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倍子外敷神阙穴治疗气阴两虚汗证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桂华  陈华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62-662
《素问·阴阳别论》说 :“阳加于阴谓之汗”。故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 ,汗是由津液所化。正常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作用。若当汗出而无汗 ,不当汗出而汗多 ,或仅见身体的某一局部汗出 ,属病理现象[1] 。气阴两虚所致的自汗、盗汗则属于病理性汗出。本文运用五倍子粉外敷神阙穴治疗自汗、盗汗 50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自汗、盗汗病例 50例 ,男 32例 ,女 1 8例 ;年龄 1 8~ 69岁 ,平均 41岁 ;病程 1个月~ 5年 ;自汗 1 2例 ,盗汗 2 0例 ,自汗盗汗兼有者 1 8例 ;辨证多属气阴两虚证。临床多…  相似文献   

2.
五倍子外用治疗小儿汗症和湿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倍了既可内服亦可外用,笔者用五倍子研末外敷治疗小儿汗症及湿疹收到满意疗效。1 治疗小儿汗症。小儿盗汗和自汗为多见症状,虽然按中医辨证论治内服汤剂有一定疗效,但因煎煮麻烦,且喂药也困难,小儿不易接受,能否考虑运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呢?我们发现方书上有五倍子敷脐止汗的记载,遂用五倍子研末,温水调成糊状敷于济部,每次约10g,大小以稍超过脐部为准,再用胶布覆盖于上固定之,  相似文献   

3.
体虚汗证     
体虚汗证方药:五倍子30g,黄柏15g,何首乌20g。用法:将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醋5g调药末敷脐,外盖纱布固定。盗汗者夜用昼取,自汗者昼用夜取,自汗盗汗兼有者昼夜24小时皆敷。每日1次,每6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继续用药。疗效:治疗时例,...  相似文献   

4.
自汗盗汗在中医属于“汗症”。时时汗出,动则更甚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自汗盗汗是一种病症,常伴发于一些疾病,也有单发的。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汤治疗自汗盗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汗证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白昼时汗出,动则益甚为自汗;寐中汗出为盗汗。笔者以自拟桂倍散治疗汗症10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治疗方法及效果五倍子及桂枝以2∶1比例研末即成桂倍散。用时取桂倍散适量,醋调成糊状,取棉...  相似文献   

6.
前人有“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之说,其实并非全然。汗虽属阴液,必须阴阳表里通达,始能外透皮肤,故无论阴虚、阳虚皆可引起自汗、盗汗。诚如《景岳全书》所说“以余观之则自汗也有阴虚,盗汗也有阳虚”。1 瘀血盗汗李某,男,32岁,工人。患者随拖拉机载货,不幸翻车被重物压伤,经治疗后体伤得愈,惟夜间盗汗年余经治不愈前来就诊。症状:夜间盗汗须更换内衣1~2件,  相似文献   

7.
五倍子散敷脐治小儿汗症5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儿科自1970年始,应用五倍子散(?)调敷脐,对500例小儿汗症进行治疗,其效颇著。一、一般资料本组500例均为我科门诊小儿汗症专病组所治,其中男348例、女152例;年龄7个月~14岁,婴幼儿居多。病程1个月~1年,平均4个月。其中自汗161例,盗汗93例,自汗与盗汗兼有者246例。汗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益气温阳生津敛汗法治疗产后自汗、盗汗。方法:给产后自汗盗汗患者口服自制中药汤剂100ml/次,2次/d。结果:口服自制中药治疗组有效率与黄芪口服液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益气温阳生津敛汗法对产后自汗、盗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临床有自汗、盗汗之分。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称“自汗”;睡中汗出,醒时汗止者称“盗汗”。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黄芪生脉汤治疗汗证30例,获得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岁:其中自汗16例,盗汗14例。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15g,麦冬12g,五味子6g,甘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小儿酌减。临床加减:自汗者可加太子参、白术;盗汗者  相似文献   

10.
盗汗一证 ,近代多从阴虚立论 ,世俗习以盗汗治阴为法 ,自汗多责之阳虚 ,但不能概括全部。《类证治裁·汗证》曰 :“盗汗及睡中自泄 ,水火不交 ,阴阳偏胜 ,虚损心阳”。《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 :“谓有盗汗者 ,因眠睡而身体流汗也 ,此由阳虚所致”之论。《景岳全书·汗证》亦指出 :“自汗、盗汗 ,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 ,盗汗必属阴虚也”。可见盗汗也有属于阳虚者。说明治疗盗汗不可偏执一面 ,须详察病机归属 ,进而施以恰当治疗。1 头部盗汗案殷某 ,男 ,2 0岁 ,于 2 0 0 1年 5月 1 7日就诊。患者自年幼 (6岁 )始 ,每晚入…  相似文献   

