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引起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方法:通过对24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按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中男性患者中药不良反应的机率>女性,高发年龄为21~40年龄段的青壮年人,中药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静滴给药途径.结论:应全面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将合理用药贯彻于医药服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集的5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中药不良反应在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间的发生情况差异不明显,在大于60岁年龄段患者的发生情况最多,同时在给药方法上中药不良发应多发生于静滴给药途径,且在不同类别的中药注射剂中,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对患者中药用药时应采取足够的重视,全面加强中药治疗的监测工作,提升中药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太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1):1052-1052
随着中药注射液不断研制成功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而且普遍认为中药注射液低毒、平和、安全 ,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由中药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病例时有发生 ,现将 1990年以来我们观察治疗的 76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6例均为门诊观察病人 ,其中男性 35例 ,年龄 4~ 78岁 ;女性 41例 ,年龄 7~ 65岁。1.2 病例分析临床症状见头晕、胸闷、口唇发麻。大多数患者不同程度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心慌、全身发冷、面色苍白、多汗以及粟粒样红疹及荨麻疹等 ,其中严重过敏性休克 4例 ,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5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项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以丹红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26.7%)。以皮肤及附件反应最多(37.8%),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无严重致死致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人为因素而致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减低ADR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7~2019年上报的91例合格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例报告中,共涉及中药注射剂18种。其中报告最多的是理血剂77例(84.62%),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3种中药注射剂为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血塞通、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前3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输液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ADR与多因素有关,我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管,临床药师参与到中药注射剂在医院内的应用管理当中,选择合适的药物、溶媒和剂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应用中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方法:对以往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对策进行讨论。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既有中药本身的原因,也有对中药认识及制用不当的问题。结论: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和研究技术平台,制定合理的中药使用规范,普及有关中药的不良反应知识,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以促进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方法:对54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以皮肤及皮下组织为主;结论: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制剂类型、累及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结果: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为70.13%;>60岁患者不良反应构成高于其他年龄段,为39.93%;注射剂型不良反应占62.41%,高于其他剂型;最常见累及系统是皮肤及黏膜。结论:注意不良反应的及时反馈,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监测,可有效减少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中药制剂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不良反应。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不良反应.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各类中药的不良反应所造成的原因;方法:分别从中药的毒性、药量、辩证、配伍、炮制、剂型等九个方面,分别讨论会引起使用中药的不良反应;讨论:医、药、护人员都要严格按要求合理使用中药,患者也应接受正确的药物治疗教育,杜绝因服用中药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剂型中较晚研制的一种品种,是-临床上急需而且疗效较为显著的品种,但是近两年来关于重要拄射剂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多,并且其危害性也比其他的剂型较为严重,因此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分类、症状表现、特点的综述,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为临床合理配伍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毒性是最早总结出的中药药性内容之一,主要用以概括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对指导临床有效治疗,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一半.本文就中医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中药面膜外敷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30例痤疮患者采取中药内服加中药面膜外敷联合治疗.中药内服采用枇杷清肺饮加减,外敷中药面膜主要成分为大黄、黄芩、黄连等清热解毒中药.观察治疗前后病变情况.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中药内服联合中药面膜外敷治疗痤疮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吸附百白破疫苗引起接种部位硬结脓肿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在预防接种前一定要进行健康询问,体检,掌握接种者身体状况,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我院门诊退药情况的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退药处方和ADR记录报告,对患者的年龄分布、ADR因果关系、严重程度分级、用药情况和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95%,由于不宜手术治疗,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绝大部分患者所表现的只是部分缓解,只有10%~15%的局部晚期患者、不到5%的Ⅳ期患者能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由于药物的毒性作用,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严重时会影响患者治疗,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药汤剂对早期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早期肾功能不全,辨证分型,给予中医汤荆口服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滤,评价疗效。结果:通过中药汤剂辨证分型口服治疗,症状改善,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结论:中药汤剂辨证分型口服治疗对早期肾功能不全有效并能延缓肾功能恶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