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苏医药》2012,38(10)
目的 检测人卵巢组织中HBV cccDNA,寻找人卵细胞为HBV靶细胞的证据.方法 使用RT-PCR法测定33例慢性乙肝剖宫产手术产妇的卵巢组织HBV DNA、HBV cccDNA含量;同时检测孕妇的肝功能、HBV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结果 产妇卵巢组织的HBV cccDNA与血清HBV DNA定量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其正相关因素为外周血HBsAg和HBV DNA定量(r=0.335),负相关因素为孕妇谷丙转氨酶水平(ALT,r=-0.360)及谷草转氨酶水平(AST,r=-0.347).结论 卵巢组织是HBV的靶器官,并可在其中复制.卵巢组织HBV cccDNA的存在与外周血HBV DNA载量、卵巢组织的HBV DNA载量和ALT、AST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DNA载量与ALT、APRI及FIB-4值的相关性。测定111例CHB患者的血清HBV DNA载量、氨基转移酶(ALT、AST)及血小板(PLT)的值,运用公式计算出APRI及FIB-4指数值。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较HBeAg阳性CHB患者的低(Z=-3.684,P<0.01);2组ALT及APRI无显著性差异(Z1=-0.968,P>0.05;Z2=-0.808,P>0.05);HBeAg阴性CHB患者FIB 4值显著高于HBeAg阳性CHB患者(Z=-2.266,P<0.05)。HBeAg阴性CHB患者的年龄比HBeAg阳性CHB患者的大(t=3.859,P<0.01)。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ALT呈显著正相关(r=0.347,P<0.01),与APRI呈显著正相关(r=0.648,P<0.01),与FIB-4值呈显著正相关(r=0.596,P<0.01);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ALT、APRI及FIB-4值均无相关性(P>0.05)。HBeAg阴性组患者的年龄较HBeAg阳性组的偏大,病毒复制水平相对较低。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载量可反映出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其预测未来发生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的价值较HBeAg阳性CHB患者的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对鸭乙肝病毒cccDNA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ADV(10mg·kg-1·d-1)和0.01mol·L-1PBS(0.5mL·kg-1·d-1)治疗感染鸭乙肝病毒(DHBV)的北京麻鸭。分别在治疗第0,10,20和30d和停药15d时,检测外周血DHBVDNA的载量和外周血AST和ALT水平。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d和停药15d分别通过手术、B超引导下的肝脏穿刺取鸭肝组织,检测DHBV DNA和DHBV cccDNA载量。结果外周血DHBV DNA载量ADV阳性药物组分别在治疗10,20和30d均显著低于治疗基线(P<0.05),并随着治疗时间延长,DHBV DNA呈下降趋势。停药15d,虽与治疗基线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病毒复制有反弹现象。在治疗20,30d和停药15d时,ADV治疗组均显著低于PBS阴性对照组(P<0.05)。肝组织DHBV DNA载量,ADV阳性药物组治疗30d时明显低于阴性对照和治疗基线(P<0.05),但停药15d后,肝组织中的DHBV DNA有所反弹,与治疗基线和阴性对照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组织DHBV cccDNA治疗抑制率在治疗30d和停药15d后,ADV阳性药物组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P<0.05)。表明ADV可有效抑制DHBV cccDNA的复制,停药15d后虽能够有效地维持抑制作用,但有所反弹。AST和ALT结果显示,ADV阳性药物组各时间点与基线之间,以及与PBS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DV可有效抑制DHBV DNA和cccDNA的复制。但停药后仍有反弹。提示临床ADV治疗HBV应长期、联合用药,才能最终治愈乙肝。  相似文献   

4.
刘素芬 《河北医药》2013,35(15):2254-225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影响。方法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普通干扰素,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观察肝组织中乙肝病毒(HBV)cccDNA检出率和含量,肝组织和血清HBV DNA病毒含量及血清ALT、AST和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结果 2组治疗后HBV cccDNA检出率和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和血清HBV DNA病毒含量及血清ALT、AST和TBIL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降低量更显著(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cccDNA的清除疗效显著优于普通干扰素。  相似文献   

5.
