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流为外科基本操作之一,也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治疗措施,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较为熟悉.但关键问题是如何恰当而正确的使用引流术,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否则不但起不到引流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加重或增加感染机会,产生合并症等严重的后果.外科引流是术中或术后处理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外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引流种类较多,可分别置于切口,体腔,空腔器管,实质器官内,以引流血液,脓液,体腔液或胃肠道的液体和气体.正确的引流能促进术后康复,减少治疗时间,能使手术的应激反应减到最低程度.在临床上应遵循无菌,分类,固定,通畅,定位,定性,定量,定时,预防并发证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引流技术是外科治疗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常用的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外科手术患者多需放置引流管,因此,做好引流管护理,是我们护士的重要工作之一。外科临床引流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适用于外科多系统的疾病治疗。有对病灶积液引流、经管注药、缩小手术野死腔或闭合等作用。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术后引流可避免创面残腔内积血、积液,从而减少或防止继发感染,可有效地引流手术残余脓腔、体腔积液,促使腔隙缩小,炎症吸收和消失,而使腔隙闭合。但如引流位置不当,观察及护理措施不及时,反而会引起污染、管腔堵塞、加重腔内感染及肠粘连、肠瘘,内出血、脓肿形成等各种并发症。因此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护理是外科护士不可轻视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4.
临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广泛应用于伤口、胸腔、腹腔、胃肠道、胆道等。外科引流主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愈合。但在护理引流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让护士及病人很苦恼又较难处理的一些问题,引流口外渗就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5.
胃肠减压术是外科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利于切口的愈合.胃肠减压术适用于各型肠梗阻病人;胃部疾病需要排出胃内容物者,胃、食管、肠管手术后以及腹腔内或腹膜后的手术,引起暂时性肠麻痹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科引流在肝脏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年来行肝切除术70例,术中常规于膈下和/或肝下放置双套管引流或硅胶管引流,术后经引流管观察出血、胆漏、膈下感染情况.结果:术后早期大出血3例(4.3%),再次手术后止血2例,死亡1例;并发胆漏2例(2.9%),引流3周~2个月自愈,并发膈下感染1例(1.4%),经局部冲洗及引流后治愈.结论:恰当外科引流对肝切除术后再出血、胆漏、膈下感染的防治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胃肠减压术是外科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结石是外科治疗难题。肝门区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常用术式,通畅的胆肠内引流有利于残留和复发性小结石的排出,防止胆管炎的发生。通过观察分析58例行Roux-en-y吻合术的患者疗效,以总结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湿性坏疽往往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甚至危及生命,所谓"引得一分流,保得一分足",强调了引流对糖尿病足湿性坏疽控制感染的重要性.负压闭式引流术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外科常用的引流技术,将疮面分泌的液体物质持续吸引出来,变被动引流为主动引流,减少分泌物对疮面的腐蚀或感染灶沿着坏死的肌腱向疮周蔓延的机会.在糖尿病足脓疡初期采用VSD能较快地控制感染,在脓疡后期及收口期联合象皮生肌纱条"煨脓长肉",促进护场形成、肉芽生长,使疮面愈合的周期缩短.笔者现就相关理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也是鉴别诊断较复杂的疾病,一经确诊,治疗相对简单,如延误治疗,发展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操作相对有一定困难,处理不当,易出现较多术后并发症.我院外科自2010 年3月至今,共收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3 例,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中我们注重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有效地控制了切口感染,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住内固定治疗以及早期并发症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8年70例(78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后皮辩下放置引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78足中,70足愈合优良,4足切口交角处皮辩缘皮肤坏死,4足切口内血肿形成,均经换药痊愈。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早期手术并发症与切口血供特点有关。跟骨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并发症,获得满意的疗效。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熟悉切口解剖,采用全厚皮瓣并避免过分牵拉,术后充分引流并抬高患肢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圉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采用手法复住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并与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快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包虫并发肝支气管胆瘘形成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颀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9年6月收治了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病例44例的临床资料,均行外膜内完整摘除术与肝切除术,观察并分析术中所见胆瘘不同的解剖特点,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患者采用的两种治疗方法均获治愈,囊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8~60天。平均15天。结论: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与肝切除术作为治疗肝包虫并发肝支气管胆瘘的两种常用根治术式,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临床两种术式治疗肝包虫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为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科4年来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82例患者,比较手术耗时、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残腔感染、胆漏、原住复发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与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相比,两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残腔感染,原位复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术式中,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带管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一种,其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目前治疗上大多数先行卵巢癌根治术(即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加大网膜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再辅以全身化疗.病人在化疗期间身体功能改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其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其治疗结果,不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化疗是采用化学药物在分子水平上纠正和阻断各种致癌因素所致的正常细胞异常增殖的细胞遗传变异,是恶性肿瘤治疗中颇有前途,很受重视的一种治疗方法.对妇科恶性肿瘤,临床上已广泛采用化疗并收到很理想的疗效.但化疗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也影响正常细胞代谢,引起一系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管引流治疗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于2005年8月~2009年8月对收治的直肠癌患者进行了保肛术并对实施三管引流的患者实施了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吻合口瘘6例,经三腔引流管治愈,1例患者因出现腹膜炎、发热而行结肠造瘘,其余患者均临床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5.2±10.8)d。结论:三管引流法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明显,操作方便,辅以必要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是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泪囊炎为眼科临床常见病,多见于女性成人及老年人.它以鼻泪管阻塞、泪囊感染、溢泪、溢脓为特点,其治疗原则是重新建立鼻内引流通道,解除阻塞,消除感染.既往多采用经鼻外内眦部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随着鼻内窥镜的问世和内窥镜鼻窦外科的发展,近年来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这项技术已成为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空心钉钢丝张力带固定髌骨,延承了其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廉、固定可靠的优点,又减少了传统术式中克氏针刺激膝周软组织限制早期活动、内固定容易滑脱、断裂等的不足,只要病例选择得当,完全可以广泛开展应用.建议厂家针对此术式设计一种专用的埋头空心加压螺钉,这样更容易使螺钉完全拧入骨隧道内,另外,在保证螺钉强度的基础上,多生产一些不同直径、半螺纹长度不一的空心加压螺钉,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选择合适的螺钉,减少对髌骨骨质的切割,且在部分较粉碎的骨折上也可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封闭式负压引流就是利用VSD敷料(国内俗称人工皮)填充创面、创缘,敷料连同其内的引流管,粘贴上半透膜,使之处于封闭状而进行的引流.持续负压引流能彻底清除腔隙或创面各种引流液及坏死组织,确保创面洁净,加速水肿消退,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封闭式引流是一种理想的引流方法,是引流技术的革新.我院2007年4至2010年4月对56例皮肤脱套伤广泛使用VSD覆盖,并予负压持续吸引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09年11月普外科住院的486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17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49%.通过对比发现,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内在因素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普外科手术引起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加强手术室管理、缩短手术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