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多年来,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深入开展,尤其是LASIK手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屈光不正患者接受。但是在改善视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夜间眩光,夜间视力和对比敏感度下降等问题。随着波前像差的引入,将波前像差仪与准分子激光连接,先用波前像差仪测量眼的相差(近视、远视、散光、球面像差、不规则散光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前后角膜波面像差的变化及其与视觉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欲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的230例(440只眼)进行术前、术后1年的角膜地形图、视力和对比敏感度检查,获得角膜形态、角膜波面像差及视觉效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角膜具有扁长形状,非球面系数和角膜顶点半径具有正相关性(P<0.001).术前的角膜像差和视力、对比敏感度水平没有相关性(P>0.05),而术后这种相关性存在于角膜像差和对比敏感度之间(P<0.01),但不存在于角膜像差和视力之间(P>0.05).结论 角膜形态和瞳孔中心位置对角膜高阶像差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在设计个性化激光手术时必须考虑这些个性化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与高阶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高阶像差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而波前引导手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本就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高阶像差增加的原因及其对策,以及高阶像差的波前引导矫正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高阶像差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而波前引导手术为解决 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本文就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高阶像 差增加的原因及其对策,以及高阶像差的波前引导矫正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非球面性和角膜像差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LASEK)49例(94眼)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性和角膜像差值,分析不同术式对其的影响。结果(1)近视术前角膜非球面性Q值为-0.32±0.11,角膜球差为(0.51±0.19)μm,呈正态分布。(2)屈光手术后角膜球差值增加4.37倍(P〈0.01),球差改变与等效球镜改变(r=0.520,P〈0.01)和Q值改变相关(r=0.792,P〈0.01)。(3)角膜非球面性由prolate(Q〈0)变为oblate(Q〉0)(P〈0.01),其变化和等效球镜改变相关(r=0.578,P〈0.01)。(4)术后LASEK组Q值,角膜球差及其变化值均小于LASIK组(P〈0.01)。结论激光本身以及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和伤口愈合导致角膜形态变化,从而改变角膜的非球面性,引起术后角膜像差增大。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的个体化切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随着激光设备的改进及控制系统的逐步完善,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个体化切削,是根据个体的特性及需要去建立,适应或改变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方式的一仪系列方法,许多新的和发展的技术,通过增加视网膜成像的对比度,达到更高的清晰度,以克服以往手术的某些弊端,更大程度地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屈光手术的未来十年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飞秒激光定制薄角膜瓣技术、改良表层切削技术、波阵面像差与角膜地形图引导技术、眼球定位及联机跟踪技术,以及老视补偿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广泛应用,未来5~10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仍将是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前筛选出亚临床圆锥角膜,是预防屈光手术后角膜扩张及继发性圆锥角膜的关键.为保持角膜生物力学的完整性和更好的视觉质量,可选择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8.
角膜瓣的种类对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瓣的制作是影响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疗效较关键的一步,角膜瓣包括基质瓣和上皮瓣,普通基质瓣术后视力恢复快,但存在瓣厚薄不匀、厚度预测性差、制瓣后可诱导像差增大.飞秒激光基质瓣厚薄均匀,对像差影响小,术后视觉质量优于普通基质瓣,但设备昂贵,制瓣时间长.乙醇浸泡制作的上皮瓣操作安全,术后视觉质量优于普通基质瓣LASIK术,微型角膜刀法的上皮瓣无乙醇对角膜上皮的毒副作用,较乙醇浸泡法LASEK术刺激症状和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轻.角膜基质瓣的蒂位于上方时,术后角膜知觉下降较蒂位于鼻侧时明显且恢复慢,干眼症状更重.在手术安全性和术后视觉质量方面,制作上皮瓣优于基质瓣,上皮瓣存在的刺激症状较明显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是进一步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量临床研究已证明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使屈光不正患者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和生活质量,整体满意度达95%以上。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出现难治性干眼、暗视力差、虚影等不适,且手术后角膜变薄所带来的潜在危险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要理性看待、慎重实施、个性化设计,客观地认识其利与弊。目前主要关注的焦点包括:(1)个性化设计与适宜人群选择对视觉质量的影响;(2)并发症的控制与严重并发症的管理;(3)角膜生物力学改变与术后远期安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眼科临床经过20余年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与之相关的技术不断改进:波阵面像差、角膜地形图、Q值调整的准分子个体化切削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降低术后高阶像差、提高视觉对比敏感度;而飞秒激光制瓣、虹膜识别技术可为个体化切削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保障.波前优化技术是消除手术诱导球差改良消融模式;表面切削技术的进步可提高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视觉质量和远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一个合适的、成功的角膜瓣是保证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功的基础.角膜瓣制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去上皮瓣、基质瓣和上皮瓣三个阶段,而制瓣方法也经历了由化学法到机械法和飞秒激光法的转变.制瓣方法的不同使得角膜瓣的特点也各异,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更是不同.