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重新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导致哮喘发病的病理基础。抗炎治疗是哮喘治疗的基本原则,强调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长期性,而缓解期的抗炎治疗是哮喘的第一线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报道对现行的哮喘治疗药物进行了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2.
哮喘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对哮喘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防治的基础研究已有较大的进展,在临床上将哮哮分为4型;在病因病机上根据中医理论可归纳为宿痰内伏、正气亏虚,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认识哮喘与气道上皮、白皮素-5、嗜酸粒细胞及其毒性蛋白、糖皮质激素等有关;在对防治哮喘的基研究上确立了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证实了各种淋巴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调节、证实了多种炎性细胞和多种炎性介质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调节、迟发相哮喘反应是研究哮喘病人慢性气道炎症的重要研究模型、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确立了抗炎治疗是支气管哮喘的首要治疗原则、吸入疗法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给药方式;在临床治疗方面以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治疗是目前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但对其远期疗效和预后的评价还需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3.
简要地介绍了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准则和药物治疗现状及问题,强调了恰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重要性。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持久性的原因。因而,应强调长期抗炎治疗,特别是对长期患哮喘的病人。  相似文献   

4.
<正>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哮喘形成的病理基础是慢性炎症,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因此应重视抗炎和降低气道反应性的治疗。为了早期消除支气管的炎症,具有抗炎症及抑制介质释放作用的激素吸入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推崇的方法。1997年10月~2000年10月,笔者用普米克气雾剂治疗50例(资料完整的),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戴丹  谢颖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83-3885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全球慢性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对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认为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是由气道慢性炎症病变引起的支气管高反应性,在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因素触发下而导致广泛的、可逆的气道狭窄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因此在应用平喘药物的同时还应当注意针对病因的抗炎治疗,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吸入疗法等。  相似文献   

6.
哮喘是一种由多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抗炎药物治疗主要是皮质激素,尽管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抗炎药物,但是它们并不能抑制哮喘反应中的全部炎性介质。白三烯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支气管高反应性,以及促进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炎症细胞在气道的聚集。白三烯的合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多有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及咳嗽等表现。目前哮喘的治疗仍以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为主,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布地奈德是新合成的肾上皮质激素,有较高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率,抗炎效果好,局部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降低气道反应性,修复气道上皮的炎症损伤,改善临床症状和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雯  王辰 《中国医刊》2007,42(12):3-5
哮喘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气道炎性标志物的测定对哮喘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时的关注焦点也从治疗气道高反应性(BHR)转向炎症控制,强调早期检测、有效治疗、监控治疗反应、坚持治疗以及预测病情恶化。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研究的“金标准”方法是支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因此抗炎治疗是防治哮喘的关键。本文用色甘酸钠吸入对小儿中度支气管哮喘治疗3个月,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证实色甘酸钠吸入在减少病人慢性症状、改善肺功能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梁小波  李国平 《海南医学》2016,(7):1120-112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气道结构细胞和炎症细胞分泌的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最终导致气道慢性炎症.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分子在气道炎症反应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参与调控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及气道炎症反应持续的时间和强度.探讨这些信号转导分子在哮喘气道炎症网络中的作用对于阐明哮喘发病机制、研发新型抗炎药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是由多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既往认为哮喘是一种可逆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和可逆的气流受限。近年来发现一些哮喘患者在接受抗炎、舒张支气管治疗后,症状仍不能缓解,  相似文献   

12.
色甘酸钠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玉荣  杨军 《中级医刊》1998,33(1):44-46
近年来研究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因此抗炎治疗是防治哮喘的关键。本文用色甘酸钠吸入对小儿中度支气管哮喘治疗3个月,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证实色甘酸钠吸入在减少病人慢性症状、改善主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哮喘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HO和美国心肺血液病研究所发表的“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中将哮喘定义为“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 ,改变了过去对哮喘的认识。同时 ,对哮喘的治疗也从只注意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转变为针对气道炎症的长期抗炎治疗。1 吸入糖皮质激素 (ICS)  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哮喘抗炎治疗药物 ,但长期全身使用产生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ICS作为一种局部激素仅在支气管局部发挥抗炎作用 ,吸收进血循环极少 ,全身的副作用小 ,是目前治疗治疗哮喘最重要的药物。1.1 ICS的种类 目前用于临床的ICS主要有 :氟尼缩松 (Flunisolide ,…  相似文献   

14.
高晖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1147-114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它是一种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有多种炎症细胞、炎性递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其炎症过程。强调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下组织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的研究 ,强调了由各种因素造成的气道变应性炎症 ,气道粘膜和粘膜下层炎症细胞 ,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基础[1] 。针对哮喘发病的炎症机制 ,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气道炎症应是哮喘的第一线治疗措施这一全新观念 [2 ] 。这一观念的出现使临床上摒弃了已沿用多年、经典的以支气管解痉剂为主的治疗原则。目前已知的具有抗气道炎症的药物主要包括 :皮质类固醇、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新型抗组胺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炎症介质拮抗剂以及其它一些可能有…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产生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老年哮喘是指65岁以上的哮喘病人.老年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病,其特征为气道炎症、可逆性气道阴塞和气道病变反应.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哮喘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治疗主要是抗炎。此病常反复发作,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往往不理想。笔者参阅有关资料,应用雷公藤多甙片(TⅡ)治疗哮喘30例,以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对比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儿身心健康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一些发达国家,它已成为导致小儿住院和因病失学的最常见原因〔1〕。近年来国内外对小儿哮喘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将小儿哮喘抗炎治疗简要综述如下。1哮喘发病机制的新认识70年代认为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9.
姜英今  金雪花  许世花 《吉林医学》2006,27(12):1534-1534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病,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参与的气道炎症,其发病受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在急性炎症时,黏膜高度水肿,粘液分泌亢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治疗原则是必须尽快解除痉挛及抗炎,以缓解症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统计2002年 ̄2004年病例数,其中2002年 ̄2003年病例总数同2004年病例总数。说明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率正在上升,2002年 ̄2003年主要采取直接喷入喘乐宁必可酮疗法;2004…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变态反应中T细胞活化是哮喘炎症特征的关键,T细胞分为Th1与Th2两种类型,前者以分泌自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等促炎细胞因子为主;后者分泌IL-4、IL-5、IL-10等抗炎细胞因子,两者的平衡反映了促炎和抗炎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