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落实医改政策的体现,是基层服务模式的转变。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立足社区现有的卫生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组建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护-助团队,建立团队内部不同专业人员明确责任划分与分工合作机制〔医生依托医联体和院校专家资源建立纵向专家技术团队,不断加强家庭医生综合诊疗能力,提升签约管理水平;护士实施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提升,培养社区专科护士,建立护士健康管理室,保障签约患者综合性及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权益;纳非专业人员(护士助理)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协助团队承担更多事务性工作,分担团队工作压力,扩大服务覆盖〕;借助计算机智能协助定向分诊,强化、巩固医患之间的契约服务关系,落实连续性管理,提供差异性签约服务;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监督管理与激励机制,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向纵深发展。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自下而上的基层操作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运行模式,效果肯定,社区居民签约率、规范管理率、慢性病控制率,社区就诊率、健康行为改善率、签约居民满意率、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率均不断提高,真实有效地推动了国家医改进程,有助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形成,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2.
背景 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推广,作为居民“全方位、全过程健康服务”的提供主体,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也将实现从“守门人”到“健康管理者”再到“健康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其工作感知对签约服务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签约后的工作感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完善签约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4-10月,结合典型抽样和分层抽样法对贵州省、青海省、安徽省、广东省、福建省和江苏省共1 042例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签约服务的感知情况,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态度、个人收入、工作负担等。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工作感知情况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地区、岗位和职称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工作感知差异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个人收入与工作负担的相关性。结果 1 042例调查对象中,85.93%(873/1 016)的成员感知签约后服务内容有所增加;86.86%(879/1 012)的成员感知签约后服务方式有所区别,其中,71.44%(628/879)的成员表示签约后增加了上门服务,32.99%(290/879)的成员表示签约后单次诊疗服务时间更长,93.97%(826/879)的成员表示签约后增加了随访服务;40.77%(413/1 013)的成员感知签约后自身服务态度更好;58.61%(599/1 022)的成员感知签约后个人收入增加;81.94%(835/1 019)的成员感知签约后工作负担加重;91.09%(930/1 021)的成员表示愿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签约服务,94.62%(967/1 022)的成员感知所在团队工作能够协调有序开展,94.72%(968/1 022)的成员感知团队模式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个人收入与工作负担呈正相关(rs=0.121,P<0.01)。不同地区团队成员对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个人收入和工作负担变化的感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团队成员对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态度、个人收入变化的感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成员对个人收入和工作负担变化的感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感知相比传统诊疗服务,签约服务的服务内容更加综合化,服务方式更加个性化;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签约服务的组织状态及服务价值的感知较好,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签约服务的意愿程度普遍较高;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感知签约后个人收入与工作负担相匹配,不同地区、岗位、职称的成员对个人收入变化的感知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背景 在加速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进程中,为家庭医生配置类似助手的角色,可有效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效率,该助手角色通常被称为家庭医生助理。上海、北京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构建了以家庭医生为核心和责任主体的、护士作为主要助理人员的服务模式。但对于家庭医生团队的核心人员结构、家庭医生助理的人员特征、工作范围和薪酬体制等还缺少统一的标准。目的 了解国内外家庭医生助理的服务模式运行现况,为我国家庭医生助理的服务模式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于2019年11月5-20日,选择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文献搜索引擎,在数据库中检索与家庭医生助理模式(包括家庭医生助理的人员配置及人员特征、主要职责及服务内容、绩效考核方式及分配方式等)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9-2019年,检索词(主题词或关键词)为“family physician assistant”OR“general practitioner assistant”OR“全科医生助理”OR“家庭医生助理”OR“家庭医生”AND“助理”OR“全科医生”AND“助理”。通过评阅文献内容,总结国内外家庭医生助理模式开展现状。结果 阅读全文后最终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47篇,其中英文文献31篇,中文文献16篇。家庭医生助理主要由专职医生助理、护士、公共卫生医生、乡村医生、“3+2”助理全科医生担任;人员特征方面,国外的医生助理通常为接受过“医生助理”项目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或学历的专业人员;中国承担家庭医生助理的专职医生助理主要由非医学专业人员经过岗位培训后担任,担任家庭医生助理的护士、公共卫生医生和乡村医生都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的卫生专业人员兼任。家庭医生助理的职责范围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主要包括患者治疗方案的实施、健康管理、健康宣教、患者分诊、健康初步评估、慢性病随访等。在绩效考核方式方面,国外家庭医生助理一般由机构根据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或由家庭医生直接对助理进行考核;中国家庭医生助理的绩效考核方式包括二级考核,机构质控部门统一考核,涉及全中心的工作内容由机构统一考核、与家庭医生工作相关内容由家庭医生考核。结论 国内外家庭医生助理在人员特征、主要职责和绩效考核分配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建议构建以“全科医生+护士/乡村医生”或“全科医生+专职助理”为核心人员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分类设立家庭医生助理的岗位职责和服务内容,建立以“医疗技术的复杂程度”“服务质量”“工作数量”作为主要绩效考核指标的薪酬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北京市郊区(京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保障与规范,对中国乡村的特点和乡村医生的作用关注不足,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和相互作用认识也不够清晰,体现出以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团队为核心、采用“村落承包式”签约方式和通过定时的简单体检和健康讲座来进行健康管理等特点,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效果欠佳。应推进北京市基本医疗卫生立法进程,为京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法律依据,将达到一定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合理界定乡村医生和社区医务人员在签约服务中的职能,建立京郊紧密型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已经成为改革的重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各大社区卫生中心的应用和推广,为社区居民在看病难等问题上提供了便捷性,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全科医生团队(家庭医生工作室)签约服务模式在积极探索和尝试的阶段取得显著成效.