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雪  葛国岚 《光明中医》2012,27(3):564-565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求较成人为多,脾胃负担比成年人相对较重.而小儿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运化功能不足,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择食不辨优劣,寒温不能自调,易致积滞,伤及脾胃,正如《素问·痹论》讲“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胃乃中焦枢纽,主运化水湿,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伤,运化失司,气血生化无力,继而累及他脏,诸病丛生.清代沈金鳌强调:“小儿之病,多由乳食未化,即或六淫相干成疾,亦必兼宿食”.万全在《幼科发挥》中强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诸多儿科疾病的发病均与食积有关,从食积论治一些儿科疾病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小儿素体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是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的主要因素。肺气不足,卫阳不能充实腠理,故常易感外邪;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积湿蒸痰上贮于肺;肾阳亏虚,不能蒸化水液,也能使水湿蕴积成痰。痰之本水也,源于肾,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故在哮喘急性期,除宣降肺气外,固肾平喘也是至关重要的,“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张介宾在《类证图翼·大宝论》中强调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肾阳旺,则全身之阳皆旺,故温补肾阳在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消渴是指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引起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笔者认为,除药物治疗外,尤其应该注意饮食控制和情志调节。一、消渴病的饮食控制《素问·奇病论》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食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唐·孙思邈《千金方·消渴》中谈到了消渴与酒有关“三觞之后,制不由已,饮瞰无度……,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特别着重提出了饮食控制疗法。强调“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王焘说:“先候腹实,积饥乃食”即少食多餐。这些论述与现代  相似文献   

4.
<正> 祝医生曾谓:“小儿为稚阴稚阳,易虚易实,钱仲阳认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余不敢苟同。”又曰:“即使小儿系纯阳之体,须加以爱护,不能以凉药伤之。”疳臌疳病,小儿患此者较多,良由乳食不节,饮食失常,蕴蒸生虫,疳病发生,久而不愈,则生疳臌。祝师视疾病情况,先用温运杀虫破  相似文献   

5.
正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土旺则能胜湿,故患痰饮者,肿满者,湿痹者,皆赖之也。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降,而糟粕下输,故吐泻者,不可阙也。白术名著论选——明·李中梓《本草通玄》  相似文献   

6.
倪青 《环球中医药》2009,2(2):147-150
(上接2008年11月第5期第13页)5治养结合,三分病七分养,积极采用非药物疗法,以防变防复5.1调节饮食,谨慎起居《素间·奇病论》日:“…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千金要方》云“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指出饮食要有节制,否则易生疾病,得病以后更应节制饮食。  相似文献   

7.
“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历代医家将“不能卧”释为“不能寐”。如明代李中梓之《医宗必读》云:“愚按《内经》及前哲诸论,详考之而知不寐之故,大凡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清代陈国彭也说:“有胃不和则卧不安者,胃中胀满疼痛,此积食也,保和丸主之。”《张氏医通》又说:“脉滑数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相似文献   

8.
癫癎,中医称癎证,俗谓羊癎风。其病因,据《素问·奇病论》说:“人生而有病癫疾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针灸聚英·玉机微义针灸证治》说:“原其所由,或在母腹中受惊,或因闻大惊而得,盖小儿神气尚弱,惊则神不守舍,舍空则涎归之。或饮食失节,脾胃有伤,积为痰饮迷心窍。”《针灸大成》谓:“皆因寒痰结胃中,失志不定,遂成数症。”说明先天或后天的气机紊乱以及饮食所伤、湿聚生痰是癫癎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华 《中医杂志》2012,53(3):198-199,204
王霞芳主任诊治儿科疑难病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现将王老师从肝论治胃脘疼痛的经验介绍于下.1 病因病机王老师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故患脾胃病最多.胃脘痛的基本病机是"不通则痛",治疗以"畅达气机"为基本治疗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痛."说明肝木偏盛可致心下胃脘痛,同时也提示了治疗"胃脘痛"不能仅专注于脾胃,而忽视调肝[1].  相似文献   

10.
<正> 小儿咳嗽气促,及喉鸣痰多诸症,为儿科临床的常见疾患.又有哮喘者,以突然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而以痰气相搏、喘息哮鸣为主症.小儿之咳喘,有其一定的特殊之处.盖因小儿体禀稚阴稚阳,肺脾常有不足,而卫表每见不固,故多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旋即咳喘痰多之病.又因小儿肾水未充,阳火易动,则可成痰火相结之势.而阳气柔弱,不耐霜冻,则水饮易聚而难化.故在小儿,往往咳喘迁延,或反复发作.这些病机症情,是必需掌握审察的.本文只谈谈治疗小儿咳嗽、哮喘中的部分点滴经验如次.  相似文献   