11.
祛湿治疗盗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彦 《河北中医》2009,31(1):10-10
《景岳全书·汗证》:“盗汗者,寐中通身汗出,觉醒渐收。”盗汗是指寐则汗出,醒则汗止的病症。早在汉代张仲景便在《金匮要略》中首设“盗汗”,认为盗汗乃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所致。其后医家在此基础上多有发挥,并将其与自汗相区别,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的结论。后虽张景岳认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症,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但总以虚证治之,  相似文献   

12.
自2000年以来,我科采用五倍子敷脐治疗汗证2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0例中男95例,女105例;年龄18~68岁;病程1个月~6年;自汗者75例,盗汗者86例,自汗盗汗均有者39例。  相似文献   

13.
五倍子外用收敛固涩有奇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倍子为漆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盐肤木叶上的干燥虫瘿。味酸、咸,性寒。功能敛肺涩肠,解毒消肿,敛疮止血。本品含70%~80%鞣质,因此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外用作收敛固涩药、可治下列诸病。自汗、盗汗:历代医家多认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临床实践并不尽然,还应辨证论治,并且不论自汗、盗汗,均可配合外治。我们用五倍子未与煅龙骨末等分和匀,定名为“龙倍散”,用少许以水调如糊状,填满脐眼,上覆以肤疾宁贴膏,2天换药1次,一般2~6次均可收  相似文献   

14.
汗有自汗、盗汗之分。中医认为自汗为阳虚,盗汗属阴虚。清醒时自觉出汗,称为“自汗”,入睡时不自觉出汗,称为“盗汗”。现代医学认为:自汗是皮层或皮层下兴奋减弱性多汗,盗汗是皮层或皮层下抑制减弱性多汗。我们觉得,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自汗与盗汗是相对的矛盾。自汗补阳,包括增强皮层或皮层下的兴奋过程。盗  相似文献   

15.
五倍子敷脐止盗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倍子味苦酸涩,气薄味厚。其止汗作用古人早有记述,《本草纲目》载“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也。又方,治寐中盗汗:五倍子末,荞麦面等分,水和作饼,煨熟,夜卧待饥时,干吃三个,勿饮茶水,甚妙。“《得配本草》:“和荞麦面,治寐中盗汗。“笔者在学习古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产后自汗证属产后“三急”之一。新产之后,如汗出过多或持续时间长而不能自止,甚者汗出如漏,称为汗证。汗证又有自汗与盗汗之分。笔者自1998年10月-2001年10月应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自汗证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汗”、“盗汗”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可以在许多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其病因、病机各不相同。《金匮》汗证,分为自汗、头汗、冷汗、黄汗及盗汗五种,其证候各不相同,在临床上以自汗、盗汗为多  相似文献   

18.
产后汗症是产后常见症之一,在鄂西、湘西等地有此称谓,有的也称为“产后多汗”、“盗汗”。中医的“产后自汗”、“产后盗汗”,西医的“产后席汉氏综合征”可参此辨证。主要病症为,产妇于产后出现汗自出:持续不止者称为产后自汗,若睡着了汗出湿衣,醒来汗止者称为“产后盗汗”。两者合称为“产后汗症”。本人在2005年至2007年10月以来收治25例产后汗症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五倍子性味酸、涩、寒,临床多人丸散内服,或煎汤熏洗,或研末撒敷,治疗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滑脱,崩漏下血,疮疖痈疡[1]等证.本文总结我院郭干举主任医师以其为主组成五倍子汤内服治疗慢性胃炎,同时设对照组观察,疗效满意,兹述如下:1临床资料所选360例患者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可见胃脘疼痛.胀闷不舒,泛恶纳呆,查体上腹部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其中男221例,女139例,平均年龄45岁,平均病史11年,随机分为五倍子组260例和对照组100例。2治疗方法五倍子组予五倍子汤:五倍子15g、谷麦芽各1…  相似文献   

20.
名词解释     
1.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由于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即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 2.自汗不因劳动、天热或衣厚而汗自出者,谓之自汗。多因气虚不固或阳虚不敛阴液所致,故见于气虚或阳虚之证。 3.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谓之盗汗。多见于阴虚之证,阴虚则阳亢,入睡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