徐军  王芳  杨帆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877-1878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抗-HBe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34例慢性HBV感染者HBV血清标志物,根据HBeAg/抗-HB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Ⅰ组(HBeAg+/抗-HBe-,43例);11组(HBeAg-/抗-HBe+,69例);Ⅲ组(HBeAg-/抗-Hbe-,22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及连续监测法检HBVDNA载量以及ALT水平。结果Ⅰ组HBVDNA阳性率和HBVDNA载量明显高于Ⅱ、Ⅲ组(P〈0.01)。HBVDNA阳性患者ALT异常率高于HBVDNA阴性患者(P〈0.01)。HBVDNA阳性患者HBVDNA载量与ALT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174,P=0.156)。结论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抗-HBe以及ALT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能单纯依靠HBeAg/抗-HBe以及ALT来判断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BV慢性感染者的病情检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HBeAg及ALT、AST的水平及相关性分析,为临床乙肝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530例我院HBsAg阳性患者的HBeAg,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水平,速率法检测血清ALT和AST的水平。结果 HBeAg阳性组中患者体内HBV DNA水平、ALT异常率、AST异常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两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在HBeAg阳性组中,当HBV DNA水平大于103时HBe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HBV DNA水平与ALT及AST水平均没有相关性。结论同时检测HBeAg、HBV DNA和ALT水平,才能准确反映患者HBV感染、复制及肝功能损伤程度,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余敏敏  顾小军  吴凯华  季莹  鞠丽丽 《江苏医药》2012,38(19):2252-2254
目的 研究人卵巢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HBV DNA的表达与垂直传递的相关性.方法 对33例血清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孕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组织中HBs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卵巢组织中HBV DNA的表达.分析HBsAg和HBV DNA的表达与垂直传递的相关性.结果 33例孕妇中,7例卵巢组织HBsAg阳性,婴儿宫内感染率42.85%(3/7);其中的2例在卵泡中呈阳性表达,卵泡阳性的宫内感染率100%(2/2).卵巢组织HBV DNA阳性12例(HBV DNA定量>1.0×106 copies/ml),婴儿宫内感染率33.33%(4/12).宫内感染婴儿较非宫内感染婴儿母亲卵巢组织中HBV DNA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可感染人卵巢组织,且有可能通过卵细胞垂直传递至子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组织HBV cccDNA的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定量检测36例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的肝组织cccDNA的水平,观察cccDNA与HBV DNA、HBsAg的关系及HBeAg血清转换组与未转换组cccDNA的变化。结果肝组织cccDNA与血清HBsAg滴度正相关(r=0.625,P<0.05)。停药后随访24周,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12例患者,其cccDNA与病毒反跳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24周时cccDNA与明显低于病毒反跳者。结论 cccDNA的含量与HBsAg的含量相关,cccDNA的动态监测可以预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HBeAg阴性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方法比较HBeAg阳性(119例)和阴性(21例)两组慢性乙型肝炎的HBV DNA载量、HBVM异常持续时间、年龄、ALT及AST水平,探讨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HBeAg阴性组年龄较阳性组平均高11.2岁(P<0.01);HBeAg阴性组HBVM异常持续时间较阳性组平均长4.1年(P<0.01)。HBeAg阳性组ALT和AST水平较阴性组略有增高。HBeAg阴性组血清HBV DNA载量较阳性组平均低1.86log10copies/ml(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BV时间长、年龄大,血清HBV DNA载量较阳性组低。血清HBV DNA载量的变化影响到每次发病的程度,HBeAg阳性组患者ALT水平及AST水平较阴性组有增高的趋势,发病的轻重与血清HBV DNA载量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e抗原(HBeAg)模式与血清HBV DNA载量及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1407例乙肝感染者分别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载量及HBV-M,并同步检测肝功能.根据HBeAg不同模式分组探讨与HBVDNA载量及ALT、AST、CHE关系.结果 HBeAg阴性与阳性组间HBVDNA阳性率及平均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LT、AST、CHE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HBeAg模式中都存在有病毒复制组ALT、AST、CHE水平显著高于无病毒复制(P<0.01).结论肝损害与HBeAg模式无关,而与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preS1和HBcAg(均为HBV核酸相关抗原,nucleic acids related antigen,HBVNRAg)在慢性乙肝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486例正常对照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进行DNA定量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preS1和HBcAg(结果以HBVNRAg表示)的联合检测,同时检测HBV DNA、HBV—M、ALT、AST。结果:在56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中,HBV NRAg检出率为98.3%,HBeAg的检出率为37.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4份血清标本中,HBVNRAg阳性组较阴性组,ALT、AST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reS1和HBcAg的HBVNRAg在筛选HBV感染及判断HBV复制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前S1抗原在CHB检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验证前S1抗原在HBV组合检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门诊同步检测HBVDNA、HBVM、ALT/AST的288份血清,应用ELISA方法检测前s1抗原。结果288份血清中男175份,女113份,中位年龄36.89岁,均为CHB。其中pre-S1Ag(+)197份(68.4%),HBVDNA〉5.0E+2copy/ml 161份(55.9%),eAg(+)71份(24.6%),eAg(-)186份(64.58%),ALT/AST〉42/50u/ml、ALT〉40u/ml64份(22.2%,AST〉50u/Inl60份(20.8%)。分P.S1Ag(+)和P—S1Ag(-)两组,在P—S1Ag(+)组中HBVDNA〉界值124例占62.9%,HBeAg阴性118份占59.8%占优势:分析HBVDNA阳性率和病毒血症水平P—S1Ag(+)和P-s1Ag(-)在低于界值时各为35.2%和63.6%,在低于10^3 copy/ml时各为56.9%和81.7%,在10^5-10^8copy/ml时各为33%和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S1Ag阳性在慢性乙肝中eAg阴性预疗病毒复制,协助诊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患者HBVDNA前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测定99例HBV感染患者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并采用RT-PCR检测HBVDNA前C区变异。