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瘤型脑膜瘤是脑膜瘤15种病理亚型中的一类,较为少见,约占2.1%,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属于WHOⅠ级肿瘤。兼有一般良性脑膜瘤的特征,同时具备富血管的结构,而后者表现出的磁共振影像学征象常常与血管外皮细胞瘤、非典型脑膜瘤混淆,导致临床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 2 466 例脑膜瘤患者的生存数据,探究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脑膜瘤患者相关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外科 2012 年 1 月~2022 年 1 月收治的 2 466 例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第 5 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南分为 WHO Ⅰ级、WHO Ⅱ级和 WHO Ⅲ级。根据患者的 5 年生存率绘制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使用单因素 log-rank 检验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筛选上述 3 种病理学类型脑膜瘤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 466 例脑膜瘤患者中 WHO Ⅰ级脑膜瘤 1 683 例(68.2%),WHO Ⅱ级脑膜瘤 63 例(2.6%),WHO Ⅲ级脑膜瘤 720 例(29.2%)。3 种病理学类型脑膜瘤患者之间性别(χ2=30.534,P=0.000)、年龄分布(χ2=27.408,P=0.000)、肿瘤大小(χ2=11.249,P=0.000)、肿瘤数量(χ2=9.099,P=0.000)、肿瘤部位(χ  相似文献   

3.
<正>脑膜瘤是一种起源于脑膜上皮细胞的肿瘤,根据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1],脑膜瘤分为3个等级:Ⅰ、Ⅱ、Ⅲ。Ⅰ级脑膜瘤为典型或良性,占脑膜瘤患者类型的88%~94%[2]。脑膜瘤发病常见于女性,尤其是脊柱部位(男性∶女性1∶10)。沙粒体型脑膜瘤高发于中年妇女,多发部位在椎管内[3]。因其临床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的多样性,容易误诊。我院近期收治1例经诊断为胸椎椎  相似文献   

4.
吴海波  李恒  钟文 《安徽医药》2017,21(8):1402-1405
目的 探讨WT-1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的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以29例脑膜瘤作为对照.结果 SFT/HPC以瘤细胞围绕血管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为特点,肿瘤小血管呈WT-1强弱不等的阳性表达或不表达,而毛细血管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在脑膜瘤中,WT-1表达与肿瘤血管的大小和肿瘤的类型及分级无明显关联性(r=0.027 27,P=0.757 2).结论 WT-1可作为SFT/HPC区别脑膜瘤的标记物,将来也可作为抗SFT/HPC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5.
汪兰  李想 《安徽医药》2013,17(2):279-280
正胶质瘤和脑膜瘤是两种来源不同的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胶质瘤来源于神经外胚层组织,是起源于脑实质的恶性肿瘤。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它们可来自硬膜成纤维细胞及软脑膜细胞,但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可发生在任何含有蛛网膜成分的地方,如脑室脉络丛,属于脑实质外的良性肿瘤。现报道1例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周振英  周启白 《江苏医药》1995,21(11):760-760
脑膜瘤为常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生长缓慢且很少浸润,一般认为是良性瘤。尽管如此,由于其发病部位特殊,其占位效应同样可产生恶性临床后果。因此,有必要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27例病理诊断为良性脑膜瘤患者瘤细胞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  相似文献   

