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克氏针钻头法在胸椎椎弓根置钉技术中临床运用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横突上嵴与上关节突基底中线的交点为进针点,2.5mm克氏针钻头缓慢旋转进入钉道直至深度为30 mm.椎弓根探子确认钉道5个壁后,直径3.5mm丝攻进行攻丝,再次探查骨道后,根据术前CT测量拧入相应规格的螺钉.25例患者共210枚螺钉纳入临床研究,螺钉位置根据术后CT扫描并按照Heary进行分级,评价其准确性及安全性.结果 采用克氏针钻头法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210枚,术中及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及内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扫描有18(8.57%)枚螺钉穿透骨皮质,4枚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壁<2mm.按照Heary分级,其置钉准确性达98.09%(206/210).结论 克氏针钻头法在临床运用中能准确而安全地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并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患人员的放射线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人技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11月至2009年1月对31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针角度、椎弓根直径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人的深度和方向.徒手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进行X线成像、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并对其进行随访。从而评价本技术的准确性安全性。结果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149个,通过胸椎CT扫描评价149枚置入畸形胸椎的螺钉位置。共有8枚螺钉(5%)有中等程度皮质穿破,即螺钉部分在椎弓根壁皮质之外.没有相应神经症状。术后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未发现任何与置入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或内脏并发症。结论严格遵循步骤,逐步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徒手技术在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中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熟悉解剖并结合CT扫描.术前准确测量对手术成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前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利用骨性标志精确定位指导术中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疗效。方法:术前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利用骨性标志精确定位指导术中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外伤性腰椎骨折38例,术后CT扫描椎弓根螺钉位置进行评估。结果:共152处椎弓根均在术中一次置钉成功,术后CT扫描椎弓根螺钉位置优144枚,良8枚,差0枚。完全位于椎弓根内达94.7%,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术前螺旋CT三维重建利用骨性标志定位指导术中椎弓根钉置入技术具有术中损伤小、操作精确可靠、置钉准确、一次成功率高等优点,易于被术者所掌握,术中可减少X线机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置入中的指导意义和临床效果。方法19例胸腰椎骨折病例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影像,用三维重建软件测定和标注椎弓根最佳进钉点、角度、钉直径和长度,术中按此数据指导下行徒手置钉操作,术后评估一次置钉成功率和置钉效果。结果共80枚椎弓根钉均一次置钉成功,术后CT扫描椎弓根钉位置优77枚,良3枚,差0枚。结论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置入,可以显著提高置入的一次性成功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术前螺旋CT扫描测量椎弓根对下颈椎椎弓根钉置入的意义。方法对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4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术前应用螺旋CT对椎弓根外径、内径和内壁皮质骨厚度,椎弓根轴长度、椎弓根进钉点到中线的垂直距离、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及椎弓根螺钉的有效距离进行测量,实验组采用徒手置入螺钉。对两组患者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螺钉位置准确性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8~18个月,平均13个月。3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平均提高l~3级,8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恢复,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置钉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置钉满意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螺旋CT测量椎弓根数据来选择个体化置钉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肖强  刘静莉  漆启华  熊龙  陆欢  邓亮 《江西医药》2013,(11):950-953
目的比较“漏斗法”和解剖标记法在颈椎弓根螺钉置人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截取颈椎节段(C3-C7),供体年龄51—75岁,平均62.5岁,每例标本术前采用双源CT薄层扫描(1mm/层)测量C3-C7的椎弓根形态,包括椎弓根的宽度、椎弓根的内偏角、矢状角度。所有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漏斗法”置钉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置钉法(解剖标记法)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不借助任何影像设备.术后检测螺钉植入结果,根据是否造成邻近组织损伤分为一般破损和严重破损.对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皮质破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术前CT检查发现有5个椎弓根因太小不宜置钉.共计95个椎弓根植入螺钉纳入试验。漏斗法植入颈椎椎弓根钉50枚,其中41枚(82%)完全在椎弓根内,穿破椎弓根皮质9枚(18%),其中一般破损7枚(14%),关键破损2枚(4%),解剖标记法置入螺钉45枚,其中28枚(62.2%)完全在椎弓根内,穿破椎弓根皮质17枚(37.8%),其中一般破损11枚(24.4%),关键破损6枚(13.4%),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皮质破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漏斗法”植入技术植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安全性和准确率均较高,优于解剖标记置钉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术前三维CT测量个体化颈椎椎弓根钉置钉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例患者行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共置入椎弓根钉102枚,均采用术前三维CT测量术中个体化置钉。结果 93枚为A级(91.17%),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小于1mm(B级),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小于2mm大于1mm(C级),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大于2mm(D级)。