结果:99例HBV感染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2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1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乙型)11例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中,变异株组HBVDNA前C区变异发生率与混合株组、野生株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混合株和野生株两组相比,HBVDNA变异株组肝功能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DNA前C区变异可发生于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状态。HBVDNA前C区变异可能与肝炎程度和病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分娩后不同停药时间对妊娠妇女的影响,寻求最佳停药时间。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门诊检查并住院分娩的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05拷贝.mL?1,ALT、AST正常的孕妇120例,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妊娠28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1,再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分娩后停药,B组30例分娩后4周停药,C组30例分娩后6周停药,对照组D组30例不用药。4组均于孕26~28周和分娩前检测ALT,AST,HBV-M,HBV-DNA定量。A,B,C组停药后(D组为产后)1月、3月、6月检测产妇ALT,AST,HBV-M,HBV-DNA。新生儿出生断脐后立即检测静脉血HBV-M,HBV-DNA定量,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和乙肝疫苗10?g,乙肝疫苗0,1,6方案接种。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HBV-DNA定量在分娩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检测ALT、AST的总体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停药后1月HBV-DNA定量均回复至治疗前水平,HBsAg均>250 IU.mL?1,HBeAg均未转阴。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6.74%(6/89)和31%(9/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用于妊娠晚期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安全有效,高病毒载量乙肝携带的孕妇分娩后即可停药,停药后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及HBV-DNA定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HBsAg阴性献血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HBVDNA。探讨加强对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检出的必要性及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108例志愿献血的血液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核酸扩增及检测技术检测HBVDNA。结果 2108例献血者中,共有42份血清呈HBVDNA阳性,检出率达2.08%。其中,HBsAg(+)、HBcAb(+)组占4.35%(1/23);HBsAb(+)、HBeAb(+),HBcAb(+)组占8.16%(8/98);HBsAb(+)组为2.00%(13/651);HBeAg(+)、HBeAb(+)组占8.00%(4/50);HBeAb(+)组占4.67%(5/107);五项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的一组为1.05%(11/1052)。结论联合检测献血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和HBVDNA,有助于提高隐匿性乙型肝炎检出率,并可增加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150例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生化学、血清学、病毒学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eAg阳性及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9.9±9.2)岁与(46.4±12.7)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之间AST、ALT、总胆红素、清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水平无统计学差异;HBeAg阳性组好转率为35.0%(14/40)、HBeAg阴性组为36.4%(40/110)(P=0.519);两组的HBsAg定量、HBV-DNA定量无统计学差异;低病毒载量(HBeAg阳性组HBV DNA〈20000IU/mL,HBeAg阴性组HBV DNA〈2000IU/mL)组与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组HBV DNA〉20000IU/mL,HBeAg阴性组HBV DNA〉2000IU/mL)组好转率分别为11.5%(3/26)、43.0%(49/114)(P=0.002)。结论不同HBeAg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化学、血清学改变及预后无明显差异,但HBV DNA载量可能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并比较HBV DNA含量与ALT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患者HBV DNA含量(105.58±1.92,106.27±2.05)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HBV DNA含量(105.73±1.9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的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基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血清HBV DNA含量与AL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共价闭合环状(cccDNA)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对156例慢性ttBV感染患者检测血清cccDNA、ALT,并对85例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ALT变化与血清ccc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轻、中和重度组,S0-1组和S2-4组以及G0-1组和G2.4的血清cccDNA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活动性ASC组与ASC、CH、LC、HCC组以及ALT≤40组与40-80、80—400、≥400组血清ccc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ccDN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和ALT无相关性,血清cccDNA低水平者可能处于非活动期,但应排除严重的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19.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双环醇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双环醇组(52例)和拉米夫定组(30例),分别服用双环醇25 mg,tid或拉米夫定100 mg,qd,共24周.结果:治疗结束时,e抗原转阴率两组分别为7.4%与8.8%(P>0.05),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83.3%及67.3%(P>0.05).HBV DNA阳性但e抗原阴性或ALT正常的患者亦适合双环醇治疗.疗前病毒定量的高低、性别及年龄并不影响疗效.结论:双环醇对乙型肝炎患者降低转氨酶及抗病毒疗效与拉米夫定类似,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的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的特点。方法应用ELISA对512例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HBVDNA的含量,分别统计每组的HBVDNA阳性例数及其阳性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BsAg(+)/HBeAg(+)/抗HBc㈩组168例,HBVDNA阳性161例,占95.8%;HBsAg(+)/抗HBe(+)/抗HBc(+)组163例,HBVDNA阳性51例,占31.3%;HBsAg(+)/抗HBc(+)组181例,HBVDNA阳性94例占51.9%;三组之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HBsAg(+)/HBeAg(+)/抗HBc(+)组中HBV复制最活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比血清标志更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与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