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护理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运用中医学的诊法收集病人资料,明确病因、病位、病机、病势趋向,实施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四诊为患者更好地实施了治疗护理,现总结体会如下。1 运用四诊,准确掌握病情进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运用四诊可以全面细致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如脾胃病患者。面呈白光白,舌淡、苔白腻,脘腹作胀,中脘部有压痛,脉濡细。入院后经中医辨证施治,面色转红润,白腻苔转薄白苔,说明脾虚渐复,湿邪已化;脘腹胀满消失,叩腹如鼓声亦除,脘痛而止;切脉如常人…  相似文献   

2.
谢韶琼 《国医论坛》2002,17(3):17-17
四诊是中医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基本手段 ,中医各科诊断疾病都离不开四诊。在皮肤科 ,四诊的运用更有其独特之处和侧重之点 ,现概述如下。1 望诊为先为主望诊就是医生运用视觉 ,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 ,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望诊在中医各科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诚如《灵枢·本脏》篇云 :“视其外应 ,以知其内藏 ,则知所病矣。”在皮肤科诊断中 ,望诊则尤为重要。面对患者 ,首先要望 ,主要观察皮肤 ,注意其部位、数目、大小、颜色、形状、分布排列、边缘、表面情况和分泌物等 ,通过望诊便对疾…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介绍两则将中医腹诊和辨证论治结合运用治疗痤疮的病案,说明腹诊不仅能提高临床诊治痤疮的准确性,还对指导选方用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中玉 《陕西中医》2002,23(8):752-753
四妙散载于《外科精要》,有当归、黄芪、银花、甘草所组成 ,具有补气活血、清热解毒之功能 ,适用于痈疽气虚血瘀而毒邪不能外泄之证。笔者运用此方施用于临床疗效颇佳 ,兹将验案介绍如下。  发 背 郑某 ,男 ,52岁。就诊于 1 998年 8月 2日。诉半月前左侧背部起一粟粒大白疱 ,微痒痛热 ,自行挤破后诸症加重 ,肿胀色红 ,迅速蔓延 ,某院以蜂窝组织炎治疗 ,症无好转。现发热 3 9℃ ,面黄体瘦 ,少气懒言。左侧背部一平塌散漫肿块约1 8cm× 1 0 cm,形如覆盘 ,皮色暗红 ,中间溃烂数十口似黄豆大 ,嵌有黄白色脓栓 ,状如蜂窝 ,护场不清 ,内软外硬…  相似文献   

5.
邓慧英  张大祥 《河南中医》1994,14(5):288-289
脉诊现代化研究成果举隅邓慧英江西中医学院(330006)张大祥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30003)主题词脉诊/方法,脉象/分析,中医病机近年来,中国脉诊现代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仅就脉图检测技术对中医脉象的生物力学基础、脉象机理等方面的资料举例...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本文仅就书中对四诊的运用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手段,掌握四诊合参,将所收集的材料加以综合分析,作为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才能做到“审证求因”立出正确的治法。虽然肛门直肠疾病较为局限,但运用四诊方法,全面掌握整体表现才能提高诊断水平,有利于正确的选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在手术后的观察中,若能配合四诊检查,则在防治痔瘘疾病的复发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四诊”是指通过“望、闻、问、切”四种基本方法,对病人进行调查和研究,掌握病人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症,作出初步的诊断,提出治疗的原则和选方用药。在护理工作中通过运用中医四诊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好诊疗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医四诊"是指通过"望、闻、问、切"四种基本方法,对病人进行调查和研究,掌握病人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症,作出初步的诊断,提出治疗的原则和选方用药.在护理工作中通过运用中医四诊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好诊疗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经方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其药味精炼,配伍严谨,功专效宏,为历代医家所称颂。陈瑞春教授临证50余年,擅用经方,颇有心得。兹举数例如下。1桂枝汤治盗汗周某,女,37岁。2006年3月30日初诊。患者5个月前渐出现夜间出汗,每晚均有汗出,醒后汗止,汗出量大。前医已排除结核,并先后用甘露消毒丹、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先似有效,后不仅无效,病反加重,每夜盗汗5~6次,每次必须换衣,影响睡眠。现症:每晚盗汗3~5次,多则5~6次,以颈胸部为主,汗后身怕冷,乏力,头昏,口干欲饮,无面红,偶有足心热,稍烦躁,纳可,睡眠不佳,月经正常,手指冷,舌略红,苔薄白…  相似文献   

11.
李佩洲 《新中医》1997,29(7):48-49
腧穴协诊临床运用举隅李佩洲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古人有观察疥癣恶疮发病的部位,视其肿势、色泽,即能推断其预后的吉凶。今人则根据穴位的阳性反应,用于协助疾病的的诊断。正如《灵枢·官能》说:“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现代的医学教育需要《中医学》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我们用FLASH等技术完成了《中医学四诊》的CAL课件,并已启用,除了用活动控键大量插入临床典型病例照片、录像外,在舌诊原理、诊脉指法、脉象等教学难度大的章节中运用FLASH动画解析,  相似文献   

13.
中医腹诊属于中医四诊之一,以切诊胸腹部为主,通过诊察病情得出腹证,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中医腹诊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近现代关于腹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日渐丰富,临床可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等各科疾病,且腹诊具有操作简便、客观直接、实用性强的特点。牛学恩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经方,并基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将腹诊与经方相结合,临床效果显著。文章通过对牛学恩教授临床常见腹证医案进行研究分析,以体现腹诊的重要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及实用性,从而为提高临床诊疗疾病的效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曲雪东  滕晶 《河南中医》2016,(2):222-223
脉诊在中医的诊断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服务于疾病诊断,对疾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但不是疾病诊断的唯一手段。四诊合参,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疾病资料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因此,在脉诊过程中要结合其他三诊,这样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才能更加准确的体现脉诊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于个别患者,通过脉诊与其他三诊结合从而对疾病做出相应判断,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相似文献   

16.
张巧玲 《世界中医药》2011,6(4):320-321
一枝蒿汤运用依据藏泻辨证而创立。藏泻辨证包括:藏泻在中医学中为脏腑的两种基本的生理功能,"脏藏而不泻,府泻而不藏"的论述强调了脏藏精气和腑传物化物的功能,蕴含了藏泻辨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总结侯江红教授关于小儿四诊之闻诊的经验,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思路。方法:跟师学习,综合侯师临床诊病特点,结合相关理论,梳理侯师临床闻诊思路。结果:闻诊,即通过诊察患儿各自异常的声音、气味,来推断疾病的寒热虚实、脏腑的气血盛衰、邪气的性质及盛衰变化,收集客观材料,以助详细全面了解病情的诊法。侯师临证,从闻声音和闻气味两个方面开展闻诊,其中闻声音包括闻咳声、喉鸣声、呼吸、心跳、鼾音、哭声、肠鸣声等,闻气味包括闻口气、呕吐物、大小便、耳气、鼻气等。结论:侯师闻诊方法及经验值得推广与学习。  相似文献   

19.
20.
《四诊心法要诀》系清代吴谦所著,书中主要介绍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作者认为掌握好中医四诊是我们治病求本的基础和前提,书中云:为弟子者,由是而学,熟读习玩,揣摩日久,自能洞悉其妙,则造精微通幽显也,无难矣!通读本书后,方知自己学问之肤浅,叹于古人之精微通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