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扩增人神经营养素-4(hNT-4)c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hNT-4,为研究hNT-4的生物学作用提供材料.方法 以人胎脑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hNT-4 cDNA,将其插入的质粒pGEM-T中.将经过序列分析确定的hNT-4 cDNA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6p-1-NT-4,用SDS-PAGE法测定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结果 经序列测定分析,克隆的hNT-4 cDNA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序列(GenBank,M86528)完全一致,并获得了高效表达hNT-4的重组菌株.结论 体外成功扩增hNT-4 cDNA,并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了hNT-4.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4(NT-4)基因修饰细胞对成年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体外NT-4基因转移方法,制备高表达NT-4的基因修饰细胞。离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作为外周神经损伤模型,右侧作为对照,在离断处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观察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尼氏染色和胆碱酯酶染色的变化。结果:在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组和对照组间,尼氏和胆碱酯酶染色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对外周神经损伤所造成的运动神经元的退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s,NTs)是一类分子量相等、具有高度同源性的一类神经营养因子.许多资料表明,在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NTs能提高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率,促进外周神经纤维的生长及再生.本文从NTs的受体特性、受体在面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和NTs 对受损后面神经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神经营养素-4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营养素-4(NT-4)作为神经营养素家族的新成员,与其他家族成员-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营养素-5(NT-5),神经营养素-6(NT-6)一起对神经元的生存及发育起重要作用。近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它在基因结构,氨基酸序列,生理功能等方面与其他家族成员相比有进化的保守性,又有自己进化的特殊性。它在哺乳动物体内有广泛表达,通过低亲和力NGF受体(P75~(LNCFR)),高亲和力trkA受体,高亲和力trkB受体发挥作用。NT-4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也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人神经营养素-4的克隆及其在原核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扩增人神经营养素-4(NT-4)基因,经克隆后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并鉴定人重组NT-4,为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NT-4成熟活性蛋白DNA编码序列,将此DNA片段克隆到载体PBV220中,对重组质粒进行PCR筛选和限制性酶切分析,确定后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进行诱导表达。用抗NT-4抗体进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结果:体外成功扩增NT-4基因,转染的大肠杆菌经诱导后表达出能被抗NT-4抗体识别的重组蛋白,其表达量为15%。结论:在原核细胞能成功表达NT-4。 相似文献
6.
神经营养素4在面神经的转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神经再生微环境及神经营养素4(NT-4)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新西兰兔一侧面神经干横断后置入硅胶再生室,再将^132I-NT-4(10μl/只,约7.4MBq)注入其再生室。另取1只家兔分别在注药后不同时刻行头部冠状位平面显像,其余取面神经干、脑干和对侧面神经干,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测定NT-4在面神经的转运情况。另取1只置入再生室的兔,同时在再生室注入1mg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7.4MBq^131I-NT-4后,不同时刻行头部冠状位平面显像。结果 注药后4小时就有5.08%的^131I-NT-4转运到面神经干中,8、12小时达高峰,分别为20.58%和22.74%;8小时有34.75%转运至脑干,12小时转运至脑干的量达45.57%,且^131I-NT-4在面神经的转运受BDNF的明显抑制。结论 NT-4在面神经中存在受体介导逆行转运。 相似文献
8.
神经营养素4在面神经的转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神经再生微环境及神经营养素 4(NT- 4)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新西兰兔一侧面神经干横断后置入硅胶再生室 ,再将 1 3 1 I- NT- 4(10μl/只 ,约 7.4MBq)注入其再生室。另取 1只家兔分别在注药后不同时刻行头部冠状位平面显像 ,其余取面神经干、脑干和对侧面神经干 ,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测定 NT- 4在面神经的转运情况。另取 1只置入再生室的兔 ,同时在再生室注入 1m g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和7.4MBq1 3 1 I- NT- 4后 ,不同时刻行头部冠状位平面显像。结果 注药后 4小时就有 5 .0 8%的 1 3 1 I- NT- 4转运到面神经干中 ,8、12小时达高峰 ,分别为 2 0 .5 8%和 2 2 .74% ;8小时有 34 .75 %转运至脑干 ,12小时转运至脑干的量达45 .5 7% ,且 1 3 1 I- NT- 4在面神经的转运受 BDNF的明显抑制。结论 NT- 4在面神经中存在受体介导逆行转运 相似文献
9.
