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糖尿病足是一类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基础上,由于足应力、外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的总称.近年来,随着人口不断老化、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上升,糖尿病足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有时甚至无法愈合而截肢,因此预防和护理糖尿病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足是一类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基础上,由于足应力、外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严重的下肢病变的总称,也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糖尿病足也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糖尿病足,其治愈率较低,常截肢致残,花费巨大,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因糖尿病足而截肢大大影响患者自身生活质量和寿命,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近几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足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发病主要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三大因素有关,其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变凉,出现肿胀或紫色,感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缓慢,有时甚至无法愈合而截肢,使糖尿病足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迅速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大幅度提高.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造成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晚期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及截肢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以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是一类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基础上,由于足应力、外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严重的下肢病变的总称,也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糖尿病足也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糖尿病足,其治愈率较低,常截肢致残,花费巨大,生活质量下降。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情况加以分柝。  相似文献   

6.
韩秀荣 《河北中医》2008,30(2):212-214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1].糖尿病足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截肢,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增加负担.做好糖尿病足的护理可以明显减缓病变的进展,避免截肢.如何有效地减少和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及降低截肢率,是糖尿病足护理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将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及健康教育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关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普遍的观点是糖尿病足的三元学说,即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缺血性血管病变和足部感染.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8.
郭玉玲 《河北中医》2012,34(8):1231-1232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最常见的症状是溃疡,甚者需要行截肢手术.有文献报道,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3 000万,居世界第2位,糖尿病足发病率为0.9% ~ 14.5%[1].因为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预防和治疗成为医学研究的又一热点和难点,而护理在糖尿病足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糖尿病的并发症同时逐渐凸现出来.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其高致残率、高截肢率,给社会和个人造成重大的损失.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尤其是早期治疗一直备受临床医生的重视.控制糖尿病足早期症状,对于病变预后和病程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因糖尿病足而截肢大大影响患者自身生活质量和寿命,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近几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足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发病主要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三大因素有关,其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是一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基础上由于足外力、外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总称.糖尿病足下肢截肢率较高,全球平均每30秒就有1个人因糖尿病足而被截肢.2008年2月~2010年10月,我们对36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给予积极合理的足部护理,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足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截肢者是非糖尿病的15倍,每年的截肢病人中约50%是糖尿病病人,而后者85%以上因足溃疡恶化造成深部组织感染或坏疽所致.糖尿病患者因缺乏有关糖尿病足的知识而导致截肢,造成终生遗憾屡屡发生.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护理保健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我院内分泌科每年收住的糖尿病病人约300~350人次,其中糖尿病足的病人约30~35人次,通过加强糖尿病足的护理保健指导,对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与截肢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脚合并症的基本原因,糖尿病人的脚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互相影响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脚病,包括足趾疾病,胼胝形成,皮肤损害和脚溃疡,肌肉骨骼病变导致足变形.一般认为,80%的糖尿病足可通过教育和护理而得到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微血管病变和代谢障碍所致。而维生素B族等药物只能起到营养作用,不能改善檄循环和代谢障碍。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被重视和认可,而我们研制的“三七通络饮”在联合降糖药物的基础上结合辨证治疗此类病人,其目的是提高糖尿病周围病变的临床治愈率及好转率,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病人的痛苦,是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研制的“三七通络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既能降低血粘度、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疗效稳定,又能减轻长期服用西药所带来的副作用,降低糖尿病病人的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精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足多见于肥胖或成年型且病程长的糖尿病病人,其表现有多种,间歇性跛行为早期表现停止行走或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发生疼痛,局限于趾或足远端,夜间尤甚,最后发展为肢端溃疡坏疽.高压氧疗法可以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率,我科自2005-2010年收治糖尿病足病人12例,有效率达92%.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是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下肢组织结构破坏的总称,其发病机制涉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疾病,它既有糖尿病内科的临床表现,又有局部溃烂、感染等外科症状和体征,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正确的治疗和妥善的护理可以避免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可能。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行四肢多普勒肱踝指数(ABI)检测后对足部护理知识的掌握和依从性是否提高,从而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方法,将14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人,实验组行ABI检测,对照组不进行ABI检测.都对其进行糖尿病足健康教育.进行ABI检测的患者,要同时告知其下肢病变的严重程度.6个月后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足部情况及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论:通过对140例糖尿病患者的调查分析,其结果显示:患者行ABI检测后对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知识的依从性比不进行ABI检测的患者要高,在糖尿病教育中要重视用客观资料、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知识教育,增强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和对足部的保护意识,同时ABI检测结果对观察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8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倒,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加用中药洗足,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94.12%。但就治愈率来讲,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糖尿病足可产生互补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且方法较为简便,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中青年冠心病(CH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不同。[方法]将145例CH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50岁)和老年组(年龄≥65岁),观察其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区别,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且男性患者较女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重,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而老年组以多支病变较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CHD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为主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为中青年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中青年冠心痛患者,以男性为主,对其早期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