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721例可疑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出134株细菌,检出的革兰阳性菌占97.57%(131/134),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要...  相似文献   

2.
镇春先 《医学临床研究》2003,20(11):864-865
为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 ,对本院 2 0 0 0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新生儿因各种感染血培养阳性病例 4 8例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8例中男 33例 ,女 15例 ;早产儿2 5例 ,足月儿 2 3例 ;临床诊断为败血症 18例、脐炎8例、皮肤脓疱病 10例、上呼吸道感染 3例、黄疸 6例、肺炎 2例、剥脱性皮炎 1例。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住院当日用抗生素前常规经股静脉采血 ,30min内送检。用法国梅里埃双相培养基细菌培养 ,革兰染色 ,API板鉴定菌株种属 ,K B法做抗生素药敏实验。2 结…  相似文献   

3.
陈淑芳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1):80-80,88
新生儿败血症是常见且严重的致命性疾病之一,在住院新生儿中占有较大比例,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较易感染。同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且菌群分布不断变化,耐药菌株逐渐增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指导用药,避免滥用药物。本文对37例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菌群分布不断变化,耐药菌株逐渐增多。为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变迁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本院于1999~2004年收治的经血培养证实为新生儿败血症的176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的构成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对108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进行分析,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测试仪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435例可疑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出108株细菌,阳性率为24.8%,其中检出革兰阳性(G )菌为6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要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为首位(26株,占24.1%);革兰阴性(G-)菌为30.6%,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5株,占13.9%).G 菌前3种细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和头孢唑啉敏感率是0%~30.7%,对万古霉素、力奈唑烷和呋喃妥因高度敏感;G-菌前3种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唑啉敏感率是0%~40%,对亚胺培南和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大于80%.57.4%为早期发作的败血症病例,42.6%为晚期发作的病例.结论 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NS为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袁岚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5):464-465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细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敏感和耐药情况。方法:用药敏试条对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普通血培养86份,检出细菌87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31.03%,溶血葡萄球菌占16.0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4.94%,大肠埃希氏菌占10.34%.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对丁胺 那霉素与第三代头孢类中的先锋铋、头孢曲松钠均较敏感,上述菌株对青霉素面药率均较高。结论:细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丁胺卡那霉素与第三代头孢类中的先锋铋、头孢曲松钠为较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近几年本院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用法国梅里埃双相培养和API鉴定菌株种属,K~B法作抗生素耐药试验。结果:96例患儿中G^ 占87.5%,且以葡萄球菌占绝对优势;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居首位(36/96,37.5%),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32/96,33.3%)。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耐药情况为:青霉素100%,苯唑青霉素81.2%以上,先锋必、复达欣、环丙沙星25%~50%,菌必治、丁胺卡那霉素、泰能小于25%,对万古霉素无耐药。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为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首位致病菌,其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具有高度耐药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败血症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率的分布。以便制定相应对策,合理选择有效抗菌素,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材料与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的104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4例血培养阳性者,均为单一生长。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9例、溶血葡萄球菌10例,大肠杆菌10例。本组葡萄球菌属的敏感药物主要为第3代头孢类、阿莫西林/舒巴坦钠、万古霉素及氨基糖甙类。对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大环内酯类大多数耐药。104例患儿中,治愈100例、好转自动出院3例、1例放弃治疗死亡。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以葡萄球菌为主(占绝对优势),大肠埃希菌次之,条件致病菌感染有所上升,第三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可作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病例258例,对其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体外药敏分析。结果 258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检出革兰阳性菌152例(占58.91%),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革兰阴性菌85例(占32.95%),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21例(占8.14%),其中以白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检出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大于等于75%,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均敏感。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高于30%,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较高的敏感性;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8.33%,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普遍耐药。结论 CN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且对常见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医师应合理应用抗生素,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05株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特征,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1999年7月~2004年6月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血培养检出革兰阳性菌81株(占77.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0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50株;革兰阴性菌24株(占22.9%)。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8.3%,其次为丁胺卡那(16.7%)。