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临床骨肉瘤患者手术后组织石蜡标本,观察骨肉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现象,探讨骨肉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2000-2009年间病理科石蜡包埋的骨肉瘤组织切片57例,其中44例骨肉瘤患者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并以此44例骨肉瘤组织切片和相关信息做为研究对象,复习切片明确诊断后,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CD31和过碘酸雪夫(PAS)双重染色,检测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存在与结构,结合患者临床和预后信息统计分析与血管生成拟态相关性,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临床44例骨肉瘤中16例(36.36%)具有血管生成拟态发生,统计分析发现血管生成拟态发生与患者年龄、肿瘤发生的部位之间无相关性(P﹥0.05),但是发现有转移患者与无转移患者血管生成拟态发生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肿瘤的大小与血管生成拟态发生之间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骨肉瘤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现象,血管生成拟态发生与骨肉瘤患者发生转移和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血管生成拟态发生可能是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有血管生成拟态的患者易发生转移和肿瘤不断增殖,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改善,其预后比无血管生成拟态的患者差。  相似文献   

2.
骨肉瘤是实体性的肿瘤且血运丰富,其生长和转移都有依赖于肿瘤中血管的生成。已发现多种骨肉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其中一些血管生成因子和患者的预后及病程转归密切相关。文中就近年发现和骨肉瘤预后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胶质瘤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30%~50%[1],而恶性肿瘤侵袭性生长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肿瘤经过缓慢的无血管生长期后,进入血管形成期,使瘤体得到营养而生长,因而血管生成是实体肿瘤生长和侵袭的前提.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尤为重要.胶质瘤是一种富含血管的恶性肿瘤[2] ,血管的生成有利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梁忠锃 《医学综述》2012,18(7):1032-1034
血管生成被认为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一个主要机制,它在乳腺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血管生成是一种理想的药物靶点。最近在乳腺癌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包括了抗血管生成治疗。目前,许多抗血管生成药物已在乳腺癌及一些实性肿瘤中应用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骨肉瘤VEGF表达及VEGF抗体抑制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仲召阳  李增鹏  张沁宏  何怡  卿毅 《重庆医学》2006,35(15):1369-137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骨肉瘤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以及VEGF抗体抑制骨肉瘤细胞OS-732诱导血管生成的作用和可能机制,为以VEGF为靶点治疗骨肉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计量方法,检测80例骨肉瘤VEGF表达、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OS-732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进一步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VEGF抗体对OS-732诱导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1)骨肉瘤VEGF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预后密切相关。(2)OS-732表达VEGF和BFGF,而且VEGF表达强度明显高于BFGF,OS-732具有很强的诱导血管生成能力。(3)VEGF抗体干预实验结果显示VEGF抗体组肿瘤区血管密度明显低于PBS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PBS对照组,而增殖指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VEGF抗体组凋亡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多,增殖期内皮细胞少见。结论VEGF是骨肉瘤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其表达可能是评估骨肉瘤预后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VEGF抗体能够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促进内皮细胞凋亡,显著抑制骨肉瘤OS-732血管形成,并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形成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抑制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该结果提示VEGF可以作为骨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靶分子。  相似文献   

