细胞形态数量变化和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结果:冠心病患者PCI术后EPCs数目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4 d开始下降;PCI术后即刻较术前有明显增强,术后4 d 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但PCI术前术后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并无变化.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可刺激EPCs数量的增加,在术后4 d逐渐回到术前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情况及增殖集落变化情况。方法测定老年性耳聋患者和听力正常健康老年人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培养7 d后增殖集落数量。结果老年性耳聋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计数为(35.1±3.31)个/20万单个核细胞,听力正常健康老年人为(86.4±9.32)个/20万单个核细胞,EPCs增殖集落计数分别为(1.40±0.50)和(3.50±1.46)个/20万单个核细胞,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性耳聋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增殖集落数量较听力正常健康老年人降低,表明机体修复能力不能满足要求而导致血管损伤,从而引起耳聋等临床症状,人体内皮祖细胞改变对于研究老年性耳聋的治疗和研究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循环中EPCs与VEGF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循环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内皮祖细胞(EP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55例入选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有无冠状动脉狭窄而分为两组:冠心病组30例,对照组25例.采集入选者外周血,体外培养扩增内皮祖细胞,7 d后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评估外周血EPC水平,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VEGF水平,分析冠脉组病人VEGF与EPCs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19.6±6.9 )pg/mL vs (35.4±9.4)pg/mL,P<0.001)];冠心病组血循环中EPC-CFU数量也较对照组降低(12.4±4.2 vs 19.0±5.1,P<0.001);血循环EPCs数量与VEGF浓度成正相关(r=0.493,P< 0.01).结论: VEGF的下降可能是导致血循环中EPCS的减少的原因,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培媚  路永红  熊霞  姚丽萍  顾兰秋  树瑜  陈前明  吴波 《重庆医学》2012,41(15):1471-1472,1475,1561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女性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取外周血2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以CD133/CD34、CD13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双荧光标记鉴定细胞,CD34/CD133/VEGFR2三荧光标记流式检测内皮祖细胞数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表达阳性率(3.18±1.97)%较对照组(20.56±4.37)%低(P<0.05)。结论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王杰  黄军华  牛志浩  汪浩文  刘俊峰 《疑难病杂志》2010,9(11):825-827,F0003
目的检测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的功能,探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方法利用野百合碱诱导大鼠发生肺动脉高压,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以获得EPC集落,并对其骨髓内皮祖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增殖、黏附、迁移能力进行检测。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下能够获得EPC集落,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实验组诱导生成的EPC数量少(P〈0.05),CD34和FLK-1阴性比例下降(分别为19.33%±3.27%vs 31.17%±4.40%和33.67%±3.50%vs 44.50%±3.78%,P均〈0.01),细胞增殖能力下降(0.43±0.08 vs 0.64±0.07,P〈0.01),贴壁细胞减少(6.835个±1.605个vs 10.175个±1.945个,P〈0.01),细胞迁移能力下降(7.83个±1.94个vs 11.83个±2.48个,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与骨髓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异常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