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救治急诊脑梗塞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取我院2011~2013年的急诊脑梗塞患者中的70例为研究分析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的患者(观察组)与使用传统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患者(对照组)治疗后的的相关数据及临床效果及症状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稠度以及脑供血、供氧效果的评估中,可以发现丹红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传统复方丹参注射液。两组数据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在对脑梗塞急诊患者治疗中效果更明显,并且治疗后的恢复效果远远高于其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心肌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丹红注射液为临床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大鼠缺血缺氧后脑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缺血缺氧后脑损伤动物模型,通过观察亚硝酸钠致死时间、脑缺血行为评分明确丹红注射液对大鼠缺血缺氧后脑损伤的作用。结果:丹红注射液10 ml.kg-1、20 ml.kg-1可延长亚硝酸钠致死大鼠的生存时间;改善中动脉栓塞致脑缺血缺氧大鼠的行为障碍。结论:丹红注射液对缺氧缺血导致的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临床疗效,探讨丹红注射液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64例冠脉造影有CSFP及运动负荷试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10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内皮素-1(ET-1)、血栓调节蛋白(TM)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后,观察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及运动负荷试验的运动总时间及运动至ST段压低0.1mV的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0.62%vs 68.75%、84.37%vs 59.37%、441.06±50.61svs 405.03±49.25s、304.53±43.24svs 260.53±49.02s)(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ET-1、TM、hs-CRP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有效治疗CSFP。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和瘦素浓度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用于脑梗死治疗的机制.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入院后第1、2、3、7和14d获得,ELISA测定血浆抵抗素和瘦素浓度.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入院时,治疗组血浆抵抗素和瘦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院后第1、2、3、7和14d,治疗组血浆抵抗素和瘦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脑梗死后炎性反应,从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对比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与丹参注射液组,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d和丹参注射液30ml/d静脉滴注治疗并对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程度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结果 与结论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都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具有改善症状及心电图的作用,为治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丹红注射液优于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缺氧性呼吸抑制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记录膈肌肌电观察缺氧后呼吸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缺氧大鼠脑干酸敏感离子通道1a (ASIC1a)的表达。结果:大鼠对缺氧的呼吸反应为先兴奋后抑制。缺氧后30 min,单纯缺氧组大鼠呼吸较缺氧前表现为明显的抑制(P<0.05),而缺氧加丹红保护组大鼠呼吸依然兴奋(P<0.05),尚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大鼠脑干ASIC1a的表达主要在孤束核和斜方体核,缺氧后大鼠ASIC1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但缺氧加丹红保护组大鼠ASIC1a的表达较单纯缺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延迟缺氧后呼吸抑制的发生,在缺氧性呼吸抑制时保护机体。ASIC1a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
赵勇  赵蕾 《医学信息》2006,19(6):1115-1116
半边莲又名急解索、细米草、蛇舌草等,是一味常用中药,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植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的全草,其始载于《滇南本草》,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功效,主要分布于中南、东南及西南等地,常生于水田边、路沟旁及潮湿的阴坡、荒地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  相似文献   

11.
炎症反应在CH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中扮有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临床干预的目标。丹红注射液为丹参、红花等提取物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成份有丹参酮、丹参酸、丹参酚酸及红花黄色素等化学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等功能,已用于CHD的治疗。最近研究显示,丹红具有抗炎作用。本文观察丹红注射液对CHD患者血浆抵抗素和瘦素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72例U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常规心电图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6%)明显高于对照组(63.8%)(P<0.05),治疗组hs- CRP值(2.18士0.12)显著低于对照组(3.96士0.24)(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改善UA患者微循环,疗效肯定,临床应用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Fas及Fas配体浓度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用于脑梗死治疗的抗凋亡作用。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静脉血在人院时,人院后第1、2、3、7和14d获得,ELISA测定血浆可溶性Fas及Fas配体浓度。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人院时,治疗组血浆可溶性Fas及Fas配体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院后第1、2、3、7和14d,治疗组血浆可溶性Fas及Fas配体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脑梗死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阿司匹林、波立维、低分子肝素、硝酸异山梨酯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更能有效降低患者心肌酶水平,同时疗效较为显著,且能够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血清IL-6和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急诊PCI术后的120例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心电图的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7 d后血清IL-6和IL-17的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7 d后血清IL-6水平分别为(56.38±10.75)ng/mL,(42.52±8.14)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73±12.08)ng/mL,(51.65±9.78)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7 d后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28.73±5.68)ng/mL,(22.54±4.55)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39±6.21)ng/mL和(29.82±5.74)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LVEF为54.72%±5.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38%±4.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心肌梗死面积为10.64%±4.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4%±5.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MACE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降低PCI术后STEMI患者血清L-6和IL-17的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MACE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丹红注射液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7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于患者入院时和PCI术后2d、1周测定血清MMP-9的水平,以观察术后早期体内血清MMP-9变化,了解PCI术后丹红注射液对血清MMP-9影响效果,以期为PCI患者术前预防炎症变化及术后防治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ACI)发生率高、预后差。炎症反应参与ACI后继发性脑损伤过程[1]。丹红注射液为丹参、红花等提取物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成份有丹参酮、丹参酸、丹参酚酸及红花黄色素等化学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等功能[2],常用于ACI的救治[3-5]。最近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炎症反应标志物血清超敏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纤维蛋白原(F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并探讨PCI治疗后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与早期心脏相关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CI治疗的91例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入院时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4周。所有患者于PCI前1d、术后第2d、术后4周分别测定hs-CRP、ET、Fg、血脂,并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hs-CRP、ET、Fg,在PCI术后第2d即明显升高,4周后炎性因子均低于术后2d(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脏事件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315)。结论ACS患者PCI术后应用丹红注射液可以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明显降低LDL-C,可减少早期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急性应激障碍(ASD)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ASR),是对恐怖或创伤事件产生的心理反应。ASD以急剧、严重的创伤事件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之内)发病。ASD的常见症状是麻木;情感分离;缄默;现实感丧失;人格解体;心因性遗忘;对经历的创伤事件和思想的重新体验、做梦和闪回;对事件的回避。在这段时间里,患者存在着焦虑症状和至少一个基本功能的损害。症状至少持续3天,最多不超过4周;并发生于创伤事件之后的4周之内。美国精神病学会在2013年5月出版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DSM-5对ASD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订。近年来,对ASD的临床研究成为精神病学、心身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的热点。根据DSM-5的标准和新的临床研究成果,本文对AS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心理评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PTSD常在一个人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创伤性事件后产生,如重大的刺激、性侵犯、恐怖事件或对一个人生活其他严重威胁。主要症状包括令人不安重复闪回,对事件的回避或记忆麻木,警觉性增高等。PTSD的诊断是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持续1个月以上。美国精神病学会在2013年5月出版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DSM-5将PTSD的核心症状修改为4组:1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存在1种(或多种)与创伤事件有关的重新体验症状;2创伤事件后开始持续地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3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认知和心境方面的消极改变,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开始出现或加重;4与创伤事件有关的警觉性或反应性有显著的改变,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开始或加重。近年来,对PTSD的临床研究成为精神病学、心身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的热点。根据DSM-5的标准和新的临床研究成果,本文对PTS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