7.
颅内脑膜瘤诊断与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膜瘤(meningioma)为起源于软脑膜蛛网膜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0%,是中枢神经系统除胶质瘤外最常见的肿瘤[1]。自18世纪开始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脑膜瘤,随着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CT、MRI、DSA等的广泛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颅底外科手术新入路的开拓,术中监测手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之一,据统计约占颅内肿瘤的13.4~20.1%、椎管内肿瘤的25~46%。本文就61例脑膜瘤的组织分型、诊断、良恶性鉴别、术后复发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HPC)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2007年WHO制定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的组织学分类法已明确将M-HPC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列出,分属于脑膜间质、非脑膜上皮细胞肿瘤,属于WHOⅡ或Ⅲ级[1].其发病率低,约占所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4%,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均需术后病理检查,近期我院收治1例M-HPC患者,现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微囊性脑膜瘤(microcystic meningioma)是近年才被人们公认的一种颅内少见肿瘤,WHO(1990)正式将该瘤列入脑膜瘤组织分类中。本文报道15例微囊性脑膜瘤,重点讨论病理和免疫组化对该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陈荷红 《河北医药》2004,26(2):150-151
目的 探讨颅底脑膜瘤的发病特点及规律,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依据WHO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中脑膜瘤的分类部分,对我院自1998年至2001年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151例颅底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揭示颅底脑膜瘤在发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及病理学分型等方面的规律。结果 (1)颅底脑膜瘤占同期颅内原发肿瘤的7.27%(151/2077),占脑膜瘤的34.16%(151/442)。(2)颅底脑膜瘤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女为1:1.96;高发年龄为41~70岁,其中41~50岁为最高峰占27.81%(42/151),30岁以下患病率极低,16岁以下儿童仅占1.32%。(3)肿瘤发生于蝶骨嵴及鞍结节者最多,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7.81%(42/151)、25.83%(39/151),其次是桥小脑角占13.25%(20/151)。(4)组织病理学类型以内皮型脑膜瘤最为多见占41.06%(62/151),以后依次为:移行型33.77%(51/151)、纤维型15.23%(23/151)、恶性脑膜瘤3.97%(6/151)等。(5)蝶骨嵴和鞍结节脑膜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均为内皮型(17/42;20/39)和移行型(15/42;8/39);嗅沟脑膜瘤多见内皮型(7/11);桥小脑角脑膜瘤多见移行型(8/20);后颅凹及小脑幕脑膜瘤多见纤维型(8/12)。结论 颅底脑膜瘤在发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病理学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及规律,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所有良性脑肿瘤的50%。脑膜瘤起源于大脑或脊髓的蛛网膜冒状细胞。临床表现取决于脑膜瘤的位置和大小。一些患者可能无症状,其他患者会出现典型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如肢体活动障碍、嗅觉丧失、视野缺损、失语和癫痫发作等。全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脑膜瘤的标准方式,其可以提供90%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而相关文献报道有些脑膜瘤患者却出现了与上诉症状不相符的非典型症状,造成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降低预后。复习相关文献,现结合近期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以认知障碍为首发症状脑膜瘤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明中枢神经系统核形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对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瘸、促纤维增生型髓母细胞瘤、核形细胞腔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神经鞘瘤、血管外皮瘤、纤维型脑膜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极性成胶质细胞瘤、核形细胞黑色素瘤、转移性梭形细胞癌和腔质纤维内瘤等12种肿瘤采用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进行形态学对比观察。结果表明,这12种肿瘤在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两个方面均各具特征,这两项检查对本组肿瘤的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脑膜瘤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中较多见的一种。其发生率仅次于脑胶质瘤。本文为我科1953—1977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5.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属于脑外肿瘤,起源于蛛网膜,可发生于任何存在蛛网膜细胞的部位。蝶骨嵴位于前颅窝和中颅窝交界处,由蝶骨大翼和蝶骨小翼构成,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根据Cushing对脑膜瘤的分类,按肿瘤在蝶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人脑膜瘤细胞原代培养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 新鲜脑膜瘤组织取自福建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5例连续治疗的脑膜瘤手术病人,以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并传代,显微镜下观察脑膜瘤细胞生长状况.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对脑膜瘤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用胰酶消化法培养脑膜瘤细胞,方法简单,细胞形态典型;EMA、Vimentin表达阳性,鉴定为脑膜瘤细胞.结论 单一的胰蛋白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脑膜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42(3):302-303
<正>血管周细胞瘤(HPC)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起源的肿瘤,大部分发生在肌肉和皮肤,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十分少见,在临床工作中常和脑膜瘤或脊膜瘤混淆。但是其生物学行为、预后、治疗和脑膜瘤及脊膜瘤存在较大不同。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2012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5例  相似文献   

18.
小脑位于颅后窝天幕下,该区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好发部位,故该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十分重要.除髓母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外,其他肿瘤如脑膜瘤、星形细胞瘤、转移瘤、淋巴瘤等仅占该区肿瘤的较少部分,但其起源多,肿瘤的种类多,缺乏特征性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上又有许多相同症状而难以定性.本文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占位性病变44例,对各种病变的MR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借以提高MRI在小脑肿瘤的定性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姜黄素(CCM)与紫杉醇(PIX)联用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设置对照组(不加药物)、CCM组(不同浓度的CCM)、PIX组、联合组(PIX联合不同浓度的CCM);(2)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CM联合PIX对细胞活力的影响;(3)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4)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CM联用PIX能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P〈0.05),且随CCM浓度的增加,抑瘤作用增加;两种药物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且各组凋亡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和联合作用,Caspase-3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两药联用抗瘤作用增强。结论CCM、PIX均可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上调细胞Caspase-3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且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蔡玉强  邓飞 《贵州医药》2007,31(4):291-293
目的 探讨WHO新分类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我省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省36例以往诊断的NHL石蜡包埋组织重新进行HE、PAS染色,同时选择性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根据WHO新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分类.结果 在36例NHL中,B细胞肿瘤24例,占66.7%;T细胞肿瘤12例,占33.3%.免疫组化:B细胞肿瘤全B细胞标记物CD20阳性21例(87.8%);T细胞肿瘤均表达全T细胞标记物CD45RO(100%).NK/T细胞淋巴瘤(NK/TCL)2例均表达CD56.结论 我省NHL中,B细胞淋巴瘤发病率最高,为66.7%;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为33.3%.除高质量的HE、PAS和Giemsa染色外,一套规范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淋巴瘤分型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