6.
肿瘤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是肿瘤转移的必要条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是肿瘤血管新生的核心和关键因子。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VEGF能增强肿瘤的血管生成能力及侵袭能力。血清VEGF与肺癌患者的病程进展及生存期相关。非小细胞肺癌血清VEGF水平能反映肺癌的转移情况,是一种有用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实体瘤中低氧普遍存在,而骨肉瘤作为骨骼组织中实体瘤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其肿瘤组织内亦应存在低氧状态。低氧诱导因子1是组织细胞在低氧条件下一系列基因转录和级联反应的重要调控因子。在实体瘤中,低氧诱导因子1可通过调控肿瘤细胞血管生成、凋亡、能量代谢、pH值、反转录端粒酶活性及侵袭和转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调控肿瘤细胞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与VEGF的表达及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检测survivin与VEGF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对骨肉瘤血管生成和转移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8例骨肉瘤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及VEGF、CD34蛋白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与主要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骨肉瘤中survivin mRNA和VEGF表达率均为65.8%,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546,P<0.01);骨肉瘤MVD均值为71.5(28~152),高MVD组survivin表达率显著高于低MVD组(P<0.01).骨肉瘤中survivin mRNA、VEGF表达及MVD与组织学分级无关,与组织学分型(WHO分型)和转移有关.结论survivin基因选择性高表达于骨肉瘤组织,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参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其对骨肉瘤血管生成和转移的作用可能与VEGF存在密切相关;survivin可能是评价骨肉瘤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新生在骨肉瘤生长、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 5 2例骨肉瘤组织标本的研究 ,采用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VascularEndothlialGrowthFactor)单克隆抗体、抗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ro1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单克隆抗体 ,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代表血管新生的肿瘤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leDensity)及代表肿瘤细胞增殖的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VEGF表达和MVD与瘤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与肿瘤大小和肿瘤细胞分型无关 (P >0 .0 5 ) ;PCNA表达与骨肉瘤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骨肉瘤体内血管新生不仅为肿瘤生长提供条件 ,也是其转移的基础。PCNA可作为术后肿瘤转移的预测因子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胸苷磷酸化酶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恶性肿瘤的发展表现为恶性生长、侵袭邻近正常组织,远距离及全身组织扩散。新生血管形成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生成因子及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表达调控着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胸苷磷酸化酶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血管生长因子,它通过增加肿瘤基质中的微血管密度,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实体肿瘤的生长需要血管生成来输送营养,血管也是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生长的营养供应,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使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癌灶减小、消退。血管生成抑制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又一重要靶点,血管生成抑制性物质可能将为肿瘤治疗提供又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杨福利  郑玲 《西部医学》2008,20(3):638-640
血管生成在肺癌的生长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参与肿瘤血管生成和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己知最重要的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因子。本文就肺癌血管生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诱导因素及其与肺癌的发展和转移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实体肿瘤的生长有赖于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它的转移播散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大途径。了解肿瘤组织中血管与淋巴管的生成状况以及相关因子的作用机制对判断肿瘤的生长、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血管生成及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肿瘤组织内的新生血管是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基础。快速生长的新生血管结构异常、排列紊乱、基底膜不完整,是肿瘤细胞侵袭的首要目标,癌细胞可经内皮细胞间隙、血管幼芽开放末端进入血流,形成血行转移;同时,肿瘤细胞不管是在原发部位还是在转移部位均依赖于血管生成为其提供养分[1]。目前计算血管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Folkman提出理论认为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和转移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和转移途径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因子,是刺激肿瘤血管生长最关键的生长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瘦素(leptin)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可能有关,也是一种促血管新生因子.现将瘦素与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罗珊 《四川医学》2001,22(6):586-587
70年代初Folkman[1] 首次提出“肿瘤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 ,将肿瘤生长分为血管前期及血管期 ,认为血管前期肿瘤生长缓慢 ,体积较小 ,无转移 ,血管期肿瘤迅速生长并发生转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在血管生成领域内的研究应用 ,血管生成理论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 ,并为肿瘤的诊断 ,预后判断 ,疗效观察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血管生成机制及检测方法肿瘤血管生成指肿瘤周围组织内的血管网以出芽方式形成新的血管并长入肿瘤细胞中 ,支持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在新血管形成前肿瘤组织最大生长直径仅数微米 (细胞≤ 10 6 ) ;一旦肿…  相似文献   

16.
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快速生长、侵润和转移是肿瘤的主要特点 ,也是其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肿瘤之所以能快速生长和侵润与其有丰富的血管组织密切相关。原发肿瘤生长需有新的血管生成 ,同样 ,转移灶继续生长也要有新的血管生成[1] 。而血管的生成受多种因子的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在血管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2 ] 。VEGF作为一种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和促血管生成因子 ,通过与VEGF受体结合 ,引起一系列的信…  相似文献   

17.
人脑胶质瘤是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上皮细胞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胶质瘤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肿瘤,新血管生成在胶质瘤生长、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olkman[1]于1971年提出的"肿瘤血管新生理论"认为,当肿瘤直径大于2.0mm时,为保持其自身快速增殖,实体肿瘤内必须有新生血管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和转移途径.因此,恶性肿瘤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之一即是诱导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众多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整合素连接激酶(ILK)[3]及CD151[4]均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本综述旨在分析三者在肿瘤血管生成和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廖耀军 《广西医学》2010,32(4):473-475
前列腺癌的生长和转移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促血管生成有助于前列腺癌的生长和转移。目前已发现20多种促进血管生成有关的因子,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能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其有丝分裂和增殖,从而促进瘤体组织的血管新生而加速肿瘤的生长,它还能提高血管的通透性,使肿瘤更易于侵人和穿透血管,实现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细胞核因子NF-кB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可能具有核心调节作用,本文选择80例有随访结果的骨肉瘤,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NF-кB p65亚单位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同时观察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旨在探讨 NF-кB表达与骨肉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80例骨肉瘤中 48例 NF-кB p65阳性,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浆。NF-кB表达与VEGF表达和MVD呈显著正相关,而且NF-кB阳性组病人存活时间显著低于阴性组。该结果表明:①NF-кB p65是骨肉瘤相关的一种癌蛋白,在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②NF-кB对VEGF可能有正向调节作用,进而影响骨肉瘤血管生成;③NF-кB 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血管生成是实体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来阻止肿瘤生长的抗血管生成疗法是目前肿瘤治疗的新策略。SU6668作用于广泛的酪氨酸受体,疗效优于选择性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Ⅰ期临床试验表明,SU6668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癌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