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缓解期进行护理指导活动的意义.方法:药物治疗配合自我护理.结果:认为在临床缓解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自观指导是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措施.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缓解期开展护理指导活动有积极的意义,可延长发病间隔时间,减少发病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关注缓解期调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56例采取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112例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定喘汤等中药,以10天作为1个疗程,结合以往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和治疗经验,建立辨证分型和辨病分期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缓解期、迁延期和发作期,重视缓解期的调护。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临床控制率为54.5%,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与发病规律相吻合,重视用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罗明 《中医药导报》2013,(11):107-108
目的:观察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肺阴亏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肺阴亏耗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对缓解期的患者,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自理学说理论,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使患者通过自我护理达到控制疾病、促进康复、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自理学说是美国护理专家奥伦提出的护理理论,要求护士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方法来满足患者的自理需要.肺心病缓解期的自理活动病人能够完成,而且也要求病人自己完成.护士必须为病人提供教育、支持、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定喘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安  张洋 《国医论坛》2005,20(1):27-27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应用定喘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28例,发病季节前1个月开始预防性服药,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28例中临床治愈7例(25.0%),显效8例(28.6%),好转9例(32.19/5),无效4例(14.3%),总有效率85.79/5。同时,本年度28例患者中接受中药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住院治疗3人次,上年度(中药治疗前)病情加重需住院治疗11人次。结论:定喘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可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复发减少,症状减轻,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入选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相关药物治疗,根据出院指导方案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最大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呼气流速峰值)改变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6min距离测定。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6min步行距离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病人的肺功能有改善作用,改善患者预后,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尤以老年人为常见.急性发作期多采用中西药对症治疗,而临床缓解期的治疗对减少急性发作,改善体质,以致根治,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应用温肾补肺固本散为主治疗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112例,并与单用核酪注射液治疗的56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期和反复发作的特点,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方法: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应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应予解痉平喘的治疗.对临床缓解期宜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复发为主.应宣传、教育病人自觉戒烟,避免和减少各种诱发因素.结果: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西医各有策略,具体根据患者体征和医院条件施治选用.  相似文献   

9.
肺胀是呼吸科的常见病,好发于秋冬季节,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伴喘息,主要病因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肺部慢性感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演变为本病。其病程长,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应对肺胀缓解期病人加强护理指导,以减少发病次数,延长发病间隔时间,减轻发病症状,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薛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171-172
目的:探讨和研究在护理方面对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控制.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9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应采用的相应预防措施和护理手段.结果:正确的护理措施和预防策略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抵抗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加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心理、用药、祛痰等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转归率.方法:经我院治疗的125例老年肺结核患者(A组)进行基础护理、发病期间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出院后的家庭和饮食指导教育;同期121例患者(B组)进行临床对症护理.比较两组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转归率和3年内复发率.结果:A组转归率为98.4%(123/125),3年内复发率为4.07%(5/123);B组转归率为80.99%,3年内复发率为34.69%.两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完善的护理,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康复护理指导对病情的影响.方法:4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心绞痛发作例数、发作次数及卧床天数.结果:观察组心肌梗死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卧床天数明显缩短,无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康复指导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方法:对22例脑梗死患者按护理程序步骤实施早期康复锻炼指导.结果:大部分患者偏瘫肢体肌力达V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讨论:有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重新组织能力,即高度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能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训练得到强化和巩固[1].因此,临床护士应提高认识,及早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最大限度恢复自理能力,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以中医护理为主,加强术前情志护理及术中配合和病情观察,术后进行康复指导.结果:本组58例病人,40例治愈,12例显效,5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3%,无并发症.结论:采用中医护理为主的护理方法为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2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护理体会进行讨论.结果:52例患者住院时间11-26天,平均住院时间(21.5±3.8)天.3例患者发生心绞痛,1例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94.1%(48/51),总体满意度为96.1%(49/51).结论:通过心理辅导、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和健康宣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得到提高,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复杂性肛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和引导.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对伤口疼痛,尿潴留,伤口出血,伤口愈合缓慢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注意饮食营养指导.结果:6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做好复杂性肛瘘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治愈率,缩短其疗程,恢复患者健康,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通过心理护理减少脑溢血患者的后遗症,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方法:对脑溢血的心理特征和临床表现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等进行了探讨。结果:对脑溢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有效的。结论:重视脑溢血的心理护理,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减少脑溢血患者的后遗症,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方法:选取3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并对其实施相关护理措施且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实施及时和系统的临床护理后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且患者生命体征均得以改善(▲p〈0.05).结论:及时和系统的护理对降低死亡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长期氧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COPD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并指导患者在家中使用低流量吸氧.治疗组每天吸氧〉15h,在给予常规指导下,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定期随访.对照组每天吸氧〈12h,仅给予常规指导.随访观察1年,比较两组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动脉血气分析、血浆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12月内治疗组平均住院次数:(3.7±1.4),对照组为:(6.7±1.9) 治疗组治疗后低氧血症改善情况、营养状况好转情况均好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结论: 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治疗有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重视心理护理、加强氧疗的健康教育及定期随访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