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处理胆囊三角区结构变异的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所见的96例胆囊三角结构区变异的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全组完成LC89例,中转7例。中转者包括Mifizzi综合征Ⅰ型1例;Ⅱ型2例;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入过低者1例;胆囊管开口于胆总管后壁1例;胆囊管与左右肝管共同汇入胆总管1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共用一侧壁,并行约2cm1例。结论:重视胆囊三角区结构变异的处理,有助于提高LC的成功率,减少LC并发症。但对结构辨不清或分离极为困难的病例,应果断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2.
胆囊三角区解剖变异与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强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7):444-444
了解胆囊三角区的解剖对于胆囊切除十分重要.清晰显露三角区是防止胆道损伤和术中大出血的关键.但临床工作中常见有局部解剖变异和组织病理改变、解剖不清而误伤肝外胆管和术中大出血的报道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变异胆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eopy cholecystectomy,LC)由于创伤小、患恢复快、疼痛小而迅速在国内外得到了普及,但是由于腹腔镜手术要求技术较高,对于复杂的解剖变异辨认较难,经常出现中转开腹的情况.我们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献及回顾我院收治肝外胆道异常患,对其腹腔镜手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LC)中胆囊动脉变异及其处理。方法 5 5 0例择期LC患者 ,在全麻和人工CO2 气腹状态下解剖胆囊动脉。结果 变异胆囊动脉 1 1 8例 ,占 2 1 .4 5 %,其中胆囊动脉行经胆总管前后方并紧贴胆囊前后方上行 5 3例 ,双胆囊动脉 4 3例 ,胆囊动脉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 5例 ,迷走胆囊动脉 8例 ,来自异常右肝动脉的胆囊动脉 5例。结论 胆囊动脉变异率高 ,术中准确辨认、解剖和妥善处理对预防术中大出血和胆管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道损伤,分析了我院自1995年以来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的116例胆囊管变异的病理类,探讨其术中处理方法,认为胆囊管变异是造成腹腔镜下医源性胆道损的主要原因,术中应依据不同类型的变异作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开展。笔者对在LC中因胆囊三角区解剖复杂困难者应用刮吸解剖法取得满意效果,术中无大出血及胆管损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管变异60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管变异609例报告张建春1赵玉亭1赵国强1汪海1齐洛生1张明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被广泛应用,但其严重并发症胆道损伤(Bileductinjury.BDI)仍屡见报告。胆囊胆道手术的差错多因变异或未能确认各段胆道所致。现综合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变异的有效处理手段.方法:选取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现胆囊管变异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给予胆囊壶腹分离、保持胆囊三角处空虚等处理.结果:40例胆囊管变异患者经相应处理后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未出现中转开腹及胆道损伤情况.手术平均时间(50.2±10.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8±12.9)ml,均治愈出院且随访半年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术中准确分离胆囊壶腹、保持三角区空虚,可有效认识胆囊管变异,防范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复杂胆囊三角区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处理措施。方法和结果:我科通过腹腔镜系统,行胆囊切除手术2560例,其中复杂胆囊三角患者366例,占比14.3%。其中中转开腹手术12例,占比0.46%,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胆囊三角区复杂的患者,通过认真、细致处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后三角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三角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400例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后三角入路分离胆囊管,切除胆囊。结果400例手术成功392例,中转8例,胆管损伤2例。结论后三角入路LC是一种安全容易掌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Calot三角的解剖技巧。方法对2003年1月一2008年1月施行的155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30—260min,平均48min。4例(0.26%)发生术中胆囊动脉出血,无胆管损伤发生。结论以钝性及刮吸推剥手法为主,从胆囊颈管处开始解剖Calot三角,掌握Calot三角的解剖变异,辨认其中结构及三管关系,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处理,是完成LC,预防胆管、血管损伤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家猪心血管三角的解剖结构,为建立动物模型提供形态学数据.方法 选购形态结构完整的家猪心脏50例,大体观测心大静脉和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位置、数目、外径和角度.分析心血管三角的特点.结果 家猪心血管三角可分为相交、相伴和复合三种类型.在三角形中,前室间支与左旋支构成的角为97.0±15.4°,对应边长为46.24±15.30 mm;前室间支与心大静脉构成的角为29.7±10.3°,对应边长为23.50±8.02 mm;左旋支与心大静脉构成的角为54.9±16.4°,对应边长为36.30±13.94 mm.心血管三角内可有左室前支和对角支走行.结论 家猪心血管三角形态与人心相似,大小有显著差异.家猪可作为冠心病和冠状窦介入治疗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拟行LC患者分为无粘连组57例和粘连组63例,无粘连组分别有29例和28例行经胆囊前三角入路LC和胆囊后三角入路LC;粘连组有28例和35例行经胆囊前三角入路LC和胆囊后三角入路LC。结果粘连组两种入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大于无粘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连组中胆囊后三角入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胆囊前三角入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胆囊后三角入路并发症及术中中转开腹例数均较胆囊前三角入路少(P〈0.05)。结论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安全可行、容易掌握,手术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胆囊三角存在粘连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17.
