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不同骨密度诊断标准计算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骨峰值骨密度 (BMD)减 2.0个或 2.5标准差 ( 简称 2.0 s或 2.5 s) 计算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为建立中国一般人群骨质疏松症 ( OP) 骨密度诊断标准提供参考数据 . 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 6 381例 2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 . 结果我国部分地区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 ( 按累计丢失率最高部位计算 ) 为 32.3% (2.0 s)和 14.9% (2.5 s), 二种骨密度诊断标准计算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相差值为 17.4% , 相差 2.2倍 ; 其中男性 26.4% (2.0 s)和 10.6% (2.5 s), 差值为 15.8% , 相差 2.5倍 ; ,女性 37.2% (2.0 s)和 18.5% (2.5 s), 差值为 18.7% ,相差 2.0倍 ; 差值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 , 城乡之间 OP患病率亦存在类似结果 , 差值范围为 0.5% ~ 32.3% (1.3~ 11倍 )之间 . 结论在流行病学人群调查筛选病例 , 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和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实验时可参考以 BMD峰值减低 2.0 s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 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病人及确定骨质疏松性骨折 BMD阈值或进行国际骨质疏松症多中心比较时可参考以 BMD峰值减低 2.5 s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 .  相似文献   

2.
背景早期诊治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OP)目前仍以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测定为标准.但在测定中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骨骼不同部位的 OP检出率不同,有必要分析这种差别.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随增龄在骨骼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检出率的不同. 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调查. 单位一所军队炮兵总医院的内分泌科. 对象本研究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完成.选择 2000- 09/2002- 01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共 147例,其中男 54例,女 93例,年龄 50~ 78岁.按年龄分为 3组,即 50~ 59岁组、 60~ 69岁组和 70~ 79岁组,各组人数分别为 46例(男 13例,女 33例), 66例(男 26例,女 40例)和 35例(男 15例,女 2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 50岁,女性均为绝经后;②符合 WHO推荐的 OP诊断标准 [1].排除标准患肝、肾、心脏、胃肠道等脏器慢性疾病及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者. 方法每个受试者详细填写病史调查表,准确测量身高和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 kg/m2).应用本院新型 Norland Excell plus 双能 X线骨密度吸收仪( DEXA)测定每一受试者的 L2- 4及股骨近端(股骨颈、 Ward' s三角、大转子) BMD值( g/cm2).将所测值与同性别年轻成年人正常数据比较,得出 T评分(即 SD). 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性别、年龄、部位 OP检出结果比较;②年龄及体质量指数与 BMD的相关性. 结果女性更年期以腰椎 OP为主(χ 2=10.14,P< 0.01),随年龄增加腰椎和股骨颈均出现 OP的检出率增加 (χ 2=7.41,P< 0.05);男性 60岁以后以单纯股骨颈 OP增加明显(χ 2=9.11,P< 0.05);女性较男性更易患单纯腰椎 OP及腰椎和股骨颈均出现 OP(χ 2=8.04,P< 0.05;χ 2=14.26,P< 0.01);女性年龄与股骨颈、 Ward, s三角及大转子区 BMD有明显负相关( r=- 0.364,- 0.389,P< 0.01;r=- 0.504,P< 0.001);体质量指数与 L2~ 4、股骨颈和大转子 BMD有明显正相关( r=0.306,0.329,0.338,P< 0.05). 结论 OP的检出率随骨骼测量部位和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些客观现象,对 OP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状况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碧涛  夏秦 《中国康复》2011,26(2):109-111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40~60岁)骨质疏松症(OP)发病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103例健康中年男性的L1-4及左股骨上端进行骨密度(BMD)测定。按T值(T-score)≥-1、-1~-2.5及≤-2.5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OP。同时对被测者的病史和生活方式、社会行为及环境因素等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发现OP 8例(7.8%);骨量减少36例(35.0%)。问卷调查显示,影响OP及骨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为运动缺乏、吸烟、饮酒及浓茶、缺少奶制品或体育运动。结论:中年男性的OP应引起社会关注,其发病与不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提高骨量的作用.以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一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随机抽取的、男女骨量降低者各100例腰椎L2-4前后位骨密度值。按照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测量的骨密度值(BMD值)低于同性别峰值骨密度平均值的2.5个标准差(s),即T值〈-2.5S,诊断为骨质疏松;-2.5s≤T值≤-1.0s,诊断为骨量减少;-1.0s〈T值,诊断为正常。结果通过对所取样本的分析,生活方式干预对骨量减少者骨密度的影响效果无论男、女40岁以下者痊愈率100%,40~50岁组男、女痊愈率无明显差别,50岁以上组男性痊愈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总痊愈率(95%)明显高于女性(72%)。骨质疏松者中男性痊愈率6%,好转率80%,女性痊愈率0,好转率40%。结论人体骨密度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地提高骨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和骨质疏松(OP)症妇女患者的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骨密度(BMD)、骨代谢、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地区无亲缘关系的绝经后汉族妇女406例,单纯OP组[96例,年龄(59.96±3.12)岁,BMI(20.51±1.72)kg/m2,绝经年限(7.42±1.64)年]、单纯T2DM组[118例,年龄(60.60±3.20)岁,BMI(24.18±1.77)kg/m2,绝经年限(7.37±1.54)年]、T2DM+OP组[90例,年龄(60.20±3.27)岁,BMI(20.97±1.53)kg/m2,绝经年限(7.34±1.46)年]、健康老年对照组[102例,年龄(60.50±2.8)岁,BMI(21.88±1.43)kg/m2,绝经年限(7.53±1.30)年]。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CTR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腰椎(L2~4)、股骨颈BMD、骨代谢指标、糖代谢指标。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绝经年限、BMI后比较各个临床指标与CTR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在OP组中CC基因型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明显低于CT/TT基因型组(P值为0.013),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则高于CT/TT基因型组(P值为0.019)。在OP组中CC基因型组L2~4BMD高于CT/TT基因型组(P值为0.026),经年龄、绝经年限、BMI校正后P值为0.025。T2DM组、T2DM+OP组、健康老年对照组基因型组L2~4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99、0.258、0.183)。OP组、T2DM+OP组、健康老年对照组中CC基因型组股骨颈BMD高于CT/TT基因型组(P值分别为0.002、0.025、0.019),经年龄、绝经年限、BMI校正后P值为0.003、0.037、0.030。分别以T2DM及T2DM+OP有无作为因变量,以CTR基因型、年龄、BMI作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CTR基因型(CC型和非CC型)并未增加T2DM骨量正常人群和T2DM+OP人群的患病风险性(OR=0.753,95%CI0.339~1.676,P=0.488;OR=0.796,95%CI0.381~1.665,P=0.545)。结论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CTR基因分布以CC型为主,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T2DM骨量正常患者BMD增高与BMI、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CTR基?  相似文献   

6.
