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2.
3.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临床上较少见。我院自1995年2月~1997年9月收治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4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5.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出生5 d,足月产,平产。1992年4月5日凌晨1:00因腹胀,明显呕吐入院。查体:体温34.5℃(肛),皮肤干燥、弹性差;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曾解稀便一次。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炎?”。置暖箱,经吸氧、抗感染、胃肠减压及补液等治疗措施后,病情未见好转,于当日18:45死亡。  相似文献   

6.
7.
郭茜 《四川医学》2003,24(4):353-353
患儿 ,女 ,1h。系G2 P1 宫内孕 39- 1 周剖宫产儿 ,羊水清 ,在清理呼吸道时大量羊水从口鼻涌出 ,Apgar评分 3分 ,经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后正压给氧 5min后Apgar评分 7分 ,10min后评分 10分。母亲为 36岁高龄产妇 ,丙肝患者 ,既往有葡萄胎清宫术史。入院查体 :T35 8℃ ,反应可 ,哭声响 ,呻吟 ,前囟平软 ,面色红润 ,呼吸 32次 min ,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少量中小湿鸣 ,心率 130次 min。律齐 ,心音有力 ,无杂音 ,腹软 ,肝脾不大 ,肠鸣音正常。四肢活动自如 ,神经系统无异常。入院诊断 :新生儿窒息 ,吸入性肺炎 ,…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提高对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自发性胃破裂的认识。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该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儿中男、女各2例,发病时间为出生后2-6天,患儿突然出现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腹部膨隆。腹部平片示膈下见半月形游离气体。4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胃破裂口位于贲门至胃大弯侧。术后3例存活、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对本病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生后22小时呕鲜红色血2次,解柏油样便一次,于1994年5月30日入院,足月双胎顺产。娩出后即刻Apgar评分9分。另一胎儿正常,体检:体温37℃,呼吸55次/分,体重2.45kg,发育正常,精神萎靡。颜面可见散在瘀斑,四肢躯干皮肤未见出血点。心肺元明显异常,轻度腹胀,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死亡病例,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感染率低,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对患者胃电参数及血清消化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腹修补术组)34例和观察组(腹腔镜修补术组)34例,然后将两组术前和术后3、5d的胃电参数及血清消化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3、5d的胃电参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血清消化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对患者胃电参数及血清消化功能相关指标的不良影响明显小于传统开腹修补术,且患者术后上述方面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3.
胃溃疡穿孔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74例胃溃疡急性穿孔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分析,主张对该类病人积极施行急诊胃大部切除术。其适应症是:(1)术前无难以纠正的休克;(2)重要脏器无严重功能障碍;(3)腹腔无局限性脓肿。消化道重建方式以B-I式为首选,必须行胃空肠吻合时,推荐Roux-Y和B-Ⅱ式加Braun吻合术,穿孔修补和溃疡局部切除术仅用于不宜行胃大部切除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方式,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该组行穿孔修补术者10例,姑息性切除术11例,根治性切除术4例(其中6例穿孔修补术后4周左右,二期手术姑息性切除术5例、根治性切除术1例)。该组治愈21例,死亡4例(术后30d以内)。死亡原因为穿孔修补处再穿孔和感染性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生存期穿孔修补术者3~6个月;姑息性切除术为15~22个月;根治性切除术者为33~49个月。结论准确的诊断、合理的术式选择和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对降低胃癌穿孔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治疗原则应积极手术,尽可能行根治或姑息手术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15.
黄宗铭 《吉林医学》2010,(35):6455-6457
目的:探讨胃穿孔外科手术治疗后,外科营养支持对腹壁切口愈合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胃穿孔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外科营养支持及术后腹壁切口愈合特点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给予外科营养支持的条件下,胃癌穿孔手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与胃溃疡穿孔术后相比,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高。结论:发生胃穿孔后,应积极给予手术治疗,并术后常规给予外科营养支持,减少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良性胃穿孔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国内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在良性胃穿孔中应用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数据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表达。结果:纳入文献17篇,共1 457例患者,其中腹腔镜修补术组(观察组)730例,开腹修补术组(对照组)727例。分析表明:相比开腹修补术,腹腔镜修补术不仅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P<0.05),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降低术后切口感染、肠梗阻、盆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且术后血清胃泌素的分泌水平更高(P<0.05)。结论:相比开腹修补术,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具有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血清胃泌素分泌水平更高等优势,因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胃电节律及炎性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11年9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2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然后将同一时期进行开腹修补术的2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7、14d的胃电节律及炎性状态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胃电节律及炎性状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7、14d观察组的血清炎性状态各个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胃电节律指标则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14d优于术前及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胃电节律及炎性状态的波动优于开腹修补术,患者术后的炎性反应与胃功能状态恢复相对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6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结果腹腔镜组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P〈0.01),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24 h、48 h时血清胃泌素(GAS)水平均高于开腹组(P〈0.01),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开腹组(P〈0.01)。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且胃肠动力恢复较快,术后疼痛较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 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中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50例,为腹腔镜组,行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50例患者作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且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0.37±1.24)mL,也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随着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逐渐降低,术后当日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不同疼痛程度组间分别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2%、26%,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溃疡穿孔修补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吻合口瘘与胸胃瘘的比较分析,探讨胸胃瘘的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至2010年24例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胸胃瘘的可能原因、诊断及治疗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该组24例消化道瘘中有5例胸胃瘘,其中仅1例确诊,4例误诊为吻合口瘘,1例经胸腔引流、胃肠减压、肠内营养后痊愈,4例行二次开胸,死亡1例。结论胸胃瘘多因术者操作不当导致胃壁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误诊率极高,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