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杨青  金洁萍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300-2303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CD4+IL-17A+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率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组初诊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MM组初诊患者血清IL-17、IL-6、IL-23、TGF-β、IL-10水平。结果 MM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升高,Treg细胞比率降低,血清IL-6、IL-17与IL-23水平明显升高;MM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与Treg细胞含量呈负相关,Th17细胞含量与血清IL-6、IL-17、IL-23水平均呈正相关,Treg细胞含量与血清中IL-6、IL-17、IL-23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 MM患者存在Th17/Treg细胞失衡,IL-6、IL-17、IL-23影响两者表达,在M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及sIL-6R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 R)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联合检测24例MM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6及sIL-6 R水平.结果:初诊时血清IL-6及sIL-6 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MM患者sIL-6 R水平与疗效及病情活动有关.有效组用药后sIL-6 R明显下降,低于无效组(P<0.01),无效组用药后变化不明显(P>0.05).动态观察发现sIL-6 R水平与骨髓浆细胞比例的变化相一致.结论:初诊MM患者血清IL-6及sIL-6 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血清sIL-6 R可作为估计MM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及可溶性IL-6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leoma, MM)病人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缓解27例,未缓解19例)及正常对照者(29例)血清,利用`7TD1细胞检测患者血清中IL-6的生物学活性,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中的sIL-6R水平。采用DNA结合蛋白的凝胶阻滞电泳检测MM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急性期蛋白反应因子(acute phase reaction factor, APRF)活性。结果:MM患者血清中IL-6及sIL-6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且其水平与骨髓瘤负荷量呈正相关。DNA结合蛋白的凝胶阻滞电泳结果表明: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急性期反应因子APRF活性表达增强,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无APRF活性的表达。结论:在MM条件下,IL-6信号转导途径中的某些调控机制(如蛋白激酶等)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核内的APRF激活转录,提示IL-6可能通过APRF在MM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2):140-14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30例MM患者为观察组,选择与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献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别获取观察组及对照组受试者的PBM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受试者PBMC培养液上清液中IL-17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组受试者PBMC中IL-17mRNA表达;将对照组受试者的PBMC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进行共培养,然后使用扫描电镜观察PBMC的形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BMC培养液上清液中IL-17水平分别为(30.79±4.96)、(10.10±4.15)ng·L~(-1),观察组患者PBMC上清液中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41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BMC中IL-17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28±1.34、2.45±0.95,观察组患者PBMC中IL-17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2.796,P<0.05)。对照组受试者PBMC与观察组患者血清共培养后,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部分细胞甚至出现细胞膜脱落、崩解、破裂。结论 PBMC中IL-17过度表达可能在MM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37例)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42例),并于同期随机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别检测三组的血清IL-17及IL-6水平。结果 三组的血清IL-17、IL-6水平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68,10.175,P<0.05),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高于对照组,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的血清IL-17、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L-17与IL-6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17和IL-6参与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生机制,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IL-17刺激后HaCa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3(IL-23)的变化,阐明其临床意义及紫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以25名正常对照者、2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不同组别HaCaT细胞(空白对照组、IL-17刺激24h组、IL-17刺激36h组、IL-17刺激48h组、紫草素+IL-17组、环孢素A+IL-17组和IL-17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和HaCaT细胞各组上清液中IL-6、IL-23水平;实时荧光免疫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HaCaT细胞中IL-6和IL-23p19 mRNA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盒-8(CCK-8)法检测各组HaCaT细胞活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银屑病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以重度皮损银屑病组升高最为明显(P < 0.05);IL-17刺激24、36和48h组HaCaT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IL-6和IL-23水平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1);紫草素+IL-17组和环孢素A+IL-17组HaCaT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IL-6和IL-23水平及其mRAN表达水平均低于IL-17组(P <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表达水平升高,尤其是重度皮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表达水平升高明显,IL-17可促进HaCaT细胞分泌IL-6和IL-23,呈时间依赖性,紫草素可抑制IL-17的促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7.
邢恋  夏瑞祥 《安徽医学》2016,37(4):414-416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high/+25CDlow/-127调节性T细胞(Treg)及IL-17、IL-23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方法检测34例初治MM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reg细胞及IL-17,IL-23水平。结果初治MM患者中NK细胞、CD+8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初治组及无效组Tre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时也高于有效组;初治组中Ⅲ期患者Treg水平明显高于I期及Ⅱ期(P<0.05)。初治组IL-17、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Treg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Treg及IL-17、IL-23的异常表达在M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疗效及判断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8.
