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孕前低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孕妇,单胎、≥26周、活产,按孕前BMI分为极低体重组(BMI<16.5 kg/m2,n=104)、低体重组(BMI为16.5~18.4 kg/m2,n=969)、正常组(BMI为18.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前超体重人群体重指数(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定期产检的126名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BMI)分成正常组(18.5 kg·m-2≤BMI<25.0 kg·m-2)、超重组(25.0 kg·m-2≤BMI<30.0 kg·m-2)、肥胖组(30.0 kg·m-2≤BMI≤40.0 kg·m-2)和病态肥胖组(BMI>40 kg·m-2)4组,分析各组间剖宫产率、相对头盆不称率、巨大儿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性。结果随着BMI的增加,剖宫产率、相对头盆不称率、巨大儿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前超体重人群是引起妊娠不良结局的因素之一,应该针对孕前超体重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次妊娠妇女待孕前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群组研究方法,对2000—2006年间,在牡丹江中医院产前门诊就诊并在其院部分娩单胎的839名初次妊娠的育龄妇女进行了研究。这些妇女按体重指数分成五组:偏轻组(BMI〈18.5kg/m^2)、正常组(BMI=18.5—23.9kg/m^2)、超重组(BMI=24~27.9kg/m^2)、肥胖组(BMI=28~31.9kg/m^2)、和病态肥胖组(BMI≥32kg/m^2)。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比各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和正常组妇女相比,病态肥胖组妇女患妊娠高血压疾病{0114.37(95%CI1.32,14.41)}和妊娠期糖尿病{OR6.01(95%CI1.95,18.52)}的风险极高,而体重偏轻组妇女的患病风险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引产几率最高{OR2.94(95%CI1.02,8.48)},体重偏轻组妇女引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高{OR3.22(95%CI1.13,9.22)},体重偏轻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更容易患产后出血症{OR4.05(95%CI1.08,15.20)}和早产{OR5.55(95%CI1.14,27.15)}。病态肥胖组妇女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最高{OR5.55(95%CI1.14,27.15)},而体重偏轻组妇女风险最低。体重偏轻组妇女分娩低体重儿的风险最高{OR5.14(95%CI1.26,20.92)}。结论:孕妇体重指数的增加相应带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起儿、引产、剖腹产发生率的增加。与拥有正常体重指数的妇女相比,体重偏轻的妇女有比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肥胖妇女,分析其产前、产时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肥胖组巨大儿和孕妇妊高征(PIH)的发生率分别为27.69%和13.85%,高于标准体重组和消瘦组(P〈0.01),消瘦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和肥胖组(P〈0.01);肥胖组孕妇手术产率为64.62%,与正常对照组和消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产程异常为12.3%,高于正常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85%,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肥胖孕妇易发生产程异常,但并非难产和剖宫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孕前体重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孕前体重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不良结局有无相关性。方法选择280例产妇,根据体重指数分为4组,研究不同组别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后两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和转入NICU机会均高于正常体重和低体重组,但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无显著差异。结论孕前体重指数过高与剖官产和阴道助产率增加密切相关,孕前超重和肥胖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关系密切,因而建议孕前进行体重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指数增长(△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建立围产保健卡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并住院分娩的孕妇5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分为三组(消瘦组、适宜组、肥胖组),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再根据孕期△BMI的不同,将所有孕妇重新分为三组(不足组、合适组、过多组),再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及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肥胖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消瘦组、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BMI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足组和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过多组、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过多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合适组(P<0.05)。结论:孕前BMI过高或过低,孕期△BMI过多或过少均有可能给母儿带来不良影响,应指导育龄妇女孕前控制BMI在适宜范围,并指导其孕期BMI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分析孕前保健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孕前保健的70例孕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接受孕前保健的72例孕妇为对照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妊娠期并发症、剖宫产率、早产儿比例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在妊娠并发症、剖宫产、早产儿比例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方面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孕妇开展孕前保健,可以有效降低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减少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这对于改善妊娠结局质量,确保胎儿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和妊娠结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亚红  张博 《医学综述》2002,8(9):539-540
随着围产保健知识的普及 ,我国孕妇对孕期保健意识逐渐加强。但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片面强调营养 ,营养过剩 ,使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 ,导致妊娠期肥胖。1 妊娠期体重增加值妊娠常忽略孕前体重而导致孕期体重增加值难以确定 ,产科领域过去一直只将体重超过 80~ 114kg[1] 列为高危妊娠范畴。这样不能区别妊娠前体重就超标及因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而达到这一体重以及和孕妇身高的关系。目前 ,我们采用体重指数 (Bodymassindex ,BMI)确定孕前体重类型。所以产前首次检查常规计算BMI值 [体重 (kg) /身高 (m) 2 ]。依据A…  相似文献   

9.
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体重指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单胎且无内科并发症的孕妇3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并计算孕12周内、孕32周、分娩前孕妇身高和体重、孕期体重变化,孕期体重指数变化,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变化呈正相关性。结论孕前体重指数是妊娠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与妊娠结局有关,孕期合理控制饮食不会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孕妇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高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至2015年来我院产检的126例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正常孕妇体重标准将本组孕妇分为体重正常组与体重指数24组,其中体重正常组58例,68例体重指数24,分析两组孕妇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孕前体重指数24组的妊娠期孕妇糖尿病、巨大儿、子痫前期、早产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孕前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前体重增长16kg的孕妇比较孕前体重增长≥16kg的孕妇剖宫产、子痫前期、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孕前体重增长16kg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子痫前期、巨大儿、剖宫产、妊娠期糖年病发生率的提高,对妊娠结局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1.
