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制备天山雪莲微乳,考察天山雪莲在小鼠腹部皮肤的滞留量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局部经皮给药的药动学,探讨微乳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的作用。方法:测定制备样品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等理化性质;以绿原酸、芦丁为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给药皮肤中绿原酸、芦丁生物滞留量,DAS软件拟合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天山雪莲微乳平均粒径为 54.51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81,Zeta电位为-0.687 mV;在小鼠皮肤中滞留量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结论:天山雪莲微乳中有效成分能较快渗透进入皮肤,并在皮肤局部较长时间蓄积。  相似文献   

2.
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小鼠皮肤局部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制备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考察原花青素在小鼠腹部皮肤的滞留量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局部经皮给药的药动学,探讨柔性纳米脂质体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的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给药皮肤中原花青素生物滞留量,DAS软件拟合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72.52±8.63)%,平均粒径167.5 nm,Zeta电位-60.3,多分散指数0.309;在小鼠皮肤中滞留量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结论: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中有效成分能较快渗透进入皮肤,并在皮肤局部较长时间蓄积。  相似文献   

3.
天山雪莲透皮微乳制备处方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优化天山雪莲水包油型微乳处方.方法:以芦丁及绿原酸为指标,采用HPLC测定天山雪莲提取物在各溶媒中的溶解度,初步确定处方组成,绘制伪三元相图对处方进行优化,测定优化处方的黏度、平均粒径、粒径分布等理化性质.结果:Km =1∶2时,伪三元相图形成的微乳区域最大,微乳最佳处方为RH40-1,2-丙二醇-油酸的比例4∶2∶1,微乳平均粒径及黏度符合透皮微乳的要求,在高温、强光下无分层,无絮凝或药物析出.结论:天山雪莲微乳增加了天山雪莲提取物的溶解度,具有粒径小、稳定性好、黏度适宜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熊果酸自微乳的制备及其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制备熊果酸自微乳给药体系,建立HPLC-MS方法研究熊果酸自微乳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方法:以OP乳化剂、吐温-20、异丙醇和油酸制备熊果酸自微乳给药系统,并考察其稳定性、粒径和Zeta电位.通过口服给药,研究其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结果:所制备的熊果酸自微乳在1个月内稳定,平均粒径32.74 nm,Zeta电位4.21 mV.自微乳的相对生物利用度326.5%;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256.6%;相对与缓释片,自微乳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7.2%.结论:所制备的自微乳给药系统能提高熊果酸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天山雪莲巴布剂中3种有效成分紫丁香苷、绿原酸及芦丁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有效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皮吸收促进剂对紫丁香苷、绿原酸及芦丁的透皮速率及累积透皮百分率等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对氮酮(azone)、丙二醇(PG)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应用和合用的促渗效果进行考察.结果:7%氮酮为促进剂,天山雪莲巴布剂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及芦丁3种有效成分的促透效果最好.结论:通过考察促进剂对天山雪莲巴布剂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及芦丁的影响,为天山雪莲巴布剂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HPLC法测定天山雪莲自微乳制剂中芦丁的含量。方法:色谱柱:Dikma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1%醋酸(4:6,pH2.40);检测波长:257nm;流速:1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芦丁在1-200μg.mL-1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雪莲-SMEDDS的载药量为6.56%。微乳的平均粒径小于50nm,形态符合要求。结论:HPLC方法测定雪莲自微乳制剂中芦丁含量,结果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7.
托氟啶脂质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托氟啶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薄膜分散-乳匀法制备托氟啶脂质体,用均匀设计法优化托氟啶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考察脂质体形态、粒径、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稳定性及体外释药等特性,对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将托氟啶脂质体分别进行小鼠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眼底静脉丛取血,HPLC测定血药浓度,用DAS(1.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制得的脂质体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400 nm,多分散性指数0.448,Zeta电位-6.4 mV,平均包封率86.9%;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数学模型。小鼠口服脂质体相对于口服托氟啶(TFu)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为199%,小鼠静脉注射脂质体相对于注射TFu溶液的生物利用度为115%。结论采用薄膜分散-乳匀法制备TFu脂质体,工艺简单,包封率较高,且稳定性良好;托氟啶脂质体经小鼠口服给药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注射脂质体与注射TFu乙醇-水溶液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维药天山雪莲传递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天山雪莲中芦丁和绿原酸,采用反相透析法分离传递体和游离药物芦丁和绿原酸,测定天山雪莲传递体中有效成分芦丁和绿原酸的包封率.结果 反相透析法能将天山雪莲传递体与游离药物芦丁和绿原酸有效分离,反透析平衡时间为10 h,反透析芦丁和绿原酸的回收率分别为(l00.07±0.58)%,(99.83±0.65)%;反透析芦丁和绿原酸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9±0.56)%,(99.68±0.46)%.以芦丁和绿原酸计的3批天山雪莲传递体样品的平均包封率为(77.63±1.57)%,(69.36±1.73)%.结论 反透析法便捷、准确,适用于天山雪莲传递体的包封率测定.  相似文献   

9.