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坐骨神经干性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寻找周围神经损伤后更为理想的疗法,采用人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坐骨神经干性损伤47例,有效率94%,康复治疗为主的对照组30例,有效率60%。2组治愈率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5),提示人NGF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人NGF的疗效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与早期使用和神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中GAP—43免疫电镜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研究GAP-43(生长相关蛋白43)在周围神经损伤和再生中的表达部位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电镜技术对6只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和再衙的GAP-43表达情况作初步观察。结果:电镜观察发现大鼠腰骶髓神经元、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胶质细胞等胞浆和胞核表密集的GAP-43免疫反应颗粒沉积。结论:据结果和笔者筠有的GAP-43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和再生中,可引起GAP-43较广泛斩表达;其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人发角蛋白(HHK)诱导坐骨神经再生时的形态学变化,以揭示神经再生机制,方法制备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植入HHK丝束桥接体,手术后2天、1、2、3、6、9、1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第2天到2周,大量新生微血管长入HHK植入部位,切除后近远端的施万细胞发生去分化.去分化后的施万细胞沿着HHK丝束表面纵向分裂增殖.术后第3周人发开始降解,HHK周围可见很多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大量增生的施万细胞有规则地排列于HHK丝间,有轴突和大量的微血管出现.术后第6周,在HHK丝周围可见大量新生的神经纤维,其间有微血管分布.术后第9周,人发角蛋白降解显著,再生神经纤维增多,有明显的神经外膜和束膜.术后第12周,实验组人发角蛋白基本完全降解,其部位被新的神经纤维所取代,并已贯通缺损部位,且外观形态接近正常神经.结论 1,HHK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接作用.2、受损后高度分化的施万细胞通过去分化形成幼稚的施万细胞,其中胞质脱落起着关键作用.3、受损轴突立即发生保护性封闭、脱落.健康轴突形成膨大的带突起的生长锥,生长锥突起上伸出许多丝状生长芽.并与1到多个施万细胞嵌合,它们通过竞争性选择,最后只有一条生长芽可发育成完整的轴突.4、神经纤维屏障膜(神经外膜、束膜及内膜)是由最外侧的血管屏障膜中和束内的微血管间充质细胞演变而成的.总之,施万细胞、神经轴突、神经膜三者的再生模式是自身器官化过程所要求的,它们是同步进行的协调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再生素(NR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NRF低、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坐骨神经夹伤术后10、15、20 d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分离出大鼠双侧坐骨神经行电生理学检测,计算神经干动作电位恢复率;各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再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其余大鼠行光镜下观察脊髓腰膨大(L4~L6)、夹伤远端处坐骨神经、损伤侧腓肠肌组织,并测定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等指标.结果:术后10 d各组SFI无显著差异,术后15 d仅仅高剂量组SF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20 d高、低剂量组SFI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20 d高、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恢复率分别为(57±26)%、(44±15)%、(31±9)%,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NRF组的有髓神经纤维成熟度优于对照组,而变性纤维少于对照组;光镜下NRF高剂量组再生神经纤维排列致密整齐、结构均匀,腓肠肌肌细胞饱满、排列整齐,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更接近;NRF高剂量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NRF高、低剂量组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NRF能促进坐骨神经再生及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IGF-1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早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早期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切割伤模型,通过硅胶管进行桥接,实验组于再生室内注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3、5、7、9、11 d取材,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轴突再生情况以及雪旺细胞数目、形态和排列方式的变化.结果 ①雪旺细胞:在对照组,术后3 d,断端间隙内仅可见少量雪旺细胞,术后7 d,雪旺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术后11 d,整个间隙内的雪旺细胞排列呈有序的条索状.在实验组,术后3 d,雪旺细胞即明显增多,以后各相同时相点雪旺细胞数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再生轴突:在对照组,术后5 d,轴突开始长出,术后7 d轴突快速增长,至第11天,再生的轴突已长过5 mm的间隙到达神经远端.在实验组,术后3 d轴突即开始长出,9 d就快到达远端.结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促进轴突延伸和雪旺细胞增殖,明显促进坐骨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Many methods have been used in an attempt to seal the epineurium and to prevent axonal outgrowth.In this study, the rat sciatic nerves were repaired with CO2 laser, the nerve regeneration and the morphology of spinal anterior horn neurons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s: Seventy-two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groups of 12 rats. The animals were designed to observe the electrophysiology, the histopathology and the morphology of spinal anterior horn neurons. One of the rat sciatic nerve anastomosed with CO2 laser, the contralateral nerve was reconstructed by microsuture technique. At 2, 4, 6, 8 weeks postoperatively, neuromuscular