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4例分为两组:A组,36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十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术;B组,38例,用传统的腰椎后路减压十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相仿(P>0.05).A组术后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 角矫正值分别为(20.5±2.2)度和(15.8±2.9)度,均明显大于B组的(14.1±1.1)度和(12.3±2.2)度(P<0.05).A组术后6个月、1年和2年后的JO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8.89%、94.44%和97.22%,均明显高于B组的65.79%、73.68%和76.32% (P<0.05).结论 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优于传统的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  相似文献   

2.
曹恺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26-2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椎间结构性植骨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0年3月,本院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椎间结构性植骨固定术治疗的32例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总优良率达75%,无一例出现神经根和马尾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椎间结构性植骨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改善临床症状快捷、彻底、持久,恢复脊椎稳定性可靠,椎体融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溢欣  许真 《江西医药》2011,46(8):723-725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椎管减压、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24例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2年,椎体间植骨均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无断裂。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12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结论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以取得良好复位、坚强内固定、彻底减压、融合率高等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疾患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8例腰椎疾患患者,随机分为A组(椎弓根钉辅组椎间融合)和B组(椎弓根钉辅助后外侧融合)各34例,均行后路椎板减压术,短节段经椎弓根钉系统进行复位和固定,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17.8±3.5)min,平均出血量为(749±11)mL;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2.3±2.8)min,平均出血量为(446±9)mL,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植骨融合率为97.1%(33/34),B组植骨融合率为82.4%(28/34),两组术后矫正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融合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前可依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法,以获取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33例,应用经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33例患者均手术顷利,术后无切口感染、局部血肿形成,术后随访1~2年未见内固定材料松动、断裂现象。结论应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肯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后路椎弓根钉-棒系、AF(atlas fixation)钉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对5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早期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其中后路椎弓根钉-棒系28例;AF钉27例;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55例患者术后随访9~25个月,平均17个月,优良率分别为85.8%和77.8%%。结论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胸腰椎爆裂骨折损伤有效的治疗方法,后路椎弓根钉-棒系、AF钉在治疗中有关键的治疗价值和其不同的时期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钉融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冶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弓根钉融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冶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86.75±42.11)ml、术后引流量(64.25±31.52)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5.42±40.36)、(137.75±56.14)ml,住院时间(10.02±1.0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36±4.5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腰部VAS评分、腿部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腰部VAS评分、腿部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应用经皮椎弓根钉融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冶疗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从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后路组60例,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前路组60例,行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手术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经术后6~23个月随访,两组术前术后Cobb角的变化和神经功能Frankel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均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总有效率为73.3%,前路组为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但后路法并发症少于前路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术治疗26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资料,观察手术后腰背痛和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4例患者出现症状对侧的下肢痛,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全部病例随访18个月3年,平均2.4年。全部病例无断钉、断棒,无交界性后凸。术前及术后18个月随访时进行VAS评分、JOA评分,统计结果表明术后18个月随访时评分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5%,临床症状改善率80%。全部患者脊柱侧凸Cobb's角明显改善。矢状位上腰椎前凸得到不同程度的重建,恢复并且保持了腰椎生理前凸。9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后路全节段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凸可达到满意的纠正,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6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明显恢复(P<0.01),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8~26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术后6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显示36例均骨性融合。3例完全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不明显,19例不完全损伤者17例功能恢复到1级以上。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生理弯曲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陈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3):1952-1954
目的 研究Wallis棘突间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早期疗效;是否有效减少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早期复查、减缓腰椎退变.方法 对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开窗髓核摘除术,术中植入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并通过VAS评分、JOA评分进行术前术后评估.结果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手术操作简单,用时短,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顺利,术后3天VAS评分(3.5±1.0)分,术后7天(2.3±0.5)分,JOA评分术后1个月(25.1±1.2)分,术后6个月(24.5±2.0)分.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伴有腰椎退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简便,早期效果良好,有效减少短期椎间盘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2.