随着对角膜瓣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开展,对角膜瓣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对角膜瓣的种类、制瓣方法和其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Epi-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80年代初Trokel等首先介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矫治近视以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变革与突破,目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占据主流地位,但其它术式如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角膜微型刀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全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otscend laser asisted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Intra-LASIK)等也得到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在不断的丰富、完善,同时也为医师和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诸多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可将之划分为两大类:即深部角膜屈光手术和表面角膜屈光手术,行准分子激光前制作了一个带有部分角膜基质的角膜瓣的手术属于前者;而不制瓣或仅制作上皮瓣的一类手术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波前像差引导的补矫融合了波前技术,可对术中发生角膜并发症,或术后高阶像差明显增加的角膜屈光手术进行补矫,能有效减少术源性高阶像差,提高患者视觉质量.本文就该技术的原理、手术方法 、治疗效果、存在问题和处理方法 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前瞻性研究角膜波面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ORK-W)治疗近视临床效果。方法将球镜-8.00D以下,柱镜0.00D-3.00D的近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6例72眼行角膜波面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ORK-W),对照组30例(60只眼)行常规LASIK。观察术后1m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角膜波面像差中的慧差、球差及总像差均方根RMS增加值,对比敏感度的改变,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和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角膜波面像差(慧差、球差、均方根RMS)的增加均较对照组明显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的改善较对照组也明显的好,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膜波面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ORK-W)可以减少术后角膜波面像差的增加,尤其减少慧差增加效果更明显,明显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作为物理屏障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观察23例(40眼)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者进行观察,包括各种临床症状;角膜上皮愈合及角膜瓣对位等,平均配戴1~15d,术后随诊1~3mo。结果: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患者角膜上皮愈合不适症状减轻,角膜瓣无1例发生移位,对位好。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中及术后早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具有促进角膜上皮愈合,稳定角膜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像差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WG-TransPRK)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 联术(A-CXL)治疗早期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在武汉爱 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行WG-TransPRK同期联合A-CXL的早期圆锥角膜患者7例(12眼),并于术前,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行裸眼视力(UCVA,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共焦显微镜和角膜像差检查。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术后1年,UCVA从0.77±0.25改善到0.34±0.26(P=0.001),BCVA从0.18±0.21改善到0.05±0.09 (P=0.034);角膜前表面平坦曲率(K1)、角膜前表面陡峭曲率(K2)、角膜前表面最大角膜曲率(Kmax) 分别从(43.85±1.72)D、(46.64±2.36)D、(48.88±3.62)D降至(40.63±2.13)D(t=9.48,P=0.001)、 (42.27±1.89)D(t=8.29,P=0.001)、(45.43±1.54)D(t=3.02,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降低(P=0.001);浅、中层基质细胞密度降低(均 P<0.05),深基质及内皮细胞密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mm直径分析区域角膜总像差与角膜球 差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WG-TransPRK联合A-CXL能安全有效治疗早期圆 锥角膜,提升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分析和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后角膜地形图角膜闪表面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近视度为-1.50~-2.400D的患者176例327眼行PRK或LASIK治疗,观察6个月以上。按实矫屈光度分为二组:I组-1.50~-6.00D有124眼;Ⅱ组-6.25~-20.00D有203眼;并将屈光回退患者91眼作为Ⅱ组。经计算机得出角膜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散点图及相关系数r值。结 相似文献
20.
角膜屈光手术对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目的 探讨大光斑式切削屈光手术对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观察不同瞳孔区眼波前像差的改变。方法 检查 4 5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术前、术后 10d和术后 1个月的裸眼视力 (uncorrectedvisualacuity ,UCVA)、最佳矫正视力 (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等效球镜度 (sphericalequivalent,SE)及波前像差 ,根据术前SE将患者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 3个不同的屈光度数组。使用Allegretto客观式波前像差分析仪检查眼部的波前像差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前平均BCVA为 4 98± 0 0 7;术后 10d平均UCVA为 4 92± 0 10 ,BCVA为 4 95± 0 0 9;术后 1个月时平均UCVA为 4 96± 0 0 9,BCVA为 4 99± 0 0 9。视力在术后随时间延长而好转 ,术后 1个月时 2 6只眼 (30 6 % )BCVA好于术前。术后 10d各组的SE为轻度远视或正视状态 ,随时间延长向近视方向漂移。各屈光度数组内 ,术后 10d与 1个月时 ,高阶像差为术前的 2倍以上 ,以 5阶二次彗差为最 (P <0 0 5 ) ;术后 1个月 ,高阶像差比术后 10d有减小 (P >0 0 5 ) ,但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总像差术后较术前减小。各组内 ,无论术前术后 ,瞳孔直径为 6 5mm时的像差显著大于瞳孔直径为 4mm时的像差 (P <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