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特点及鉴别方法.方法:对2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4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占84.00%,心电图示ST段抬高及T波高耸.平板运动试验(TET)中ST段可暂时下降至基线.结论:ERS多见于青年男性,部分患者伴有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常被误诊为心绞痛等,故掌握ERS的心电图特点,结合动态心电图(DCG)及TET检查,可提高ERS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简称ERS)的诊断及与某些器质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方法:运用常规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X线检查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ERS12例,心肌梗死5例,变异性心绞痛3例,急性心包炎1例,室壁瘤2例,其他心脏疾患2例.结论:ERS的心电图改变主要为ST段抬高,易与病理性ST段抬高相混淆,因此,熟练掌握ERS的诊断和鉴别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临床特点及鉴别方法,对40例ERS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心电图均可见J点及J点后盯段凹面向下抬高,同时伴有高大直立的T波,且ST-T改变较恒定,运动后可使ST段暂时回落基线。ERS属正常心电图的变异,由于ERS在临床上常以胸痛为首发症状,易被误诊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是一种正常变异心电图,并非器质性心脏病的表现,其发生率为1.5%-9.1%,多见于男性青年。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1)在QRS综合波j点处有ST段抬高;(2)R波降支有明显的切迹或模糊;(3)ST段呈凹面向上的抬高;(4)T波双支常对称而高大。ERS患者多数有胸痛,心悸等症状,这些临床及心电图特点临床医生已逐步熟悉。  相似文献   

5.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电图现象,指至少两个连续导联上QRS波终末部和ST段起始部交界处的J点抬高≥0.1mV,呈现圆顶或穹窿样改变.长期以来,早复极综合征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预后良好的心电图变异,然而最近多项研究揭示,早复极综合征与特发性心室颤动及心脏性猝死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故ERS的临床意义、发生机制、与众多的ST段抬高心电图的鉴别诊断在近年来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变异或电生理异常,而非器质性病变,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但因心电图呈现多导联ST段上抬,且其中部分病人可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昏、疲乏、心前区疼痛,而被误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等器质性心脏病,本研究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进行Q-T间期、Q-T离散度的测量分析,探讨其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变异或电生理异常,而非器质性病变,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但因心电图呈现多导联ST段上抬,且其中部分病人可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昏、疲乏、心前区疼痛,而被误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等器质性心脏病,本研究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进行Q-T间期、Q-T离散度的测量分析,探讨其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电图现象,指至少两个连续导联上QRS波终末部和ST段起始部交界处的J点抬高≥0.1mV,呈现圆顶或穹窿样改变.长期以来,早复极综合征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预后良好的心电图变异,然而最近多项研究揭示,早复极综合征与特发性心室颤动及心脏性猝死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故ERS的临床意义、发生机制、与众多的ST段抬高心电图的鉴别诊断在近年来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特征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为主,心电图表现为特异性ST段抬高,酷似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包炎等图形,临床上易误诊,分析20例早期复极综合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是一种生理变异的心电图表现,多数无症状,部分表现以胸痛、胸闷、心悸为主,而心电图表现为J点及J点后ST段抬高,高大直立T波,酷似超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和急性心包炎、高钾血症、Brugada综合征等器质性心脏病的图形,因此临床上极易误诊。为探讨其心电图变化特点及鉴别诊断,现将我院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2例猝死病例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服药种类、死亡时间、诱因等进行分析。结果:22例猝病例中,40岁以上患者占17例(77%),使用药物以酚噻嗪最多占17例(77%),猝死在一天中发生时间以清晨6:00~8:00最多8例(36%)猝死诱因以感染最多9例(41%),猝死前心电图检查(ECG)异常14例(64%)。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十二导动态心电图仪分析晕厥患者是否有窦性停搏,长R-R间期(〉=3.0s).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24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根据患者记录头晕、黑蒙、晕厥是否在窦性停搏、长R-R间期有关.结果:共30例患者,A组14例,B组16例.A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3.1-7.2s);B组:心房颤动,长R-R间期(3.2-6.8s). 结论:头晕、黑蒙与窦性停搏长R-R间期,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超声心动已确诊的4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行常规l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ST-T改变、异常Q波、心室肥厚等)发生率为93.2%.Ⅳ型ST-T改变多见于前侧壁导联(V1 ~V3)、高侧壁导联(Ⅰ~aVL),具有特殊性,(0.05).其他3型患者ST-T改变、异常Q波的发生率及部位差异均无统计意义(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但除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外,其他各型心电图改变没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方法:总结分析21例高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治疗方法选择。评估疗效及预后。结果:本组19例有明显的应激事件、3例与紧张、惊恐有关,另3例无刺激因素。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等。治疗:呼吸治疗、面罩重呼吸、纠正电解质紊乱、镇静。结论:呼吸治疗是目前普通接受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分析本组12例早期筋膜室综合征病例的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分析和比较本组12例病例的治疗情况,寻求保守方法治疗早期筋膜室综合征的规律以及手术治疗方法的指征.结果:本组12例病例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得当的,没有发生后期功能障碍.结论:早期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必赖于细心听取病人的主诉,及时仔细地观察病情的发展,反复准确地测量筋膜室内的压力,按照临床综合性指征选择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推拿加热敏灸治疗对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分成推拿加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热敏灸对照组30例,一个疗程后评价疼痛缓解的程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加热敏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优于热敏灸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成3组各16例.电针组分别选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外关、合谷穴针刺加电;康复组综合运用运动及作业疗法;针康组则采用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治疗四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肿胀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与电针组及康复组比较,针康组各项评定结果更优(P〈0.05).治疗后ADL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并分析16例ST-T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误诊为"冠心病、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ST-T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进行分析,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13例均具有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典型心电图表现.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心尖肥厚性心肌病.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无1例冠脉狭窄,确诊5例心肌桥患者同时伴高血压2例,伴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2例.结论:患者有持续ST-T改变,分析心电图特征,对于心电图无法鉴别的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心肌桥.应作心脏彩超,冠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激素封闭和药物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92.86%,对照组为67.5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中医药传统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