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实行临床护理。结果:在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安全度过危险期58例,4例死亡。结论:在临床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实行临床护理.结果:在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安全度过危险期58例,4例死亡.结论:在临床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观察与护理措施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经医护人员及时的抢救与精心的护理后,3例患者于手术后10d内死亡,其余1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护士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急救知识及快速有效的护理方法以配合抢救,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胡纪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64-16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方法:2006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观察组72例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68例自行入院未施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成功治疗66例患者,死亡6例,死亡率为8.33%;对照组入院后成功治疗53例患者,死亡15例,死亡率为22.06%.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明显地降低死亡率,对疾病的治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方法: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实行全面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58例患者全部渡过急性期,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全面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急性心梗病人的恢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4,(11):163-164
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显效41例,护理有效21例,护理无效4例,护理有效率为93.9%。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得到提高,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杨官征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61-162
探讨急诊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76例AMI患者在急诊接诊时施行康复护理.包括急性期病情观察、心理及生活护理等各个护理过程.结果:76例患者接受急诊接诊护理后,大多患者好转出院.结论:对AMI患者施行科学有效的全面护理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有于利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并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除l例死亡外,其余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对1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护理措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将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选择范围,将其中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对其进行舒适护理,将另外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行PTCA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21例行PTCA及植入支架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1例患者,死亡2例,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病情急、症状重,及时的治疗是关键,科学的精心全面护理是患者康复出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2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护理体会进行讨论.结果:52例患者住院时间11-26天,平均住院时间(21.5±3.8)天.3例患者发生心绞痛,1例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94.1%(48/51),总体满意度为96.1%(49/51).结论:通过心理辅导、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和健康宣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得到提高,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急性酒精中毒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治疗观察和护理作总结分析.结果:6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康复指导方法,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12月收治的12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大于60岁,通过临床观察及对症护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8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血糖水平稳定,其中19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反应,发生肺部感染3例,心肌梗死1例,糖尿病肾病1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护理工作可以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康复护理指导对病情的影响.方法:4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心绞痛发作例数、发作次数及卧床天数.结果:观察组心肌梗死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卧床天数明显缩短,无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康复指导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有效的、安全的急救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2010年完成院前急救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3例心跳骤停者经抢救后,有3例抢救不效死亡,剩余66例经急救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并被及时转送入院。66例患者入院后,对没有溶栓禁忌证的43例患者行早期溶栓治疗,剩余23例行常规急救处理后及时送上级医院行急诊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1例患者死于反复室颤,余65例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关键在于一个“早”字,患者要做到早呼救,医护人员要及时赶到、尽快进行诊断,并早治疗、早溶栓和早急诊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这样才能为患者进一步住院治疗打下良好基础,最终改善预后,大大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伤科老年病人牵引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2007年9月-2010年8月来我院治疗骨折的老年患者73例,其中股骨干骨折41例,胫腓骨骨折12例,髋关节脱位20例,对患者实行牵引治疗以及康复护理过程和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73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除1例牵引失败,其余患者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对73例骨伤科老年病人牵引术的护理,可促进老年骨折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24例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做好出院指导.结果:全组病人死亡1例,痊愈23例,发生低心排4例,低氧血症3例,心率失常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全组病人无围手术期心梗发生.随访6个月-1年,全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无须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结论:加强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8例骨盆骨折患者,严密观察及护理合并症,给积极的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并指导其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结果:18例骨盆骨折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明显降低骨盆骨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治性研究.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2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的(hs-CRP)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P〈0.01) 不稳定型心绞痛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P〈0.01).结论:hsCRP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积极降低hsCRP水平有可能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