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孕期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0月因宫颈机能不全收治本院的患者,分析于不同孕期、不同治疗时机行宫颈环扎术对妊娠结果的影响.结果 妊娠早期组行宫颈环扎术66例与妊娠中期组行宫颈环扎术53例相比较,两组晚期流产率、足月生产率、宫内感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治疗组41例与非紧急治疗组78例对比,两组晚期流产率、足月生产率、宫内感染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应于妊娠14~16周择期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对于孕前宫颈机能不全诊断不明患者,伴早产史或晚期流产史的高危孕妇,在孕中期通过B型超声发现宫颈机能不全,应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术后加强监测,预防感染,从而降低宫内感染率及晚期流产率,提高胎儿足月生产机会,最终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采用保守治疗和宫颈环扎术。对两组患者分娩结果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晚期流产2例、早产5例、足月产25例,对照组发生晚期流产9例、早产10例、足月产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妊娠10~16周采用宫颈环扎术16例,发生晚期流产0例,早产2例,足月产14例;妊娠17~25周采用宫颈环扎术16例,发生晚期流产5例,早产7例,足月产5例,不同阶段采用宫颈环扎术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一定要尽早采用宫颈环扎术,不仅能够有效的延长孕妇的孕周,还能提高胎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60例孕妇合并宫颈机能不全者,36例施行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孕妇手术36例中,延长妊娠至足月28例,早产4例,流产4例,胎儿成活32例,与非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可以延长孕妇的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初次宫颈环扎后宫口再次扩张≤2cm行重复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初次行McDonald’s宫颈环扎术后再次出现宫口扩张的36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重复宫颈环扎术治疗。根据患者初次宫颈环扎后宫口再次扩张≤2cm(15例)和>2cm(21例)分为两组。统计所有患者的妊娠及分娩结局,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妊娠结局。结果:初次宫颈环扎后宫口再次扩张≤2cm患者的重复环扎后孕周延长、从诊断到分娩孕周延长、分娩孕周长于初次宫颈环扎后宫口再次扩张>2cm患者,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存活率均高于初次宫颈环扎后宫口再次扩张>2c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初产妇、顺娩次数、>14周流产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宫颈环扎后宫口再次扩张≤2cm行重复宫颈环扎术可以延长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孕周,改善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孕周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125例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周的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所有患者均行宫颈环扎术治疗,比较不同孕周患者手术疗效以及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孕周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分娩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14周患者胎儿存活率显著低于≥14周患者,流产率比较14周患者达到32.0%,高于其他孕周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孕22~28周早产率达到45.8%,高于其他孕周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手术时机疗效比较急诊手术组胎儿存活率、足月妊娠率最低,分别为89.1%、64.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14~18周是宫颈机能不全孕妇行宫颈环扎术的最佳时机,择期行宫颈环扎术效果显著,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预防性宫颈环扎术与紧急性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8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紧急性宫颈环扎术,观察组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娩情况、妊娠结局、分娩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妊娠延长时间、分娩孕周、妊娠32周宫颈长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流产率和早产率低于对照组,足月产率和新生儿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采用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可显著提高足月产率和新生儿存活率,延长孕周,降低流产率和早产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减少新生儿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与间苯三酚联用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2009年起对确诊为宫颈功能不全的患者15例实施宫颈环扎术,同时在术中、术后与间苯三酚联合使用进行保胎治疗,对妊娠结局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分娩孕周≥37周的有8例(53.33%),28~33周4例(26.67%),均顺产,流产3例(20%)。早产儿及足月儿均存活,总有效率达到80%。结论宫颈环扎术与间苯三酚联用治疗宫颈功能不全能够有效延长孕周,以减少发生晚期流产、早产的机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出生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手术时机选择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25例选择在孕期12~18周时手术的为A组,25例选择在孕期18~28周时手术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组术后妊娠至足月比例(72.00%)明显高于B组(28.00%),P<0.05;妊娠至28~37周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妊娠<28周比例(15.00%)明显低于B组(41.00%),P<0.05;A组手术成功率为80.00%,明显高于B组的52.00%,P<0.05。结论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能够有效预防流产,提高胎儿存活率,改善妊娠结局。且在孕周12~18周行宫颈环扎术为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妊娠并发宫颈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宫颈环扎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妊娠并发宫颈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内科安胎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应用宫颈环扎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21例患者延长妊娠到足月,8例早产,1例流产,27例胎儿成活,对照组30例患者中,3例患者延长妊娠到足月,12例早产,15例流产,9例胎儿成活,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妊娠并发宫颈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宫颈环扎术能够延长患者孕周,能够提高胎儿其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孕中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5年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43例分为手术组(A组,27例)和非手术组(B组,16例),比较两组的胎儿存活率、平均延长孕周.结果 胎儿存活率手术组91.1%,明显高于非手术组47.6%(P<0.01);平均延长孕周:手术组15.3周,明显长于非手术组6.5周(P<0.01).结论 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妊娠晚期流产和早产的常见原因,实施宫颈环扎术是重要的,可以延长妊娠时间,提高活婴分娩率.  相似文献   

11.