这种模式引起了国内很多研究学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湖北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工作情况及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工作满意度,从家庭医生视角提出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对30例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障碍。自行设计问卷,对武汉、襄阳、宜昌3个城市的14家社区卫生中心的558例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558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中,学历以大专为主(46.1%);宜昌市和武汉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月均工资在4 000元左右,而襄阳市人员月均工资2 355.8元;宜昌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1年内每人接受业务培训次数的中位数为6.50次,武汉市、襄阳市均为2.00次。满意度方面,调查对象对工作兴趣满意度为61.3%,而对于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工作量的满意度仅有39.8%、35.5%;对团队人员配备、办公条件和医疗设备配备的满意度低于41.0%。超70%的被调查者赞同宣传力度、居民流动性、人员数量、居民认知以及人员工作量为阻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的较大制约因素。结论 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好实施,应加大社区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家庭医生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签约服务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进行相关探讨。方法我院家庭医生制度就是将全科医生作为主要的载体,并且把社区作为范围,家庭作为单位,进行全方面的健康管理。同时采用契约的形式为之服务,为家庭和每一个成员提供安全、有效以及适合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模式。同时并且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实行"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专科团队并存"的管理模式,即对照组,100例居民实现全科诊疗作为实验组,比较其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签约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与实验前对比,实现全科家庭医生模式,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签约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全科诊疗模式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可行路径。相关研究表明医联体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但这一模式能否增强签约居民的患者体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目的 探讨医联体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患者体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10月郑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签约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林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单纯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模式(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两社区各随机抽取签约居民500人。采用Picker患者体验量表(PPE-15)对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患者体验各维度得分及总体评价。分析与总体评价强相关的具体患者体验指标,提取两组患者体验指标差值公因子。结果 两组签约居民的年龄、性别、参保类型、健康自评状况、有无慢性病均无差异(P>0.05),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就诊体验总体评价得分高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在家人或朋友参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2个维度的得分高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01),而在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这一维度的得分低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5);两组签约居民在情感支持、尊重患者的偏好、生理舒适3个维度的得分无差异(P>0.05)。4个维度(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情感支持、家人或朋友参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的患者体验与签约居民就诊体验总体评价强相关。15个患者体验指标差值可归为交流沟通、情感支持、服务连续、信息传递、尊重患者权利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669%。结论 医联体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能够加强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促进患者家人与朋友共同参与,增强签约居民的患者体验,但在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为南京市浦口区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星甸街道、泰山街道、汤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共31名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自制访谈提纲,访谈内容包括:简单介绍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家庭医生签约后的特色服务项目与主要服务内容;签约居民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困难等。结果 目前南京市浦口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包含门诊签约和社区签约两种形式,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接受程度较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老年人吸引力最大。开展的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含家庭医生APP线上交流;家庭医生公布手机号以方便沟通;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卡,享受特定医疗服务项目折扣。签约居民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签约居民根据就医需求可自行前往二、三级医院,不需要家庭医生为其进行转诊;家庭医生APP转诊预约功能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签约流程过于繁琐;如何界定家庭医生手机咨询服务时间;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职责界定不清;激励机制不健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签约后药品种类配备不全;原全科医生引入家庭医生模式后工作量增加、精力不济;家庭医生APP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的开发。结论 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较好,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建议政府财政投入到位,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医保助力家庭医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家庭医生医疗知识培训与沟通技巧,招募家庭医生人才;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的品种以及医保报销的常用药物;完善家庭医生APP;切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创建"粉丝"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个团队中的18名医生与辖区内居民签订了契约式服务,每名医生约签约50户"粉丝"家庭,共签约"粉丝"家庭925户。责任医生为"粉丝"家庭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指导等服务,由此盘活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慢性病管理等各项社区卫生工作。结果以"粉丝"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的运行,使社区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明显改善,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以"粉丝"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运行效果良好,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儿阳气特点的探讨,认为小儿阳多阴少乃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需要,而阳气郁遏往往成为小儿疾患常见的原因,通阳法通过使郁遏之阳气得以舒展、畅通,宣泄、从而达到阳通阴和,重新获得阴阳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高尿酸血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其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密切相关,若不及早干预,会影响儿童日后的生活质量。