《右江医学》2016,(5):546-549
目的通过检测广西骨关节结核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2016年2~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43例广西骨关节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血清IL-4和IL-17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析观察组血清IL-4和IL-17水平的线性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10±6.77)pg/ml vs(19.06±3.29)pg/ml和(58.63±7.88)pg/ml vs(20.57±4.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IL-4与IL-17的表达含量呈明显正相关(P<0.001)。结论广西骨关节结核患者血清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骨关节结核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通过APE1/Ref-1 siRNA敲低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APE1/Ref-1的表达,观察BMSCs的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IL-6、IL-8的变化,初步探讨BMSCs APE1/Ref-1表达的功能特点.方法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定量榆测35例初治、11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10例正常人BMSCsAPE1/Ref-1的表达特点及其差异,经Adv5-APE1/Ref-1 siRNA感染BMSCs后,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细胞周期的变化;ELISA法检测BMSCs分泌IL-6、IL-8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BMSCs的APE1/Ref-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BMSCs APE1/Ref-1蛋白阳性表达率(P<0.05),且多发性骨髓瘤BMSCs的APE1/Ref-1呈细胞核及核浆共间表达方式.Adv5-APE1/Ref-1 siRNA感染敲低多发性骨髓瘤及正常BMSCs APE1/Ref-1的表达量呈进行性减少(P<0.01),同时发现APE1/Ref-1 siRNA对多发性骨髓瘤BMSCs抑制作用更明显.Adv5-APE1/Ref-1 siRNA感染BMSCs后对正常人及骨髓瘤患者BMSCs分泌细胞因子IL-6、IL-8的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感染72 h后,骨髓瘤患者及正常人的BMSCs分泌IL-6[初治患者(246.29±46.51)pg/ml,复发/难治患者(365.09±75.25)pg/ml]、IL-8[初治患者(118.77±18.08)pg/ml,复发/难治患者(188.71±33.76)pg/ml]的量最低,与其他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BMscs APE1/Ref-1的表达特点不同于正常BMSCs,可能导致其功能差异;APE1/Ref-1 siRNA敲低了MM BMSCsAPE1/Ref-1的表达,同时明显抑制了其IL-6、IL-8的分泌,减少了对骨髓瘤细胞的促增殖和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在哮喘小鼠模型中的表达,观察其对肥大细胞IL-6分泌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分别用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和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干预,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ls,EOS)数验证模型的成功建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小鼠肺组织中IL-17m RNA、BALF及血清中IL-17的表达差异。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和IL-17组,分别予等量培养基和IL-17干预小鼠肥大细胞株(P815)后收集上清,用ELISA检测IL-6的水平。结果 :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EOS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建立成功。哮喘组肺组织中IL-17 m RNA、BALF及血清中IL-17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细胞水平的研究发现IL-17组P815上清中IL-6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IL-17在OVA诱导哮喘小鼠模型中表达升高。IL-17刺激肥大细胞分泌IL-6,可能在哮喘的发病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三医院收集尿毒症(尿毒症组)、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未发生慢性排斥反应(非慢排组)及6个月内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慢排组)患者的外周血共75例,其中每组各2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中Thl7细胞的频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 (IL-17)、白介素-22 (IL-22)和白介素-23 (IL-23)的水平。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术后慢排组Thl7细胞的频率为(3.82±1.7)%,明显低于非慢排组(22.0±11.0)%和尿毒症组(17.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肾移植术后慢排组患者产生IL-17的量为(7.8±1.3)pg/mL,明显低于非慢排组(17.0±6.0)pg/mL(P < 0.05)和尿毒症组患者(20.4±9.0)pg/mL(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22和IL-23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外周血中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7参与了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细胞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白介素-12(IL-12)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效应。【方法】9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采用ELISA方法及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IL-12I、L-6、ALT、TBIL、HBsAg定量和HBV-DNA定量,同时观察各组变化,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L-12水平明显升高,IL-6水平显著降低,经统计学统计有明显差异(P<0.01)。ALT、HBsAg定量、HBV-DNA定量治疗后较比照值值均下降,经统计学统计有明显差异(P<0.01),TBIL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树突细胞回输治疗通过调节患者机体细胞免疫状态,改善细胞因子IL-12I、L-6水平失衡状态,使抗病毒作用增强。自体树突细胞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比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17β-E2能否通过阻断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抗原提呈相关分子(MHCⅡ?CD80和CD86)和抑制细胞因子分泌,从而抑制其对Th17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的小鼠星型胶质细胞分为5组:未处理组?IFN-γ (20 ng/mL)处理组?IFN-γ (20 ng/mL)+17β-E2(0.28 ng/mL)处理组?IFN-γ (20 ng/mL)+ 17β-E2(2.75 ng/mL)处理组和IFN-γ (20 ng/mL)+ 17β-E2(27.50 ng/mL)处理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未处理组和IFN-γ (20 ng/mL)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ERα和ERβ表达? 