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宛珍 《西部医学》2015,46(5):78,80
<正>"脾胃虚则九窍不通"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的观点,而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已提出"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日重强"。"九窍"的生理、病理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鼻窍为例,肺主鼻,鼻为肺之窍,又为肺之官。人们常泥于此,凡是鼻病多从肺论治,对此获良效者不少,但药后病势不减甚至加重者也不乏其数。更有"治鼻渊必用苍耳子"之说,对此着实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葛根汤加味治疗外感风寒头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之症,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将其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其中,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或汗、浴之后,感冒风寒而得之。病因多以风、寒为主。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中所说:“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灵枢·百病始生》中所说:“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素问·举痛论篇》中所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素问·上古天真论》“逆于生乐”、《素问·至真要大论》“蛰虫不去”、《素问·生气通天论》“精则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土得木而达”、《伤寒论·145条》“无犯胃气及上二焦”等经文中“逆、去、精、达、二”诸字的含义从文字训诂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1指导思想妇人以血为本,气血贵乎充盈。血生之于脾,藏之于肝,统领于心,此3脏的功能协调,则气血旺盛,血海充盈,脏腑藏泻得宜,则经水按期而至,血尽复生。《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腹中论》:“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不来。”由此可见,月经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妇人之体,气机贵乎调达,因气调则血调,气郁则血瘀。《傅青主女科》:“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或不定期,人以为气血虚也,谁知是肝气郁结乎!”《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可见气机的调达对月…  相似文献   

5.
中医高等院校五版教材将痿证分为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等四型,余意应增“寒湿困脾”一型方才全面。 痿证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该书主要从虚热与脾湿两个方面立论。其论述脾湿方面的经文主要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素问·痿论》)云:  相似文献   

6.
1 祖国医学对头痛病的认识与概述1 1 认识与概述 :顽固性头痛病属祖国医学真头痛、头风、脑风、偏头痛、巅顶痛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不通则痛”。《素问·风论》曰 :“风者善行而数变”。对风的认识 :刘河间主于火 ,李东垣主于气 ,朱丹溪主于湿 ,张景岳主于积损正伤 ,叶天士主于阳气变动 ,“肝阳偏亢” ,王清任认为 ,亏损元气 ,是其本源。纵观医理 ,皆于阳气受阻致使“风、火、寒、湿、痰、瘀、虚”综合而复杂的病因病机有关。多种病机交织缠绵 ,贯穿该病的全过程 ,只是在不同阶段和具体证型中有所…  相似文献   

7.
腹诊,最早散见于内经、难经,《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脉则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素问·调经论》云:“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难经·十六难》云:“假令得肝脉,其外证:  相似文献   

8.
<正> 一、历代医家对“神转不回,回则不转”的论述《素问·玉版论要》说:“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素问·玉机真脏论》亦说:“吾  相似文献   

9.
一、中医对老年脑病病机的认识 老年脑病包括:中风、眩晕、郁证、癫、痫、狂、厥、神昏、震颤麻痹、痴呆、内伤头痛及不寐等。 人到老年,脏器衰老,正气不足。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老年人  相似文献   

10.
“眩晕”可见于多种疾病,如美尼尔氏病,位置性眩晕,晕动病,脑性眩晕(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低血压等。《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丹溪心法·头眩》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  相似文献   

11.
释阴阳升降     
“水火者 ,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句话告诉我们 ,阳主升 ,阴主降 ,这是阴阳的本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清阳为天 ,浊阴为地”。天人相应 ,人体内清阳之气轻升在上 ,浊阴之气重降在下 ,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 :“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然而 ,在客观世界和人体内还存在着与此相反的现象 ,如自然界云雨的形成 ;人体经络循行 ,若举起手则阴经均起于下而向上走行 ,阳经均起于上而向下走行 ;心肾的水火升降相济相交 ;脾为脏属阴主升 ,胃为腑属阳主降 ,这些客观存在的阴升阳降…  相似文献   