而河北省唐山市具有独特的地域及饮食结构特点,但国内尚未见唐山地区儿童青少年血尿酸(UA)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目的 调查河北省唐山市儿童青少年UA分布特征,分析UA与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2-01-01至2017-12-31于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治疗的1 039例4~15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在征得家长知情同意后,共有1 000例接受血样采集纳入该研究。获得其一般体格资料、留取血液标本测得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GLU)。按性别、年龄等人群分布特征,分别描述UA水平分布特征,分析UA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P<0.001)。不同年龄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不同年龄U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总检出率为13.5%(135/1 000),男、女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12.3%(69/560)、15.0%(66/440)。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4,P=0.219)。不同年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不同年龄间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生UA水平与年龄(r=0.39)、体质指数(BMI)(r=0.33)、收缩压(r=0.28)、舒张压(r=0.20)、TC(r=0.12)、TG(r=0.21)呈正相关,与腰围身高比(WHtR)(r=-0.25)呈负相关(P<0.05);女生UA水平与BMI(r=0.17)、TG(r=0.21)、GLU(r=0.11)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9.42,95%CI(6.96,11.89),P<0.001〕、BMI〔β=4.07,95%CI(2.49,5.66),P<0.001〕、TG〔β=21.77,95%CI(12.09,31.45),P<0.001〕是男生UA水平的影响因素,BMI〔β=3.56,95%CI(1.50,5.62),P=0.001〕、WHtR〔β=243.25,95%CI(52.17,434.34),P=0.013〕、TG〔β=32.25,95%CI(17.80,46.70),P<0.001〕是女生UA水平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46,95%CI(1.30,1.64),P<0.001〕、BMI〔OR=2.03,95%CI(1.16,3.53),P=0.013〕、TG〔OR=1.49,95%CI(1.09,2.04),P=0.013〕是男生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TG〔OR=1.93,95%CI(1.21,3.07),P=0.006〕是女生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唐山地区儿童青少年UA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男生UA水平高于女生,男生UA水平自9岁开始有增高趋势;但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BMI、TG是本地区儿童青少年UA水平的影响因素;而年龄、BMI、TG是本地区儿童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血栓形成后,可导致肠道缺血、肠系膜坏死,进一步可发展为严重腹腔感染,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由于该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因此,目前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仍较困难。目的 探讨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腹痛伴便隐血阳性的患者376例,经腹部超声、腹部增强CT、造影和腹腔穿刺等检查最后确诊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1例(观察组),其余35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0、6、12、24、48 h)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结果 不同时间点观察组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6〔95%CI(0.831,1.000),P<0.001〕和0.823〔95%CI(0.691,0.955),P<0.001〕。合并肠道坏死、腹腔感染、脓毒症、广泛性血栓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PACHEⅡ)评分≥10分的重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高于仅有腹痛伴便隐血阳性的轻症患者(P<0.05)。结论 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异常升高,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5年病死率达半数以上,是心血管领域尚未攻克的“堡垒”,防治心力衰竭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心力衰竭临床特征对其防治有深远意义。目的 了解中国西南地区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为本地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6年10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力衰竭入院的3 674例患者,剔除资料不全、缺失或错误的病例,共3 516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病因分布、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脑钠肽(BNP)、电解质、甲状腺素水平、贫血、总胆红素、尿酸水平等临床特征。结果 3 516例患者中心功能Ⅱ级893例(25.40%),Ⅲ级1 465例(41.67%),Ⅳ级1 158例(32.93%);病因中以冠心病1 142例(32.45%),高血压684例(19.45%),心肌病457例(13.00%)为主;3 516例患者中777例无心脏彩超结果,2 739例患者中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733例(26.76%),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335例(12.23%),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1 671例(61.01%)。心功能越差,HFrEF、HFmrEF发病率越高,HFpEF发病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越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越大,BNP水平越高(P<0.05)。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为16.21%(481/2 967),高钾血症发生率为1.38%(41/2 967)。心功能越差,低钾血症发病率越高(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功能Ⅳ级患者血钠水平低于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P<0.05)。3 516例患者中677例患者无血钙数据,2 839例患者中低钙血症发病率为66.43%(1 886/2 839),高钙血症发病率为2.40%(68/2 839)。心功能越差,血钙水平越低(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发病率升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下降(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贫血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贫血发病率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0.01)。心功能越差,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越高,总胆红素水平越高(P<0.05)。心功能越差,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越高,尿酸水平越高(P<0.05)。结论 西南地区心力衰竭患者以年轻老年人为主,冠心病为主要病因,以HFpEF为主。血钾、钠、钙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关,ESS、贫血、高胆红素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与心功能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 Framingham心血管评分是目前普遍应用的评估方法,可以预测高危人群10年的心血管病发生风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目前国内外新提出的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炎性标志物。NLR与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等级的相关性及其对高危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目的 探究NLR和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等级的关系及其对高危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诊治及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6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科健康体检的非高血压人群55例为对照组。根据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评分将观察组分为低危组66例、中危组53例、高危组49例。