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医药》2012,38(13)
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方法 通过改良的二袖套法,以Lewis (RTl1)大鼠作为供体,Brown Norway(BN Rtln)大鼠作为受体,进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组(n=15),术后未进行特殊的干预;对照组(n=15),术后1-7 d用FK506 0.2 mg·kg-1·d-1灌胃.术后观察两组受体的生存情况,检测肝功能、细胞因子变化、肝组织急性排斥反应和肝细胞凋亡.结果 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9.17±1.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0.17±8.50) d(P<0.05);术后实验组在肝功能各指标水平、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水平、肝组织排斥活动指数(RAI)和肝细胞凋亡数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细胞因子(IL-4,IL-1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以近交系Lewis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进行肝移植,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强烈而且稳定,是较为理想的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IκBαM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 将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三组:组Ⅰ为对照组,组Ⅱ为PcDNA3.0空载体转染组(移植前两天行人PcDNA3.0转染供肝),组Ⅲ为PcD-NA3.0-IκBαM转染组(移植前两天行人PcDNA3.0-IκBαM转染供肝).于术后1d,3d,7d,14d检测肝功能、血清IL-2.以及外周血CD4<' >和CD25<' >的表达变化.结果 组Ⅲ与组Ⅰ和组Ⅱ相比较:①肝脏功能指标术后3d,7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后3d、7d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4、CD25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术后3d,7d血清IL-2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κBαM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苦参碱对肾移植大鼠静脉血IL-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t)对肾移植大鼠存活时间、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酸酐(SCr)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探讨苦参碱(Mat)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共分5个组:生理盐水组(NS组)、苦参碱组(Mat组)、环孢素A组(CsA组)、苦参碱+环孢素A组(M at+CsA组)和同基因对照组,采用Kamada方法行SD→Wistar大鼠单肾原位移植建立同种异基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实验动物模型及Wistar→Wistar建立同种同基因对照组模型,观测术后受体鼠的存活时间及外周血BUN和SCr水平;ELISA法检测受体鼠外周血IL-2水平。结果:对照组受体鼠术后均长期存活,并超过100 d;NS组受体大鼠平均生存(6.83±0.75)d;Mat组存活时间为(10.16±1.17)d,CsA组存活时间为(11.50±1.05)d;Mat与CsA联合应用后,可明显延长受体鼠的存活时间至17 d以上(20.33±2.58)d,Mat组受体鼠外周血IL-2水平低于NS组,而M at+CsA组受体鼠IL-2水平明显低于M at组和CsA组。结论:M at对大鼠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与低剂量CsA联用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M at免疫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Th1细胞产生IL-2,与CsA的作用机制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门静脉分流和阻断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肝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分流组和阻断组,制作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观察术后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分流组术中大鼠胃肠及脾脏无淤血,术后大鼠约2 h后可站立,24 h后能自由饮食及活动;而阻断组大鼠可见脾脏明显淤血,术后大鼠精神差,恢复时间延长。(2)分流组大鼠术后6 h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肝脏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术后24 h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好转,至术后3 d基本恢复正常。阻断组大鼠术后6 h可见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部分肝小叶组织结构破坏,术后3 d起肝脏组织病理损伤逐渐好转,至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3)两组肝细胞凋亡数于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分流组肝细胞凋亡数目于再灌注各时间点均显著少于阻断组(P<0.05)。结论无肝期门体分流处理可以避免门静脉阻断引起的胃肠、脾脏淤血,在更大程度上保持肝移植后肝脏组织结构完整性,减少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猪肝细胞异种移植过程中移植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钟  杨欣荣  戴新征 《江苏医药》2007,33(3):253-256,F0003
目的 探讨猪肝细胞异种移植后移植肝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法分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制作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48h时将培养24h的猪肝细胞悬液2ml (含5.0×107个肝细胞)移植到急性肝衰竭大鼠腹腔内,观察移植后ALF大鼠2周存活率和肝功能变化;收集移植后不同时段的移植肝细胞观察其病理变化,应用Annexin 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肝细胞的凋亡率、坏死率及存活率.结果 2周存活率ALF大鼠为18.75%,移植组为56.25%(P<0.05).注药后48h肝功能明显恶化,移植后肝功能明显改善.移植肝细胞在腹腔内存活时间约3~5d.肝细胞体外培养24h已有凋亡出现.与培养24h时相比,移植后24h,移植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活率明显下降(P<0.05),坏死率无明显上升(P>0.05);与移植后24h相比,移植后48h,移植肝细胞凋亡率进一步上升,活率进一步下降(P均<0.05),坏死率仍没有明显变化(P>0.05);移植后72h,移植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与体外培养24h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移植48h相比,移植肝细胞活率无明显变化(P>0.05),移植肝细胞坏死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 猪肝细胞异种腹腔内移植时,移植肝细胞仅能存活3~5d,早期免疫排斥以肝细胞凋亡为主,3d后则以肝细胞坏死为主.  相似文献   

6.