11.
<正> 下法为八法之一,邪去则正安,因此在各科疾病的证治中均不乏运用之例。盖小儿饮食多不能自节,若乳食过度积滞于中即能阻碍运化,损害脾胃,导致上下痞塞,或食积郁而化热,上熏心肺,或蕴湿酿痰阻塞气道,因此清除肠胃积热在儿科临床尤为重要,且小儿既为稚阴稚阳之体,又  相似文献   

12.
<正> 万全(约1495~1580年)乃明代著名医家,行医50余年,长于儿科病诊治,笔者仅就其对小儿热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面的观点及见解加以讨论。1 病因病机:万全认为小儿病的病机特点是易寒易热,在卷一《形气发微论》篇中说:“有如水面之泡,草头之露。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脆,易饥易饱。”在卷二《诸热》篇中还说:“小儿病则有热,热则生风,不可不调理也。”足以可见万氏特别重视和强调“易热”的特点。万氏在临床上,把热证归纳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在卷一《原病论》中说:“内伤发热,则口苦舌干也;外感发热,则鼻塞声重也。”外感主要是感冒风、寒、温、湿之邪而致,如卷一《急惊风有三因》中说:“有外因者,如感冒风寒温湿之而发热者,宜即发散之和解之,以除其热可也。”内伤发热主要原因是饮食积滞而发热,变蒸疮疹而发热、胎热及疳热等。卷一《原病论》中说:“食乳停积,则生湿痰,痰则生火。”卷二《心所生病》篇还说:“如伤风发热、伤饮食发热、变蒸疮疹发热,胎热疳热。各随其类治之。”  相似文献   

13.
陈魁 《新中医》2009,(12):115-116
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素问·逆调论》日:“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新: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日: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张氏医通·不得卧》日:“脉数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相似文献   

14.
由于小儿正处生长发育时期,其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脏腑娇嫩,消化力弱,故若饮食不节,则伤脾胃,六淫外袭,亦极易顺传脾胃,所以小儿病脾胃者尤多。因此脾胃病辨治是儿科临床的首要课题。现就笔者治疗临床儿科常见几种病证的体会作一简述: 一、土不制水、湿聚痰凝水湿痰饮均为人体重要的致病因素。朱丹溪云:“百病皆有兼痰者”。然痰湿之生与脾胃关系密切。所谓“脾为生痰之源”是也.故痰  相似文献   

15.
忌口,就是指人们不能吃的东西,又称食忌,即饮食禁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忌口是指病人患病时在饮食方面的禁忌,又称病中忌口。广义的忌口除病中忌口外,还包括因年龄、体质、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忌服某些食物,也包括为避免某些病情复发而忌服某些"发物"。  相似文献   

16.
<正> 朱丹溪对气、血、痰、郁病机之阐述,有其独到之处,故有“丹溪论杂证,以气、血、痰、郁为纲”之说,从郁证言,有气、血、痰、热、湿、食六端对临床颇有启发,现将痰郁辨证应用心得略述管见. 一、痰与气:丹溪曰:“痰因气滞而聚.”“痰者凝清气升降,滞气而不利.”“气结则生痰,痰盛则气愈结.”其论治法:“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散矣”.“调气必先豁痰”.“调气为先,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因环境污染较重,加之小儿饮食结构及心理特点发生变化,咳嗽患儿数量呈上升趋势.本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宗"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之说,治疗多从肺脾论治.然〈内经·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加之小儿的生理特点"肺脾肾常不足,心肝有余",因此小儿咳嗽不仅责之于脾肺,与肝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刍议药性     
刍议药性孙启明江苏省启东市吕四镇板桥街21号(226241)张景岳论抱龙丸之危害《景岳全书·小儿则·论药饵之误》说:“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此饮食之宜调,而药饵尤当慎也,……夫有是病而用是药,则病受之矣。无是病而用是药,则元气受之矣,...  相似文献   

19.
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咳嗽为临床常见病 ,具统计约占小儿病的 65 %左右 ,成为小儿反复使用抗生素的主要病种之一。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所以本人多年来致力于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 ,总结了一定经验 ,取得满意疗效。现归纳总结如下 :1 肺胃同治肺为娇脏 ,不耐风寒 ,小儿生活不能自理。寒温不知自调故易受风寒 ,外寒入里 ,化热伤肺。肺热壅塞 ,肺气不宣 ,故咳嗽、咯黄痰 ,部分患儿伴发热 ;同时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脾胃虚弱 ,运化失常 ,加之小儿饮食无度 ,易为乳食所伤 ,胃中易积食化热 ,痰从中焦而生。胃失和降而气上逆 ,故干呕或呕…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段琚华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病与肺脾密切相关,病机多以邪实为主。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肺脾不足,易为外邪侵扰,或乳食内伤;加之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易入里化热,导致肺气郁闭、脾失健运、痰热交结发生本病。故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肺气郁闭、痰热交结,宣肺清热应贯穿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的全过程。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等治法。自拟经验方肺炎合剂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