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比传统上颌窦根治术(柯一陆氏手术)与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张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以往采取柯一陆氏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本院采取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El扩张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7.89%)与总有效率(94.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1.03%,72.41%),P〈0.05;观察组复发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20.69%),P〈0.05。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张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确切、手术创口小、术后易恢复、复发率低,可于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方法 对我科48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下鼻道开窗径路进行鼻内镜手术.结果 48例患者全部治愈,半年后复查上颌窦均无真菌和炎症.结论 真菌性上颌窦炎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下鼻道开窗径路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中的真菌球两种手术方式比较。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2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中的真菌球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顺序按入院月份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手术+下鼻道开窗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认为对于单纯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真菌球患者最好采用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手术治疗,术中充分的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尤其是横径一定要达到1.5 cm以上,术中结合用生理盐水、3%双氧水、碘伏反复冲洗上颌窦腔。结论该手术临床效果确切,对维持术后长期充分的上颌窦引流及通气十分有利,从而完全改变了真菌赖以生存的环境,对鼻腔鼻窦创伤更小,对患者鼻窦鼻腔正常生理功能影响最小,可作为首选手术径路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行病变侧钩突切除,筛泡、筛窦内有病变者开放筛房,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清理上颌窦内真菌团及不可逆转的病变黏膜。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腔,术后定期鼻内镜下换药。结果:18例随访2~3年,原有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较之传统的柯-陆手术创伤小、病灶清除彻底,不损害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治愈率高,是治疗鼻窦真菌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多种入路上颌窦病变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犬齿窝入路上颌窦开窗术、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Denker术式联合鼻内镜上颌窦病变切除术等多种入路对59例上颌窦病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除2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经再次手术治疗痊愈外,其他患者均无复发。结论根据上颌窦病变的不同临床特点,采用不同鼻内镜手术入路既可有效治愈上颌窦病变,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6.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已逐步为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术上颌窦囊肿摘除所替代[1].我科自2004年10月以来应用鼻内镜下鼻道开窗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治疗上颌窦囊肿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行下鼻道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35例(36侧)上颌窦囊肿在强化局麻鼻内镜下行下鼻道开窗术,术中彻底吸除囊液,钳除上颌窦囊壁组织。结果随访1a以上,无并发症,治愈率达100%,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采用下鼻道开窗术可彻底清除上颌窦囊肿,可达到根治效果,较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实施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对照组实施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适用于治疗浸润上颌窦前内下壁、前壁、齿槽隐窝和泪前隐窝病变,可优化手术指标,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采用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联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联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对20例经病理确诊的真菌性上颌窦炎进行手术治疗,并同期比较20例单纯采用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经病理确诊的真菌性上颌窦炎。结果随访半年,治疗组20例全部治愈,对照组20例中有6例复发,再行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愈。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属难治性鼻窦炎,采用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联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对其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收住我院的上颌窦囊肿39例进行鼻内镜手术,30例为经下鼻道开窗囊肿摘除,9例为经上颌窦窦口开窗行囊肿摘除。结果39例均行鼻内镜手术,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效果可靠,损伤小,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由于鼻内镜手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日益提高,微创治疗上颌窦囊肿已成为必然。我科于2009-03~2010-09在鼻内镜下局麻经行下鼻道进路微创术治疗上颌窦囊肿45例(46侧),疗效非常满意,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诊断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患者实施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采取下鼻道开窗、中鼻道自然窦口开放的治疗方式,分析术后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年,39例(92.9%)患者获得临床治愈,3例(7.1%)显效,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不适症状均获得缓解,鼻窦腔黏膜光滑、自然窦口开放良好。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症状均未出现反复。结论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创伤,充分暴露上颌窦腔,方便术后内镜复查和术后复发的处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鼻内镜鼻腔外侧壁切开联合中鼻道入路在上颌窦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经鼻内镜鼻腔外侧壁切开联合中鼻道入路在上颌窦区手术清除病变组织,术中对该手术径路在内镜下能获得的手术视野进行观察,对该手术的优点进行评价。结果 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并随访6个月以上获得满意疗效,通过该径路可获得内镜下上颌窦各壁的暴露,对彻底清除病变有良好的视野。结论经鼻内镜鼻腔外侧壁切开联合中鼻道入路在上颌窦区手术具有微创,能多角度观察病变区域,更彻底清除病变等优点;缺点是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损伤鼻泪管膜部可能性大,需丰富的解剖知识及熟练的内镜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苏东  蹇华  阳婷 《贵州医药》2009,33(5):456-457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治疗上颌窦息肉已逐步被经鼻内镜中鼻道开窗上颌窦息肉摘除术所替代。我科自2004年开始应用鼻内镜中鼻道开窗上颌窦息肉摘除术治疗上颌窦息肉,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鼻道径路及中、下鼻道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25例行鼻内镜下中鼻道径路手术,11例行中、下鼻道双径路鼻内镜下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中鼻道径路及中、下鼻道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确切,创伤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56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鼻内镜下微波微创治疗组20例(A组)、鼻内镜辅助鼻侧切开16例(B组)、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手术20例(C组),并对三组处理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鼻腔评分、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鼻内镜下微波微创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仅1例术后1个月复发,局部处理后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具有术野清晰无死角,能够准确完整地清除病变,创伤小,术后复发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的3种路径。方法:3种路径分别是:上颌窦自然口开窗路径;下鼻道开窗路径;中下鼻道联合进路路径,分别为5例、6例、25例。结果:所有囊肿均成功摘除。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且效果良好,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牙源性上颌窦炎临床并不多见,传统手术方法为柯陆氏手术,现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45例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治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探讨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方法。方法在鼻内镜下行泪前隐窝入路进入上颌窦,清除上颌窦各壁及隐窝的菌斑,术毕于上颌窦自然口-中鼻道放置“T”型管,术后经“T”型管灌注抗真菌药物冲洗。结果42例患者上颌窦腔无真菌斑残留复发,下鼻甲形态良好,无面部麻木肿胀,无鼻泪管损伤。结论经鼻内镜鼻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既微创又有良好的视野清除菌斑,手术方法快捷,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