姜雯  曾诚  于宁  谭梅娥  邢建国 《中草药》2016,47(1):57-64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天山雪莲提取物(Saussureae Involucratae Herba extract,SIHE)-复合磷脂脂质体(composite phospholipid liposome,CPL)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规律。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SIHE-CPL,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磷酸盐缓冲液p H值、药脂比(质量比)和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对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的影响。基于单因素,应用星点设计考察磷脂用量、胆固醇用量2个因素对平均粒径、PDI、Zeta电位和包封率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方程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动态透析法),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研究SIHE-CPL的光谱特征及分子表征。结果二项式非线性拟合方程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预测性良好。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SIHE-CPL的平均粒径为(102.7±5.1)nm,PDI为0.154±0.017,Zeta电位为(-28.4±2.2)m V,绿原酸的包封率为(87.68±2.57)%,芦丁的包封率为(84.18±2.97)%,SIHE和SIHE-CPL的体外释放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FTIR和XRD验证了SIHE-CPL的形成。结论 SIHE-CPL具有较低的平均粒径、PDI和较高的Zeta电位、包封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以准确快速地优化SIHE-CPL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蟾蜍毒素微乳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经皮给药特性。 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和伪三元相图筛选蟾蜍毒素微乳处方,考察蟾蜍毒素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稳定性,通过透皮扩散仪考察蟾蜍毒素微乳的体外透皮过程。采用RP-HPLC测定蟾蜍毒素含量,色谱条件为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300 nm,进样量10 μL。 结果: 优选的微乳处方为辛酸癸酸三甘油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二乙二醇单乙基醚-水(10.47%:33.69%:11.23%:44.61%),载药量(1.36±0.12)%。制得的蟾蜍毒素微乳外观圆整,平均粒径(31.33±5.362) nm,多分散指数(0.103±0.025),Zeta电位-(30.85±3.25) mV。蟾蜍毒素微乳12 h的累积渗透量1 339.32 μg·cm-2,皮肤滞留量1 895.36 μg,分别是蟾蜍毒素水溶液的3.96,4.89倍。 结论: 蟾蜍毒素微乳稳定性较好,可显著促进蟾蜍毒素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辅料配伍、三元相图中形成乳剂区域面积的大小和D-最优混料实验设计来筛选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处方组成和比例,以载药量、粒径和多分散系数为评价指标,对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进行考察。最后以成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和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评价其质量。结果得到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最优处方为Obleique CC497-聚山梨酯20-Transcutol P(0.25∶0.45∶0.30),载药量23.93 mg/g,平均粒径为(207.92±2.13)nm,Zeta电位为(38.84±0.18)m V。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释药速率极显著地高于地榆皂苷原料药。结论首次建立了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院内制剂清喉利咽口含片的提取工艺。方法:在预试验基础上,以绿原酸、总黄酮(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芦丁、甘草苷)质量浓度的综合评分为因变量,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采用响应面法优选清喉利咽口含片的提取工艺。采用HPLC测定绿原酸和总黄酮(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芦丁、甘草苷)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5%磷酸水(B)梯度洗脱(0~12 min,9%A;12~15 min,9%~15%A;15~40 min,15%~45%A;40~50 min,45%~15%A;50~80min,15%A),绿原酸和黄酮类成分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27,256 nm。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89 min,液料比15.3∶1,提取时间136 min,提取数2次。绿原酸、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芦丁、甘草苷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 843.537,184.845,93.939,48.898 mg·L~(-1)。结论: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好、稳定可行,可作为清喉利咽口含片的中试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香茅醇微乳凝胶的处方及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菌试验研究。方法:以微乳区域面积百分比为指标,使用伪三元相图法优化香茅醇微乳的处方;以微乳凝胶的外观、黏稠度、延展性、油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香茅醇微乳凝胶的处方工艺。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考察香茅醇微乳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时间-杀菌效率试验考察香茅醇微乳凝胶及香茅醇微乳的杀菌效率。结果:香茅醇微乳凝胶的最佳处方是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乙醇-香茅醇-卡波姆-980-甘油-水(0.518∶1.037∶0.667∶0.8∶5∶91.978)。香茅醇微乳为淡蓝色透明均一液体,平均粒径54.9 nm,Zeta电位~(-1)0.22 m V。香茅醇微乳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MIC和MBC均为1.667 g·L~(-1);时间-杀菌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香茅醇微乳凝胶及香茅醇微乳在2 h对受试菌种的杀菌率达100%。结论:优选的香茅醇微乳凝胶处方工艺稳定可行,该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杀伤作用,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蒿甲醚口服微乳原位凝胶的处方,并对其性质进行评价。方法:以流动性和凝胶性为指标筛选水相,通过溶解度、相溶性、制剂稳定性和黏附性的考察确定处方组分,采用伪三元相图筛选微乳原位凝胶区域,优选蒿甲醚微乳原位凝胶的最优处方,并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黏度,稳定性,凝胶性以及体内胃滞留时间进行评价。结果:蒿甲醚微乳原位凝胶的最优处方为蒿甲醚-三乙酸甘油酯-聚氧乙烯蓖麻油-二乙二醇单乙基醚-(0.3%结冷胶-0.1%低黏度海藻酸钠)(0.5∶4.5∶5∶5∶85),药物浓度约5 g·L~(-1),透射电镜下观察乳滴呈球形,平均粒径20.90 nm,多分散指数(PDI)0.172,Zeta电位-19.5 mV,黏度15.32 m Pa·s,在室温条件下稳定。大鼠口服蒿甲醚微乳原位凝胶后,微乳原位凝胶在胃中快速发生相变形成凝胶,6 h后依然能在大鼠的胃中观察到凝胶并检测出蒿甲醚。结论:蒿甲醚微乳原位凝胶改善了蒿甲醚的溶解度,在胃部凝胶性能良好,能有效延长蒿甲醚的胃滞留时间,且黏度适宜,适合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15.