免疫荧光检测各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MHCⅡ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MHCⅡ及协同刺激分子表达? ELISA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IL-17和TGF-β情况? 趋化实验检测各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体外趋化Th17细胞的能力? 【结果】 IFN-γ诱导星形胶质细胞ERα表达上调,对ERβ表达无明显影响? 不同浓度17β-E2处理均明显降低星形胶质细胞MHCⅡ及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27.50 ng/mL浓度的17β-E2可抑制IFN-γ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产生IL-17,而对TGF-β无明显影响?2.75 ng/mL浓度的17β-E2可抑制IFN-γ活化星形胶质细胞趋化Th17细胞?【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7β- E2可能部分通过抑制炎症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MHCⅡ?CD80?CD86及分泌炎性因子抑制对Th17细胞的趋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新发哮喘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TGF-β1、IL-17、IL-23及其他气道炎症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比较吸入激素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以明确哮喘患者TGF-β1、IL-17、IL-23表达的意义及气道炎症的变化。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12月新发哮喘患者25例,同期选取2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TGF-β1、IL-17、IL-23的表达水平及ACT评分、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给予哮喘患者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 200 μg bid)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血清TGF-β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IL-17、IL-23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血清TGF-β1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血清IL-17、IL-2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痰上清中TGF-β1、IL-17、IL-23的表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CT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后FEV1%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FENO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1) TGF-β1在新发哮喘中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CS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表明TGF-β1是重要的气道炎症指标。(2) FENO是无创监测气道炎症的重要指标,ICS治疗后FEN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高树雨  牛淑丽 《海南医学》2014,25(4):529-530
目的 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中IL-33和IL-6水平,探讨其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3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IL-33和IL-6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的IL-33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33水平与MM分期呈负相关,MM患者IL-33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显著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6水平与MM分期呈正相关,MM患者IL-6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显著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进展过程中IL-33和IL-6分泌改变可能导致免疫失衡而使疾病逐步恶化,其有助于病情监测和为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白癜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疾病,我国总患病率约为0.553%,约有一半的患者发生在青少年时期~([1]),给患者带来沉重的思想压力。308nm准分子光是目前治疗白癜风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2])。驱白巴布期片是治疗白癜风的传统中成药,对治疗白癜风有一定的疗效,联合紫外光治疗可提高有效率~([3])。研究表明白癜风的发病与免疫相关~([4-5])。本研究观察稳定期白癜风患者采用308nm准分子光联合驱白巴布期片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变化。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探讨IL-17基因缺失对小鼠重症哮喘肺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通过鼻腔给予纯化尘螨提取物对野生型(WT)和IL-17基因敲除(IL-17KO)小鼠建立重症哮喘模型,造模结束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盥洗液(BALF)及肺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L-17在WT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检测BALF中细胞数量?分型(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通过ELISA测定BALF中IL-17?IL-4?IL-5?IL-13?TNF-?琢?IFN-γ?KC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通过尘螨提取物的长期慢性刺激可成功制备重症哮喘模型,而且在模型小鼠中的IL-17表达明显增高?与WT模型小鼠相比较,IL-17KO模型小鼠中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Th2细胞因子包括IL-4和IL-5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KC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IL-17可通过募集炎性细胞以及调控Th2型细胞因子和KC的产生而在重症哮喘的肺部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胃炎患儿血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1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慢性胃炎治疗的患儿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取115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IL-6、I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l7细胞,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17、IL-22表达。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对照者皮肤,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Thl7细胞表达。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及IL-17抗体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PASI呈正相关(r=0.501,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对照者皮肤组织中Th17细胞表达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细胞比例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明显增加,IL-17和IL-22的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