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骨骼部位骨质疏松检出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早期诊治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目前仍以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测定为标准。但在测定中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骨骼不同部位的OP检出率不同,有必要分析这种差别。目的:比较不同性别随增龄在骨骼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检出率的不同。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调查。单位:一所军队炮兵总医院的内分泌科。对象:本研究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完成。选择2000—09/2002—01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共147例,其中男54例,女93例,年龄50-78岁。按年龄分为3组,即50-59岁组、60-69岁组和70-79岁组,各组人数分别为46例(男13例,女33例),66例(男26例,女40例)和35例(男15例,女2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50岁,女性均为绝经后;②符合WHO推荐的OP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肝、肾、心脏、胃肠道等脏器慢性疾病及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者。方法:每个受试者详细填写病史调查表,准确测量身高和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kg/m^2)。应用本院新型Norland Excell plus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DEXA)测定每一受试者的L2—4及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BMD值(g/cm^2)。将所测值与同性别年轻成年人正常数据比较,得出T评分(即SD)。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性别、年龄、部位OP检出结果比较;②年龄及体质量指数与BMD的相关性。结果:女性更年期以腰椎OP为主(χ^2=10.14,P&;lt;0.01),随年龄增加腰椎和股骨颈均出现OP的检出率增加(χ^2=7.41,P&;lt;0.05);男性60岁以后以单纯股骨颈OP增加明显(χ^2=9.11,P&;lt;0.05);女性较男性更易患单纯腰椎OP及腰椎和股骨颈均出现OP(χ^2=8.04,P&;lt;0.05;χ^2=14.26,P&;lt;0.01);女性年龄与股骨颈、Ward,s三角及大转子区BMD有明显负相关(r=-0.364,-0.389,P&;lt;0.01:r=-0.504.P&;lt;0.001);体质量指数与La-4、股骨颈和大转子BMD有明显正相关(r=0.306,0.329,0.338。P&;lt;0.05)。结论:OP的检出率随骨骼测量部位和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些客观现象,对OP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低骨量及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发生情况,探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和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共116例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年龄42~56岁,平均47岁,根据BMI进行分组:低BMI组(BMI≤18)21人,正常BMI组(BMI为18~25)79人,超BMI组(BMI≥25)16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测定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EXA)检测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区以及大转子的BMD,并检测血清E2和T水平.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低骨量检出率为19.0%(22/116),其中低BMI组(47.6%)显著高于正常BMI(13.9%)和超BMI组(6.25%),OP患者全部发生于低BMI组,检出率为28.6%.各部位的BMD与B MI成正相关(r=0.388~0.507,P=0.000).此外,BMD与E2及T水平亦成正相关性(r=0.175~0.374,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即有骨量减少情况,低BMI、低E2及低T水平可能是出现低骨量和发生OP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骨质疏松症(OP)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早在1999年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OCCGS)诊断学科组提出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建议值,建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结合中国国情,-2.0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1]。因此,中国人若以-2.5SD为诊断标准,可能使一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漏诊[2-3]。本研究通过骨密度T值(≤-2.5SD,-2.5S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9例绝经后T2DM患者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BMD,并测定部分实验室相关指标,记录年龄、病程、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及计算体重指数(BMI)等,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与非骨质疏松组(NOP组)进行对比分析,另测定正常健康51例绝经后女性(对照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BMD及血清IL-6水平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绝经后T2DM患者IL-6水平升高(t=2.636,P=0.009),左股骨颈及腰椎(L1~4)BMD均下降(t=-2.127,P=0.035;t=-2.026,P=0.045);OP组与NOP组比较IL-6升高(t=2.117,P=0.038),左股骨颈及腰椎(L1~4)BMD均下降(t=-7.274,P<0.001;t=9.213,P<0.001).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IL-6水平升高,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股骨颈BMD的降低与IL-6水平升高可能有一定的关系,IL-6水平升高对腰椎、股骨颈BMD的影响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10.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降低、骨组织恶化、骨结构破坏,从而导致骨骼强度的降低和骨折风险的加大[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病人的BMD值低于或等于正常年轻人2.5个标准差(T值低于等于-2.5)。随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