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生命意义感情况.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对125例血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生命意义感总分为(65.87±0.37)分,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理论平均值,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血透患者生活态度消极,无明确的生活目的,生命意义感偏低.护理工作者可通过与患者有效沟通,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态度,提高其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2.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要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这就使这些患者成了终身依赖血透来延续生命的特殊群体.本文提出了维持性血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恐惧,焦虑,忧郁,怀疑等不良心理反应,旨在探讨血透室护士应实施的相应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痿的护理措施,总结内痿护理的经验。方法:对我科66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和分析。结果: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结论:强化对内痿的护理措施,提高血透的治疗疗效,才能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全方位护理对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来本院进行血透的18名尿毒症脑病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了护理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精神神经症状改善状况良好,大多数患者经1次净化治疗后症状得以解除和好转.结论:加强尿毒症脑病患者血透中全方位精心护理能提高血液净化效果,改善患者在血透中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中的心理护理作用.方法:根据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155例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延长寿命.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后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收集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析在透析后24小时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情况及原因.结果:10例患者血透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与血透后血压增高有关,5例与有基础心脏病、重度贫血、严重肺部感染、透析过程不顺利、透析不充分有关.经过硝普钠维持静滴降压、强心、利尿、行持续性肾替代治疗,14例心衰缓解 1例死亡 1例心衰缓解的患者在以后的血透中又反复出现透析中低血压,透后心衰,转行腹膜透析后,无心衰出现.结论:血透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与血透后血压增高、有基础心脏病、重度贫血、严重肺部感染、心肌、心包炎、透析过程不顺利、透析不充分有关.若及时纠正诱发心衰的危险因素,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患者可以耐受的血液净化方式,可以避免或减少血液透析后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维持性血透病人日渐增多,而老年透析起步晚,临床资料和经验不足,同时老年人具有病情复杂多变的生理特点,极易并发各类感染,严重威胁生命.应用黄芪注射液对30例老年血透患者进行治疗,旨在观察黄芪对老年血透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的效果.方法:观察78例血透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透析护理方法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指慢性肾功能衰竭到尿毒症阶段,需要进行长期、规律的血液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的一类特殊病人.我们应用中医药辨证施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透联合肾衰宁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高通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方法透析,高通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法透析,观察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法联合肾衰宁片治疗。治疗周期3个月,3个月后观察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炎症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较对照组和高通组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透联合肾衰宁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炎症标志物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30例体检健康者与76例慢性肾衰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血清CRP、血浆Fbg水平。结果:尿毒症组病人血CRP、Fb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绪论: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表现为炎症标志物血CRP、Fbg的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慢性肾衰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健康调查表及SF36生活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症状减轻(P〈0.05),生活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D型人格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随机便利取样,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和D型人格的问卷对125例血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各领域得分均低于一般人群,血透患者消极情感、社交压抑与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透患者生存质量低于一般人群,且生存质量与D型人格呈显著负相关,加强血透患者心理干预对提高其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5月本院80例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实施下列护理干预:心理护理、饮食管理、行为干预、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结果:两组患者干预随访时间3-6月,平均(4.78±1.78)月,干预前生活质量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与对照组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方法: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血透科应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26例,并评价其结果.结果:本组26例患者,留置导管时间1~6个月,血流量平均200~250ml/min,透析效果满意.结论:颈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由于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4O例肾衰竭病人随机平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都采用去除病因,纠正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及血液透析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合理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X2=9.3623),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对肾衰竭病人采用多途径、多渠道、多范围的系统、科学、全面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能提高满意度,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均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50U/kg;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1.0g,静脉注射,每周2次,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可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如何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方法:对我院骨科的骨折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骨科常规术后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满意程度.结果:采用多种方式综合护理的患者术后疼痛感降低者较一般护理方式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骨科患者进行术后疼痛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持性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近二年来80例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低血压以透析2-3小时后发生率最高,主要以血浆在充盈率低,老年人外周阻力调节异常等常见因素.结论: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