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微生态学是研究人体内正常微生物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生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菌群能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增加营养,帮助消化,拮抗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正常菌群分布于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以口腔、肠道、阴道、尿道和皮肤的储菌量最大,其中以肠道最多。新生儿出生2~4h内即开始有不同的菌群进入体内,有益的正常菌群不停地发展,与小儿迅速成长的各阶段各方面的需求密切相关,对儿科有其特殊的重要作用。随着微生态学的迅速发展,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范围内应用越来越广。正如我国著名微生态学创始人康白教授所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张勇 《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7,6(8):31-34
微生态制剂的诞生给医药界注入了新的理念,随着医药专家、学者对微生态制剂和疗法的不断研究深入,其临床应用尤其是在儿科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就常用微生态制剂的特点及儿科临床应用作一简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微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研究正常菌群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生命科学。在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进入21世纪我国微生态学有了长足的进步[1]。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感染微生态学上的应用,对胃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最新的一项名为"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MetaHIT)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胃肠道中存在1 000~1 500种细菌[2]。其中主要以拟杆 相似文献
5.
疾病是儿科重要的疾病谱之一,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抗生素辉煌时代的背后,其使用后的菌交替症或菌群失衡,让微生态制剂走进一个新时代.近年来微生态制剂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如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微生态制剂在我院儿科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使用微生态制剂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使用微生态制剂患儿占同期住院患儿总数的13.79%,其中70例为婴幼儿。以双歧杆菌一乳酸杆菌一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使用率最高,占76.06%(54例)。主要用于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高胆红素血症和婴幼儿肠炎。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率为83.10%(59例);与消化系统用药联用率为39.44%(28例);无2种或2种以上微生态制剂合用。微生态制剂应用中95.77%(68例)为合理用药;4.23%(3例)为不合理用药。结论我院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部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情况,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儿科住院部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含微生态制剂的医嘱占总医嘱条数的2.44%,以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使用率最高,新生儿科、消化科、呼吸科使用量最大,联合用药率为74%。结论我院儿科住院部微生态制剂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腹泻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原发性肝癌腹泻8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照组39例加用蒙脱石散。结果:以腹泻为临床表现之一的肝癌占32.8%;其中以腹泻为首发症状者占6.3%;治疗组治疗后腹泻消失者占63.3%,腹泻症状好转者占22.4%,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治疗后腹泻消失者占35.9%,腹泻症状好转者占15.4%,总有效率51.3%,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泻是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微生态调节剂对肝癌患者腹泻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调节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动物、植物和人)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佳态的益生菌(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品[1]。在作用方式上兼具能消除病因的治疗剂和疾病,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疗法是指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生理性有益菌的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微生态制剂的主体多为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因其对机体所具有的突出有益作用而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备受瞩目。在广泛的临床应用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现象也逐渐暴露出来,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在根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比较分析采用传统三联疗法和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微生态调节剂(整肠生)治疗HP感染的效果,疗程均为7d.结果 传统三联疗法组根除率67.7%,加用微生态调节剂组根除率84.6%.后者根除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 传统三联疗法中加用微生态调节剂能够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贝飞达)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的调节及临床治疗作用。方法71例IBS(以腹泻为主型)患者,按ROMEⅡ诊断标准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贝飞达(贝飞达组23例)、推拿治疗(推拿组24例)及贝飞达加推拿治疗(联合治疗组24例),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粪便菌培养,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的菌群数量变化。结果3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加,大肠埃希菌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上述3种细菌菌群数量与贝飞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飞达组与推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贝飞达有很好的调节IBS患者肠道菌群的作用,能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治疗IBS疗效显著。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用推拿或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肠道微生态调节剂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3例(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重症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41例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42例接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疗程结束时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B、Hb水平较参照组高(P<0.05),血清DAO、D-乳酸水平较参照组低(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90%)与参照组(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脑卒中患者肠道微生态调节剂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改善营养状况及肠黏膜屏障功能,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18.
西米替丁(cimetidine,CMD)又名甲氰米胍,是组胺H2受体阻断剂,近年来发现它许多新用途,对许多非溃疡性疾病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本文对CMD在儿科临床用综述如下。1 水痘 洪庆成等[1]用甲氰米胍(CMD)治疗水痘取得满意疗效。他们将39例起病在2d内的水痘患者,随机分两组,两组均用VitB12、吗琳胍、扑尔敏治疗。其中甲组再加用CMD按15mg/(kg·d),分 3分服用,共用 5d,均于服药后第 2、4、6、8d复诊1次,痊愈时复诊1次。结果甲组患儿在热退、斑丘疹隐退、疱疹干涸结痂、痊愈…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