比较不同组纳入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等级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预测价值。结果 四组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空腹血糖(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患病情况、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利尿剂〕使用情况、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LR、同型半胱氨酸(HCY)、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NLR高于对照组,中危组NLR高于对照组和低危组,高危组NLR高于对照组、低危组、中危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HDL-C、NLR、LVEF是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等级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NLR为2.86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560),对应的灵敏度为0.796、特异度为0.764,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0.775,0.897)〕。结论 NLR与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等级相关,其对高危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慢性失眠症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降低患者工作效率以及引发意外事故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对于慢性失眠症治疗仍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出现对此类药物反应性下降。五脏藏神,人的精神情志与五脏密切相关,五脏失调可以导致失眠,通过针刺五脏俞可以调和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目的 探讨火针五脏俞加膈俞配合毫针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针灸科收治的6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火针组和毫针组,各30例。毫针组给予毫针针刺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等穴,1次/d,5次/周;火针组在毫针组基础上选取双侧五脏俞加膈俞,予贺氏火针点刺,隔日治疗1次,3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时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治疗后,火针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毫针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7例;火针组临床疗效优于毫针组(Z=-2.152,P=0.031)。治疗方法与时间在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火针组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较毫针组降低(P<0.05)。火针组和毫针组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火针五脏俞加膈俞配合毫针针刺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毫针治疗。  相似文献   

17.
介绍杨少伯诊治妇科病经验.杨少伯生前工作于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现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为全国首批五百名中医药学术传承指导老师之一.杨少伯善于诊治内科及妇科疾病.觅得杨少伯门诊效验处方一批,因目前杨少伯妇科经验论著较为少见,从中选取妇科病治验,包括常见病、急症、疑难病,以体现杨少伯学术经验特色,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对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管弹性度、硬化度进行监测与干预,可以延缓心血管事件进程、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动脉硬化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5-7月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体检的高血压患者411例,按照血压水平分成3组:血压控制理想组(A组)45例、血压控制良好组(B组)142例、血压控制不良组(C组)224例。评估各组血管病变情况,包括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及踝臂指数(ABI)。各组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B、C 3组的baPWV、cf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I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情况与baPWV(rs=0.406,P<0.001)和cfPWV(rs=0.381,P<0.00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2,95%CI(1.069,1.136)〕、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0.966,95%CI(0.934,0.999)〕及总胆红素〔OR=1.065,95%CI(1.023,1.110)〕水平为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OR=1.106,95%CI(1.071,1.14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0.952,95%CI(0.917,0.988)〕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52,95%CI(1.007,1.100)〕水平为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与血管硬化水平相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对高血压人群的血压管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最常见的外斜视,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间[1]。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则为临床最常见亚型,主要临床特征为远斜视度与近斜视度差值≤10三棱镜度(prism diopter,PD),且随病程延长逐渐表现为正位立体视功能的损伤[2]。目前对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临床首选外科手术治疗,而单眼一退一截术(R&R)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是最为常用的两种方案。研究显示,BLR-rec方案较R&R方案在矫正远斜视度方面具有优势,更适用于此类患儿治疗[3]。  相似文献   

20.
杨梅  胡薇  江长勇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4):2944-2948
背景 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头号疾病,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每年1 030万死亡人数的80%。如果不加以控制,其治疗产生的直接成本和由于丧失劳动力、健康损失造成的经济成本会加重个人、企业政府的负担。目的 研究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管理效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方法 2017年3月随机选取成都市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的450例签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在武侯区其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在管的签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5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针对不同病情分级分层患者制定相应主动预约健康管理干预方案,对照组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高血压随访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常规管理。干预期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通过前后及平行对照评估慢性病管理效果。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医保、文化程度、病程、并发症)、慢性病管理质量(血压控制率、慢性病近两周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工作效率(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门诊接诊平均耗时、近1个月内患者就诊次数)。结果 试验组干预前血压控制率低于干预后,慢性病近两周医疗费用高于干预后,慢性病管理服务满意度、签约服务满意度低于干预后,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门诊接诊平均耗时及近1个月内患者就诊次数高于干预后(P<0.05);对照组干预前慢性病管理满意度、签约服务满意度低于干预后(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及门诊接诊平均耗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血压控制率、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缩短门诊接诊平均耗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