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面瘫的更有效方法.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76例,给予浅刺患侧面部加头颈部推拿治疗.对照组56例以常规捻转针刺法加头颈部推拿治疗.结果: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1%,对照组总有效率87.4%,P<0.0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浅刺患侧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加运动患肌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预后影响及针刺时机的选择。方法:10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浅刺和运动患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49例,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有效44例,有效率为88.0%(x2=5.39,P〈0.05)。结论:针刺加运动患肌疗法优于常规针刺加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3.
梅花针叩刺闪罐推拿治疗面瘫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闪罐推拿在面瘫急性期的作用。方法治疗组21例急性期用梅花针叩刺闪罐推拿治疗,对照组18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和病毒唑,治疗6 d后进入稳定期和恢复期两组均采用患侧针刺配合DTP照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4%。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患侧梅花针叩刺闪罐推拿治疗面瘫疗效优于激素、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针刺加运动患肌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景琳 《中国针灸》2004,24(3):178-180
目的:探讨针刺加运动患肌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预后影响及针刺时机的选择.方法:10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浅刺和运动患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49例,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有效44例,有效率为88.0%(χ2=5.39,P<0.05).结论:针刺加运动患肌疗法优于常规针刺加穴位注射;其预后与神经变性程度、病程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5.
邓云志 《山西中医》2011,27(4):41-41
目的:探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60例门诊膝骨关节炎确诊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加磁圆梅针叩刺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TDP照射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96.2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加磁圆梅针叩刺治疗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浅刺法治疗肥胖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设立浅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加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及血糖(B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9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浅刺法和常规针刺方法在治疗肥胖症方面疗效相当,但是患者对浅刺法易于接受且能坚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针针刺结合面部浅刺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腹针针刺结合面部浅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甲硝唑液外搽治疗,三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3.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针针刺结合面部浅刺治疗颜面痤疮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两组均用针刺推拿进行治疗,治疗组加用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94%、治愈率63.64%,对照组总有效率75.76%、治愈率33.33%,两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侧直腿抬高角度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三里运动针刺法结合浅刺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运动针刺法结合浅刺针刺患侧手三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三里运动针刺法结合浅刺治疗落枕疗效明确,针刺数量少、施治方便,患者接受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针针刺结合面部浅刺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腹针针刺结合面部浅剌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甲硝唑液外搽治疗,三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3.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针针刺结合面部浅刺治疗颜面痤疮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对乳癣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都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按辩证对症给予穴位推拿。结果:治疗组28例患者中痊愈15例,好转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1月后复诊有效率96%;对照组28例中痊愈11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月后复诊有效率89%,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O.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乳癣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2.
落枕可由睡眠时头颈部位置不当或颈部肌肉突然收缩、扭转所致,亦可因外感风寒而引起,临床表现为睡眠后颈部出现疼痛,头常歪向患侧,活动欠利,不能自由活动旋转后颈等。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加推拿的方法治疗落枕8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将11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例.采用针灸推拿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5例,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均以10天为一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灸推拿配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发热腹泻以推拿为主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小儿发热腹泻的患者90例,对其进行推拿为主的治疗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0例患儿中,治愈65例,占72.2%;好转23例,占25.5%;无效2例,占2.2%,总有效率为97.7%.结论:以推拿为主治疗小儿发热腹泻,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达到调理气血,使经络疏通,使小儿的脏腹阴阳得到平衡,增强机体低抗力,同时注意好推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获得满意效果,预防恢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研究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发热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发热腹泻患儿采用捏脊疗法,重按揉长强穴、大椎穴,每日1次,连续3天为一疗程,而对照组采用对症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在退热时间(p〈0.05)上,还是总有效率(p〈0.05)上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发热性腹泻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压痛点强刺激推拿与常规颈部牵引、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每隔3日推拿1次,25—30分钟/次的颈肩部软组织压痛点附着处强刺激滑动按压治疗;对照组采用每日1次的颈部间歇牵引20分钟/次,配合中频中强度治疗20分钟/次。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治愈率为27%,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或显示性意义(P〈0.01,P〈0.05)。结论: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以颈椎棘突旁及肩胛骨内上角处的压痛点、条索状硬结或小结节中点为主穴采用傍刺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此6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傍刺针法为主的方法.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的方法,进行两组间的疗效观察.结果:两组在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痊愈23例,占74%,显效6例,占20%,无效1例,占3.5%,总有效率95%.对照组痊愈13例,占43%,显效5例,占16.6%,无效3例,占10%,总有效率70%,两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点穴推拿、热敷三联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治疗,治疗组针灸、点穴推拿、中药热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纽为7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点穴推拿、中药热敷三联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好,明显优于单一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薄智云腹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中风后呃逆门诊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腹针结合体针治疗,腹针取中脘(浅刺)、下脘(浅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阴都(双侧,浅刺)、滑肉门(双侧,中刺);体针取内关、天突、攒竹、足三里、三阴交。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5×50mm毫针浅刺中脘、下脘、阴都,直刺深度达皮下浅筋膜;中刺滑肉门,直刺深度达腹直肌;深刺气海、关元,直刺深度达腹横肌深处,均选用提插捻转手法,再以0.25×40mm毫针针刺体针穴位,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间隔15min用提插捻转手法行针1次,1次/d。对照组30例传统体针方法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连续治疗3次(3d)随访2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薄智云腹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尿潴留患者120例,随机年均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针刺法。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9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