陈琪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53-3254
目的 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住院治疗的25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宫颈环扎术中有12例妊娠足月(其中4例行剖宫产,术中予拆除缝线,8例孕37~38周拆除缝线后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8例孕34周后临产分娩,3例因孕22~ 24周胎膜早破或缝线切割宫颈,保胎失败流产.流产率为12%(3/25),早产率为52%(13/25),新生儿存活率为84.0% (21/25).预防性宫颈环扎在孕28周后与孕34周后的分娩率分别为100.0%及8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及P=0.016).但对于孕37周后分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新生儿存活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宫颈环扎术可延长孕周,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淼 《江苏医药》2012,38(11):1348-1349
目的 观察中孕期宫颈扩张、宫颈管展退的宫颈机能不全孕妇进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疗效.方法 宫颈机能不全患者16例,孕周为15-25周,无规律宫缩,宫颈长度小于2.5cm,宫口扩张小于3cm.16例均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术前术后应用宫缩抑制剂.观察妊娠结局及围生儿存活情况.结果 16例孕妇中,妊娠超过37周者6例,28-37周者10例.新生儿存活13例,存活率81.25%.结论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套管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998年4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的21例孕妇在卧床休息及保胎治疗的基础上于妊娠14~26周行套管式宫颈环扎术。结果21例患者中足月分娩19例,占85.7%(19/21);2例早产,占9.5%(2/21);1例孕21周流产,占4.8%(1/21)。除1例流产及1例早产儿死亡外,获存活婴儿19例。结论套管式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孕期、孕早期、孕中期行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对治疗宫颈功能不全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5例宫颈功能不全患者因反复流产,行阴道环扎术或宫颈环扎术。结果非孕期22例,孕早期(12 w前)14例、孕中期(16 w前)9例手术均进展顺利,1例孕中期患者术中出血量大影响视野中转开腹。孕中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非孕期、孕早期长,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非孕、孕早期;非孕期、孕早期(12 w前)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孕期平均胎龄30.2 w,胎儿存活率90.9%,与孕早期、孕中期平均胎龄(分别为31.6 w、31.1 w)、胎儿存活率(92.8%、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手术时机的不同并不影响妊娠结果,但孕前、孕早期手术并发症少,操作安全又简单,更宜行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和不同治疗时机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宫颈功能不全患者,根据孕期将其分为孕早期组(52例)和孕中期组(46组),根据治疗时机分为紧急治疗组(39例)和非紧急治疗组(59例),对比患者临床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孕早期产妇临床指标和妊娠结局均优于对照组,非紧急治疗组产妇临床指标及妊娠结局优于紧急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孕期和不同治疗时机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及妊娠结局均有差异,医者应根据产妇和胎儿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时机以提高足月生产率、降低晚期流产及早产率,缩短孕周延长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手术治疗妊娠中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55例孕14~27“周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分为择期手术组和紧急手术组,行宫颈环扎手术治疗,追踪其妊娠结局,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分析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1)择期手术组中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发生率较紧急手术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术前宫缩、术后感染及宫口扩张对妊娠结局有明显影响。结论孕期宫颈环扎手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手段。做到早期诊断,争取择期行宫颈环扎术,对孕前未能及时诊断者,一旦发生流产或早产先兆,且B超证实宫颈机能不全者,仍应选择紧急宫颈环扎术,亦能取得~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宫颈双“C”环扎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40例妊娠并发宫颈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2组,于妊娠15~18周进行宫颈内口双“C”环扎及传统改良后Mc Donald法,观察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双“C”环扎组延长妊娠至足月妊娠18例(90%),早产1例(5%),流产1例(5%),胎儿成活19例(95%),传统手术组足月妊娠14例(70%),早产5例(25%),流产1例(5%),胎儿成活17例(85%)。结论选用Mersilene环扎带在适宜的妊娠时机行双“C”宫颈环扎术,能够明显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孕前期经腹腔镜与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CIC)的效果。方法87例CIC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38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于孕12~16周经阴道行宫颈环扎术,实验组于孕前期经腹腔镜行宫颈环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妊娠结局、新生儿存活率、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足月产率为81.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81%,早产率13.16%、流产率5.2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91%、21.28%,新生儿存活率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期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可以有效提高CIC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改善CIC患者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改善CIC患者妊娠期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超在监测双胎妊娠并宫颈机能不全方面的应用,以及宫颈环扎术在治疗双胎妊娠并宫颈机能不全的应用意义。方法:对2011年8月~2014年8月某院行围产保健的316例双胎妊娠孕妇自孕13周开始定期行B超监测宫颈长度,孕期超声发现宫颈机能不全,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的19例双胎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中发生宫颈机能不全比率高于单胎妊娠。B超作为有效的监测方法,能及时发现宫颈机能不全。所有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均行宫颈环扎术,宫颈环扎术能显著延长双胎妊娠孕龄,延长孕龄为8~20周,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双胎妊娠中流产率、早产率,出生儿低体重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等均较高,严重影响了出生人口素质及母亲的身心健康。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将双胎妊娠纳入高危妊娠范畴,加强监护,定期B超严密监测宫颈长度,早期诊断宫颈机能不全,及时行宫颈环扎术,能明显延长孕周,降低流产率、早产率,从而降低了低体重儿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指征性宫颈环扎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胎妊娠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阴道超声提示宫颈长度<25 mm的IVF-ET术后双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期待治疗(对照组),43例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宫颈机能不全危险因素、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晚期流产史或早产史、绒毛膜性、诊断孕周、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宫腔操作次数、子宫畸形、晚期流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患者延长孕周、分娩孕周、≥35周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P<0.05),<35周早产率和围产儿死亡率降低(P<0.05)。结论对于阴道超声提示宫颈长度<25 mm的IVF-ET术后双胎妊娠患者,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可有效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