布洛芬微乳的制备及其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制备布洛芬微乳,考察布洛芬微乳对离体小鼠皮的透皮能力。方法 Zetapals多功能电位/粒度分析仪测定布洛芬微乳的粒度及其分布。用稳定性实验考察布洛芬微乳的稳定性。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布洛芬微乳的透皮速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的含量。结果 布洛芬微乳液滴的平均粒径均为57.9nm。布洛芬微乳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布洛芬的平均透皮速率为(189.79±11.71)μg·cm-2·h-1,透皮吸收行为符合Fick’s第一定律。结论 布洛芬微乳有很强的透皮能力,有望成为布洛芬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6.
徐铃燕  谢远平  康倩  刘葭  孙铭忆  吴清 《中草药》2017,48(19):3961-3969
目的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优化中药不同油水分配系数(log P值)多成分微乳给药系统,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饱和溶解度法筛选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油相,并以蛇床子素、川芎嗪、阿魏酸、葛根素及京尼平苷为模型药代表中药复杂成分,在伪三元相图的基础上,应用单纯形网格法优化中药不同油水分配系数多成分微乳,以外观、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通过Design Expert 8.06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模型构建,响应面数据分析优化和验证最佳处方组成。通过对微乳外观、稳定性及其粒径、Zeta电位等的测定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优化得到的最佳处方为油酸-Labrasol-丙二醇-水(5.303∶29.336∶7.334∶58.027),所形成的微乳外观澄清透明,流动性好,呈淡黄色,平均粒径为(118.77±3.37)nm,PDI为0.282±0.020,Zeta电位为(0.346±0.050)m V,稳定性良好。结论优化之后的中药不同油水分配系数多成分微乳性质稳定,载药量高;制备并优化了适宜于不同logP值(-1.01~3.85)成分的微乳载体,为此范围内的多成分中药提供可行的微乳载体,简化其前期微乳处方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忍冬藤叶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工艺条件.方法: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聚酰胺树脂的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性能,并考察上样量、水洗用量、洗脱剂种类和用量;以绿原酸纯度和保留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洗脱流速、洗脱剂浓度和用量对忍冬藤叶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分离纯化工艺为绿原酸上样量10 mg·g-1树脂,用2 BV水洗除杂,加3 BV 6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0.4 BV·h-1,收集洗脱液.结论:优选的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为工业化分离纯化绿原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普照  苏明声  王雅琪  邵峰  张亚梅 《中草药》2017,48(8):1509-1512
目的研究白苞裸蒴Gymnotheca involucr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苞裸蒴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裸蒴木脂素Y_3(1)、裸蒴木脂素Y_4(2)、gymnothelignan T(3)、gymnothelignan N(4)、gymnothelignan O(5)、gymnothelignan M(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苞裸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提取规律。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测定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在常见溶剂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采用超声辅助法和加热回流法比较3种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水和乙醇中的提取率,并考察各绿原酸类成分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中的提取规律。结果:7个绿原酸类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浓度远大于纯水;菊科植物艾叶和菊花超声提取在乙醇中的提取率显著低于纯水,加热回流提取除异绿原酸A外,其余绿原酸类成分在乙醇中的提取率均显著低于纯水;忍冬科植物金银花超声提取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在乙醇中的提取率略低于纯水,加热回流提取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异绿原酸B在乙醇中的提取率显著低于纯水。上述结果表明,中药绿原酸类成分提取过程中存在“逆溶解度”现象,即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提取率与其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相反的现象。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中,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都是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在体积分数为50%时绿原酸类成分含量达到最高点;菊科植物艾叶、菊花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等多种成分含量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降低,展现出显著的“逆溶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