邓高旺  李勇  占敏  吴安涛  李煜 《江西医药》2009,44(7):653-657
目的建立稳定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大鼠模型,研究移植肝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早期支持作用,探讨原肝再生与移植肝萎缩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近交SD大鼠将其分为:A组(n=40)、切除脾脏和左侧肾脏.将小体积移植肝(30%)植入该受体脾窝;B组(n=20)为对照组.切除85%肝脏+脾脏+左侧肾脏。观察两组术后存活率、血生化变化、两肝重量及病理变化。结果A组术后1d、3d、7d、14d存活率明显高于同期B组(P〈0.05):A组术后肝功能指标随时间进行性下降,术后14d基本接近正常,且大大低于同期B组水平,与同期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原肝随时间进行性增生,移植肝在早期无明显改变,14d左右开始萎缩。结论脾窝辅助性肝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方法科学、合理、可行;移植肝对大鼠急性肝衰有明显的支持作用;原肝术后呈进行性增生改变.移植肝在早期无明显变化,随着大鼠原肝再生、肝功能逐步恢复移植肝开始出现萎缩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自体80%肝切除后残余肝脏再生及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鉴定BMSCs,取6~8周体质量200~220g的大鼠,建立大鼠80%肝切除模型,实验组16只,术后即刻经门静脉注射BMSCs;对照组20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肝功能,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体外成功分离培养、扩增BMSCs;实验组术后生存15只,死亡1只,对照组生存15只,死亡5只;肝脏组织显示,实验组术后1、3和7d时肝窦轻度扩张,较少的炎性细胞浸润,少见坏死,坏死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术后3d差异尤为明显;实验组术后1、3和7d时血ALT和AS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3和7d时肝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残肝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PC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MSCs可以促进大鼠80%肝切除后残余肝脏细胞的再生及修复。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提取物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刚  龚瑾  王西墨  金中奎  陈实  江涛 《天津医药》2004,32(11):690-691,F003
目的:研究中药灯盏花提取物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为灯盏花提取物低剂量组(5mg·kg-1·d-1,E1)、高剂量组(10mg·kg-1·d-1,E2)、环孢素A(CsA)组和对照组(C组)。移植术后各实验组受体腹腔注射药物至移植心停跳。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病理变化及受体外周血液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结果:E1组、E2组和CsA组受体大鼠外周血IL-2的水平明显较C组低,同时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较C组延长,排斥反应减弱。结论:灯盏花提取物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移植心脏的排斥反应,并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卵清蛋白经口灌胃致敏不同周龄的BN大鼠,初步探讨哺乳期暴露致敏蛋白对BN大鼠致敏性影响,并了解血清中细胞因子变化。方法选2周龄、4周龄和8周的BN大鼠,经口灌胃1 mg/kg·bw·d剂量卵清蛋白,连续35 d。第28天和第35天时内眦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OVA特异性Ig E(s Ig E)抗体、细胞因子IL-4、IL-10和IFN-γ浓度。结果第28天时,8周龄组BN大鼠血清中OVA s Ig E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龄和4周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天时,4周龄组和8周龄组大鼠血清中OVA s Ig E浓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第35天细胞因子检测结果,2周龄组BN大鼠血清中IL-10和IFN-γ浓度降低(P0.01),IL-4浓度变化不大。4周龄组和8周龄组BN大鼠血清中IL-4和IL-10浓度增加(P0.05),血清中IFN-γ浓度变化不大。结论哺乳期会抑制卵清蛋白致敏BN大鼠,这可能受到细胞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移植心脏中常山酮( halofuginone, HF)对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的抑制作用及对IL-17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和30只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HF-DC组、DC组和对照组,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各组在术前及术后1 d对应注射经HF处理过的DC溶液、经生理盐水处理过的DC溶液及生理盐水;观察大鼠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移植心脏排斥反应病理学分级及受体大鼠血清中IL-17的含量。结果HF-DC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存活时间均显著高于DC组(P<0.05),且HF-DC组大鼠的存活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HF-DC组大鼠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血管炎症出现,术后第7天可见少量散在的淋巴细胞浸润,分级为Ⅱ级。术后第5天,DC组大鼠移植心脏发生了广泛的炎性浸润,分级为ⅢB级;对照组有多灶性侵袭性淋巴细胞浸润或伴有心肌细胞损害,分级为ⅡA级。在各时间点,DC组和HF-DC组大鼠血清IL-17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F-DC组大鼠血清IL-17含量显著低于DC组(P<0.05)。结论经HF处理的DC诱导免疫排斥反应的能力下降,HF通过降低T细胞增殖能力抑制IL-17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