functions, the regeneration of axons and neurons were evaluated by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studies. The rats were killed at 4, 6 weeks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The recovery of toe spread and myodynamia in laser groups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suture groups (P<0.05). The latency of foot withdraw caused by radiate heat and neuromuscular conduction velocity in laser groups were faster than that in suture groups (P<0.05). The density of nerve fibers, percentage of axons passing through anastomotic area and numbers of neurons were better in laser groups than in suture groups. At 8 weeks postoperatively, the first grade dendrites of anterior horn neurons grew well. Their diameter, length, volume and total volume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P<0.01). Conclusion: CO2 laser repairing was effective in promoting the regeneration and the recovery of sciatic nerves in its earlypost-trauma stage. In addition, laser repairing was found to reduce regenerating axons misdirection and forming neuroma. 相似文献
15.
鼠坐骨神经损伤后2.5s mNGF对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动物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观察 2 .5smNGF对外周神经损伤后的促再生作用 .方法 :损伤小鼠及大鼠坐骨神经后 ,肌肉内注射 2 .5smNGF ,观察不同剂量 ,不同时间 2 .5smNGF对神经生长的促进作用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1~ 8μg·kg-1组 2 .5smNGF可使小鼠坐骨神经损伤侧皮肤营养不良减轻 ,各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可以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轴索再生 ,各时点 2 .5smNGF与对照组比 ,结果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2 .5smNGF有加快再生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 .2 .5smNGF大鼠在损伤后 ,可使比目鱼肌记录到的N M电潜伏期明显缩短 .结论 :2 .5smNGF肌注有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芪楮复筋方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作用。
方法:45只大鼠采用钳夹左侧坐骨神经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另15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分别给予甲钴胺溶液[150 μg/(kg·d)]和芪楮复筋方煎液[35.2 g/(kg·d)]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第1、2和4周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SFI)、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和腓肠肌肌细胞直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组织S-100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术后第4周,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SFI、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肌细胞直径、S-100阳性表达率、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及轴突直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均优于模型组(P〈0.05,P〈0.01)。除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和肌细胞直径外,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芪楮复筋方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延缓靶器官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OECs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 切除3 mm右侧坐骨神经并用预先充填可吸收明胶的硅胶管套接修复,OECs组和对照组硅胶管内分别给予体外培养纯化的OECs和生理盐水; 术后4、8和12周分别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4、8和12周,OECs组和对照组修复神经均有不同程度再生,OECs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度、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直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OECs移植能明显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8.
腺病毒介导的神经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Ad-NGF)基因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疗效。方法取SD大鼠16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并缝合,随机分为Ad-NGF治疗组、神经生长因子(NGF)局部注射组、空腺病毒载体组和生理盐水(NS)局部注射组。术后第31天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神经电生理测定,Western blot检测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较其余3组可显著增加局部NGF蛋白质表达水平,改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和神经传导速度。结论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可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 相似文献
19.
重组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了的坐骨神经,术中一次性将GDNF、生理盐水(SAL)分别加入硅胶管中,术后4周,应用溃疡神经纤维染色法、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追踪技术观察GDNF对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与SAL组相比,GDNF组溃变神经纤维面积明显减少,SAL组溃变纤维面积百分率为17.3%,GDNF组为1.9%(P<0.01);GDNFXEG组脊髓HRP标记胞体显著增加,SAL组标记胞体数的百分率为43.5%,GDNF组为68.3%(P<0.01)。结论:外源性GDNF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