椎动脉椎前部的解剖学及其起源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解剖学和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资料和参考。方法在114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椎动脉椎前部的起源、形态、行程和起始部外径。结果正常起源型:左侧89.47%、右侧100%起于锁骨下动脉。异常起源型均出现于左侧,占5.29%(12/227例),其中主要起于主动脉弓(83.34%):起点在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之间者占75%;起点在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后方者占8.33%;起点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外动脉者分别占8.33%,后者与枕动脉共干,而且起源和行程独特。左侧椎动脉外径41±0.09mm,右侧39±0.1mm。结论由于胚胎发育的关系,椎动脉起源异常主要发生在左侧,而且以起于主动脉弓为主。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治疗直肠癌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0例成年防腐固定的盆腔标本结合28例腹腔镜TME手术对直肠周围筋膜及间隙等结构的解剖特点进行观察测量。结果①直肠系膜中、上段较厚,与直肠连接疏松,有纤维束伸入直肠壁;下段逐渐变薄至2.2±1.1mm,并有1.58±0.46cm长的系膜与直肠肌层连结紧密。②Denonvilliers筋膜薄而致密,最薄处为1.3±0.6mm。③上腹下丛紧贴肠系膜下血管的后方,直肠后方的脏层筋膜与壁层筋膜之间的疏松间隙内无明显自主神经分支。④本组手术时间126~235min,平均156min。手术出血量平均59ml(60~350ml)。28例均获随访2~36个月,平均16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直肠系膜及Denonvilliers筋膜是包裹直肠的独立结构,沿骶前间隙及直肠两侧壁锐性分离可完整游离直肠系膜。掌握腹腔镜直肠手术的解剖学特点,能减少该手术的失误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成年女性尸头标本的冠状面和水平面以及离体成年女性干燥下颌骨上,测量相关数据,以期为成年女性下颌骨整复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1)选取国人成年女性无器质性病变尸头标本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固定在自制的头颅固定器上进行切片,其中10例行冠状面切片,另10例行水平面切片,观察测量下颌骨在相应层面的有关数据;2)在50例离体成年女性干燥下颌骨上观测与下颌骨整复术有关数据后,于下颌牙槽平面和下颌升支前缘断开下颌升支和下颌骨体,测量下颌管的管径和位置,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尸头标本冠状面上,下颌角间距离(103.53±2.47)mm,左、右侧下颌管到下颌下缘的距离(12.27±0.84)mm、(12.36±0.75)mm;在水平面上,左、右侧下颌管到下颌角的距离(20.01±0.74)mm、(19.94±0.69)mm,左、右侧下颌管到颊侧骨皮质的距离(6.33±0.21)mm、(6.26±0.24)mm,左、右侧颊侧骨皮质的厚度(3.27±0.15)mm、(3.26±0.13)mm,左、右侧平口角平面咬肌厚度(13.07±0.14)mm、(13.45±0.20)mm。在离体成年女性干燥下颌骨上,左、右侧下颌角角度(118.27±6.84)°、(117.99±6.94)°,左、右侧下颌支高度(66.97±4.54)mm、(67.09±4.83)mm,左、右侧下颌角厚度(5.27±1.84)mm、(5.30±1.78)mm;在下颌升支前缘断面上,左、右侧下颌管的内外径(2.47±0.24)mm、(2.47±0.23)mm,左、右侧下颌管的上下径(3.27±0.35)mm、(3.25±0.37)mm,左、右侧下颌管至下颌骨内侧面的距离(3.36±0.58)mm、(3.41±0.54)mm,左、右侧下颌管至下颌骨外侧面的距离(6.27±1.40)mm、(6.29±1.37)mm,左、右侧下颌管至牙槽嵴的距离(15.24±1.64)mm、(15.33±1.59)mm,左、右侧下颌管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11.77±1.63)mm、(11.74±1.70)mm;在下颌牙槽平面断面上,左、右侧下颌管的内外径(2.55±0.33)mm、(2.58±0.29)mm,左、右侧下颌管的前后径(4.01±0.83)mm、(4.03±0.79)mm,左、右侧下颌管至下颌骨内侧面的距离(1.77±0.63)mm、(1.75±0.65)mm,左、右侧下颌管至下颌骨外侧面的距离(5.71±1.43)mm、(5.69±1.44)mm。结论通过对下颌骨的断层解剖及应用解剖学观测,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为详尽准确的参考数据,有助于下颌骨整复术的术前设计;行下颌骨整复术时,应当尽量向下颌升支及下颌体外侧去除下颌骨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1995年11月~2005年6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替术30例、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20例(15例采用迷走神经后干切断和前干高选择性切断术,4例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1例行迷走神经干切断和胃空肠吻合术)和胃间质瘤切除术8例。结果手术时间1.0~4.5h,平均2.5h;24~72h后开始进流质。无术后并发症,术后3—7d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间质瘤,具有疗效确定、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点,腹腔镜手术很适合用于上消化道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