对氧哌嗪青霉素(91.7%)、氨苄青霉素(87.5%)及阿莫西彬克拉维酸(83.3%)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未产生耐药性(0.0%),对青霉素G(94.5%)、红霉素(94.5%)耐药率最高,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 100%耐药。[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已成为新生儿败血症最主要的病原菌。多数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株,提示应及时确定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菌株近七年的变迁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菌株的变迁规律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129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阶段分为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用VITEK-AMS鉴定菌株种属,K-B法作抗生素耐药试验,根据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①早、中、晚期3组分别获血培养菌株615、305和373株,均以G+菌为主(早、中、晚分别为76.3%、74.1%和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中以葡萄球菌占绝对优势;G-杆菌逐渐增多,早、中、晚三个时期分别是21.3%、21.3%和28.4%.②晚期组中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高达93.3%和73.7%、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达87.8%和100.0%,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为2.2%~3.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G-杆菌仅对泰能、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敏感,多重耐药菌株多见.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多重耐药菌及条件致病菌常见,抗感染治疗应以药物监测结果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和分析致病菌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无锡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8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培养检出菌及药敏实验结果情况.结果 临床诊断败血症的血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85株,其中G+ 245株(86.0%),G-40株(14.0%).排在前五位的菌种是表皮葡萄球菌87株(30.5%)、溶血葡萄球菌49株(17.2%)、模仿葡萄球菌24株(8.4%)、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7.4%)、大肠埃希菌13株(6.3%).G+对青霉素G(90.0%)、苯唑西林(74.7%)、红霉素(74.3%)及氨苄西林(71.4%)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未产生耐药(0.0%).G-对氨苄西林(72.5%)耐药性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未产生耐药(0.0%).结论 重视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各种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方法采用双相血培养瓶进行血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VITEK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血培养结果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70.6%,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28.4%。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结论应该重视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血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董春雷  朱长太 《检验医学》2011,26(10):658-661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不同细菌的药物敏感性,了解细菌耐药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AMSVITEK仪器分析并结合手工法。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按200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进行。利用WHONET软件对临床分离出的388株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占31.2%,革兰阴性菌占68.8%。分离率较高的依次为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多重耐药菌菌种分布较为广泛,但主要集中于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结论对临床有较大威胁的主要病原菌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了解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血培养阳性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正确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用BacT/Alert 24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4458份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用VITEK-32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取K-B纸片扩散法按CLSI 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 从4458份血培养中共检出430株病原菌,阳性率为8.8%.主要致病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5种,占菌株总检出率59%,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0.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43.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分别为46.7%和28.3%.结论 血培养中病原菌复杂多样,耐药率高及时检测血液中病原菌的耐药性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引起血液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针对性抗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血液培养标本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液培养仪进行培养检测,阳性菌株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在5 448份血液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499株,阳性检出率为9.2%。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1株,占48.3%;革兰阳性球菌234株,占46.9%;真菌24株,占4.8%。分离率居前5位的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2株,占22.4%)、大肠埃希菌(111株,占22.2%)、肺炎克雷伯菌(38株,占7.6%)、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占6.4%)、真菌(24株,占4.8%)。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以亚胺培南最低(0),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以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最低(0%)。结论血液培养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各种条件致病菌成为病原菌呈上升趋势,多数病原菌为多重耐药,临床应针对性抗菌治疗,并积极预防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48例,记录患儿的 PCT、hs-CRP 及血培养等资料,并与同期48例非败血症新生儿的血清 PCT 和 hs-CRP 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败血症患儿血清PCT(93.75%)、hs-CRP(10.42%)明显高于非败血症患儿血清 PCT(79.17%)、hs-CRP(50%),两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T 和 hs-CRP 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有显著改变,血清 PCT 和 hs-CRP 的联合测定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且 PCT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 hs-CRP 高,两者的联合检测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