1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现代医学中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合并症之一。临床以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气短、心慌心悸、尿少、下肢水肿和脏器瘀血为特征。属中医“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中医虽无“心衰”病名,但对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症候群早有详细描述,如“腹大胫肿,喘咳加重”(《素问·藏气法时论》);“水病下为跗肿大腹,上为喘浮不得卧者,标本俱病”(《素问·水热穴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素问·通调论》);“心水者,其身重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心下坚大如磐,水饮所做”(《金匮要略·水气篇》)等等。这些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中慢性心衰所致的肝郁血、肺郁血、缺氧等症状极为相似,同时也指出本病与心肝肺脾肾诸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对养生御病,历见医籍论述。《素问·刺法篇》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虽有卫气、中气、元气等之分,然总不离肺、脾、肾三脏。肺主气属卫,中气为脾之所主,元气归根于肾(阳)。医代诸病名医莫不正视正气御邪之认识。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中医文献没有此病名.对类似此病症状的记载大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篇中,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明确指出春脉太过所致,眩晕、头痛、眼花、耳鸣、健忘等头部症状。《灵枢·口问篇》又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即内风理论。《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眩晕和头痛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互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舒海梅 《右江医学》2001,29(1):86-86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眩晕 (占74.8% )、心悸 (占 5 2 .1 8% )为主(1) ,兼见头痛、耳鸣、失眠易怒、怔忡、肢麻、甚则抽搐、昏迷、偏瘫诸症。属中医学“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内经·至真要大论》记载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明示病症主要归属于肝 ,并涉及心、肾、脾等脏。辨证施护   1 .肝阳上亢型 症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红、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治以平肝潜阳、清热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护理措施 :①《临证指南医案》指出 :“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故对患者要同情…  相似文献   

16.
许多中医眼科文献在谈到治目病的体会时 ,常会提到“开通玄府” ,什么是玄府 ?玄府和眼睛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开通玄府 ?怎样开通玄府 ?本文汇集历年文献 ,希望给这些问题一个粗浅的答案。1 玄府学说的渊源玄府一词最早见于《素问》[1] ,《素问·水热穴论》云 :“所谓玄府者 ,汗孔也” ;《素问·调经论》云 :“腠理闭塞 ,玄府不通 ,卫气不得泄越 ,故外热” ;《灵枢·小针解》中也出现了“玄府者 ,汗孔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有“汗濡玄府”。王冰在对《内经》的注疏中也提出 :“汗液色玄 ,从空而出 ,以汗聚于里 ,故谓之玄府。”可…  相似文献   

17.
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其病机复杂,历代医籍论述颇多,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原刘河间主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博。”则为之旋转的论述。朱丹溪主痰,提出无痰则不作眩;”张景岳主虚,强调“无虚不能作眩;”等。以眩晕为主症的都可按眩晕辨证施治,其治疗要注意调治肝脾肾三脏,风火不宁须调肝,痰湿中阻调肝脾,髓海不满宜补肾。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吴鞠通在其《医案》及《温病条辨》书中,多次论到“九窍不和皆属胃病”。吴氏论此涉及如下疾病:1.饮食及二便。如疟伤胃阴阳条:“不饥不饱,不食不便”,“九窍不和皆属胃病也”。义《医案》:“滞下……小便亦不通……九窍不和皆属胃病”。又如“血淋多年不愈”,“食少而阳气不振,再九窍不和皆属胃病”。2.不寐。“不寐不食,九窍不和皆届胃病”。“不食不饥,不便不寐,九窍不和皆属胃病”。3.目闭。“六腑不通,九窍不和,……日闭不开,脉弦缓,而九窍愈不通矣  相似文献   

19.
《内经》中有关心、血、脉方面的论述是颇多的,如《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又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诸血者,皆属于心”等等。由上可知,两千年前的古代  相似文献   

20.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脏腑之一。脾胃有病常可影响它脏,它脏有病亦可通过调理脾胃而获效,故研究脾胃病的特点及治法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脾胃病的主要特点是: 一、脾病多虚,胃病多实: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指出了阳明病多实,太阴病多虚,及其病因。《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