代凤雷  刘艺  李钦亮  储朝明  陈金传  王玺 《江苏医药》2012,38(11):1293-1295
目的探讨微创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单阶段腰椎退变疾病患者采用微创PLIF联合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21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P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34例),采用VAS和JOA评分系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8个月。与B组比较,A组手术切口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P<0.05)。结论微创单侧PLIF术治疗腰椎退变疾患具有切口小、痛苦少、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张为中  孙红  袁志兰  杨勤 《江苏医药》2012,38(6):696-698
目的观察三枚可调整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复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4例(3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三枚(A组,11例)或两枚(B组,13例)可调整缝线的复合小梁术,比较两组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及滤泡等。结果 A、B组术后2周眼压[(11.9±2.2)mm Hg vs.(12.6±2.4)mm Hg]和术后2个月眼压[(13.3±2.4)mm Hg vs.(14.1±2.3)mm H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内A组浅前房发生率5.6%,明显低于B组的10.0%(P<0.05)。术后2个月时,A组功能滤过泡(I型和Ⅱ型)形成有18眼(100%),明显多于B组的18眼(90%)(P<0.05)。结论与两枚可调整缝线法相比,三枚可调整缝线法术后早期浅前房更少,功能滤过泡形成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板减压,RF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对2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减压,RF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结果 随访6至36个月,平均22个月.26例中,优18例,良6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2%.10例Ⅰ度滑脱均获得完全复位,复位率100%;16例Ⅱ度滑脱中,有10例完全复位,4例接近正常,2例留有Ⅰ度滑脱,复位率90%.脊柱融合率为77%.结论 RF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脊柱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53例,按手术入路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28例)和后正中入路(B组,25例)两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3d、1个月和6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78.75±7.53)min、(97.86±37.76)ml、(95.71±34.90)ml、(3.28±0.90)分、(1.71±0.94)分和(1.57±0.92)分,明显低于B组的(85.80±6.87)min、(258.00±65.64)ml、(185.20±62.26)ml、(3.96±0.68)分、(2.28±0.89)分和(2.16±0.99)分(P<0.05);而两组后凸角(Coob角)纠正率和椎体塌陷纠正率相仿(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与后正中入路相比,具有手术野清晰、置钉容易、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李真 《安徽医药》2018,22(1):118-121
目的 分析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椎管狭窄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收治的76例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优良率、腰椎生理前凸角及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椎间隙融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52.63%),观察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44.74%)明显高于对照组(13.1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Cobb角(10.49±1.59)°及腰椎生理前凸角(35.69±3.19)°与术前的Cobb角(27.61±2.29)°及腰椎生理前凸角(11.71±2.21)°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1.23±0.49)分及JOA评分(26.79±3.77)分与对照组VAS评分(2.14±0.56)分及JOA评分(20.13±2.5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S合并椎管狭窄经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冠状Cobb角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恢复,椎间隙融合情况良好,腰腿疼痛症状也得以有效缓解,但由于内固定降低了脊柱的灵活度及顺应性,邻近节段的退变较重.  相似文献   

17.
许纯锐  温伟  吴剑飞 《安徽医药》2014,(8):1480-1482
目的探讨单侧动态中和固定系统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由于腰椎退行性疾病在该院骨科住院的患者40例,采用单侧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治疗,运用腰痛和下肢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40例患者与手术前的VAS/ODI/JOA评分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20.65±4.71)个月时的评分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在短期的治疗效果来看,采用单侧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棘突间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应用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25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4.8岁(4365岁)。均为后路手术。19例单节段,5例2节段(3例L4/5、L5/S1,2例L3/4、L4/5),1例3节段(L1/2、L4/5、L5/S1)手术,15例同时行减压手术,4例同时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收集术前与术后6个月、术后2年的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成功随访2年以上患者20例,随访平均28.6个月(2465岁)。均为后路手术。19例单节段,5例2节段(3例L4/5、L5/S1,2例L3/4、L4/5),1例3节段(L1/2、L4/5、L5/S1)手术,15例同时行减压手术,4例同时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收集术前与术后6个月、术后2年的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成功随访2年以上患者20例,随访平均28.6个月(2444个月),Walli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可靠,无捆绑带松弛、断裂、无后凸畸形。术后6个月、2年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及2年的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 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有良好的长远期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结果与预后.方法 23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接受再次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或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用JOA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腰椎功能,按MacNab标准评似术后满意度.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可能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23例术中I均发现原手术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术后随访时间6~40个月.影像学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情况,植骨均融合.JOA评分临床平均改善率为(80.42±12.56)% ;基于MacNab标准,19例(82.6% )预后优良.结论 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治疗,应根据腰椎稳定性及有无椎管狭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