无螺钉相关的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三维CT测量的个体化数据来选择颈椎椎弓根置钉可以更精确,更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T个体化数据辅助置钉重建寰枢椎不稳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15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0~65岁,平均45岁,术前均采用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主要依靠CT图像处理工作站软件,确定每个椎体的进钉点和进针角度,并将该数据应用于临床手术辅助置钉。术后根据颈椎X线及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共置入C1椎弓根螺钉30枚,C2椎弓根螺钉30枚,术后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位置均可,未出现置钉相关并发症。结论 CT个体化数据辅助寰枢椎置钉能够有效控制人为因素,提高置钉精准性,减少神经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微创方法减小置入腰椎椎弓根钉时造成的手术创伤,减少出血,提高手术质量和效果。方法采用定位针导航法,腰椎长短肌肌间隙入路等综合微创方法进行椎弓根置钉并观察效果。结果 2008年9月~2011年4月,采用上述置钉方法,为231例腰椎手术患者进行椎弓根置钉978枚,947枚不用仪器监视,一次性正确置入。31枚需先置入椎弓根定位针,经X线透视确定位置、方向后再置钉,术后全部患者得到CT复查,发现有12枚椎弓根钉发生椎弓根切割穿透,2例发生神经根刺激征,无节段误置,根外置钉。置钉时不用剥离椎旁肌,出血少,对腰肌损伤显著减轻。置钉技术简易化。术后患者创伤反应减轻,恢复时间缩短,腰痛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综合多种微创方法进行椎弓根置钉,可使手术对腰肌损伤明显减轻,出血减少,置钉正确率提高,手术微创化,临床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总结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咬除进钉点骨皮质,以据术前测量的深度和旋转的程度,分别先后用1.5mm、2.5mm克氏针沿椎弓根方向钻孔,如阻力加大、克氏针弯曲,说明遇到骨皮质,调整进针方向。达到测定的深度停止进针,球形探子探查无误后改用锤子将导锥顺着制造的钉道小心缓慢击入,深度一致后,再次用球形探子探查,植入螺钉。结果:椎弓根螺钉一次性植入成功率:胸段97%(600/619),腰段99%(633/640)。术后未出现脊髓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无切口感染。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率73%。矢状面后凸Cobb’s角(T1~T12)6°~30°,平均23°。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139例平均随访4.9年,躯干平衡良好,无平背畸形,植骨融合良好,末次随访冠状面角度丢失率平均为3.7%,迟发性感染1例,螺钉断裂2例,均行内固定取出。结论:克氏针制备螺钉钉道,是椎弓根螺钉植入的较好方法。钉棒结构具有良好的三维矫正控制力。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钻引导徒手椎弓根置钉技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应用。方法选择65例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经后路切开,应用电钻引导徒手置钉技术,固定节段内,全椎弓根钉固定。伤椎置钉对伤椎推挤,达到脊柱冠状位及矢状位序列复位目的,同时恢复伤椎椎体高度。结果 65例共置钉407枚,置钉节段T10-L5,非伤椎置钉274枚,伤椎置钉133枚,无神经、血管、硬脊膜损伤,内脏损伤。结论电钻引导徒手椎弓根置钉技术是一种有效椎弓根置钉技术,全椎弓根置钉固定分散应力,增加固定稳定性,有利于固定节段融合。  相似文献   

12.
方勤  金正帅  张宁 《江苏医药》2012,38(14):1662-1664,1612
目的建立以寰椎椎弓根内壁为引导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定位技术。方法随机选择50例(男女各25例)寰椎解剖正常的成人寰椎CT片,在CT横断面扫描上分别应用改良后的Tan等的进钉方法(方法一)和改良后的马向阳等的进钉方法(方法二)模拟出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进钉通道,建立以寰椎椎弓根内壁为引导的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定位技术,并应用该定位技术治疗5例上颈椎的疾患。结果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寰椎椎弓根内壁的水平间距在方法一男性为(4.8±0.6)mm,女性为(3.9±0.6)mm;方法二男性为(6.6±0.7)mm,女性为(5.2±0.6)mm。5例患者应用寰椎椎弓根内壁为引导行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螺钉位置均良好。结论寰椎椎弓根内壁可作为术中判定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参照,术前CT扫描模拟定位有助于术中指导螺钉进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椎内固定(包括胸椎椎弓根螺钉和椎板钩、椎弓根钩)后对椎管内容积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软件(CAM)计算比较椎弓根螺钉和钩子侵占椎管容积,所有的椎弓根螺钉和钩子是由同一家制造商同一生产线生产的(Moss Miami DePuy Spine Johnson & Johnson company)。分析所有类型钩子,椎板钩的脚板(Footplate)是进入椎管内的部分,正确的椎管根钩是置入时应该骑跨在椎弓根上,因此椎弓根钩脚板的1/2计算为进入椎管的部分。结果直径4.75mm的螺钉平均侵占容积约为2.45mm3(内侧穿透0.5mm)到93.45mm3(内侧穿透3.0mm),直径5.5mm螺钉侵占容积约为1.50~93.1mm3。加上到螺钉阴影,平均占椎管内容积分别为10.88~130.25mm3和11.35~145.26mm3。钩子占椎管内容积,最窄刃的儿童椎弓根钩为54.75mm3,最宽刃的椎板钩为114.5mm3。结论直径4.75mm和5.5mm胸椎弓根螺钉内侧壁突破≥1.5mm与最小的儿童椎弓根钩子占用的椎管内容积相等,此外椎弓根内侧壁突破>3mm与最大的椎板钩子所占椎管内容积基本相同。考虑到螺钉影响因素,胸椎弓根螺钉突破内侧超过2mm与标准椎弓根钩子所占容积相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齿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本院2007年8月~2011年2月,选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共18例,对其采用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以及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经X射线、CT复查示螺钉无松动,无断钉,均获得骨性融合。1例螺钉偏内致左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1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余螺钉位置良好,无脊髓、椎动脉损伤。3例术中在行寰椎后弓下方操作时损伤静脉丛,但无临床影响。4例骨折脱位完全复位,1例不完全复位;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5例D级均恢复至E级,13例E级无变化;患者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均完全恢复,旋转功能稍受限。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为短节段固定,直视下置钉、复位,对颈椎影响小,寰枢椎的稳定性良好,提高了植骨融合率,脊髓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后路颈椎弓根钉系统+颈椎全椎板减压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行一期经后路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颈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良好复位、固定,共置入550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及CT显示除15枚螺钉发生偏移外,其余535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随访12~45个月,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获良好骨性融合,未发现断钉、断棒、脱钉现象。结论一期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急性颈椎及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