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对60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电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6周后评定疗效。结果:经电针和作业疗法治疗后,60例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患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配合作业疗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及其所致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中风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发病后所引发的肩关节半脱位及其迁延不愈所致的一系列临床并发症均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因此,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是中风后偏瘫预后的关键。近年来,诸多临床医家对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进行了研究及实践,其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但在临床上并没有广泛应用,分别从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评价标准,以及各种临床诊疗方法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并对各种诊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归纳总结,阐明为了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往往需要复合性康复方案配套应用。但组合方案众多,有效率参差不齐,可能与选用的康复方案与患者的具体情况存在不匹配性,或诊断及评价标准不统一等因素有关。今后关于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应聚焦于严谨的科研设计、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整合有效资料,努力做到对肩关节半脱位的诊疗统一性,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于电针与中频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预防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缉;给予康复方法。治疗组:给予康复方法和电针与中频相结合治疗方案。结论:治疗组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肢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整合按摩手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痛伴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中风后肩痛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整合推拿手法"、现代康复训练技术、生物反馈治疗技术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技术、生物反馈治疗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例治疗两个疗程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合手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中风后肩痛伴肩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年煜  王勇丽 《河南中医》2011,31(8):925-92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早期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左、右肱骨头距肩峰的差值扣前、后上肢Fugl...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电脑中频电刺激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运用针灸配合电脑中频电刺激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60例。结果:每10天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总结疗效,并拍患侧肩关节正位X线片,痊愈30例,好转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3%。结论:针灸配合电脑中频电刺激能够改善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值得在康复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景  王威 《河北中医》2011,33(9):1353-1355
目的观察针刺、康复手法结合生物反馈对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肩峰与肱骨头间隙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针刺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康复手法及生物反馈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肩峰与肱骨头间隙变化情况,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肩峰与肱骨头间隙均较本组治疗前缩小(P〈0.05),且治疗组缩小更明显(P〈0.05)。治疗组显效率55.56%,对照组显效率24.24%,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康复手法结合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缩小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肩峰与肱骨头间隙,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经脉治疗仪穴位刺激对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肩关节半脱位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严重妨碍上肢功能的恢复,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本文采用Ssp低频脉冲经脉治疗仪穴位刺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肩关节半脱位是中风病人常见并发症,早期的针刺与康复治疗以预防和纠正半脱位对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回顾并分析了近20年来针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本病的文献资料,认为目前临床对本病的治疗以电针结合康复手法最为广泛,但临床研究性报道较少,观察指标难以准确反映针刺治疗肩半脱位的作用机理.有必要深入研究并以简便可行的康复评定方法进一步筛选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促进该项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对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电针针刺经筋结点,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5%,与对照组(7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肩关节后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6月~2012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7例肩关节后脱的诊疗过程。结果:臂丛麻醉下,经手法整复外展架固定后,X线片证实脱位已复位,肩关节解剖关系恢复正常。随访6~24个月,无复发性脱位,肩部无疼痛及压痛,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肩关节后脱位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骨科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充分掌握该病的诊断要点,详细查体,仔细阅读X线片,有异常及时行CT检查,争取做到早期诊断,不漏诊不误诊,才能确保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两种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的效果。方法:选择1999年7月-200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8例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经皮导入内固定组(81例)及切开复位LCP钢板内固定组(57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种治疗方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导入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具有操作简便、骨折愈合与肩关节稳定时间短、并发症与后遗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类型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8年11月间收治的25例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采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结果:2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1.5个月。按Karlsson标准评定,A级21例,B级4例。结论:应用AO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固定可靠,可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照组给予肩部控制训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对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做出客观评价。结果:在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能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及其所致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计算机数字表法将9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3例,A组采用切开交叉克氏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C组采用切开外展支架固定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7、14dVAS评分,比较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结果:A组患者术后3、7、14d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和C组,Neer评分高于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交叉克氏内固定治疗手法闭合整复失败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住患者具有骨折愈合快。治疗成本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系统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并研究56例因脑卒中导致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按其就诊时间分别为早、中、晚期三组,三组均给予为期3个月的康复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康复评估,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早期组治疗效果较理想,与中期组、晚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中期组治疗后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与晚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晚期治疗组效果不佳。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一手综合征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34例患肩周炎的患者在臂丛麻醉下通过手法松解关节粘连,术后配合推拿治疗.结果: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效果满意,病情明显改善.结论:采用臂丛麻醉下进行肩关节炎的治疗,病人痛苦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患者早期良姿摆放的意义。方法:对40例中风患者实行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人按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20人除常规治疗护理外,进行早期的良姿摆放,并每2小时翻身一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痉挛的严重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地对照组。结论:早期对中风患者实施良姿摆放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振热治疗仪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配合西乐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磁振热治疗仪LGT-2600B,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积分、关节活动度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积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止痛药物的基础上应用磁振热治疗仪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