美国妇产科学会第52届临床年会报告指出,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可对分娩和胎儿结果产生影响,且妊娠并发症风险随体重增加而加大。加拿大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与 McGill 大学的 Haim A.Abenhaim 教授对此解释说,孕妇体重过轻(即 BMI<20kg/m~2)可降低妊娠风险。 Abenhaim 教授及其同事对近10年来的38 305名分娩妇女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基于妇女妊娠前的 BMI 分组:体重过轻(BMI<20kg/m~2)、正常体重(BMI 为20.0~24.9kg/m~2)、超重(BMI 为25.0~29.9kg/m~2)、肥胖(BMI 为30.0~39.9kg/m~2)以及病态肥胖(BMI≥40kg/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与产科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妊娠产妇550例,按照其不同的体重,将其分为对照组(体重为标准体重)300例,观察组(体重高于标准体重)250例,观察妊娠产妇的临床并发症及其临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高血压、糖尿病、巨大儿、剖宫产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剖宫产胎头娩出容易程度、剖宫产手术时间、产后出血、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等指标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间体重快速过度增长,会增加妊娠并发症和剖宫产率,造成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建卡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孕妇7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分成标准组和高于标准组,根据孕期体重增幅分成△BMI﹤4(A)、4≤△BMI≤6(B)、△BMI>6(C)三组,分别分析比较在GDM、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孕前体重指数高于标准组GDM、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组。产前△BMI≥4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增加,△BMI>6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减少肥胖,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分析87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记录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重,分娩后记录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1)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剖宫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重组和肥胖组之间的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2)消瘦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低于超重组和肥胖组,与肥胖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体重增加≤9.0组、12.1-18.0 kg组和≥18.1 kg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率、剖宫产率、产后大出血及产程停滞均明显高于体重增加9.0-12.0 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增加≤9.0 kg组产后大出血率与体重增加9.1-12.0 kg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加12-18 kg组和增重大于18 kg组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重需要控制合理范围,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关系,为孕期保健及降低孕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血压等疾病及分娩巨大儿的单胎活产产妇603例,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标准分别分为低体重组31例、正常体重组365例、超重组146例、肥胖组61例及体重增加不足组163例、体重增加正常组230例和体重增加过多组210例,对各组孕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率、肩难产、巨大儿出生率、低出生体重儿、入住NICU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孕前肥胖是子痫前期影响因素;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转NICU的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递增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体重增长各组的巨大儿、肩难产、子痫前期及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GWG的升高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前BMI过高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会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升高。医院及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孕妇孕期体重管理和教育,对孕期体重进行全程干预,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者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肥胖孕妇360例,按孕期增重分为〈10 kg,10~15 kg,〉15 kg三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增重10~15 kg及〉15 kg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GDM),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高危新生儿发生率高于增重〈10 kg组(P〈0.05)。各组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肥胖者孕期增重〈10 kg对妊娠结局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来该院进行产检的200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孕前体重指数分成标准组以及超标准组,结合孕期体重增幅变成Ⅰ组、Ⅱ组、Ⅲ组。对不同体重指数以及不同孕期体重变化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孕前体重指数超标准组的GDM、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依次为:25%、58.3%、10%、10%、13.3%,均比标准组的3.8%、27.5%、2.5%、1.3%、3.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前△BMI>6的产妇,GDM、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依次为19.5%、62.3%、9.1%、5.2%、13.0%,明显高于产前4≤△BMI≤6,以及△BMI<4。结论孕前体重指数以及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结局息息相关,合理保持孕前体重指数以及孕期体重,能够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孕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06月至2015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0名正规产检并住院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前和孕期体质量对产科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BMI越高,发生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巨大儿的风险越高,剖宫产率增加。BMI越低,妊娠期贫血发病率增高。ICP、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羊水过少发生率与BM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孕前BMI对孕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妊娠结局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产妇妊娠结局中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响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150例足月单胎活产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计算出产妇的BMI,根据BMI高低分为孕前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18.5 kg/m2≤BMI<25.0 kg/m2)和超重肥胖组(BMI≥25.0 kg/m2),每组50例;按孕期体重增加(GWG)增幅分类分为孕期GWG过少40例、GWG适宜40例和GWG过多70例。对各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孕前超重肥胖组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剖宫产术及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和低体质量组(P<0.05);孕前低体质量组发生早产、产出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及产妇贫血发生率均高于孕前超重肥胖组和正常体质量组(P<0.05)。GWG过多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GDM、剖宫产术及产出巨大儿发生率高于GWG过少组和GWG适宜组(P<0.05);GWG过少组早产及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GWG过多组和GWG适宜组(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前优生管理和干预对高龄自然流产女性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女保健科门诊诊治的≥35周岁,且首次自然流产准备再次妊娠的103例患者资料,分析是否愿意接受孕前病因筛查和干预治疗,愿意接受干预的48例作为干预组,不愿筛查的55例作为随访组,随访两组患者在随后1年内的受孕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接受孕前病因筛查,阳性率67.39%,病因中内分泌异常阳性率最高,为32.61%。干预组治疗后的妊娠率为56.52%,随访组妊娠率为30.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干预组的妊娠成功率为73.08%,随访组为3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孕前病因筛查和干预治疗可以降低高龄女性再次流产风险,明显改善高龄女性再次妊娠的结局,也为高龄自然流产再生育女性的孕前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